① 急求維吾爾族舞蹈教學視頻
網路視頻裡面有啊
② 新疆舞蹈的基本動作都有什麼
新疆舞蹈的基本動作:
基本動作有揚眉動目、晃頭移頸、拍掌彈指,另外,昂首、挺胸、立腰也是新疆舞蹈的基本造型。
移頸練習技巧:
1、首先放鬆脖子:
2、做頭部運動,低仰,左右,轉圈,平移,前後伸縮脖子,找一找扭脖子的感覺。
3、動脖子時,下巴收回,雙肩下垂,關鍵是尋找脖頸的意識,用後腦勺的感覺帶。
4、動脖子時候,眼神很重要,要挑眉腳和挑眼角。
5、動脖子方法:側面貼牆。讓身體的一個側面完全與牆相貼(腳腿,胳膊,肩)。
(2)維吾爾舞蹈教學男擴展閱讀
新疆舞分類:
1、賽乃姆舞是廣泛流傳於維吾爾族中,以賽乃姆音樂為伴奏的舞蹈,並無規定動作和程式。一般由男女成對而舞,人數不限,舞時歌者不舞,舞者不歌,隨著音樂情緒的發展而發展,最後總是在熱烈地快板中結束。
2、薩瑪舞這種舞蹈主要流行於喀什、莎車一帶。從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以來它就一直伴隨著伊斯蘭教的禮拜活動而存在。每逢庫爾班節和肉孜節,便有成千上萬的群眾在眾人「阿拉――」的呼喊聲伴奏下跳起這種粗獷、奔放、節奏強烈的二拍子舞蹈。
3、刀郎舞這是流行於刀郎地區的維吾爾族舞蹈。是一種男女成對的群舞,其舞蹈動作的優美、舒展、矯健、剛勁有力可居維吾爾族民間舞蹈之首,此外,舞伴互相換位、交錯、配合的默契又別有一番韻味。
4、納孜爾庫姆舞流行於哈密、吐魯番、鄯善、托克遜等地。是一種由男子表演的單人歌舞,以其詼諧、滑稽的內容、動作和獨特的蹲步舞蹈區別於任何一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
③ 維族男子個人舞蹈組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gxttE1squY/
這里有很多
④ 求 藏族 維吾爾族的民族舞蹈教學視頻下載地址 免費的 謝謝
建議樓主登陸中國藏歌會,裡面基本包含了好多的藏族音樂舞蹈!到中國藏歌會官方微博了解內容,新浪微博@中國藏歌會就可以了。。。
⑤ 維吾爾族舞蹈有哪幾種詳細一些
1、賽乃姆
自娛樂舞。 在新疆廣播,節奏拍主要,個別地區(如哈密)都要拍。 西奈木原來是一個古老的新疆民間旋律,流暢的節奏,美麗的旋律,適合舞蹈,後來與樂曲組合的旋律的節奏,由兩輪的緩慢轉動形成跳舞形式的部分,被納入了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kam」。
2、多朗舞
禮儀舞蹈 在二人的基礎上跳舞,一起跳舞。 傳遍新疆麥凱蒂,巴楚,沙沙,阿瓦提等縣。 許多長舞有一個完整的表演節目。 舞者必須從舞蹈開始到結束,中途不允許退出,觀眾不得離開舞廳.
3、薩瑪舞
定製舞蹈。 是在伊斯蘭節日廣場上由男子執行的舞蹈形式。 新疆喀什,沙赫等主要流通領域到地面。 「索馬」原來是新疆傳統的民族舞蹈,已經勝過了一陣子。 引進伊斯蘭教後,逐漸演變成為群眾節日舞蹈活動。
4、夏地亞納
是廣場上的節日盛大集會,群眾舞蹈形式廣泛流行,新疆受歡迎,在新疆南部。 夏娜娜娜是歌曲的名字說維吾爾意思是「快樂」,以前曾經使用皇室的巡邏宮殿,歡迎等儀式音樂舞蹈,發展起來快樂的表達情緒舞蹈,大多是在演出前的集會之前。
5、納孜爾庫姆
表演男子跳舞 主打舞蹈雙重,具有競爭力。 在新疆吐魯番,杉山,Toksun等地區傳播,是婚禮嗨或者最美妙的節目,各地多有半職業性的納孜爾庫姆藝人。
⑥ 簡單教 男士維族舞蹈
可以到天津青年宮去看看,那裡有一對一的舞蹈教學。
⑦ 維吾爾族舞蹈名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紅莓花兒開。
⑧ 維吾爾族男士跳舞時手裡拿的是什麼
手拍鼓
⑨ 維吾爾族的舞蹈
維吾爾族民間歌舞
表演形式維吾爾族舞蹈,可分為自娛性舞蹈、風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 3類。自娛性和風俗性舞蹈中也帶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現流傳於新疆各地的民間舞蹈主要形式有:賽乃姆、多朗舞、薩瑪舞、夏地亞納、納孜爾庫姆、盤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賽乃姆
自娛性舞蹈。廣泛流傳在新疆各地,節奏以、拍為主,個別地區(如哈密)有拍。賽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間曲調的一種,節奏平穩,旋律優美,適於舞蹈,後來與節奏歡快的曲調賽勒凱相結合,形成由慢轉快的兩段體的舞蹈形式,被收進維吾爾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從《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關於回部樂的記載,可知賽乃姆曾是清朝宮廷回部樂中的表演項目。賽乃姆的表演較自由,無論室內室外均可進行。開始表演前,群眾圍坐,樂隊和伴唱者聚集一處。音樂開始後舞者進場,可獨舞、對舞,也可3~5人同舞。舞者隨琴聲、鼓點由慢到快即興表演,也可邀請觀眾同舞。舞至高潮時,觀眾合著節奏拍手並歡呼助興。賽乃姆的伴奏樂器有彈撥爾、熱瓦甫、都它爾、沙塔爾、手鼓等。以手鼓掌握舞蹈速度。賽乃姆的地區特點為:①南疆,以喀什地區為代表,風格明快、活潑、深情、優美。②北疆,以伊犁地區為代表,風格瀟灑、豪放、輕快。③東疆,以哈密地區為代表,風格平穩、安詳、風趣、樂觀。習慣上在賽乃姆名稱前,冠以地區名稱,如:庫車賽乃姆、和田賽乃姆、伊犁賽乃姆等。
多朗舞
禮俗性舞蹈。以雙人對舞為基礎,帶有競技性的組舞。流傳在新疆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縣。「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個別地區古代維吾爾族人的自稱。多朗舞是他們傳統風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慶日歡聚時,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舞者必須自始至終跳完整個舞蹈,中途不準退出,觀眾也不得隨便離開舞場。表演時的音樂伴奏按《多朗木卡姆》的演奏順序進行。開始時唱散板序歌的部分無舞蹈,其他各部分的舞蹈是:奇克提麥(拍)、賽乃姆(拍)、賽乃凱斯(拍)、賽勒瑪(拍)。多朗舞的表演程式:不分男女老少,團團圍坐,鼓聲起後,紛紛邀請對手雙雙起舞,其舞步穩健豪放。隨音樂節奏由慢而快。舞蹈由雙人對舞轉為集體圈舞,又由圈舞發展成雙人競技性旋轉表演,動作勇猛、矯健。伴奏樂器有卡儂、多朗熱瓦甫、艾捷克、手鼓等。
薩瑪舞
風俗性舞蹈。是伊斯蘭教節日時由男子在廣場上集體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傳地區為新疆喀什、莎車等地。「薩瑪」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種拍的民間舞蹈,曾盛行一時。伊斯蘭教傳入後,逐漸演變成節日的群眾舞蹈活動。在維吾爾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時,薩瑪舞被收在歌舞組曲「麥西來甫」的開始部分。至今,在肉孜節、古爾邦節時,人們依然喜歡聚於寺院前的廣場上跳薩瑪舞。薩瑪舞的節奏有:、、、拍,拍較少見。主要樂器為鐵鼓和嗩吶。其舞蹈動律沉穩、舒展。落腳時全腳著地,身體下壓,微頓,抬步時兩手隨身體的俯仰而輕擺,常用跳轉、擦地空轉等技巧動作。表演者多為勞動群眾,動作粗獷有力,富有勞動生活氣息。
夏地亞納
是節日或盛大集會時在廣場上表演的群眾集體舞蹈形式,流行全新疆,盛行於南疆。夏地亞納原是樂曲名稱,維吾爾語意為「歡樂的」,過去曾用於王宮貴族的出巡、迎送等禮儀的樂舞中,後發展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舞蹈,多在集會開始前表演,或在其他民間舞蹈之後表演,如跳薩瑪舞時,一般以夏地亞納結束。跳夏地亞納舞人數不限,表演時無固定隊形,動作不強求一致,步伐以小跳步為主,手的動作簡單。節奏為、拍。伴奏可用弦樂或吹奏樂,幾面直徑不同的手鼓或鐵鼓同時熱烈擊奏。新疆各地的夏地亞納的形式與風格各有差異,北疆的活潑,南疆的舞姿華麗,麥蓋提縣的古樸。
納孜爾庫姆
表演性男子舞蹈。以雙人對舞為主,帶有競技性。流傳於新疆吐魯番、鄯善、托克遜等地區,是婚禮、喜慶或麥西來甫中,最精彩的節目,各地多有半職業性的納孜爾庫姆藝人。納孜爾庫姆的表演在《吐魯番木卡姆》的伴奏下進行,開始只是合著樂曲與伴唱跳一般性舞蹈,當樂曲轉入納孜爾庫姆專用曲調並唱到「哎,哎,納孜爾庫姆」的歌詞時,才進入納孜爾庫姆的表演。表演分為兩部分:①對舞,節奏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為主,舞者以詼諧、幽默的動作模擬各種勞動或各種人物形象,如緔鞋、跛子走路等;②競技,節奏為拍,只以鼓聲伴奏。技巧動作有跳蹲、跳轉、動肩轉等,舞者互以高難動作壓倒對方,在觀眾有節奏的呼喊聲中獻藝表演。伴奏樂器為:艾捷克、彈撥爾、熱瓦甫、手鼓、嗩吶、鐵鼓等。
盤子舞
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於新疆庫車、喀什、伊犁、烏魯木齊、麥蓋提等地。用弦樂伴奏,節奏為拍,有專用曲調。據傳,盤子舞源於新疆庫車民間,後流傳各地,逐漸發展成為舞台節目,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盤子,指挾竹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並在頭上頂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難度。麥蓋提縣的盤子舞,由男藝人表演,嘴內叼長把木勺,隨舞擊打碗。盤子舞的步法與舞姿,多來自賽乃姆。
手鼓舞
表演性舞蹈。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舞蹈形式,開始流傳在南北疆各地民間,後發展成為舞台節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進行。舞蹈的特點是動作敏捷、節奏多變,多用高難度的旋轉與腰部技巧。
其他表演性舞蹈
用道具的有擊石舞、薩巴耶(鐵環)舞、燈舞等。模擬性的舞蹈有:山羊舞、老虎舞、駱駝舞等。這些舞蹈形式也多在麥西來甫中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舞蹈工作者在各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編撰了《維吾爾族舞蹈基訓教材》,並創作了許多優秀舞蹈節目。如手鼓舞《摘葡萄》、歌舞《喀什賽乃姆》、大型舞蹈《多朗麥西來甫》、《拉克》及《鼓舞》、《天山女工》等,受到國內外好評。同時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舞蹈演員與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