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原則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應注意貫徹教育性原則,也就是說,研究者進行研究要符合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屬,具有教育意義,有利於學生的正常發展,一切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許的,這是進行教育心理學研究不容違背的原則,因此,在進行研究時不僅要考慮課題實際上的教育意義,使其結果有助於教學和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整個研究方案的實施過程也要考慮對學生是否有良好的教育影響。
2. 小學教育綜合性原則是指什麼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1)含義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含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
(2)基本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
③逐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直觀性原則
(1)含義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圖像,聆聽教師用語言對所學對象的形象描繪,形成有關事物具體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學知識。
(2)基本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③防止直觀的不當與濫用;
④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4.啟發性原則
(1)含義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經過積極思考與探究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樹立求真意識和人文情懷。
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5.循序漸進原則
(1)含義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②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
3. 教育性教學什麼意思 名詞解釋一下
1.如果理解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
答:「教育性教學」是德國近代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教育教學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
(1)「教育性教學」的含義。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是以道德的養成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須形成學生一定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觀念,使之成為「完善」的人,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還是教學。要進行道德教育,就必須進行教學;不進行文化知識的教學,就無從實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識和道德具有內在的直接的聯系。基於這種思考他明確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原則,即強調任何教學過程都必須同時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須依賴於教學。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過,而且只有通過教學才能真正產生實際的作用,教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即「通過教學來進行教育」。他不承認有「無教學的教育」,同樣也反對「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學」的實施
要通過教學進行道德教育必須要求教學的目的與整個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因此,赫爾巴特認為教學工作的最高目的在於養成德行。但他又認為,為了實現這個最終目的,教學還必須為自己設立一個近期的、較為直接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多方面的興趣」。所謂興趣就是指智力活動的特性。赫爾巴特認為多方面的興趣具有一種道德的力量。
學校教育一方面是通過情感和意志的訓練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一方面是通過知識傳授進行智慧的啟發,但兩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統一的,密切相關地體現在形成學生觀念體系的整個過程之中。赫爾巴特把學校的全部工作都歸結為「教育性教學」,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學說也概括為「教育不能離開教學」。
(3)「教育性教學」的意義
在赫爾巴特以前,教育學家們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學分開進行研究,教育和教學通常被規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務和目的。而赫爾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從而深刻地闡明了教學的定義,論述了教學與教育的關系。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學,使教育與教學二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從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方面樹立了一個全新的範例。他的突出貢獻就在於運用其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具體闡明了教育與教學之間存在的內在的本質聯系,使道德教育獲得了堅實的基礎。他揭示了教學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規律,並且強調了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這在當時和今天都是正確的。
但在另一方面,赫爾巴特把教學完全從屬於教育,把教學當作實施德育的唯一途徑(有時說是最重要的途徑),視知識的增長和品德的提高是無條件的同步運動。他沒有認識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對獨立性的,他毫無根據地以教學來取代復雜的教育過程,而且沒有考慮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情緒在道德教育中的意義,這不能不說具有機械論的傾向。
4. 教育的八大原則
教師招聘考試知識點經常讓小夥伴抓狂,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啦!貼心的小編來了,每天給您整理教師招聘考試中涉及到 的小知識點,每天堅持來打卡吧~
一、八大原則速覽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二、八大原則速記
如何快速記住這八大原則,這里,為大家提供一個口訣:支(直)起(啟)弓(鞏),努力(力)尋(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鱈(科學)魚。
小夥伴們,找到這八個原則了吧。最後,祝大家一舉成師!堅持打卡,你中能早日成師!
5. 教育的教學原則
6. 什麼是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育原則
赫爾巴特(1776一1841)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對西方近現代教育產生內過重大影響.赫爾容巴特以現代心理學為基礎,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有人把他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創始人.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教育性教學」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近現代教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在教育和教學中始終存在著道德培養和知識傳授的問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識」的命題,從此這個問題就成了一個永恆的熱門話題.但是,德育與智育究竟孰重孰輕,究竟怎樣才能把兩者結合統一起來,卻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對這一概念的表述也常常是片面的,模糊的.直到19世紀初,赫爾巴特對這一問題作了較系統的闡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並把它作為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才有了新的轉機.赫爾巴特認為道德品質的培養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但在實現這一目的的同時,卻不能放鬆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因此,道德培養和知識傳授構成了學校教育的兩個基本內容,形成了實施學校教育的兩條基本途徑,即通過情感和意志的訓練陶冶道德情操;通過系統知識的傳授啟發.
望採納
7. 教育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學中要體現教育性是否正確
錯誤!效率與公平是可以兼顧的,兩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
8. 八大教育原則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