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將藝術課程融入到特殊教育當中
質疑抄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貳』 幼兒特色教育美術的科研課題有哪些
關於這方面的課題包括中小學美術課應解決的問題、從激發興趣入手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如何正確對待兒童美術素質教育、淺談中小學美術繪畫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繪畫創作中增強美術素質等等。
1、中小學美術課應解決的問題
該課題視角新穎,體現基礎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幼兒的家鄉文化意識、藝術興趣和動手能力,幼兒園教師很有創新精神,重視實踐研究,課題研究與園本教研有機結合,以吳文化為內核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正在形成新的品牌。
2、從激發興趣入手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
課題對核心概念理解到位,對於幼兒美術教育的理論認識非常到位,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有序推進,方法選擇正確,特色活動與環保相結合,促進多領域目標的達成。
地方文化資源、美術課程、幼兒創作實踐活動這三個概念各有側重,教育價值取向各不相同,協調發展。
3、如何正確對待兒童美術素質教育
人類最可寶貴的時代是孩童時代,童心無暇、童真可愛、聰慧乖巧、率性不羈。
兒童有一種超越具體事物的心理,同時擁有偉大的想像力,兒童在作畫時隨心所欲,形狀、顏色、構圖變化無窮,不受任何限制,表現了兒童特有的質朴、純真、自然、幼稚的美。
而小學美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所以教學方法和內容必然有著內在的對應性。
4、淺談中小學美術繪畫技能的訓練
近二十年來,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經歷了以技能訓練為重點轉到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隨著對審美教育的重視和DBAE美術教育體系傳入我國,又出現了輕視技能訓練的作用,重視學生創造、理解和欣賞美術作品的教學傾向。
目前,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已成為教育的目標。當人們思考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的美術學科的時候,也要圍繞這樣的教育目標來確定自己的教學計劃,其中美術繪畫技能訓練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5、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繪畫創作中增強美術素質
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核心素養教育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如何在學科教育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成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點。
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學科,而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應該從主動參與繪畫創作入手,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繪畫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加深層次地把握美術內涵,既鍛煉了繪畫技能與技巧,又促進了美術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叄』 2014年特殊教育學校美術專業招聘教師教育學心理學試題
您好,可以去我們網站查看美術專業教師招聘試題。
『肆』 南京特殊教育的美術教育好嗎 我是今年的美術高考生 急著填志願!不知道好不好!!想報考!!
高考前「猜分來填報」源志願的省市一般都非常重視模擬考試的情況,但由於時間上的原因,第一次模擬考試的情況統計得很詳細,第二次模擬考試的情況一般統計得不很詳細(可能僅有該校的情況統計),那就別說第三次了。通過模擬考試的情況,一般會統計出各地市、各區縣的各科類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參考線,各科類考生成績分布,各學校各科類考生成績排名等等信息資料。因此考生及家長可據此給自己定位。
『伍』 特殊教育和美術教育哪個專業好
我認為美術好,今後就業環境好!
『陸』 我是學藝術的,想考特殊教育的研究生,可以嗎
首師大、西復南師大、中央民族大學制等考研的難度不大。
此外你需要准備一些教材。
教育學 王道俊 王漢瀾(簡稱雙王)(推薦)
教育學基礎 十二校聯編(推薦)
當代教育學 袁振國(推薦)
中國教育史 孫培青(推薦)
外國教育史教程 吳式穎(推薦)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裴娣娜(推薦)
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琦(推薦)
教育心理學 馮忠良
輔導資料:
1、酷考教育學考研應試全解 (推薦)
2、酷考教育學考研應試題庫(推薦)
3、酷考教育學考研全真預測題 (推薦)
4、酷考教育學考研掌中寶(推薦)
『柒』 特殊教育專業需要美術老師嗎
肯定也需要美術專業教師!!我的一個同學就在聾校搞特教!!!
『捌』 西安美術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西安美院是一本學校,但是特殊教育藝術學院只招生專科專業的藝術設計學生。今年招生30名,執行單獨組織報名考試。
要求:(1)生活能自理,無色盲、色弱;(2)有殘疾證的聽障青年;
『玖』 我要畢業了,想找特殊教育美術的資料或論文
也是在網上找的,你看看能作為資料參考么?不能再找!
一、引言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人才」。勞動力市場已從要求單一技術人才向多種技術人才嬗變。為適應社會要求,培養聽障學生成為多技能的應用人才,我們對職業高中的課程設置和教材不斷地進行改革,取得一些成效。通過「三類兒童勞技與職業教育」實驗課題,對聽障學生實施實用美術職業教育,研究如何培養他們成為有專長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二、目的與意義
⒈課題是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聽障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生計教育相結合的研究。通過實用美術職業教育,使聽障學生適應社會生活,並為他們求職或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⒉根據市場對五彩繽紛的裝滿與裝飾的需求等和聽障學生自身需要(我校九年級畢業生多數選擇實用美術專業學習、有上大學的願望),通過實驗教育,使他們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一定的實用美術基礎理論和較深的美工畫技、良好的社會公德以及為美化現代文化生活服務的職業道德。
⒊在經驗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實用美術教學大綱,優選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和評價標准,探討職業教育的模式和完善職業教育規范化的管理,為更多聽障生的升學、就業的選擇創造機會。
三、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的類別
⒈職業教育的類型:對聽障學生實施實用美術職業教育(子課題)。
⒉職業教育的模式:准備就業教育模式為主,滲透支持式就業模式。
(二)研究的對象
本校高二、高三美工專業聽障學生 2 人是實驗研究的對象。通過研究學生面臨升學與就業問題,發現高三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補課,完善高二的教學管理,並為高一的基礎教育提供經驗,從而為制定職業高中勞動技術教育的決策提供依據。
(三)組織形式
⒈成立課題小組。由教學處主任與美工專業教研組老師組成。根據學校的實際,確定本課題以研究與教學相結合為原則,制訂研究方案,邊教邊改。
⒉教師的課程安排。實行板塊教學,設立年級班主任(責任人)。實行專業課程分工,集中上課;以年級為單位,確定專業班主任,對所負責的年級負責。這樣安排具有競爭性,責任明確,利於評價業績。
⒊以班級為單位集中授課,實行分類、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
(四)研究方法與過程
⒈調整方案。根據課題組制定的研究方案實施。由於市教委決定成立特教高職班,確定專業為裝潢廣告設計專業,高考科目為語言語、數學、政治、素描、色彩,因此,高二實行原計劃,高三增加數學課(以前高三不學),專業重點為素描與色彩。
⒉確定教學大綱與教材。首先,研究制定教學大綱。它是總結學校教學正反經驗,參照商務學院的高考大綱,以及吸收中央美術學院有關老師的意見編寫而成的。
使用的教材是《美術出路及繪畫初步》、《中央美術學院素描作品集》、《素描》、《色彩》和《圖案》。
⒊教學目標與內容。首先根據實驗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教師以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明確教會學生什麼。教學過程依據教學目標和反饋不斷進行矯正。我校制定的實驗教學大綱規定了教學內容的基本比例,理論課占 20%~30% ,操作課占 70~80~ ,高三增加職業品德教育課,使用普通職高的《職業道德》一書。
⒋職業技能的訓練途徑。
⑴教育訓練的途徑是實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結合,並發揮各自教育功能。各文化課滲透職業和閏工專業技能教育,以必修課為主,除文化課和計算課外,高二每周 12 周課時,高三每周 17 課進,其中學生按需要每周 3-4 課時為選修課時為選修課,晚自飛為活動課時間或進行個別培訓(包括假期)。
⑵密集式訓練與分類教學相結合。高二採取密集式訓練為主,與個人活動相結合(在晚自習)。高三則根據升學、就業的不同要求作出安排,就業選修課以實用美術為主,實行支持式就業培訓,如裝飾、浮雕等。根據聾生個體間與個體本身的差異,進行動友誼賽分類,分為 A 、 B 、 C 三類(不公布,內部掌握),高三共 11 人, A 類 3 人, B 類 4 人, C 類 4 人;高二共 15 人, A 類 5 人, B 類 6 人, C 類 4 人。對不同類學生有不同的目標要求。
⑶開展實踐活動,學生辦展覽,搞創作等。每學期至少組織 8 次去中國美術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參觀美術展品。由美術老師帶隊現場講解,增強學生的鑒賞力和視覺藝術映象。平常安排每周 2 課時校內或公園學習寫生(集中安排),或旅遊或結合其他學科室外參觀現場教學時,進行速寫或寫生,提高畫技,增強審美情趣與能力。強化學生動手操作,挖掘其內在潛能。強化訓練,提出按時、按質完成作品。經現場調查,以前學生一幅素描十幾個小時才完成,現能在 3 小時內完成。期末、學年搞創作作品展覽、評比,好的作品作為學校收藏品(有照片)。
四、實驗研究成果
⒈第一批實驗班 98 屆高三學生,由於歷史原因整體基礎差,經過半年多的努力, 11 名同學有 6 人考上北京聯合大學高職班,基本上是 A 、 B 類學生,占 54.5% 。第二批實驗班 99 屆高三學生,有 14 人參加高考, 2 人考上商務學院裝潢美術設計大專班,其中 1 人是裱糊專業。
⒉測量評估分析結果見表 1 、表 2 。
表 1 99 屆高二學生與 98 屆高三學生的差異比較
表 1 顯示, 99 屆高二學生的整體素質與能力已達到或超過 98 屆高三學生的水平。表 2 各項基本素質與能力前測後後測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水平均達到 p < 0.001 。通過表 1 、表 2 和學生作品的整體分析,從課程要素看,學生的素質都有提高。 A 、 B 類學生都在良以上, C 類學生也大部分達標( 6 分)。從學生基本能力看,他們的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工作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表 2 前測(高一時)與後測(高三時)的差異比較
說明:素質內容包括觀察、思考、理解、想像、創造、認知、透視、操作、時間、語言、韌性、人格等;能力內容包括語言、數目、時間、學習、圖形、手眼、手靈巧、精確性、服務性、堅韌性、親和性等。
以前我校美工專業教學較重視圖案教學,素描、色彩教學屬薄弱環節。後測 結果表明,學生的素描、色彩的基本能力都有較大進步,但想像與創造性這些重要部分還低於其他項目,說明這幾個方面存在著問題:訓練不夠,理論水平還不高;學校尚未開設解剖學、物理學、化學等課程,對美工成績的提高有影響。
⒊結論。通過本課題題兩輪研究的整個過程,對聽障學生實施閏工職業教育的研究是成功的,促進了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高。聽障生美工職業教育的教學大綱已基本確定,教學目標已用於教學評估,提高了教學的目的性,為搞好其他職業教育提供了依據,但評估方案尚需修改完善。
參考文獻
⒈許家成:《殘疾人職業教育的准備式和支持式模式》,《中國特殊教育》, 1998 年第 2 期。
⒉趙樹鐸:《盲、聾、啟智學校勞動技術與職業教育問題研究方案》,《中國特殊教育》, 1998 年第 4 期。
⒊王效玲編著《教育統計學》(修訂版),華東師盪大學出版社, 1993 年。
⒋ [ 蘇 ] 弗·謝·庫津箸,周新、王燕生譯《美術心理學》,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0 。
⒌楊春增、趙樹鐸:《聾校勞動技能與職業技術教育大綱研究報告》(
『拾』 簡談如何進行美術特色教學
隨著時代的來發展,美術教育教源學應該有新的要求,美術課不是簡單的教會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而是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時能思考美術活動給我們帶來的力量,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性思維來從事藝術性活動,進而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或者能影響他人。這些也要求我們的美術教學必須擁有一股新的思維方法,不僅僅讓學生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最為重要的是感受創作一幅美術作品時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給我們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