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教育讀後感
[幼兒教育讀後感]《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志,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幼兒教育讀後感。一本薄薄的雜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非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教養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現有書的破壞,為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讀後感《幼兒教育讀後感》。可是沒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為了折紙飛機玩,於是,老師為孩子們准備了一些作業紙好方便孩子們折紙飛機。可過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後,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願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致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班是早期閱讀實驗班,孩子們在看圖書的環節中有很多點跟這裡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於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後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幼兒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幼兒教育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② 《怎樣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1、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梁,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台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峰。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獲,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沖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後說「識」。作為教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後要有主見。教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於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教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教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於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德、才、學、識」構成了教師的人格大廈。不具備這幾方面的素質,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每一個教師都有管理學生的權力,因此,學生基本上是服從教師管理的。但是教師必須明白,權力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為什麼會發生學生不聽話,甚至與教師吵架的現象呢?根本原因就是學生也是人。學生有自尊心,有人格。當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時候,學生自然會產生反抗情緒。我們發現,凡是學生敬愛的教師,都具備熱愛學生的品質,都具有較淵博的知識和較高超教學藝術。這樣的教師待人平等,不諷刺挖苦學生,不動輒叫家長,而是用崇高的精神品質去感化學生,身教在先,言教於後。學生的心也是肉長的,只要教師火熱的心能溫暖融化學生的心,只要兩顆誠摯的心息息相通,學生必定會被教師所折服。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熱愛,學生對老師的敬佩與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斷提高自身人格修養,這是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作為一名新世紀的人民教師應該加強以師德為核心的全面修養,做一名優秀的師德高尚的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寫就輝煌的人生。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③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讀後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 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症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 和借鑒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贊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 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 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 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 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著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 後感並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才能 真正收獲。
④ 求兩篇關於幼兒教育的讀書筆記(摘抄+反思)2000字左右
直接發有可能會被刪
⑤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 1、在與孩子的相處時,我們不能總站著,居高臨下地跟孩子說話,而是一定要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視平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2、多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講話,久而久之你也學會怎樣用心去讀「孩子」這本書。同時,也具備了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好朋友的條件。 3、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親情樂園,要從尊重孩子開始,尊重孩子的隱私開始。 4、孩子需要大人的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與激勵應當是每個家長的座右銘。 5、永遠不能對孩子說:「滾出去!」我們有義務保護孩子、關心孩子、以及教給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與本領。 6、家長與老師都必須懂得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最需要的關懷、照顧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反應,對孩子施予更多的關懷與愛心,滿足孩子感情和心理上的飢渴,盡量能做到與孩子心心相通。只有適時地搭建心靈相通的橋梁,孩子才能夠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7、放縱孩子雖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但起碼能讓孩子自由自在。打擊卻不一樣,它能毀掉孩子,會使孩子變成一個懦夫,變成一個無能的人。
⑥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教師怎樣和幼兒有效互動》
不斷提高自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及個別教育 之所以強調對幼兒的觀察,其實目的很簡單,無非就是要教師深入理解並了解幼兒,要善於觀察幼兒的某一個獨立行為,更要結合幼兒的個性特徵及其所處的場景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全面認識,這就包括對於幼兒某一行為客觀原因的了解,還涉及對他們行為理由的理解。不僅要善於洞察幼兒行為發生,更要從中感悟幼兒行為發生的原因,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幼兒,才能融入幼兒這個大集體中。如果教師對幼兒沒有進行仔細觀察,只根據表面現象去判斷幼兒行為,就很可能對幼兒造成極大傷害,甚至會影響幼兒的一生,這種情況在工作實踐中是常見的。曾有較熟悉的一例子:班上某小朋友畫畫特奇怪,不管老師教什麼樣的人物畫,只要經他畫出來準定是面目表情憎恨、憤怒、怪異,再者就是畫面塗上全黑,起初老師沒了解情況只是以為其幼兒頑皮的傑作也就批評而過,反倒效果更糟。但事後經過調查分析,原來幼兒上小班時因父母離異而跟外婆住一起,以後一直留下了父母當年吵架的陰影,這樣一來,造成對孩子的世界充滿恐懼憎恨,加上老師的不諒解,其只能把感情發泄在畫紙上。出現這種情況大多因老師對幼兒觀察不仔細、了解不過多,那麼又怎麼能和幼兒達成互動關系呢!在這樣的教育下培養出的孩子當然不能稱得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