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分求日本蘭陵王【舞蹈】的影像資料,要權威一點的,標注是日本哪個舞團演的,誰跳的等等。
蘭陵王入陣曲by東儀秀內樹容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3g3gev7HL8/
B. 舞蹈 蘭陵王入陣曲怎麼跳
漢唐古典舞《蘭陵王入陣曲》古典舞教學展示
http://v.wu.com/20150312/104899.html
《蘭陵王入陣曲》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古代軍樂,主要是為了歌頌蘭陵王而作。此曲在唐朝盛行,《少女武則天》中,范冰冰飾演的武則天以及眾位才人們跳得這曲舞蹈主要是為了獲得皇上的贊許。
蘭陵王高肅,字長恭,又稱高長恭、高孝瓘,是北齊末期文武雙全的名將。他短暫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屢建戰功,為時人稱之。因英勇善戰,戰功卓著,先後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大將軍、大司馬、尚書令等職。因貌俊美,為陣前震懾敵人,做凶惡面具戴之,戰無不勝。因戰功顯赫,聲威日顯,其堂弟高緯繼皇位後,忌恨其功高威武,受人愛戴,恐皇位被奪,於公元573年,帝賜鴆而死,574年葬「鄴西北一十五里」。575年高肅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為其立了墓碑,即今存的北齊蘭陵王碑。
據《北齊書》記載,《蘭陵王入陣曲》源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邙山戰役。此戰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領五百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反敗為勝。在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皇帝親到洛陽慰勞三軍,慶功會上能歌善舞的北齊將士以這場勝仗為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現今屬日本雅樂。
1986年,河北省邯鄲市蘭陵王墓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使其重歸故里。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該曲問世後的1428年,在邯鄲市馬忠理組織下,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領的雅樂團在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1986年,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蘭陵王墓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三》中記載:「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戰,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蘭陵王入陣曲》是歌頌高肅英勇善戰的一支綜合表演型的舞曲,產生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
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齊武成帝急詔各路大軍去解洛陽之圍,在三軍突破周軍圍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線後,高肅親率五百名精騎, 乘勝沖入周軍重圍,直抵金墉城下。守城齊兵,軍心大振,內外夾攻,潰重圍、敗周軍,解了洛陽之圍。
為歌頌蘭陵王,將士們集體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伴有吟唱和簡單戲劇表演,風格悲壯渾厚,古樸悠揚,屬於軍隊武樂,是中古文藝代表性作品之一。後傳入民間,流傳廣泛。
C. 武媚娘傳奇裡面范冰冰跳的蘭陵王舞蹈的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是非常有名的古代軍樂《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內中國古代著容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現今屬日本雅樂。《武媚娘傳奇》范冰冰飾演的武如意以及各位才人跳這部舞曲主要是為了能贏得李世民的青睞。
望採納
D. 武媚娘傳奇里的蘭陵王舞蹈
古代軍樂《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專北齊,盛於唐代。屬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現今屬日本雅樂。《武媚娘傳奇》范冰冰飾演的武如意以及各位才人跳這部舞曲主要是為了能贏得李世民的青睞
E. 為什麼日本的傳統舞蹈里也有《蘭陵王》
在50年代中期,我國著名京劇演員李少春在訪日期間,曾看到日本有人表演《蘭陵王》,覺得十分新奇,就向表演者學了回來。80年代初,日本一個雅樂會訪華團在北京的演出節目中,也有《蘭陵王》。其舞蹈節奏緩慢,步法凝重,動作英武威嚴,動靜結合,搖身晃手以及「騎馬蹲襠勢」等造型步態與我國戲曲舞蹈的做派和武術的動作十分相似。 《蘭陵王》是唐代的著名舞蹈,但是在我國早已失傳,只能憑史書記載知道一些大概情況:《蘭陵王》,又叫《蘭陵王入陣曲》或《大面》、《代面》,屬「軟舞」和「歌舞戲」類,表現南齊蘭陵王高長恭作戰事跡。高長恭貌柔心壯,面美似婦人。作戰時,為了能震駭敵人,往往要戴一個凶厲面容的木刻假面。他作戰勇敢,戰功卓著。後來就編了此舞以表彰他。 在我國已失傳了的唐代名舞卻在日本傳統舞蹈中傳續。這里也包含著中日舞蹈交流的一段佳話。 早在漢魏時期,甚至更早,日本文化已與中國大陸文化有接觸。到了隋唐時代,這種交流達到了高潮,日本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團就有20多次,每次人數多者可達200500人,其中的文化使者就將唐代的許多樂舞學了回去。在《日本史傷50部之多。對《破陣樂》、《春鶯囀》、《泛龍舟》、《蘭陵王》等都有較翔實的記載。而且,日本對於傳統藝術,又有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唐代舞蹈反而能在日本保留下來的緣故。
F. 求蘭陵王入陣曲視頻,如果是健舞就更好了
蘭陵王入陣曲》是起源於北齊,盛行於唐代的假面舞蹈,又稱《代面》、《大面》。此舞是表現北齊蘭陵王高長恭作戰英姿(蘭陵王指揮擊刺之容),帶有簡單情節的男子獨舞。唐代將此舞歸入軟舞類。(唐代的伎樂舞蹈有健舞、軟舞兩大類,如健舞類的《胡旋》、《胡騰》、《劍器》、《柘枝》,軟舞類的《蘭陵王》、《鳥夜啼》等)《蘭陵王入陣曲》此舞屬宮廷燕樂東傳日本,倭人將其列屬雅樂舞蹈,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目表演獨舞。在日本奈良寺正倉院還存有一件題款為『東寺唐古樂《羅陵王》接腰』的服裝,署年為『天平勝寶四年四月九日』,即唐代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日本不但保存了《蘭陵王入陣曲》,還保留了歷代《蘭陵王》歌舞面具64件,最早的兩件有1211年(宋代)銘文。另外,日本古畫《信息古樂圖》(約畫於12世紀,相當於北宋時期)里也繪有包括《蘭陵王》在內的一批唐代歌舞圖。日本保留的大唐雅樂表演場景編輯本段蘭陵王面具蘭陵王的面具,不是仿照蘭陵王的面容所造。其二舞蹈的面具也未必是蘭陵王佩戴的面具造型。其三唐代一些舞蹈的面具是源自胡人的風俗,而且鬼怪的面具造型也往往以胡人為形象。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說:『《蘇莫遮》,西戎胡語也,正雲「颯?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象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絹索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止。土俗相傳,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蘇莫遮》也是一種面具戲。《一切經音義》卷一曰:『……《蘇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諸有情,見即戲弄。』今日本所見《蘇莫遮》古歌舞圖像也是戴獸面,並有古面具遺存
G. 蘭陵王入陣曲舞蹈完整版
沒有,只是古書中記載,沒人看見過,
H. 武媚娘傳奇裡面范冰冰跳的蘭陵王舞蹈的背景音樂
專門去視頻裡面截的,現在弄成MP3了 ,前面那段是蘭陵王跳舞的,後面那段是女的哼聲!現在免費貢獻給你們!
I. 蘭陵王入陣曲舞蹈分解動作
建議你在網路視頻上檢索一下,或者在優酷土豆音樂頻道,愛奇藝上檢索一下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或者是暴風影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J. 蘭陵王入陣曲舞蹈
這個電視劇也算不錯的,我已經在《小看影》看完了。絕對的精品電視劇,很好看,劇情演員都很到位,而且正好是跟我同齡人,我也面臨著相親,工作壓力,很有共鳴,算是一種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