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特殊教育的社會教學領域

特殊教育的社會教學領域

發布時間:2021-01-20 20:57:14

『壹』 教育教學領域中的特殊教育人員指的是什麼

特殊教育是孤獨症,腦癱,發育遲緩等一類兒童的早期干預

『貳』 什麼是特殊教育有什麼要求

特殊教育是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狹義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聾、啞、弱智兒童教育以及問題兒童教育所納入的特殊教育范圍,並從經濟投資、科學研究、師資和設備等方面支持這類教育。

各國實施這類教育的機構一般有:盲人學校、聾啞學校、肢殘和畸形兒童學校、語言障礙兒童訓練中心、森林學校、療養學校、特殊學校、低能兒學校、工讀學校、兒童感化院,以及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特殊班級。

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實際教學工作並能進行理論研究的基本能力。

(2)特殊教育的社會教學領域擴展閱讀:

特殊教育專業屬於教育類專業,是教育學下設的一個二級學科。該專業本科階段的課程因各個學校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三類課程。

一是教育學類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類課程)。

二是特殊教育的理論課程(如特殊教育導論、各類特殊兒童的特點與教育等)。

三是特殊教育的方法課程(如教學法課程、手語、盲文等)。

特殊教育學在本科階段並不區分具體的研究方向。學生可根據後續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發展研究方向,比如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特殊教育可以分為盲(聾)童教育、智力落後兒童教育、特殊兒童心理教育等。

『叄』 特殊教育的發展歷程

教育信息化是指抄在教育襲領域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自1994年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啟動建設以來,經過「211工程」、「985工程」、「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西部大學校園計算機網路建設工程「、」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設項目,教育信息化日益被普及推廣,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教育信息化與教育經費的投入是密切相關的,一直以來,我國在教育經費上的投入均不足。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4%的目標,但直到2011年仍未達到目標。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1984.63億元,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終於達到4%以上。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教育的比重達到7%左右。但是,在國家對政性教育投入上,我國的教育經費投入仍然相對較低,世界平均水平為7%左右,其中發達國家達到9%左右,經濟欠發達國家為4.1%。

『肆』 特殊教育領域用的較頻繁的量表有哪些

一、是非題: 1.自閉症學生的智力很多是較低,也有一些學生智力是超常的。( 2.智力障礙兒童沒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障礙( ) 否 ) 是 3.我國對情緒與行為障礙的界定多從人格障礙出發,從情緒與行為兩者之間的關系來講,更 傾向於從行為的外在表現來進行界定。( ) 是 ) 是 4.患有視野狹窄症的個體所看見的景象,就好像他們是透過長管子看東西似的。( 5.學習障礙是一種遺傳疾病( ) 否 6.我國對情緒與行為障礙的界定多從人格障礙出發,從情緒與行為兩者之間的關系來講,更 傾向於從行為的外在表現來進行界定。 ( ) 是 7.聽障學生的教育目標只需適應他們特殊的教育需要,不需考慮一般少年兒童成長規律。 ( ) 是或否都是錯 否 8.既然自閉症學生有很多是智力低下,那麼在普通學校中就讀意義不大。 ( ) 9.學習障礙是一種遺傳疾病( ) 否 否 10.學習障礙的學生應該獨立編班。 ( ) 11.若要鑒定一個學生為單純的情緒障礙,還必須要排除智力因素,個體必須是智力正常。 ( ) 是 是 12.頻率越高,人耳聽到的聲音音調也越高;頻率越低,聽到的聲調也越低。 ( ) 13.物理和職業治療師對於這些兒童的運動技能和靈活性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並 不需要與教師、其他專家、家長們共同協作。 ( ) 否 14.生活自理是一般兒童發育最早的人類技能,視覺障礙孩子沒有大人的指導一樣可以掌握 好。 ( ) 是 15.對於那些在語言表達上存在困難的肢體障礙兒童,應該為他們提供擴音器或其他替代性 的溝通系統,最常見的擴音和語言交流裝置是溝通板和帶有綜合性言語輸出能力的相關 電子設備。 ( ) 是 16.視覺障礙學生是指因視力損失原因或視野縮窄,無法像其它一般學生一樣進行學習、工 作與活動( ) 是或否都是錯 ( ) 是 17.一個聽力損失 90%以上的人,可以聽到較大聲的談話。 18.學習障礙具有內隱性,學習障礙是大腦功藝出現異常,大腦不趁直接觀察到,人們直接 觀察的是學習成績、行為特徵。 ( ) 是 19.積極的面對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問題挑戰的關鍵是態度,即區別性接納和同感關系的建立。 ( ) 是 ) 是 ) 是或否都是錯 20.智力障礙不是單獨一種疾病,而是多種原因所致的綜合征。 ( 21.家校合作對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22.運動障礙是肢體障礙者最主要的障礙表現,所有肢體障礙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 障礙。 ( ) 是 23.因發育遲緩、神經系統的病變,或者骨骼關節系統異常或殘缺,而喪失其部分或全部的 功能,導致在日常生活上,無論衣、食、住、行、教育與職業適應各方面發生困難者, 就稱為肢體障礙( ) 。 是或否都是錯 ) 是 24.情緒與行為障礙學生的類型可分為非社會性行為、反社會性行為兩類

『伍』 發展什麼教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專發展的自身規屬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管理、自約束、自發展。
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
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

『陸』 特殊教育的概念、對象、目的和任務分別是什麼

概念: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對象:特殊教育實施對象的范圍也因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情況而有差異,有的國家或地區提出了「零拒絕」的目標,即認為所有殘疾兒童都應該接受免費的、適合他們需要的義務教育。各級公立學校都要為殘疾兒童提供教育和有關服務,不應該以任何理由拒絕他們入學。中國實施特殊教育的對象主要是盲、聾、啞、智力落後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設有盲聾啞學校、低能兒學校或低常兒童班、弱智兒童班,以及工讀學校等。我國《憲法》、《義務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都明確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目的和任務:
1、初步建立職前、職後教育與培訓相互結合,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與培訓相互銜接,並與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以能力培養為本的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
2、為城鄉有就業要求的殘疾人提供各種形式和層次的職業教育與培訓。
3、積極發展殘疾人中、高等職業教育。

『柒』 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作文2000字

淺談我國對聾啞學生的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

內容摘要: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聾啞人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彙。人們通過各種慈善活動和媒體報道知道他們,但與他們親身、親密接觸的機會卻寥寥無幾。事實上,盲聾啞人所真正面對的問題遠不僅聽障這么簡單。體現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與普通人的不同和造成這些不同的根源,卻是大眾所通常沒有想到的。本文從聾啞學生的教育現狀和發張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聾啞人 特殊教育 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的特殊教育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國家加大了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工作力度,許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工作發展得很快。但是,我國的特殊教育在各個地域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聾教育做為特殊教育領域的一個分支,在現代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今天也同樣面臨著「發展與改革」這一歷史使命。要讓殘疾人「充分參與和平等」,就必須真正的讓殘疾人享受到和諧、平等的教育。發展特殊教育事業,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推動和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就是要開展對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
聾教育通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好多的特殊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我們的特教教師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與教學模式。但是在現代教育形勢的影響下,教育教學的改革正在對一些「成型」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著批判甄別式的盪滌。好多的特教教師在教改的過程中迷茫,不知道怎樣教好了;好多的特教教師通過對教育新理論的學習,對自己教學模式產生了懷疑,可又不知道怎樣改進提高;好多的特教教師對正在進行的普通基礎教育的課改表示歡迎,可又不知道怎樣與之聯系起來,用到聾校的教育教學當中去。可以說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擺在我們每一個特教人面前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通過普通教育改革的發展,我們欣喜的看到了,結合新的教材,結合新的教育理論與模式,普通教育的發展改革正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怎樣結合和利用好現代教育模式和理論,真正的搞好特殊教育特別是聾校的教育教學,在針對聽障學生的的教學當中把態度教育、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三大教育任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特教人面前的課題。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進一步推進聾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使聾啞兒童享受到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受教育的權利,使聾啞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各級政府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的工作任務和奮斗目標。
(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保護殘疾人的法律法規。
(二)全社會漸漸正視聾啞殘疾人生存、發展等社會問題。首先社會各界開始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聾啞殘疾人,正視他們的特殊困難和需求,千方百計地為之排憂解難,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他們融進社會,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履行公民義務,享受公民權利。其次聾啞殘疾人要正視自己殘疾的現實,不諱言自己的困難,克服過分敏感、過於自尊和自卑的弱點,以平常心觀察社會,平視他人;要勇敢地走出封閉狀態,邁向社會;要坦然地接受幫助,這也是結交朋友、融入社會的有效途徑。
(三)加強聾啞殘疾人的教育。雖然我國對殘疾人實行9年義務教育,為殘疾人進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政策,但還沒有建立起殘疾人的教育體系,殘疾人的教育很多情況下與正常人相比處於弱勢。因此,國家應著手建立一套獨立的殘疾人教育體系,加快對聾啞學校建設,提高聾啞教育層次,改革聾啞教育現狀,為聾啞人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在改善學校環境,改革教育方法,拓寬知識面等方面為聾啞殘疾人發展打好基礎,進一步提高聾啞殘疾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
(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我國雖對殘疾人就業提供了一些機會辦法,實行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但同世界上發達和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工作尚有一定差距,還沒有建立起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獨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往往混同於健全人的社會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時,應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相對獨立、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
(五)提倡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營造社會和諧穩定環境。殘疾人和健全人—樣享有公民權利,但是總有一些人歧視、嘲笑甚至虐待殘疾人,這種不文明行為不僅傷害殘疾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全,還極易引發社會矛盾。因此,要在全社會中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提倡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氣,引導人們相互理解、尊重、關心、幫助,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殘疾人問題是個社會問題,社會方方面面都有責任和義務承擔一部分工作,不能光靠政府或某個部門來做,如果各單位都能在自己職權范圍內解決好殘疾人的幾個問題,使矛盾及時化解,消除不穩定因素,為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六)加強基層殘聯組織建設。我國的殘聯組織一般到區縣,但是最基層如街道、鄉鎮有絕大部分地方是沒有殘聯組織的,有的地方即使有,也因為沒有正式編制,形同虛設。而殘疾人分布在各個村社中,能經常接觸到殘疾人的是基層殘聯,他們最了解殘疾人的困難情況和思想動態,可以直接為殘疾人服務,做殘疾人的思想工作。基層殘聯工作強化了,不僅可以為殘疾人解憂,還可以為黨和政府分憂,因此,各級政府要給基層殘聯更多的關心,在人員編制、辦公條件、活動經費方面給於支持,以切實加強基層殘聯的組織建設,增強其活力。
展望未來,立足特教,讓聾啞孩子在特教樂園里學習做人、康復身心、增強本領、塑造品格;讓教師在特教百花園里專業成長、施展才華、實現價值、描繪人生;讓聾啞學生的健康成長成就教師的主動發展,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2
王小慧,張福娟.特殊兒童評估的新進展. 中國特殊教育,2001,31(3):48-51

『捌』 特殊教育的七大領域是

對智障兒童或來者特殊源教育兒童,如孤獨症等兒童評價的七大領域:感官知覺、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生活自理、溝通、認知、社會技能。
http://210.41.160.139/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147
http://www.dytx.net/news_view.asp?newsid=783

『玖』 教師設計社會教育活動時選用的特殊教育方法有哪些

社會領域教育活動是在一定教育目標指引下,運用一定的方法、採取一定的手段、選擇一定的形式作用於教育對象,使教育對象在情感—社會性方面獲得發展的過程,即達成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的過程。因此,幼兒園社會教育必須藉助一定的方法。幼兒園社會教育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實踐練習,具有實感性,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社會領域的教育方法體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一部分方法如實踐法、調查法、講解法、討論法等等是超越學科或領域界限的,具備跨學科、跨領域的特點;另一部分方法是社會領域教育的獨特方法,如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價值澄清法等。

一、社會領域教育的一般方法

1.實踐練習法

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務、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

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實踐練習法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生活活動本身。它蘊涵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時它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不同的生活事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有不同的價值。選擇對幼兒具有興趣和挑戰性的生活活動與事件是實踐練習法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社會行為的實踐練習是一個從熟悉到熟練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對某些社會行為的練習將延續人的終身。

2.調查法。

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物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和「為什麼是這樣的」等問題。因此,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幼兒參與的調查不同於成人的調查。一方面在於調查的內容是淺顯的、易於發現的、與生活直接相關的,蘊涵的關系應該是較為明了的。另一方面是調查手段以視覺感性的手段為主,看、問、聽等是調查的重要方式。

3.參觀法。

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社會領域的觀察法主要是針對一個或兩個社會事物或現象進行深入的觀察,以視覺為主要感知渠道。即根據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服從教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進行。參觀前教師的准備工作是根據教育目的和要求確定參觀的地點、對象和進行的步驟,制訂好參觀的計劃。參觀時要指導幼兒圍繞參觀目的進行觀察感知。參觀結束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對參觀內容作小結,使幼兒對參觀內容有個概括性的了解。

4.表演法。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幼兒通過身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應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的。幼兒可根據這個主題自行確定或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相應的角色。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表演總是指向特定的發展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幼兒行為、情感發展的實際狀況,確定表演的主題和相應的角色,並為幼兒表演創設或引導幼兒共同創設特定的情景,為幼兒的表演提供相關的材料。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電視等)。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有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

5.講解法。

講解法是向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教師對幼兒的講解不一定是全班的講解,還應該包括小組的和個別的講解。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則的本質,或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達成目的的時間代價過高。教師的講解有助於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或使幼兒真正掌握相關的內容。教師無視幼兒能力的過於深奧的講解以及不顧幼兒興趣的過於重復的講解不利於幼兒的社會學習。講解不是從道理到道理,而是經常需要例證。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

6.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它經常表現為教師和幼兒之間及幼兒和幼兒之間的相互提問、對答。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使用,有助於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有助於幼兒和教師之間分享思想和情感,也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教師的引導在談話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引導幼兒進入談話的話題,並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使談話圍繞教育活動的目標進行。話題可以是教師引起的,也可以是幼兒提出的,但任何話題一定要蘊涵社會教育的目標,並具有可談性,即談話能夠深入下去。一般說來,話題與幼兒生活的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談話可以在全班進行,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可根據需要靈活組織。

7.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論題進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發散。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是價值沖突型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二是多種求解可能型的,如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討論過程。討論法的前提是有一個可討論的論題,這個論題要麼是存在價值沖突,要麼是有潛在的眾多可能性。不然討論難以展開和維持。有時,討論變成了一般的談話,主要原因就是論題不適宜於討論,不具有討論的特性,因此,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論題,而只是談話的話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閱讀全文

與特殊教育的社會教學領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