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結合師德師風寫關於對有償補課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一、教師有償帶學生的動因何在?
教育事業是崇高的,教師的為人是清高的,從教教育是辛苦的,而教師的待遇也是不算高的。為何一些教師願意放下架子,不辭辛勞,半明半暗地搞點收費帶學生,並且禁而不絕呢?簡單地說就是兩條:一為市場有需求;二為利益的驅動。先講講市場需求。「望子成龍」是千千萬萬做父母者的希望所在,甚至可以說是部分家長的人生終極目標。社會發展了,大家更有條件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其中就包括不惜重金聘請家庭教師。相當多的家長,包括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事業上是順風順水,呼風喚雨,但對教育子女,有幾個人敢講自己是「專家」呢?何況,市場經濟條件下,工作節奏加快,為生存、為發展整日奔波,交際應酬,勞心費力,尤其是一些經商辦者,確實很少有時間管孩子,他們迫切需要有時間、有精力、更懂育人專業的人來替他們照看孩子、輔導學業。很多家長願意將孩子送到「貴族學校」,不也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嗎?市場有需要,這才是產生教師有償帶學生的根源。再講講利益驅動。社會各界之所以對教師有償帶學生反應如此之大,落腳處不在輔導,而在「有償」二字。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則,「法無禁止即許可」。為什麼社會對大學生搞家教持褒獎態度,對眾多的社會上的「午托」、「輔導班」、「學習班」持肯定態度,而獨獨對教師有償帶學生就從上到下口誅筆伐、明令禁止呢?這幾種不同的「教育者」(姑且這么稱之)除表現形式不同、教師身份特殊之外,有本質上的區別嗎?我以為沒有,因為同樣都是勞動,只要是合法的,就可以得到應有的報酬。一向清高的教師之所以願意放下架子去搞有償輔導,根本的當然在於他有經濟上的需求。這就牽涉到教師待遇問題了。應該講這些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是越來越大,一些地方甚至佔到了本級財政收入的半數左右。可是教育的面實在太大,隊伍也夠龐大,只要一談起教育投入的話題,校長們眾口一詞:「嚴重不足啊!」
具體到教師,我以為處於「餓不死、富不了」的境地。但是上漲的物價、高額的學費並未對教師有什麼偏愛啊。
總之,對教師收費帶學生的問題,要辯證地看,不要一棍子打死。我無意於倡導教師有償輔導,作為教師是要大力弘揚犧牲精神,多搞「無償輔導」,多培育人才,多做貢獻。
二、對教師有償帶學生的利弊分析
凡事都有兩面,教師有償帶學生也是有利有弊,所以社會上也是褒貶不一,只是因為教師身份的特殊性而使反對者佔了上風。對此,我試作一分析。首先講有利的一面,至少有三點:一是體現了對家長需求的尊重,對教師勞動的尊重。二是為部分學生的成長營造了更好的環境,為學生的課業提供了更好的輔導,融洽了師生感情,可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確實也培養了人才。三是解除了一些事業忙碌家長的後顧之憂,使之更好地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幹事創業,為社會做貢獻。教師有償帶學生,不等同於市場上的買賣關系,其間有心血和感情的投入,這是不能抹殺的。再講不利有一面,也有三點:一是增加了一些家長的經濟負擔。二是對教師「無私、犧牲、奉獻」的整體形象有所影響。三是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師干好本職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人的精力總是有限,一味地講不影響精力是不切實際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總之,教師有償帶學生的問題,並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這樣簡單,因噎廢食並不可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方是正理。
三、對教師有償帶學生要適度寬容、有效規范
適度寬容,就是對這種情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指責、禁止。教師有償帶學生,只要符合合情、合理、合法、有度、有節、有利這個在方向,為什麼就不可以包容一些呢?難道從教幾十年的教師輔導學生還比不上社會上的「游擊隊」嗎?顯然不是。這里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對這種現象的
寬容要適度,絕不能放任,這還是因為教師角色的特殊性使然。
加強引導,就是要繼續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倡導教師多搞無償輔導。
有效規范,就是要對教師有償帶學生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家長自願、雙向選擇的原則,何種情況下收取多少費用的規定,如何辦理登記備案手續,教師輔導學生應達到什麼樣的基本要求,學生的安全保障問題等等。至於到底如何規范和操作,有的地方已經出台了規范性的文件和規定,大可借鑒。
強化監督,就是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教師課余有償帶學生的情況進行跟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因小失大。特別是對那些嚴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不負責任只顧弄錢的教師,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遷就。
總之,有效的規范和疏導,要強於圍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