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

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9 21:00:48

Ⅰ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的寫作背景和主題思想(急!!!)

《秋天的懷來念》這一課給我留下源了非常深的印象。這是一篇有著悲劇色彩又飽含著偉大的母愛的文章。讀了這篇文章,我心裡油然而生出兩個字——感動。
這篇文章最使我感動的是最後一部分。這一部分非常感人,催人淚下。作者的母親坐上了三輪車,去了醫院,這一去竟是他們母子倆永遠的訣別。母親臨死前不像有些人那樣害怕死去,惦記自己。而是始終惦記著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一塊,好好活著。可見母愛多麼偉大!
是啊!母愛多麼偉大!我也有親身體驗。媽媽每天忙著忙那,還不都是為了我們!有時候,媽媽給我講解錯題,我卻在一邊不耐煩地嫌她嘮叨。有時候,媽媽做出飯菜,我又嫌這不好吃,那不好吃。直到讀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我才明白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為我以前做過的愧對媽媽的事感到後悔。小時候,媽媽把好的都留給我們,長大後,我們也應該體諒、關心媽媽,幫助媽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媽媽,在明年春暖花開、五彩繽紛、綠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麗、最鮮艷的花

Ⅱ 如何設計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
質的—個關鍵。它是集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運用、語言的表達、思維分
析和創新思維、寫作、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等教學指導於一體
的重要教學過程。為此,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上頗下了
一番苦工夫,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
學成績。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設計一些閱讀問題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和啟發,
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掌握語文閱讀的方法,提高語文閱讀的能力。
然而,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對問題設計主要是「多問題」式的設計方法,
所設計的問題顯得過細過於零碎,不便於學生把握閱讀要領:為此,目前在課
改精神的推動下,不少語文教師又提出了「主問題」式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設計新理念,這無疑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舉措,對語文閱讀教學起了巨大的推
動作用。
但是對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式的沒計方法,該從哪些力•面入手呢?這
是許多語文教師都在探究的問題。為此本人就自己的從教實踐經驗,談幾點探
究性的設計方法,以商榷於各位同仁。
一、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可從文章的結構脈絡方面入手設計:
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著作者的一種寫作思路,並在文章的結構脈絡中
加以體現。所以在閱讀教學主問題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從文章的結構脈絡入
手設計,以此設計的問題,有助於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
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能力。如在教學《我的老師》這篇
記敘文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我的老師》一文共寫了七件事情來表現蔡老師
的美好品格,這七件事在文章中是怎樣安排它們的先後順序的?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你能說說理由嗎?以此來引導啟發學生理解多件事情順序安排的方式和結構特點,體悟多件事情寫作思路的方法。又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時期的兩種不同的生活,為什麼要先寫「百草園」生活,後寫「三味書屋」的生活?這兩種生活掉換位置寫可以嗎?談談你的看法。由此啟發學生思考按照時空順序結構文章的好處,再如教學《死海不死》這篇說明文時,可以這樣設計一個問題:本文先介紹什麼,後介紹什麼?你認為這樣介紹好嗎?談談你的想法。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由果推因的說明結構特點以及寫作思路的優點。又再如教學《談骨氣》這篇議論文時,可以這樣設計一個問題:本文作者先提出「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觀點後,引用孟子的三句話從道理上來闡述「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觀點,接著又列舉了文天祥拒絕降元、齊人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怒對敵人的手槍三個事例從事實上進一步闡明了這一觀點。試說說這三個事例是從哪些角度來闡明觀點的?這三個事例調換一下順序可以嗎?為什麼?說說你的理由。等等通過對不同的文體設計各種不同的問題,使學生充分的把握各種文.休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閱讀能力。

二 、 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的設計,可從文章的主題思想方面入手設計。
因為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蘊含著作者一定的寫作意圖:或抒發作者的愛
國情懷,或高揚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達對人情冷暖的關注,或表達作者對人
生的感悟,或蘊含對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種社會現實,等等。這些蘊含在文
章深層的主旨,有待於教師設計出各種閱讀問題加以引導點撥,幫助學生進行
理解,以此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如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過對孔乙己好喝懶
做、迂腐可笑而又可憐可悲的人物形象的描寫,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沒
落,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也揭露了當時國民麻木、遲鈍、落
後、愚昧的劣根性,表達了作者要喚醒和「改造國民精神」這樣的一種寫作目
的。主題是極其深刻的,是發人深省的。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
這樣一個主問題進行引導啟發:在《孔乙己》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偷」、「酒」、
「笑」、「打」這幾個方面的內容來描寫孔乙己的形象,展示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有什麼深意?能否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談一談?又如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中,作者通過具體描述魯提轄懲治惡霸無賴鄭屠戶、救助金氏父女的動人故事,贊揚了魯提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之舉,也揭示了當時社會惡霸橫行,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由此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加以引導;作者抓住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細節進行了生動形象的具體描繪,有什麼目的作用?本文的寫作意在揭示一種怎樣的社會現實?你能談談嗎?等等。只要通過各種問題的恰當巧妙設計,就一定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有效的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主題的能力。
三、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的設計,可從文章的語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
面入手設計。
語言是文章的外殼,是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任何一篇文章的寫作,
郡體現了作者一定的語言風格,或生動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
義深刻,或幽默風趣,或富於人生哲理,或引經據典,或化用名詩名言等等,
從而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為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關的問題
設計,對學生加以引導,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風格,領悟生動的語感,品
味、賞析、學習、借鑒語言特色,感悟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極其重要
的作用。
如在教學《白色鳥》一文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本文運用詩化的語
言描述自然美景,描述一黑一白兩個少年天真無邪、活潑可愛以及自由自在的
生活景象,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言加以說明嗎?又如在教學《菜園小記》一
文時,可先清同學有感情的朗讀下列描寫:「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
播的萬頭攢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著笑,發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一棵新
芽就是一顆閃亮的珍珠。 「夜雨剪春韭」,這是老杜的詩句吧,清新極了;老
圃種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詩?…」.」然後設計如下問題:請品味
這段描寫,然後說說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色?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思想情
感?通過朗讀品味,可以使學生領會本文語言清新自然、質朴生動的特點,表
達了作者對勞動的無比快樂之情,充滿了詩情畫意。再如《孤獨之旅》一文的
內容含義深刻,富於人生哲理?為此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請品味文章結尾:
「鴨子長大了,肥碩了,下蛋了」,這句話試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這句話有什麼
深意?具有怎樣的人生哲理。由此引導學生領悟:文章通過描述鴨群經歷了自
然的暴風雨後長大了,由此反襯出杜小康經歷了人生的暴風雨,也長大了,堅
強了,讀懂了人生的第一頁。語言含義極其深刻,富於人生哲理。
四 、 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的設計,可從激發學生的聯想想像,開拓學生的
創新思維的方面入手設計。
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一般的思維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這部分的問題尤其要加以重視,並設計恰當的問題予以引導。
如在教學《我的叔叔於勒》—文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思考,
並嘗試著寫一寫:請同學們假設這樣一個情節,當成了大老闆或大富翁的於勒
出現在菲利普夫婦的面前時,菲利普夫婦將會有怎樣的表現?請從他們的語言、
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力面進行想像描述。再如教學《孔乙己》一文後,可
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完最後一碗酒後,
用手「走」出了酒店,想一想,他的命運又將如何?請充分發揮合理的想像續

Ⅲ 秋天的懷念課後題答案

一、
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其原因有:「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徵。以此為題,抒寫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二、
1、母親「悄悄」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地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而無聲地離開,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怕自己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著」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2、從母親」撲「過來,」抓「我手的動作,可以體會到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字寫出了母親盡管自己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兒子珍惜生命,堅強地活下去。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自信,失去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3、」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
4、語言描寫,一方面表達了母親過分的快樂,另一方面更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已經無所不在,竟然連在說話方面的用詞都注意到了,所謂」愛之深「。
5、母親很怕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

三、
第一問: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徵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深情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徵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
第二問: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諦。

四、
課文以敘述為主,記敘了母親的四件事,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了一位堅韌、寬容、偉大、無私的母親。而本文主要以抒情為主,抒發了「我」對母親的愧疚之情。

Ⅳ 秋天的懷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急急。五分鍾!!!!!)

這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寫了一個重病纏身的母親,為了兒子能堅強地生活下去,隱瞞了自己「到了那種田地」的肝癌,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最後母親猝然去世,連最後一面「我」也沒有見到,只能給「我」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愛是包容的。「我」因為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失去雙腿,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但是「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我學了這篇文章以後,被這位母親深深地打動了。多麼偉大、無私的母愛啊!於是,我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媽媽也是多麼地愛我呀!雖然有時候我會嫌她太羅嗦了,但這不正是母愛的表現嗎?
多動人多催人淚下的偉大母愛故事!仔細一想,世界上的母親哪有不愛兒女的呢?母親們不辭勞苦地養育自己的兒女成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卻不是圖報酬,有時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得不到,但她們什麼時候抱怨過?她們還不只是一心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才?每個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多任性放肆,母親們總會容忍他們、包容他們、體諒他們。盡管有時兒女們犯了錯、母親責罵他們,還不一樣是為他們好嗎?母親們就像一把把不聞不問的雨傘,永遠為兒女們打開著,為他們擋風擋雨;母親們寧願自己受風雨摧殘,也不願意讓兒女受到一絲傷害。母親們對兒女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是善意的,希望給兒女們指出一條光明的路。母親們但願永遠陪伴兒女共度時光,但她們從不自私,從不把兒女硬留在自己身邊,而是永遠在兒女的身邊當「守護神」。
其實母愛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是母親覺得這樣做對孩子好她們才會去做的。親愛的媽媽,如果長大了我是詩人,我一定會贊美你;如果我是歌手,我一定會歌頌你

Ⅳ 秋天的懷念 教案

《秋天的懷念》教案
教學目的: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深沉的愛和無私的關懷.
教育學生要感悟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及課前思考題.(板書)
那花——
那人——
那段經歷——
二、齊讀課文,回答課前思考題.(板書)
——菊花
——母親
——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史鐵生為什麼特別懷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經歷在他的一生中又起著什麼重要作用呢?我們學習了文章之後就會找到答案.)
三、疏通文章結構.
(線索——看花)
母親要帶我去看花
我答應去看花
母親不能同我去看花了
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四、理解,分析.
1,默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思考,討論:
(1),當"我"答應母親去看花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如何?
什麼時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煩不煩! ——絮絮叨叨
(2),復習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本段文字通過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把母親的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3,速讀第三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能說說你自己的母親嗎?
4,男女生重讀第四部分,思考,討論:
(1),"我"懂得了什麼?
(2),由末段的花,你聯想到什麼?
五,根據板書小結.
……母親就像史鐵生無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樣高飛在藍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動聽的,他的生活之花開得很燦爛……

Ⅵ 如何實現語文的課堂延伸

怎樣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的知識,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二、「精心巧設計」——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二)、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Ⅶ 教學過程中如何設計主問題

在語文課堂來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源關繫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關繫到學生能否把握閱讀要領,以及語
文素養的提高。「主問題」的提出,試圖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從文章的主題思想,結構,
語言品析,激發學生的聯想想像、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自選或發現的角度來探究設計「主問題」, 對傳統的
課堂提問方式有所改造和創新,對閱讀教學課堂活動方式有所改造和創新。

Ⅷ 如何填寫巜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描寫母愛的文章不勝枚舉,濃濃親情總能喚醒學生心底溫柔的情愫。學生受閱歷的影響,容易淺層次地閱讀母愛,無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愛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視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感念之情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3、體悟作者在字里行間蘊涵的深沉與無私的母愛。
教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細節,體會母愛的厚重與寬容。
通過合作探究,習得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學會感受愛,表達愛,反思愛,並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學重點】
1、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
【教學難點】
體悟作者在字里行間蘊涵的深沉與無私的母愛。
【課 型】新授課
【教材准備】PPT課件
【教學方法】朗讀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已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
2、破題質疑
齊讀課題,預設質疑:文題「秋天的懷念」在懷念誰?為什麼懷念?又為什麼會在秋天懷念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質疑。
1、自讀課文,將不理解的字詞和感受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標記。
預設:
癱瘓 憔悴 淡雅
脾氣 整宿 深沉
砸碎 敏感 高潔
捶打 訣別 爛漫
暴怒無常 絮絮叨叨 潑潑灑灑

閱讀全文

與秋天的懷念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