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數學的奧秘讀後感600字
初中階段主要研究知識結構、思想方法、能力培養等。
有同學們將初中學習的內容畫了一張圖,我把它稱為知識樹,四個板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非常地清楚,每個板塊包括了哪些內容也一目瞭然,這就是我們講的知識結構。
什麼是思想方法呢?簡單地說,數學上的思想主要指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模型的思想、審美的思想。
能力培養主要是一些關於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能力的提升。
學好初中數學的奧秘 ——入門、入理、入迷
一、入門——克服畏難心理、養成良好習慣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提到數學,有些人會理解為:數學、數學,就是關於數的一些學問。其實,在初中,數學,不僅僅要研究有關數的學問,如有理數、無理數等,還要學習一些圖形的問題,比如研究三角形、四邊形、圓等基本圖形,以及這些圖形的性質、判定等內容,此外還要學習統計概率等相關知識。
(一)你喜歡數學,數學就會喜歡你
(二)想學好數學就要有好的習慣
什麼是一個人忘不掉的呢?顯然,習慣是忘不掉的,因為習慣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學習習慣是指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我們很多同學從小學到現在,已經養成了一些習慣,有些是好的習慣,有些可能是不好的習慣,好的習慣要保留,不好的習慣到了初中就要改了,想學好數學就要有好的習慣。
1.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主學習習慣有自學與預習習慣、獨立訓練與復習習慣、學後反思與總結習慣(方法歸納)、學後鞏固與糾錯的習慣(錯題整理等)、即時反饋與評價的習慣(測試等)等。如養成預習的習慣就很有必要。預習就是預先學習,是學習成功的關鍵一步。「不打無准備之仗」,此乃兵家之常識,預習是學好數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有助於把自己理解的東西與課堂學習的內容作比較,提高聽課效率。預習時先要想一想,以前學習了什麼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自己來個「預測」。這樣有利於提高我們對知識的理解,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思維習慣。
當然,自主學習的習慣還有如復習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糾錯的習慣、做題的習慣等等。
2.養成課堂學習的習慣
課堂學習習慣有專注聽課的習慣、課堂記筆記的習慣、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即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反思與質疑的習慣、即時檢測學習的習慣等。
課堂學習的效率高低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因為課堂學習是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要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課、專注傾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討論交流的習慣,要養成記筆記並積極思考的習慣,同時注重理解和觀察,重視自己對數學知識學習,學會反思和質疑,不放過任何問題和疑點,重視老師的規范表達,追求高效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入理——弄懂數學語言、領悟思想方法
數學學習過程是培養理性思維的重要的途徑,通過平時學習的各種方法、進行的各種練習,讓我們掌握邏輯推理的能力、理性思維的方法等。如,電視上經常大家看到,說某個地方發生了一起盜竊案,說某樣東西被偷了,警察看完監控後可能會獲得信息:這個小偷身高大概多高,體重大概多重等。我們很多同學就很好奇,警察是怎麼知道的呢?難道就從監控裡面看,這個監控裡面的人很小,他怎麼知道身高是多少,體重是多少?其實,就就用到了數學上的邏輯推理。比如,現在這張桌子1米高,在監控錄像屏幕上是10cm,而監控里像屏幕上的嫌疑人是17cm,那麼可以推斷生活中的這個嫌疑人1.7米左右。當然,這個知識等到了初三學完相似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三、入迷——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應用
(一)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問題
(二)用數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某航班每次約有100名乘客。若飛行中飛機失事的概率為p=0.000 05,一家保險公司要為乘客保險,許諾飛機一旦失事,向每位乘客賠償40萬元人民幣。平均來說,保險公司應該如何收取保險費呢?
設保險公司向每位乘客收取保險費x元。在n次飛行中,保險費收入共100nx元,平均失事np次,平均賠償400 000×100×np,即40 000 000np元。保險公司必須保證收入不小於支出,也就是100nx ≥40 000 000np,即100nx ≥40 000 000×n×0.00 005,100nx≥2 000n,x≥20。所以保險公司向每位乘客收取的保險費應不低於20元。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很多,如果我們通過建立一個方程或不等式的模型來解決問題,就容易得多,這就是用數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三)用數學家的眼光看世界
生活當中經常有這樣的例子:用抽簽的方法從3名同學中選1名去參加某音樂會。事先准備3張相同的小紙條,並在1張紙條畫上記號,其餘2張紙條不畫.把3張紙條折疊後放入一個盒子中攪勻,然後讓3名同學去摸紙條。抽到有記號的人參加,先抽的人有利還是後抽的人有利呢?
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同學很困惑:如果先抽的人把中獎的這張抽走了,其他人就抽不到了,那麼先抽的人合算;如果先抽的人抽不到,那麼,能中獎的這張還在這里,那麼後抽的人合算。其實到底是先抽的合算,還是後抽的合算,這就是我們數學上的概率。我們不妨列一張表:
把所有的情況都列出來,你會發現,其實不管是第一個人,第二個還是第三個人,他抽到的概率都是,因此先抽後抽一個樣。這就是我們用數學家的眼光看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一次對中學生的演講中也講過類似的問題,他在演講中指著講台上的茶杯問大家:「你們想過嗎?為什麼茶杯蓋不會掉到茶杯裡面去呢?」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都不屑一顧,想都不想,就說:「這還要問嗎?蓋子比茶杯口大嘛!」「真是這個原因嗎?」華先生接下來又問:「有一種長方形的餅干盒,它的蓋子也比口大,可是一不小心蓋子還是會掉到盒子里去!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回,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一會兒,有同學有所發現,說:「這是因為長方形盒子對角線的長度,大於盒蓋子的長邊的長,當然更大於短邊的長度,所以沿著盒子的對角線方向,蓋子很容易掉進去。」緊接著就有同學補充說:「問題在於盒子和蓋子的形狀,而圓形的所有直徑相等,蓋子的直徑一定大於杯口的直徑,所以蓋子不會掉進茶杯裡面去。」可是華先生並不滿足於這樣的答復。他進一步追問:「那除了做成圓形以外,還有什麼形狀的盒子,它的蓋子不會掉進去呢?你能畫出這樣的圖形嗎?」
遇到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們都以數學家的眼光來看,那麼,我們的數學學習一定會變得輕松自然。
2.初中數學怎麼學
學習數學,首先要深刻理解概念。數學的很多概念都是比較抽象的,比如剛上初一就有無理數概念,無限不循環小數就叫無理數。這個概念貌似簡單,但學生的理解卻是比較困難,比如,對於是不是無理數,由22÷7=3.14……,很多同學就以為是無理數,其實,22÷7=3.142857142857……,這是一個循環小數,所以在平時學習的時候,就要理解無限不循環小數的意義。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菱形的概念、中位線的概念等等,學習時都要對概念深刻理解。
學習數學,還要關注思想方法。三國時,曹操的一位朋友用船給他送來一頭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大象太重無法直接稱量,眾大臣冥思苦想仍不得法!這時,聰明的曹沖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身刻上水位線,再從船上牽下大象,把石頭一塊塊裝上船,直到水位線與大象在船上時刻劃的水位線相同,然後卸下石頭,稱出石頭重量。由此間接測出大象的體重,曹沖把不能直接稱量的大象體重轉化為能直接稱量的石頭重量,這其實體現了一種數學思想——轉化思想。我們在數學上很多問題都是這樣,把我們生疏的東西,轉化為我們熟悉的,把我們沒有學過的知識,轉化為我們學過的知識等等,這就叫轉化。人們在點錢時通常先將錢分類,把相同面值的錢整理在一起;商場里的商品也總是分類擺放……,分類是根據數學本質屬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數學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種類的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如:我們把實數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把整式分為單項式和多項式,把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可分為相離、相切、相交三類……。通過分類,可以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明了,易於解決。
學習數學,還要理性對待考試。經常會有聽到有同學抱怨:我平時學習也蠻認真的,作業完成的質量也蠻高,為什麼一到考試成績就不太理想呢?這樣的困惑說明掌握必要的數學考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實際上,數學考試方法和數學學習方法一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掌握了一些數學考試的常見方法,會讓同學們的數學考試「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數學考試方法運用不恰當,常常會導致數學考試發揮失常。這要從「數學考試內容」和「數學考試心理」兩個角度學會數學考試的一些方法。許多同學在數學考試的過程中感覺試卷很容易,然而完成的正確率低、考試分數低,這是因為他們經常出現審題的錯誤。科學的審題方法是每個同學所必備的,要能讀、思、寫、畫並舉,能找准關鍵詞,善於挖掘隱含條件,能排除干擾條件,能識別題目中的「陷阱」。此外,在考試前要有意識調適考試心理,使自己處於心平氣和、情緒飽滿的考試狀態。擁有足夠的自信,保持好適度的緊張,把握好考試的節奏,將較難的問題分步分解,保證會考的題目不丟分,你就一定會成功!
❷ 《數學學習的秘密—如何學好初中數學》的讀後感
下面我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基礎知識很重要。上課你起碼得聽的明明專白白,屬一知半解肯定是不行的,做題時你就會感覺到,如果知識理解的
就會問題重重,甚至自己就會給自己提出很多疑問。知識務必弄懂,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後才能活學活用,之後再找相應習題去做,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再進一步鞏固加強理解。習題務必要自己做,在一道道題目的攻克過程中,你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會對自己更自信而非因不會而不想做、厭煩甚至惡性循環。
其次可能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先自己嘗試解決,實在不行再請教同學或者老師。要有自信,如果你真的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確實學會了,你只需圍繞題目聯系所學就行了,發散你的思維,一定能將其攻破。
最後,希望你的數學會越學越好!
❸ 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質的飛躍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
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❹ 《數學學習的秘密—如何學好初中數學》的讀後感
好,可以看一看
❺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不同之處讀後感
以下是讀後感寫作方法:有了方法什麼讀後感都可以寫了
讀一本書的時候,就要知道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內容,例如,書名,作者,內容的梗概等。這些,對於一個讀了這本書的人都必須掌握的。所以,讀後感開文就要把這些亮出來。例如,我在暑假的時候,讀了某某寫的一本書,名叫《某某》,在這本書里,他向我們講解了某某生活的時代發奮力強的過程。
寫完了讀後感的開頭後,看你寫的人就想知道,你看了這本書後,你能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因此,再分一段,就要開始把自己的觀點寫出來。例如,我看完這本書後,深受啟發,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人活當下,必須百分百努力。
當然,你寫出來這個觀點後,實際上,必須再要用事實來證明你的觀點,你要如何證明你的觀點呢。有兩個層面,一就是結合你讀過的書來延伸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以此來前後結合而寫。另一種就是以你以前與現在的感想做對比後,進行表達。
對於讀後感來講,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感字,所以,這個感字能帶給你如何的想法,就要看你對這本書的了解程度以及受影響的程度。一本書,可以讓我們感受很多,所以,最好的就是從讀的書里找到一個最鮮明的觀點亮出來,而且要保證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積極的,向上的。
怎麼寫好讀後感
最後一點就是表明心態,本身你從書中得到了啟發,受到了教育,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如主人公或者是書里的某個人物一樣,要怎樣,所以,在作文的最後,你就要表明你的心態,意思就是書寫一下自己的志向和理想。這樣,你的讀後感就寫好了。
❻ 數學讀後感(初中)
《數學符號史》的啟示
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版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權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來記數。漸漸地,人們又發明了打繩結來記數的方法,或者在獸皮、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元號(數碼)。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准數字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數字元號的產生使得人類能夠在時候進行更大規模的記錄,進而產生了較早期的數字運算規律,再後來,阿拉伯數字元號的發明使得「算數」往「數學」過度有了可能。
而數學運用數字元號表達記錄了各種高級的,高度符號化了的,抽象的數學定律。隨之產生的還有「幾何」。
正是這些數學規律使得人類能夠量化地進行工程設計和施工,人類的工業開始能夠製造出復雜龐大的系統。
數學也是近代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重要學科的基礎和研究工具。
所以說,數字元號的出現,是人類社會和智能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石之一。
數字元號見證了我們的人類史上光輝傳奇
❼ 求一篇初中數學新課程標准讀後感或者讀書筆記,八百字左右,上教版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認真學習了《標准》的基本理念。通過學習與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學習《標准》基本理念的粗淺體會,以求教於各位專家和同仁。
(一)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合作關系,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二)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著力點之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把學生當作數學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對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的心理規律,創設情境,注重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參與動機,強化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興趣,從而使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並作出評價調控。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滿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於有畏難情緒、不積極參加學習的學生,教師應給予真誠的鼓勵、熱情的幫助、細心的輔導,促其從「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參與」,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參與活動的時間盡量多些,參與活動的效率盡量高些,教師應多考慮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由「靜態」變為「動態」的畫面,有利於反映事物變化的過程,易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說、議、做、練等多種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努力營造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濃厚氣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參與的方法,提高參與的質效。達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使學生在獨立探索、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釋疑、辯錯。設疑,即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學生如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表明他們已在積極探索事物之間的關系,是積極思維的表現。通過設疑,培養學生追根究底、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質疑,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不滿足於教師的講解,對教師的講解產生疑問時,教師應加以肯定和鼓勵,不要忙於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應採用交流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觸發思維,尋求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好求甚解、凡事多問的精神,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注重學生的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評價分析與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找到改進教學要點,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❽ 《數學學習的秘密—如何學好初中數學》的讀後感。
好學生是自來己學出來的,不是老師教自出來的。但是學習無法通過學生自己的自覺與主動達成,所以需要老師或外界進行引導和催動。而這個視頻不僅告訴你這個,還告訴你他有辦法給大多數學生一個解決的辦法。解決學生學習態度的最好方法是,讓他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初中的數學最重要的是學好基礎,把數學知識點進行分解和分割,化難為易,讓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壓力和難度。所以劉威老師的重點是向你推薦一個「樂學100」系統,這個系統就有學習數學的秘密,該系統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的興趣點,從而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所以你可以看這是個公益視頻,也可以看成是推銷廣告會,不過放平心態還是能接收點有用信息的。
❾ 初中數學書61頁讀後感
吳正憲編寫的《我與小學數學》一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學教師的工作看似簡單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當你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當你用整個心靈去擁有她的時候,才領悟到教師工作博深而豐富的內涵。「一切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應該是教師多年來努力追求的目標;「把小學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展上來」應成為教師平日工作中自覺的教學行為。
教師要如何去做呢?我認為教師要找准每一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是誘發學生學習解決現實問題的慾望,從條件、信息中選出需要的條件、信息,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問題成功的快樂。所以我們要經常提供給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而在《我與小學數學》一書中看到:應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線。為此,我叢書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以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自己嘗試應用。
[1] 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明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關於學習氣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思維同他的情感分不開,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力極其重要的土壤,學生只有在情感愉悅的氣氛里,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自信力。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言,大家隨時可以發問。對提問的學生給與表揚鼓勵,這樣就形成了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課
堂上還經常開展學習竟賽「最佳問題獎、最佳發言人」的評比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