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進行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
英語課抄堂教學有效性襲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值得我們去研究。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多年,對於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有許多想法。在課堂上如何進行語法教學、怎樣指導學生背誦、如何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等都成為本文所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方法
⑵ 初中英語教師怎麼把作文融入課堂教學論文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覺得寫作教學難。對閱讀理解較重視,忽視了寫作的重要性。所以,寫作讓教師和學生比較糾結,也成為教師頭疼而學生又非常犯愁的事情。而寫作恰好能喚起學生對所學或所掌握的語言的感覺。多年的英語教學使我發現多數學生的作文缺乏引人入勝的詞彙和句子、信息不全、語法不通、搭配不當、沒有關聯詞、句型有錯誤、條理混亂等,這也是歷年中考學生失分最多的原因。下面是我對一屆學生三年英語寫作嘔心瀝血的培養,形成了自己在指導學生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特殊的教學模式。
一、寫作與培養學生聽、說、讀的興趣是密切聯系的,它既是語言訓練,又是思維訓練
七年級是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階段也是寫作準備階段。學生接受能力強,想像力豐富,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習懷有極大的興趣。這一階段需要教師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學生的語言知識薄弱,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不強。因此,寫作過程需要教師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從聽、說、讀、訓練入手:
1.遣詞造句
例如,七年級英語教材(外研上)起始模塊,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第一人稱單數my,我先給出一個示範:my
book,隨即讓學生展開想像大量列舉。如,my desk,my English
teacher…用這種方法,我們學習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學生很快整理出不同人稱單復數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總結出了「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在使用時需和一個名詞連用」的用法。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加積極地參與下面的活動。用同樣的方法操練句型:It』s
time to + V動詞原形…,我先給出示範: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隨即學生列舉出:It』s time to go home.
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一直拓展到同學全部練習完。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短語、句型清晰地進行意思的表達。這一點我非常肯定,小學英語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詞句部分的教學,是寫作訓練非常重要的一步。
2.激發興趣
根據以上兩個知識點的練習,我開始介紹班裡的新同學。要求被介紹的同學要自己設計情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要把我們今天學到的兩個知識點編進對話中。我說:Mike,This
is Tom.Tom,This is my
friend,Mike.下面的情境由這兩位同學自己創設。
Mike:Hello,Tom.Nice to meet
you.
Tom:Hello,Mike.Nice to meet
you,too.(兩位學生又創設出以下對話)
Mike:How are you?
Tom:Fine,thank
you. And you?
Mike:I』m fine,too.(這個小對話是我們在第2模塊中學到的。)It』s time to go
now.(同學們學了會使用該句型)Goodbye,see you tomorrow.
Tom:Bye,see
you.
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令同學們深受啟發,大家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熱烈的掌聲。接下來同學們踴躍表演,他們的臉上露出一種強烈的表現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本活動以對話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語境,讓學生感受到練習的真實性和必要性。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參與和實踐,發展了語言技能,克服了以往大量的死記硬背的弊端。七年級學生初學英語,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我使他們的好奇心升華為一種說英語的興趣,興趣的增長又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求知慾和巨大的創造力。
3.知識積累
英語是結構語言,它有自身的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基礎句型。為了讓學生的寫作得心應手,教師要指導並激勵學生背單詞、背課本、背範文,並加強聽寫和檢查力度。課文和範文中的句子比較規范,它可以讓學生寫作比較規范,是學生開始仿寫的依據。
二、寫作與指導學生聽、說、讀是密切聯系的,它由再思考,再加工再到進行有序的語言存儲,使寫作內容更加完善
八年級是對學生寫作指導階段也是寫作充實階段。學生的語言知識已比較系統,理解力增強,文字表達能力逐漸提高。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廣泛閱讀,拓寬英語知識面和詞彙量。但是他們欠缺寫作技巧,文章內容較空洞,語言錯誤多,常習慣用中文思維,自我糾錯能力差。這時教師的耐心指導和激勵會起決定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
1.學生口語練習和表達方式往往是寫作的基礎
如,我利用課本資源,每天要求一名值日生根據我們當天所學內容自由寫作。第二天,課前5分鍾,值日生朗讀他的作文,同學們根據其內容踴躍提問,大家集體回答。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通過感悟和體驗英語,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聽力和口語。這項活動我堅持了兩年,不僅使學生寫作能力呈遞升趨勢,而且為他們中考英語口語考試夯實了基礎。
2.加強閱讀理解
教師應引領學生堅持長期課外閱讀。領悟英語的習慣表達,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增強學生英語語感。背誦閱讀材料中的一些優美的語句,把積累的詞句運用於自己的寫作中,克服寫作時使用中文句式。
3.進行寫法指導
(1)規范寫作細節,如大小寫、標點符號、換行等。(2)利用投影儀整體糾正錯誤。我用紅筆標出學生寫作中出現單詞拼寫、語法、句子表達的錯誤,對學生進行視覺刺激。以及同一句話中英文表達的差異,降低學生用中文思維的習慣。(3)表揚那些把我們剛剛學過的新單詞、新句型、新語法恰到好處地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使文章內容飽滿的學生。(4)展示哪些學生有意識地拓展寫作思路;哪些學生段與段、句與句之間關聯詞用得好;哪些學生句型用得好;哪些學生作文寫得好。在這個階段,我常帶著學生閱讀別人的作文,從中他們學到了更多的寫作知識和技巧,更留心自己寫作中的語法及用詞錯誤。由於一年多不厭其煩的反復糾錯、展示、訓練,學生的寫作知識逐漸得到了沉澱,寫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下面是一篇八年級學生的材料作文:
My
Family Hobbies
Hello everyone!I』m Li Ming. Everyone has
own(剛剛學過的新詞)hobby.Such as reading, painting or taking care of small animals. Let
me introce(這是語法使役動詞Let的用法)my family hobbies to you today.
⑶ 如何創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情景的論文
小學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剛剛接觸這門新課程的小學生都懷有新鮮感、帶有好奇心。《英語課程標准》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那麼,教師在課堂上面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以及課本上如此少的語言材料,如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通過研究和教學實踐,我逐漸體會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把孤立的單詞、句型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而是能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他們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要在課堂上積極運用情境創設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效果。出示同學們熟悉的圖片以拉近英語語言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沒有距離,從而消除心理障礙,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
一、什麼是情境教學
情境是「情」和「境」的統一。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
情境教學法之所以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是因為它能創造接近生活的語言情境。正如美國階梯英語老總所說的:「讓孩子們浸泡在英語的氛圍中,沒有學不好英語的」。
二、為什麼要運用情境創設進行小學英語教學
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脫離了一定的情境,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英語又不同於漢語,對於剛剛接觸它的學生來說,課本上出現的只不過是一個個冰冷的符號。要把課本上的文字轉變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教師一定要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在有意義的交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交際活動,教師向學生滲透的是文字所包含的真情和激情,使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喚起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
1.英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小學生心理、認知發展狀況的必然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於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體。」針對小學階段學生聽覺靈敏,善於模仿,具體形象思維好、活潑、好動、和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等特點,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應藉助多種手段創設直觀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英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有效手段。布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進行日常的生活交際。交際能力包括了四種語言能力(聽、說、讀、寫),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的訓練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其次,我們要明白語言運用能力的習得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分不開的。教師以「情」感染學生,以「境」培養學生,學生才能感受語言的魅力,才會樂學、樂說。學習即生活,我們若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這樣培養出的才是懂得生活,懂得交際的社會人。
3.英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提高教師能力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情境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對於學生的重要性得到了很高重視,卻往往忽略了它對於另一教學主體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教師在教育不同學生、處理不同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實踐,教學相長,能使原有單薄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理論聯系實際後的立體認知,這對教師個人來說也是一種提高。
三、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豐富情境創設的手段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創設生動、形象、有趣的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對連續的教學內容盡量避免採用同一情境創設手段。根據教學實踐,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1.可以多利用實物、模型、圖片、多媒體等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
如在教授教室里的東西時,我請學生們指著自己身邊的東西來一一跟讀chair, desk, teacher等單詞,利用身邊的實物使抽象的聲音與形象得到很好的結合。當在教授學生打招呼時,我又利用了多媒體這一資源,用動畫生動呈現了「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的場景,來幫助學生理解。在操練階段,出示了很多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學生在一聲聲地驚嘆中操練了很多遍的「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他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跟那些人物用學過的語言來打招呼,有效的情境充分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2.可以利用游戲、角色扮演等創設真實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What time is it?」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老狼、老狼幾點了」這一兒童常做的游戲。先
⑷ 英語課堂教學論文
字數?
⑸ 如何提升英語課堂效率論文
目前,《英語課程標准》已全面學習實施。可初中英語平均每周只有四課時,經常聽到有老師抱怨英語教學內容太多,時間太少,講不完。那麼,怎樣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是每一位英語老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根據對《英語課程標准》、《現代教育理論》和《英語教學法》等資料的研究學習,結合農村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充分備課並布置學生預習,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時,要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找出教學重難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英語知識水平和能力的狀況,並確定教學方法。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備教具等。備課越充分、教案設計得越詳細、越科學合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越高。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預習並找出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聽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前蘇聯教育家、教學論專家,最優化教學理論的代表巴班斯基說:「教學最優化可以說是從解決教學的有效性和師生時間消費的合理性著眼,有科學根據地選擇和實施該條件下最好的教學方案。」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同時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但是現代教學要求課堂主角 從老師到學生這一角色的轉換。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只有將學生積極性提高,才能真正教會學生知識。教師不能再像從前一樣講滿40分鍾,而是要進行情景教學。英語教師應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如實物、圖片、錄像、幻燈、簡筆畫、多媒體等)讓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興趣,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並引導學生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教師應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俗話說得好,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教會學生怎麼去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本領。
2.結合任務型教學法,組織各式活動
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學習生活緊張,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能夠製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如朗誦、唱歌、猜謎、英語角、小組討論、二人操練、多人表演等)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善於誘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總之,只有把優化教學內容和優化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才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英語課程標准》的六大基本理念中之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為學生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提供真實的語境和創造更多更好的機會。教與學是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在課堂內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知識作指導,學生的學在教學雙邊活動中佔主導地位。學生是教與學這對矛盾的主體,只有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
1.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動機—目標是構成人的積極性行為心理動力的主要因素。一個人只有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並以此來推動自己的學習行為時,這種學習行為才可迸發而成一種有利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全世界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的或用英語書寫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廣播節目中,60%是用英語進行的;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是用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科技資料是用英語發表的……
2.相信學生的成功幾率,在教學中實實在在地給學生激勵。
羅林塔爾效應實驗證明,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經常體驗失敗,會導致志向水平的下降,最終將引起退縮反應,以致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陶行知先生也曾這樣忠告我們:「你的鞭策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應該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和激勵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3.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提高對知識的吸收率。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所知道交給學生」,「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英語教學十分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如何創造,教會他們如何獲取、精選、綜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具有在綜合、分析、學習、研究過程中積極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