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記金華的雙龍洞視頻課堂教學

記金華的雙龍洞視頻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19 03:14:38

『壹』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按游覽順序寫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1)記金華的雙龍洞視頻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位於海拔350-450米的北山南坡,除了雙龍洞的底部外,還有中間層的捲曲孔和最高的真實洞面。

雙龍洞,外兩洞,內洞與外洞相距僅5米,有一個巨大的船舶分離,只有長度10米,寬3米的地下河路。

水面距地下河頂石灰岩僅0.30米,內孔必須位於船背上。

洞外高而明亮,洞高66米,長度,水深每33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

山洞四周有一排石桌,石椅,可以讓數以千計的人享受夏日的茶。

內孔大於外孔,有效可用面積約2000-2200平方米。

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雙龍洞的風光是無與倫比的美麗。

雙龍洞是國家重點風景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北郊,金華山西南山麓。

臨海遼闊,水潺潺,年平均氣溫為6℃低於城市。

是山森林為背景。

它的特點是地下懸浮河流、喀斯特奇觀和松樹祖先。

以旅遊、休閑、夏日清涼、海外朝聖為主要功能。

是中國第一個aaaa級旅遊區。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者是葉聖陶。

作者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漢族,字聖陶。

江蘇蘇州市吳縣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葉聖陶曾擔任很多職位。

解放後,葉聖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

他同時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葉聖陶於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葉聖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

『貳』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行文中還有一條線索,即作者多次寫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著溪流」,來到洞口時,發現「那溪流就是從洞口流出來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內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聽到「聲音輕輕的」。以上兩條線索十分清晰。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外洞很寬敞,孔隙的窄小,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內洞是一團漆黑」,靠「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才看清楚洞內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點名雙龍洞名稱的來歷;其次是形狀變化多端的石鍾乳和石筍。最後通過比較,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

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如寫外洞的寬敞,用「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來說明,寫內洞的大,用「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來比擬。寫孔隙則以自己的好奇和「擠壓」的感覺,真實地寫出窄小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准確和朴實。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准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託了作者當時的游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贊嘆!

②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准」的假設句式,准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③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鍾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鍾乳、石筍具體比做什麼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2)對詞語的理解。

石鍾乳:又名「鍾乳石」,倒掛在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當地表水或降水沿著溶岩裂縫下滲至洞頂時,因水的蒸發及二氧化碳的散失,使溶在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慢慢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狀如鍾乳,故名「石鍾乳」。

石筍: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它是由洞頂的水滴到洞底後,水分蒸發,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由少積多,由下向上增長,形如筍狀,所以叫石筍。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鍾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作些調查,學生有沒有見過溶洞,對溶洞有些什麼了解等。

2.課始,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與此同時借機教學「石鍾乳」「石筍」等詞語。然後揭示課題,對課文略作介紹。

3.本文生字較多,可單獨安排一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難,讀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游蹤。

5.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分別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准確與實在。

6.學生讀懂課文以後,可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寫景物某一特點的句子,然後用幾句具體的話把這一特點描寫出來。

7.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介紹一次旅遊觀光的親身經歷,或介紹自己曾經去過的一個溶洞,給課文金華雙龍洞的內洞配上插圖等等。

四、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裡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

結合認讀「溶洞、石鍾乳、石筍」等詞語。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准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並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說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麼?

感悟句子: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艷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鍾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採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於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作適當的點撥。

三、復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布置課外語文活動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五、相關鏈接

溶洞 地下水沿著可溶岩層層面,節理或裂縫進行溶蝕,坍陷擴大而成的洞穴。洞體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洞內有各種碳酸鈣的化學沉澱物,如鍾乳石、石筍、石柱。並常有地下河通過,洞內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溶洞分兩大類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紅 映山紅是半常綠或落葉灌木,生長在淺山丘陵中,花開時滿山遍坡呈現玫瑰紅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春季或夏季開花,花冠呈闊漏斗形,多朵簇生於頂端。除紅、白、黃色外,還有磚紅色、粉紅色、紫色等多種顏色,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布於亞、歐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鵑花有八百多種,我國是世界杜鵑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種,四川峨眉山和雲南的玉龍山是我國杜鵑花的盛產地。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是我國的「三大名花」。杜鵑花的根很奇特,形狀多樣,姿態各異,將其挖出後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杜鵑花喜歡溫暖而潮濕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長尤為茂盛。在園藝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鵑花不僅能在春夏開花,在秋冬兩季也能開花。

『叄』 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三)文章結構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寫作者游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鍾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第四層寫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第四段(第8節),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一是按游覽順序劃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條水線在串連著全文,因而有兩條線:游線和水線同時貫穿全文.
分段時,如有的學生把4節看成第三段,5節為第四段,6、7節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語言因素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這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有精神」本來是形容人的,這里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麼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聲都與山勢有關,請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為什麼「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因為它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雙龍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在內洞諸多的景物中先看雙龍.葉老看後為什麼說有點像,那麼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呢?兩條龍蜿蜒在洞頂,是動態的描寫,它們盤在那裡,張牙舞爪,似要騰飛.再加上燈光搖曳,洞內水汽蒸騰,看上去真有雙龍欲飛的感覺.但又因雙龍是石鍾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琢,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還是肯定了像.
(五)詞語講解
臀部:人體後部兩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明艷:本課指明亮鮮艷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時而:副詞.表示不定時地重復發生,有時候.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郁,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分成前後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洞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麼大.
(六)寫作特點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孔隙和內洞是雙龍洞的重要景觀,學習「孔隙」那一節,應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矮」、「窄」、「險」.通過孔隙,險而不危,因而險中有奇、奇中有趣,著重體會心情.內洞有兩個重點:一是奇景雙龍,一是各種形態和顏色的石鍾乳、石筍構成的洞內奇景,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想像,活躍他們的思維.
難點:課文中有幾個難懂的句子,應引導學生弄懂它的內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經涉及.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釋題、簡介作者、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容、釋句、理解課文寫作方法.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要求:釋題、知道作者、了解游記段落劃分的線索,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要求:讀懂課文,掌握景物的特點,理解難懂的句子,並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提示
1.學生幾乎都沒有去過岩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要播放錄像帶.沒有條件看錄像也可以看幻燈片.連這條件也不具備的,教師可搜集圖片讓學生看.總之,應當有感性的材料供觀賞.
2.寫雙龍洞沿途景物要讓學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學生寫游記,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羅列會造成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3.學完這課書,教師給學生組織一次旅遊,可近距離的,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按游覽順序寫一篇游記.
五、資料
作者簡介:葉聖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他從「五四」時期開始創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隔膜》、《城中》,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歲時,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和冰壺洞,寫了《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這篇游記.本文是從這篇游記中節選的,節選時略有刪改.原文現收在葉聖陶的散文集《小記十篇》里.
記金華的雙龍洞

『肆』 《記金華的雙龍洞》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內景。是按游覽順容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伍』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游覽順序簡圖

簡圖如下:來

(5)記金華的雙龍洞視頻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雙龍洞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

『陸』 記金華的雙龍洞快速背課文的方法

  1. 首先我們來找全文的寫作順序,記住關鍵點: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2. 接著把中心思想加強記憶: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3. 分析文章結構: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店,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這樣記住每個關鍵點,以便於在背誦的時候能夠順暢的接下去,只有理清整篇文章思路,才能夠快速的記下整篇文章。另外就是要多讀,多讀幾遍你就會發現你說到上一句下一句很自然的就出來了,親身經驗。

(6)記金華的雙龍洞視頻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歸類記憶法

就是根據識記材料的性質、特徵及其內在聯系,進行歸納分類,以便幫助學生記憶大量的知識。比如,學完計量單位後,可以把學過的所有內容歸納為五類: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和容積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這樣歸類,能夠把紛紜復雜的事物系統化、條理化,易於記憶。

參考資料網路——快速記憶法相關教學

『柒』 記金華的雙龍洞。請畫出簡易的游覽。路線示意圖。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游覽順序簡圖一畫越簡單越好。

『捌』 記金華的雙龍洞筆記空中課堂

記金華的雙龍洞筆記空中課堂?不要讓別人覺得不值得我們學習

『玖』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的雙龍洞,雙龍洞是很好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記金華的雙龍洞視頻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