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究竟是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還是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普通教育學》是德國著名的哲版學家和教育家赫權爾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的重要著作。他的政治立場是保守的,代表著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人民抱著一定的敵視態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論在很多方面有著精闢的見解。All□emeine P□da□o□ik 德國教育家J.F.赫爾巴特的主要教育著作,全稱《從 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學》。1806年出版。赫爾巴特在 書中企圖以心理學的觀點來闡明教育學的一些重要問題, 特別是教學論方面的問題。
《大教學論》是誇美紐斯在批判地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論著。正如作者在本書開篇所寫的,本書主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其寫作目的是: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並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㈡ 現代第一本教育學專著是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還是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好糾結啊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復學著作是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大教學論》是1632年出版的由捷克作家誇美紐斯著作的。《大教學論》主張反對封建的、經院主義的教育,系統闡述適應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教育觀點,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內容和途徑。
誇美紐斯主張教師應當主動激發孩子們的求學慾望,並且運用溫和的、循循善誘的方法,用仁慈的情操與言語吸引孩子們,而不是粗魯的辦法使學生疏遠教師。
(2)誇美紐斯大教學論中的教育思想擴展閱讀:
誇美.紐斯在他《大教學論》中說:「在准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後,我們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學會 一種藝術——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
就是說,學生應當受到教導,知道在什麼時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樣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時候應當得到幫助,一面發生錯誤,如果發生了錯誤也可以改正;他不應當在發生錯誤和被改正錯誤的時候就停止,要到能 夠正確地、迅速地工作的時候才可以停止。
㈢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提出的教學原則有哪幾點
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提及的「原則」很多,其中的教學原則多達37條。這些「原則」並不完全是教學原則,含有可以稱為原理和其他的具體規則在內。前者如「自然適應性原則」。從現在意義上所謂教學原則的含義出發,可以歸納出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有如下幾點,這些教學原則都有其對應的教學方法。
(一)啟發
要求教師努力調動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內向外地發展。為此,要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採用直觀教具,並充分利用表揚、獎勵等多種方式。
(二)直觀
誇美紐斯認為知識是從感覺而來,只有通過感覺器官,才能得到真實可靠且難以遺忘的知識。對某些不可能直接感知和觀察的事物,也要採用取代的辦法。
(三)量力
誇美紐斯要求教學應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特點,強調選擇學習材料時要適當,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只需掌握最重要的內容,其他內容則只需領會即可。
(四)因材施教
誇美紐斯既強調人的自然的平等及可受教育性,又重視人的個別差異。主張教育者必須研究兒童、了解兒童、掌握不同兒童的特點,並能夠就兒童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五)循序漸進
誇美紐斯主張學習應當分階段地進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務必使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掃清道路。
(六)鞏固
誇美紐斯主張教與學應當貫徹徹底性原則,即學習過的知識要保持長期不忘。為此他主張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直觀地進行教學,課程安排要有系統,要訓練和培養記憶力,強調復述和練習的作用。
㈣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和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分別是什麼和什麼的標志啊
《大教學論》標志著獨立形態的教育學的產生
《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㈤ 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教育思想:
誇美紐斯受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對人具有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信心,主張通過教育使人獲得和諧發展,希望通過教育改良社會,實現教派和民族的平等。
泛智論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謂「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廣泛、全面的知識,從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發展。他主張學習廣泛的知識,掌握學科知識的精粹;強調所學內容要對實際生活有用;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各種語言的學習;注重學生行動能力的訓練等。
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學論》中開宗明義「它闡明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並試圖通過教育實驗來實現「泛智教育」和「泛智學校」的理想。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還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啟發誘導原則、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以及因材施教原則等。這些原則依然是我們今天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誇美紐斯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從理論上詳細闡述了班級授課制以及相關的學年制、學日制、考查、考試制度。雖然早在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在耶穌會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分班、分級教學制度,並且按年、月、周規定教學進度。
但是,誇美紐斯是對班級授課制等作系統理論闡述的第一人。他以太陽的「光亮和溫暖給予萬物」而「不單獨對付任何單個事物、動物或樹木」為依據,論證了班級授課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認為班級授課制是對教師產生激勵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手段。
他指出班級授課制的具體方法是: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將兒童分成不同的班級;每個班級擁有一個專用教室;每個班級有一位老師,他面對全班所有學生進行教學。他主張在一般情況下,各年級都應該在每年的秋季開始和結束學年課程,其他時間不應該接收任何兒童入學,以保證全班的學習進度一致,都能在學年底結束相同課程的學習,經考試升入更高年級。
每日上課時間為4小時,在每學習1小時後休息半小時。每年有4次較長的休假日,每次休息8日。關於考查和考試制度,他提出建立學時考查、學日考查、學周考查、學季考試和學年考試。其中學年考試是最重要的考試,通常在學年結束時舉行,通過抽簽進行口試,合格者均可升級,不合格者必須重修或勒令退學。誇美紐斯以他在教育理論上的卓越貢獻,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誇美紐斯主張普及義務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實際上是對所有兒童授以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於從事腦力勞動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則更是少數「智者」的權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誇美紐斯打破了封建主義的禁錮,主張人人有權利接受教育的主張,適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5)誇美紐斯大教學論中的教育思想擴展閱讀:
啟蒙智慧
在匈牙利工作期間,誇美紐斯致力改革,開拓創新,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世界圖解》一書。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圖的兒童網路全書,該書構思新穎、內容廣泛、圖文並茂,堪稱教材一絕。
誇美紐斯在序言中,就說明了本書的特點:「這部書篇幅不大,但它是整個世界和整個語言的鳥瞰,裡面充滿了插圖、事物的名稱和描述」。所以,他把《世界圖解》稱為「世界一覽」。
《世界圖解》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涉及到了動物界、植物界,還涉及到了人類,人類的起源、各年齡階段、人類有機體的組成部分、人的活動、道德的特徵、人在家庭、城市社會、國家和教會里的關系等內容。附插圖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圖畫逼真生動,形象鮮明。它們和文字對應相配,引人入勝,激發讀者興趣,使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這就使兒童在自然、快樂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維的能力得以發展,培養了思維習慣,啟開了智慧之門。
從《世界圖解》中,人們可以看到誇美紐斯淵博的知識、精湛的繪畫素養和驚人的構思,也可以窺視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原則。誇美紐斯把知識、繪畫和美感溶為一體,代表了他那個時代教育的進步潮流。難怪有人說;「《世界圖解》是誇美紐斯思想的結晶和象徵」。
《世界圖解》於1658年出版發行,在歐洲引起了轟動,曾流行近二百年之久,誇美紐斯因此而獲得了世界聲譽。德國哲學家、科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主張應以《世界圖解》作為初級語言教學的教材;德國思想家、文學家歌德(1749——1832)和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1823——1870)也對這本書以高度評價,稱誇美紐斯是「兒童插圖書的創始人」。
參考資料:網路----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㈥ 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泛智論」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謂「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廣泛、全面的知識,從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發展。他主張學習廣泛的知識,掌握學科知識的精粹;強調所學內容要對實際生活有用;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各種語言的學習;注重學生行動能力的訓練等。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學論》中開宗明義「它闡明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並試圖通過教育實驗來實現「泛智教育」和「泛智學校」的理想。
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還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啟發誘導原則、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以及因材施教原則等,這些原則依然是我們今天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㈦ 阿姆斯•誇美紐斯《大教學論》中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
《大教學論》第1章可以看做是全書的引言,「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這一標題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世界觀,這是誇美紐斯全部教育理論的基石之一。
2~4章從人生的目的探討教育的目的和任務,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來生做准備,教育的任務是知識、德行和虔信。
5~7章討論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深信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人是自然就能獲得一種關於萬物的知識的。凡生為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人不應成為無理性的野獸。人的教育應該盡早開始,能夠持久的東西都是年少時學來的。
第8章論述學校教育的優越性,學校是最適合接受教育的地方。
第9章論述了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認為一切男女都應該進入學校學習。
第10章論述學校的職能,人們從學校學到的應該是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則、原因和用途,學校還要教人發展每個人的心靈。
第11章批評了當時的學校:學校太小、太貴、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紀律鬆散等。
第12章論述了改革學校教育的必要性。
第13章探討一切教育活動中的根本規律——紀律。
第14章提出一切教育活動的根本原則就是模仿自然,以自然為向導。
第15章中闡述關於體育的觀點。中世紀時教會提倡輕視生命,視肉體為靈魂的監獄。誇美紐斯一反傳統,提出要延長生命、愛惜生命、保持身體健康的觀點,要求拋棄禁慾主義。
16~18章中總結了豐富、具體、有用的教育經驗,包括前人和自己長期從事實踐的經驗。他認為,在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活動中存在著普遍性的規律,一切教育和教學都必須服從這種規律,這就是自然適應性。他還強調了教育中每個問題的偏差和糾正辦法。誇美紐斯在這三章中提出了對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議,共有二十幾條。
19章論述班級學習制,這是針對當時的個別教育制所提出的改革措施。
第20~26章分別論述科學、藝術、語文、道德和宗教等具體學科的教育和教學方法,作者對感覺經驗做了高度的評價,指出知識的開端永遠是來自感官。在德育教育部分,誇美紐斯十分重視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在學校里的地位,同時還對紀律觀念做了特別的強調。
《大教學論》的第27~31章論述的是誇美紐斯所建議的新學制以及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還提出了設立學校培訓老師的建議。
㈧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首先面對的問題是什麼
誇美紐斯在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通常被看作是教育學作為一專門獨立科學的標志。誇屬美紐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並得到多方面的發展,成為身心和諧發展的人。他認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種和諧」,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著和諧發展的因素(「種子」),教育就是要使這種因素得以發展。關於教育目的的思考誇美紐斯引用古代彼塔卡斯的話「知道你自己」作為《大教學論》開篇第一句話有著很深的寓意,強調人自己本身是「永生、智慧與幸福的根源」。「我」與「自己」是世間最完美的結合,萬物為此而存在,「我」受教育是為了「自己」在今生之內的不斷完善和今生之外的永恆存在
㈨ 精銳: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大教學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大教學論》全面論述了人的價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舊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學制、教學法、體育、德育、宗教教育、學校管理等。實際上,它包含了整本教育學的內容,並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學法的基礎。該書除了《致意讀者》等部分之外,全書共33章,可分為六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1-5章),論述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可教育性
作者以《聖經》的《創世紀》為根據,加上傳統的神學目的論,認為人不僅要認識自己,而且還要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愛物和形象。他認為,現世的人生嚴格講並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為未來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恆的幸福,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為: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於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點都完全表現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同時他認為人也是可以被教育的,「誰也不能野到不能馴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傾聽教導與知識」。
第二部分(6-9章),主要探討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社會作用
作者認為,知識、德行與虔信的種子是天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應該從祈禱、教育、行動中去取得,只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從知識、道德、虔信、藝術和身體等方面去發展人。另外,塑造人、教育人應從少年兒童時期開始,因為這時候慾望正在沸騰,思想很迅捷,記憶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標准,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認為,學校的產生為少年兒童接受教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都應該進學校。他堅信人受教育而能獲得發展的可能性,駁斥「智力遲鈍」兒童不宜學習的論調。「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盡量擺脫粗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的地步」。
第三部分(10-14章),論證改革舊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創辦新學校
作者認為,人人應該受到一種周全的教育,應該藉助學校做到:「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研究來培植我們的才能;學會語文;形成誠篤的德行;虔誠地崇拜上帝。學校應成為造就人的工場,實現真正的人生目的」。但是在「當時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設立了學校的地方,學校不是為整個社會設立的,而只是為富人設立的;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是非常嚴酷的,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宰場,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與書本都感到厭惡;繼續學下去的人都沒有獲得一種認真的或廣博的教育,獲得的只是一種荒謬的和害人的教育;學校培養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養出的只是一種虛偽的道德外表,一種令人生厭的、外來的文化皮毛和一些專務世俗虛榮的眼光與手腳」。因此,誇美紐斯特別強調要改革舊教育,創辦新學校。其新教育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內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們都能學到一切可以使人變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實施教育不用嚴酷或強迫方法,而用溫和輕快、自然的方法;(5)這種教育應是真實的、徹底的;(6)教育是輕松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4小時,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現在教一個學生少10倍。他認為在宇宙萬物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的自然秩序,並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改革學校的主導原則。他要求教師像園丁、畫家和建築師那樣步隨自然的後塵,從自然中尋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另外還有教學的五項原則:(1)延長生命的原則;(2)精簡科目,使知識能夠更快地獲得的原則;(3)抓住機會,使知識一定能被獲得的原則;(4)開發心智,使知識容易獲得的原則;(5)使判斷力變銳利,使知識能夠徹底地被獲得的原則。
第四部分(15-19章),詳細論證了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原則
作者指出,良好的學校組織主要在於工作與休息分配得當,有賴於讀書、松緩、緊張的間隙與娛樂的分配。教師要引導兒童遵守飲食有節制、身體有運動、注意休息這三個原則,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生命與健康。為了使兒童能茁壯成長,作者對教與學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議,如人類的教育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早晨最宜讀書;一切學科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等。誇美紐斯著重對教學的便易性、徹底性和迅速性原則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如廢除強制灌輸的方法,多方激發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應從觀察開始,運用直觀方法;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及遠,從一般到特殊,務使先學的為後學的掃清道路;依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安排課程;加強練習、實踐以鞏固知識;實行班級授課制,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等等。
第五部分(20-25章),專門論述教育方法
作者認為,科學是關於自然的知識,講授科學必須遵守下列規則:(1)向學生講授所有應該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內容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3)要通過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則,後教事物的細節;(5)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適當的順序去教授;(6)要強調事物之間的區別,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更清晰和明白。
藝術與實踐息息相關,學生學會一種藝術,除了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還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因此,藝術的教學必須強調模仿、練習和不斷的實踐。
語文是一種手段,可使我們得到知識,並把知識傳授給別人。語文教學要注意掌握語法規則、和事物的學習相聯系、多實踐運用這三個問題。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議:(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應當首先培植;(2)持重應當從接受良好的教導,從學習事物間的真正區別和那些事物的相對價值去獲得;(3)節制應當在兒童的飲食、睡眠與起床、工作與游戲等方面去培養;(4)堅忍應當從自我剋制中學習;(5)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佔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另外關於教材的問題,他認為《聖經》是知識的唯一真實來源,學生應以全部時間去尋求它們的真實意義。
第六部分(26-33章),討論學校的管理
誇美紐斯認為,紀律是學校的發動力和推動力。但紀律教育不是強制和鞭撻,應該用良好的榜樣、溫和的言詞,並且不斷誠懇地、直率地關心學生,突發的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應當存心使結果能恢復良好的感情。
他認為,人從誕生到24歲是青春歲月,是培植才智的時期。學習應從嬰兒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這24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明顯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應地建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學校。在家庭設立母育學校,由母親對1—6歲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主要鍛煉各種感覺器官,使之辨別周圍的事物,為以後成長打下基礎。在每個鄉村和城鎮設立國語學校,對所有6—12歲的兒童進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閱讀、書寫、圖畫等方法去訓練想像力等。在較大的城市設立拉丁學校,讓學生利用辯證法、文法、修辭學以及其他根據因果法則的科學與藝術,去領悟感官收集來的知識並加以判斷。在國家或省設立大學,對18—24歲青年中的「智者」進行高等教育,學習與意志緊密相關的四科,即「神學教我們恢復靈魂的和諧;哲學教我們恢復心靈的和諧;醫學教我們恢復身體上主要功能的和諧;法學教我們恢復外界事務的和諧」。誇美紐斯認為,這四種學校既相聯系,又相區別,母育學校和國語學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語學校對於志向超出工場以上的學生給予更徹底的教育;大學則訓練未來的教師和學者,使教會、學校與國家永不缺乏適當的領袖。最後,他論述了實現他的教育理想應具備的條件,並且呼籲教師、學者、神學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實現他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