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有效性
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的好: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麼如何提高教學導入的有效性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導入新課應遵循新課改背景下思品課堂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性原則,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性原則,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創設情景法,課前社會調查法,發布新聞法,講述故事法等等。但不管採取哪種方法,都應以每位學生參與的程度為檢驗標准,創造機會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敢於大膽表現自己。導入新課也要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變以教師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將教與學貫穿於師生共同合作的始終。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堅持一個 導 字,把握一個 活 字。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參與熱情,喚起學習動機,激活思維為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去追求知識,學會學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構建知識體系,不斷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導入新課要有新意,要體現出 新、巧、齊、樂 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是上下課內容連接的紐帶,更是一節新課的開始。學生對這節課有沒有興趣是從老師的第一句話、第一個問題的設置開始的,所以要求老師必須精心設計好開頭課。導入新課要有新意,能引發學生好奇心,體現寓教於樂,能緊緊抓住學生的 心 ,讓他們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步步深入,環環緊扣,只有這樣,才能使導入新課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相反,如果一堂課開始就索然無味,是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熱情的,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更談不上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三,導入新課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針對性要強。導入新課要從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出發,解決好三類學生對不同成績的要求,即好學生、差學生和中間學生。教師要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體需求和個人尊嚴,堅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導入新課的設計要注重針對性,不斷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捕捉那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的心理變化,肯定和鼓勵他們的進步,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樹立和培養他們學好思品課的信心。
第四,導入新課的設置要善於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結合,促其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無意注意是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效果較差。在導入新課這一教學環節設計中應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 情緒高漲、智力振奮 的內部狀態,使學生意識里有一點 思維的引火線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
B. 教學中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語文課堂導入方法: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可以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將課堂自然導入。
4、由觀察插圖導入
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讓同類知識提升到新的台階,學習就更需要原有的知識作鋪墊了,即以復習、提問、表演上節課開始,向學生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要點。
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1、復習過渡,導入新課
2、直觀導入
3、 設疑引入
(2)課堂教學導入的特點擴展閱讀: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可以激發幼兒的思維興趣,所以教師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激發幼兒的思維,以引起幼兒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
作用
1、安定學習情緒。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後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機敏的教師善於運用導入語,以自身的風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內容、精彩的語言三言兩語控制全場,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思維盡快回歸到課堂腦力思考的起跑線上,從而發揮開場白威懾全局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學生注意。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
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句句入耳,點點入地。教者輕松愉快,聽者心傾神往。
3、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獲豐收的喜悅。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C. 如何做好課堂教學中的導入
教無定法,一堂課如何導入,也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個人的特點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導入的方式也不會相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直接導入。
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說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這種導入方式的優點是少走彎路,節省時間。
(二)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關於對相關內容的對話交流導入課題。這種導入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相關經驗,從而對課題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進而啟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故事導入。
這是一種用講故事的形式導入課題的導入方法。這種導入形式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引起學生對本課題的興趣。
(四)直觀導入。
這是一種通過觀看實物、圖片、動畫片、電影、電視、錄像、光碟資料等直觀教具導入課題的方法。這種導入可以使學生一開始便進入到直觀教學所創設的情境之中,耳濡目染,自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五)活動導入。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事先設計好的活動,如:做游戲、演小品、角色扮演等,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獲得一定的體驗,啟迪學生的思維。
(六)調查導入。
通過課前對學生的相關情況做調查或組織學生交流課前調查活動的結果導入課題,使學生在調查和交流及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培養學生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七)創設情境導入。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語言、音樂、繪畫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參考資料:http://www.jxteacher.com/lcjiangyan/column38139/816020a8-8b30-4d02-9830-f870bd42a88d.html
D.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的幾種做法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 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
二、 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願望,然後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並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一》一課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並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
三、 視聽導入法。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於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於某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播放電視劇《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入手導入新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然後教師提問:「這是一幅什麼畫?為什麼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畫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人新課的學習。電教情境的導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於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 談話導入法。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電影、小說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認識,然後導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一課就可通過對電影《林則徐》的描述來開頭。現在有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歷史課中可以充分利用,來加強教學效果。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們熟悉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餘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後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談話法的優點是比較自由,富於啟發性和靈活性。
E. 怎樣導入課堂教學設計這個理念
所謂概念課的導入,是指在正式講授新知識前的開場白.一堂好課,首先要有好的開端,新課的導人成功與否,關鍵要看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怎樣導入新課,我認為應該是:原則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內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語言上求「精」.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的點滴經驗,現加以總結歸納,以求教於同行.
一、生活常識導入法
利用學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課.例如,在「慣性」一節教學中,可以從汽車起動、剎車、拐彎時車中的人為什麼會發生不同的傾倒現象,人跑動起來後為什麼不能馬上停止等人人都體驗過的事.二、由生活中的錯誤經驗導入生活中的經驗有正確的和錯誤的兩種,有時利用學生生活中的錯誤經驗來導入新課,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靜止的車,人推它才會動;靜止的樹枝,風吹它才動.如果不推、不吹,這些物體是不會動的.當老師提出「維持物體的運動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嗎?」時,學生認為是千真萬確的,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被假象迷惑住了.當老師對學生結論給予否定時,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頓時集中到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上來,這樣,就巧妙地導入新課「慣性定律」.這種導入方法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明白生活中的經驗在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之前是粗淺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要正確認識世界,掌握自然規律,還必須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通過學習,學生對原有感性知識做一番完整的分析,以獲得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理念十分有益.三、由學生小實驗導入物理教材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訓練,安排了許多小實驗,教師講課時充分利用學生自己動手做小實驗來導入新課,效果也很好.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小實驗來導入新課,不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引起興趣,明確探求的目的與方向,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實驗技能.如:「紙人跳舞」的小實驗,使學生在笑聲中引出靜電的產生和預防方法.它有助於引發學生探索物理問題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但要注意,小實驗要選取得當,演示巧妙,才可以使學生驚奇、產生疑問,從而激起學生的思維.四、由演示實驗導入教師在授課時,一開始就不講解原理,而用演示實驗將學生的注意引入好奇的境地,增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自然性.如:在講熱傳遞、傳導一課時,面向全體學生將一段棉線纏繞在一金屬棍上,然後用酒精燈燒金屬棍有棉線的一端,可看到棉線沒有被燒斷,此時提出:要知道這是為什麼?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新課.這樣導入新課的好處不僅僅在於反映在演示實驗本身的生動形象上,它容易把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興趣引導到對物理理論的學習上來,這種生動的直觀和抽象思維相結合的教法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生的科學素養都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五、由提出疑問導入如在講解「空氣的浮力」時,學生已知道由於重力作用,手中的金屬小球在放手後會豎直下落,又知道了同一高度下落的紙片和金屬小球快慢不同.教師可問:「為什麼小球和紙片快慢不同?」學生必然回答:「小球比紙片重.」此時部分同學會說:「因為小球的質量大於紙片的質量」.從學生的回答的情況教師再緊逼一步:「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呢?」此時幾乎全體學生都對這個問題感到語塞,不知所措,同時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教師當即因勢利導地指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問題在於小球和紙片都處於空氣這一物質之中.接著開始講課,效果肯定是不錯的.這種由學生感到好奇和疑惑的方法導入,可以活躍學生思想,激發學生興趣,引人深思,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起來.六、由科學史實導入一些科學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用來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最大的特點是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也是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七、由小故事激發導入有些課在引入新課時,利用物理學科趣味性強的特點,先講一個小故事,可使學生興致頓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激發,例如,「輻射」一課,課堂開頭先講一個「煤炭解危」的故事:1903年,在南極探險的「高斯」號輪船被冰層封住歸路,處境十分危險,船長命令船員去破冰.敲、砍、挖、炸,冰層仍然不動,最後把煤炭撒在冰上,歸路才得以打通,為什麼煤炭使「高斯」號輪船擺脫危險處境呢?通過課堂開頭的小故事設置懸念,形成認知「沖突」,使學生整節課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總而言之,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多探索、多實踐,肯定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沒有適當的導入,課堂教學便只是一種拼湊,不再是「有機的整體」,也就減少了課堂教學的魅力.
F. 課堂教學中「導入」有什麼功能
1、安定學習情緒。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後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2、吸引學生注意。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句句入耳,點點入地。
3、激發學習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4、溝通師生情感。良好的導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電鍵。一上課教師登台亮相後,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如果一下子博得學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學生心靈的通行證,為教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情緒反饋打開了通路,鋪平了道路,使教師的講課建築在學生對你的期待、信賴、尊重、理解的基礎上。
5、明確教學目的。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導課過程中讓學生預先明確學習目的。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時,教師就要適時地講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旺盛長久的注意力,並自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
6、啟迪學生思維。富有創意的開講,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智慧,使之善於思考問題,並能培養學生的定向思維。
7、確定全課基調。
語文課堂導入方法
一、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二、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三、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四、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五、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1. 復習過渡,導入新課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若是同類知識,要提升到新的台階更需要原有的知識作鋪墊。尤其是英語學習,更重要的是積累,提高語言的復觀率,注意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以復習、提問、表演上節課學過的對話等開始,向學生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要點。
這樣導入,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並不陌生,便於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大大降低了學習新知識的難度,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2.直觀導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藉助掛圖,簡筆畫、幻燈片、投影片、錄象、實物等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直觀導入。直觀導入形象生動,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行、音、義三方面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語言項目,也有利於加深印象,加強記憶。
3. 設疑引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以認識沖突的方式設疑,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構成懸念是另一種導入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聯想、預測、或滲透本課學習的主題。
G. 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有復習導入、懸念導入、情景導入、激疑導入、演示導入等,不同的課型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同課型也可採取不同導入方式。俗話說:"教無定法",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也無所謂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學氛圍、對象、目標的不同而不同。 "課堂引入應遵循簡短、高效原則,要發揮計算機的技術優勢、調動各種感官,以達到吸引學生和質疑問難的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
對比導入,能直觀得顯示出本課"宣傳海報"中的製作要點,凸顯教學內容的作用和價值。這種導入突出了矛盾性,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去學習新知識。更可貴的是,這種對比導入還總結出了新課中的作品評價的標准,可謂一舉兩得。
溫故導入法是指教師依據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設攀登新知識高峰的梯子,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的導入方法。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通過復習舊知識,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扼要總結,或提出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關的問題,引出與它們相聯系的新問題,由此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突出承上啟下的作用,提示學生要運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
作品展示法的特點是:先向學生展示用課堂待授知識製作出來的電腦作品,引起學生對電腦作品的興趣,然後激發學生學習未知領域知識的慾望。
趣味導入法,教師選擇以謎語、故事、游戲或與教材內容密切聯系的視頻、歌曲等為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藝術性。
情境創設法是一種能引人入勝的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先創設一種虛擬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這種導入的特點是:形象、直觀、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
H. 課堂教學導入方式的具體要求有哪幾方面
(1)短。即教師在導入時的語言要做到簡短、明白、易懂以生動有力、簡潔明快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2)新。即導入的語言要有新意形式新穎避免平鋪直敘、千篇一律。因為後者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影響導入的效果但也不能過分誇張更不能為吸引學生而獵奇或者收集一些庸俗的東西去迎合一部分學生的好奇心理。
(3)精。即語言精煉、講解精彩能抓住關鍵切忌拖泥帶水、詞不達意、吞吞吐吐。
(4)平。即教師在導入時的知識坡度不宜太大由已知到未知的知識點(聯系點)要講准最好都在同一水平上這樣易使學生實現由已知到未知的轉移。
(5)熟。即運用的導入方式語言、動作的銜接、配合要舒展自如、運用熟練。特別在運用演示操作類導入時一定要在課前進行預演以避免課堂上出現演示操作不當、銜接不自如的現象。
(6)准。即新舊知識銜接點要找准語言要用准不能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導入的宗旨是為了新課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導入的運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際不能為導入而導入更不能在導入時牽強附會信口開河胡編亂造愚弄學生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7)快。即課堂教學要向時間要質量、要效益。因此導入的時間不能太長一般以3分鍾為宜盡量不要超過5分鍾以便有充足的時間釋疑、解疑。
(8)活。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導入的運用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師生的情感在上課開始就得到交融。切忌教師自己唱獨角戲而不顧學生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