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什麼意見和建議
1、關於生活健康: 從生活上多照顧;吃飯要分碗,勿湯泡飯,也不要湯不夠;改善午餐、 水果;水果品種豐富、新鮮;伙食中可以減少油炸食物的數量;校內 進行殺蟲消毒;老師不要拖堂;課間要保證孩子休息;中午不能剝奪 孩子的休息時間;課間、中午讓學生放鬆;用眼衛生;注意學生的書 寫姿勢;增加學生運動量;穿校服;天熱了,飲水保證供應,不能斷 水;
2、關於課業負擔: 作業較多;控製作業量;作業最好能稍微減少一些;減輕作業負擔, 降低考試難度;減少每天作業量;適當減少課外作業,提高布置作業 的質量;孩子學習壓力較大,雙休日也做作業;考試難度偏大,提高 部分佔比例過高;引發孩子興趣,不是增加作業、考試的難度;多點 玩的時間,少點作業,降低作業難度,做法現實點;
3、關於家校溝通: 及時跟家長聯系溝通;多使用家校通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在家校通上發一些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加強家校互動,多與家長溝通;建議每月在家校通上匯報一下小孩的總體情況;經常組織公開課,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在學校的情況;希望在家校通上公布教學進度;多些家長開放日,家校互動的活動;
4、關於因材施教、個性培養、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更多的理解每個孩子;培養孩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靈; 多關注不活潑的孩子;多關注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注意個性培養;改 善與學生交流方式,注重孩子的特點; 對孩子習慣培養給予意見;加強習慣引導;要放大優點,淡化缺點;盡量發掘孩子的優點,多給予鼓勵。
5、關於各科學習: 多讀課外書;高段年級集中優秀教師抓好「優、精、尖」學生培養;老師多明確一些課外的學習內容,最好能非常明確具體,現在有指導,但明確、具體尚不夠;音樂、美術、體育課應該多樣化;英語教學上,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上下功夫;教學的重點不應是那些尖子,淡化分數,使學生喜歡學校;希望語、數、外主要課程不要經常更換老師;
2. 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2、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回
3、教師的時間和教答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
5、「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
6、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
7、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關於獲取知識
9、怎樣把學生從事實引導到抽象真理
10、第一次學習新教材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
12、怎樣使檢查家庭課業成為學生有效的腦力勞動
13、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學習之母變成後娘
15、怎樣檢查練習本
16、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
17、教給學生觀察
18、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19、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系失調
21、興趣的秘密何在
22、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23、怎樣把思想同自尊感融為一體
24、淡談學生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26、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
27、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
28、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
29、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30、談談直觀性問題
3. 對學校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是一門藝術;管理不是以權施壓,管理不是綳著臉暗示下專屬;管理的過程不是過官屬癮,更不是開著公權力的車去「深入基層」撈油水。一所學校,一所正常健康的學校,校長作為領頭羊,應當有正常健康的全局觀:將全體教職員工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將教學教研工作放在中心位置,引導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升級傳授知識的方法途徑,營造歡快輕松的教育教學環境;將後勤工作重視起來:近期網路是否正常?是否有多媒體教室設備設施的專管人員?要將工會之家活動開展起來:工會主席的職責不是落實校長發話請吃飯後去和老闆結賬,不是只做登山旅行的組織者,他應該是一個擺放在領導和職工之間的一盆康乃馨
。。。。。
4. 對老師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要有使命感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學生要有夢想,夢想可大可小,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遠期的。教師要有教育理想,教育理想可以是很現實的去爭取某些具體的榮譽如優秀班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科研工作者等,也可以是把自己份內的工作朝越來越好的方向去做。
有使命感的開展工作可以讓工作的價值最大化,而不只是為了獲取工資和完成任務。應該努力讓自己的學生因為是自己去教育、教學而變得不同、更好。
2、找師生共同的切入點
教師的工作中很容易代入自己的情緒,正面的當然不錯,負面的往往會讓正常工作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在與學生交流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大家都能體驗、經歷的事來切入工作會讓工作更有效率。如奧運會期間談談羽毛球男雙、女排的團隊精神,會得到更好的反饋。
3、沉默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
一個學校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不免會對學校工作會有自己的看法。聽了不做或聽了應付都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如果是管理者,在做重大決策前多與不同層次的教師交流想法就可以在實施中得到更大層面的支持。
如果是普通教師,必要的向上反映問題可以讓事情有變得更好的可能。方式方法要注意,很多矛盾就是因為沒有通過充分交流就片面理解對方又被公開化而引起的,如果沒有機會坐下來充分交流,用文字充分表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對學生方面也類似,「明知應該提醒,卻靜靜地看著TA變得越來越差」並不是好的方式,教育並不是萬能的,作為教育者不打擊,多勸導幾次總比沉默不語要好。
4、教學是根本
教師的根本就是教學,教學方式可以多樣化,個性化。在學校總體要求的框架下的個性化教學是值得推崇的。在高考還唯分數論的大環境下,要以全面提高成績為中心開展工作。錦上添花是最美,沒有成績作為錦,因為最終平台的問題,那些「花」的價值並不會得到最大化。
5、關注家庭、健康,提升工作效率
拖延症是人人都有的,或多或少。教師不應該是無所不能的「教育專家」、「心理專家」能解決所有問題。教師要學會善假於物,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好,不善長的事情要學會借用他人的力量來完成。學會借用團隊力量,努力減少無效的工作時間,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家庭、健康。
5. 對提高學校(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什麼好的建議
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回辦學經費緊張,制約學校的更好發展。
農村教答師待遇落實不好,致使教師不安心工作,想調動、
跑調動的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
、初中專任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專業與
所教專業不相符,小學教育專業教中學專業課,非英語專科教師
教英語,薄弱學科教師緊缺。學校學科教師配備結構不合理,影
響了學科教學和學校質量的穩步提高,致使部分學生放棄學業,
影響了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
6.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議
相信很多教師都知道,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關系著學校的生存和教育的發展,所以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的重要任務,那麼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提高教學質量的一些方法吧。教學質量1熟悉教材。也就是教師對教材內容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達到理解透徹,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課堂上才能有系統有條理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2了解學生。班上學生有哪幾個層次,對各層次有哪些需求,防止優等生「吃不飽」,差等生「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充分估計授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選擇相應的對策。3設計教學方法。考慮怎麼教好學生,如何對教材內容進行教法加工,如何安排一節課的全部活動。 4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5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應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和強烈的學習慾望。
7. 對提高學校(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什麼好的建議
制約學校教育抄教學質量襲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校辦學經費緊張,制約學校的更好發展。
農村教師待遇落實不好,致使教師不安心工作,想調動、
跑調動的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
、初中專任教師隊伍質量不高。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專業與
所教專業不相符,小學教育專業教中學專業課,非英語專科教師
教英語,薄弱學科教師緊缺。學校學科教師配備結構不合理,影
響了學科教學和學校質量的穩步提高,致使部分學生放棄學業,
影響了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
8.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應採取哪些措施
要提高教學質量應採取哪些措施:
首先,糾正學生上課習慣。
抓好課堂40分鍾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從上學期情況來看,我覺得我班學生上課的習慣較差,總有一小部分學生容易開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導致上課的內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提出實施「有效課堂」理念,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把功夫下在課前。上一堂有質量的課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教材,仔細備課。堅持集體備課。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必須嚴格做到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的六統一。
把力量放在課內。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
(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
(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把補困放在課後。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一些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
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有必要的評語,注重激勵,提高效率。
其次,加大對後進生轉化力度,提高整體成績。
後進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後進生的轉換方面採取下列措施:
建立檔案。根據後進生的特點,建立後進生的詳細檔案,重點找原因,定幫扶措施。
抓兩頭促中間。在提優扶困的同時,促進中等學生的素質提高。
對後進生分層轉化:
(1)通過建立制度,使學困生轉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2)對重點學生(自己不學、家長不管,成績行為習慣特差的學生)進行監控。
(3)加強檢查,要對學困生進行嚴格檢查考核,並及時反饋結果,提出整改意見, 督促整改。
要耐心細致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讓後進生樹立信心。
堅持日常轉化。利用課余時間,與後進生進行談話、補習,在課堂上教師對學困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學困生,多檢查他們的課堂作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進行鼓勵,讓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樹立起奮發向上的動力。
自我提升。
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結對子活動,先進生主動找「後進生」,對他們進行幫助,提高自己的成績。
家庭協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要求有能力的家長參與孩子的在家學習過程,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主動與學校聯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現。與家長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孩子的氛圍。
再次,培養學生數學應用題理解能力。
考試過後分析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的原因,除了計算能力的貧乏,還有對題意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問題。因此,要想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要重視數學應用題理解能力的培養。
最後,拉近差生與優生之間的差距。
班級都有一些基礎特差,成績很低的學生,提高他們的成績才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
發動學生的力量,成立一些學習互助組,希望由優生帶著差生共同進步。 具體做法是:在班上選拔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當輔導員,提倡學優生爭當小老師,在幫助差生學習中鍛煉自己的思維。通過他們開展中差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將學優生的優秀的學習經驗和好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其他同學。將全班分成十個左右的小組,每一個小組由一個輔導員任組長,他既是學生,又要給別的同學當小老師,他自己既要帶頭學習,但又要幫助其他同學一起進步。為提高各輔導員的積極性,還可以進行階段性的評比,根據小組上課表現和作業評選出優秀輔導員,以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提高整個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 相信,只要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學校、家庭、社會緊密配合,教育質量一定能穩步提高。
9. 對提高學校(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什麼好的建議
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區屬各中小學:
為進一步提升我區中小學的辦學水平,全面推進我區基礎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的均衡發展,根據「教育教學質量年」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全面提高我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校本教研為基礎,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不斷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目標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質量立校」的辦學意識,以加強課程領導、聚焦課程實施,優化常規管理、有效教學研究、教育質量監控、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把質量意識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構建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完善的課程體系、發展性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的辦學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課程領導,優化課程文化。
1.進一步完善課程實施方案。學校課程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和特色發展的具體綱領和藍圖。各校要進一步明確辦學理念,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學校課程發展的願景,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健全課程管理制度,豐富課程資源,形成校本課程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整合互動,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並進的課程結構,構建基礎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功能並舉的多元學校課程體系。
2.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強化學校課程執行力。國家課程是實現國家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具有權威性、指導性和強制性。校長是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正確處理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嚴格執行省、市頒發的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開好規定的課程門類,充分發掘校內外課程資源,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課程保障。
3.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服務課程實施。教師既是課程的具體執行者,也是課程的創造者,學校要立足校內外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的需求,在按要求實施國家課程的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和非專業優勢,在學校的課程框架內,按課程的基本要素,整合各方資源,建立豐富的、有特色的社會力量資源庫,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可選擇的教育教學資源。
(二)落實常規管理,優化教育管理制度。
4.深刻認識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意義。嚴格執行省、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相關規定,教育局適時開展中小學教學常規檢查、表彰活動。
5.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各校要根據省、市教學常規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重新修訂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細化教學「五個」基本環節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健全集體備課制度,嚴格備課要求,實現有效教研;二是要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是要嚴把作業的批改與講評關,適度調節教學進程和調整教學行為;四是要開展有效輔導,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落實「培優」「補差」;五是要科學組織檢測,注重教與學的「診斷」與「矯正」。要加強「五個」基本環節的組織實施過程的檢查與反饋,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行為,以精緻化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益。
6.各校切實加強備課組建設,精心選配備課組長,落實組長責任制;要加強備課組活動的過程監控,從嚴落實集體備課流程 「教師預備、教師說課、備課組討論、備課組共享、個人加減」等五個環節,增強教師的團隊協作意識,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教學研究,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7.加強校際間、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師進修學校、各校要進一步完善學校、片區和區級三級教研網路的管理辦法,健全公民辦學校片區帶動及片區負責校與學科教研組的協調機制;要堅持推行開放周制度和同類型課題協作研討制度,不斷創新校際間、區域間的協作交流機制,促進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8.加強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教師進修學校、各校要加大教學改革的研究力度,加強對市區立項課題和學科微型課題研究的指導與管理;各學段要加大對課程目標如何達成的指導力度,通過開展「學科教學要求」的研究工作,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實施新課程;要加強新課程實施的總結與反思,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支持和指導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提高教師課程的執行力;要堅持組織開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片區或區級有效性的系列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9.加強畢業班和銜接問題的研究。加強對高初中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與指導,認真研究課程標准、教學要求和考試大綱等指導性文件,注重各類質量檢測的分析與反饋,組織畢業班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的研討與交流,促進校際間、學科間相互取長補短。繼續開展以各學段「銜接」為主題的教師研修活動,從課堂教學、教材、學習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深入開展幼小銜接、中小銜接、初高中銜接的探索,以點帶面,將中小學教育教學銜接研究不斷引向深入,積累和推廣各學段教育教學銜接的典型經驗。
10.積極關注非智力因素的效應。各校要積極探索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健康發展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管理機制,加大研究力度,採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和不斷優化全員德育的管理模式,積極化解非智力因素的負面效應,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人格品質,為學生有效學習、快樂成長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保證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