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典舞身韻感覺怎麼練
中國古典舞對呼吸的運用要求很高,在動作上強調點與線之間相互結合,節奏專上強調收放、緩急、輕柔屬、動靜等鮮明的對比,達到「形神統一、內外融合」的獨特風格,使我們肢體的各個部位得到最大范圍的「解放」。
古典舞呼吸大體可分為:
(一)快吸快呼:
這種呼吸方法在換氣時要求速度非常快,在動作的一瞬間就要完成呼與吸,一霎那間進行呼與吸的交替。這種較快的呼吸方式常常出現在小而快的動作中,並伴隨有跳躍性的動作。
(二)慢吸慢呼:
這種呼吸方法常伴隨著節奏緩慢、上下起伏節奏很平均的動作出現。如:在練習圓場步、碎步等舞步時帶上這種呼吸方式,動作做起來就會顯得自然、流暢,有種連綿不斷的感覺。
(三)慢吸快呼:
這種呼吸方法常常出現在慢起快落的動作中。如:在慢步的舞步中,帶上這種呼吸去進行動作,會覺得步伐有重量,腳下有根,很穩的感覺。
(四)快吸慢呼:
這種呼吸方法常常出現在快起慢落的動作中。
以上四種呼吸方法如能恰當的運用到舞蹈當中,舞蹈才會更具有魅力、生命力和感染力,才更能完整的演繹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及感情。
兩套教學視頻,拿去看:
古典舞身韻教材系列——提沉元素教學
徒手身韻組合《含腆》教學
② 舞蹈的基本功是什麼
舞蹈基本功除了狹義的壓腿、下腰、踩跨等,還有肌肉的控制能力,舞台的表現力,動作的規范性等等。只有構建在扎實的基本功之上的舞蹈,才能美得充滿質感,美得打動人心。那些行走在舞蹈金字塔尖上的人,擁有無拘束的身體表達,自由馳騁在國際舞台,享受贊譽受人敬仰……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離不開最初的「基本功」訓練。
基本功是一般分為把上和把下兩部分。
把上動作可分: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單腿蹲)、腰、控制、壓腿(朝天蹬)、大踢腿等;
把下動作可分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
舞蹈中,基本功是至關重要的地基,而技術技巧是提升舞者的專業性和舞蹈的觀賞性,他們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需要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讓舞蹈看起來是由內而外的富有生命力,才是高質量的舞蹈作品。
③ 舞蹈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於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舞蹈教育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舞蹈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想像力,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的鑒賞能力與藝術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舞蹈是以人的肢體為表現工具,通過對身體素質、協調性、靈活性、控制能力、樂感、節奏感、表現力的訓練,最大限度的解放身體,運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創造美好形象。通過舞蹈訓練,可改變人體的自然形態,為舞蹈藝術需要的表現力打下物質的基礎。舞蹈教學不僅僅是以完成教學大綱的規定為任務,培養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表演能力,還應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和舞蹈教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如何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運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又在教學中使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創編能力、教學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是舞蹈教學的關鍵。 一、培養學生的舞蹈理解力 舞蹈是人的形體藝術,是用身體動律、韻律來反應現實生活,表現人的感情,塑造藝術形象的。理解舞蹈的內涵是跳好舞蹈的關鍵,學生只有充分了解舞蹈的內涵,才能具有表現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礎。例如,在講解《掛帥》這一古典舞作品時,舞蹈老師首先可給學生講述作品背後的故事,即楊門女將的故事,北宋時期,西夏進犯中原,楊家將之一楊宗保為尋退兵良策,深夜入葫蘆谷找尋棧道,不幸中箭身亡。穆桂英驚聞噩耗,十分悲痛,泣不成聲,但左思右想之後,還是以國家大事為重,便強忍悲痛,應急掛帥,率眾出征。充分講解故事的同時,舞蹈老師應結合該作品的內容,再現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斗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穆桂英在國難當頭所具有的責無旁貸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每一個舞蹈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現方式,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並領會了作品的內涵,才能把握好這些情感表現,這是學好舞蹈的前提。 二、教師發揮示範作用 教師的示範能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使學生對舞蹈動作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在舞蹈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可先作出示範動作,邊示範邊講解舞蹈動作的運動軌跡,動作的發力點和阻力點與點和線的關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教師的舞姿,使學生心領神會,然後讓學生模仿體會。例如,在學習山膀動作時,舞蹈教師先口頭敘述手的形狀是蘭花掌,起點為雙手叉腰,路線和方位是右手經過下弧線以3點撩至頭上,從體前蓋下立圓,再從3點撩起與肩同高,手臂保持弧線亮相。教師對每個動作細節都進行有效講解和示範,同時強調氣息與動作、音樂旋律的理解,之後學生模仿練習,學生練習時,開始不帶音樂,教師數著拍子,指導學生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當學生基本掌握動作時,再配合音樂,直到熟練。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講解,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動作的形象,從聽覺上領悟動作的要領。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可根據能力形成原理,挖掘舞蹈動作內在的遞進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以加強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和運用,使其學得快,記得牢。 三、強化學生基礎訓練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將學生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縱觀世界級舞蹈大師在音樂處理上的細微變化和幾個動作的前後變化,我們可以知道,大師們都具備著扎實的基本功,他們能把幾個簡單的基本步,通過運用肌肉的拉伸,身體的擺盪,精確的控制,隨著音樂隨心所欲的調整步幅翩翩起舞。基礎訓練可以讓學生的身體更加有韌性,塑造身體學生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學生只有具備了嫻熟的基礎技能,才能進一步挖掘新的知識並且領會舞蹈的精神實質,基礎訓練是學生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組合表演動作,直至能較成功地創編舞蹈、舞蹈律動和游戲作品的基本。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強化學生對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腰、控制、壓腿、下叉、大踢腿,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基本功的練習,注重情感、節奏、構圖的講解,講究呼吸的控制,教會學生運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動作,去表現美,享受美,傳播美。舞蹈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練習,才能取得進步與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一邊練習一邊講解,並做到言簡意賅,增加學生實際練習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並掌握其方法步驟以及實踐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藝術創造和展示,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四、因人施教 由於生源參差不齊,導致舞蹈教學對象的基本素質和基礎能力有較大差異,每位學生的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生活方式,領會能力,學習態度,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不同,其學校的效果自然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素質、生理和心理、興趣程度及個人條件,認清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承認差異,加以區別對待。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本著遵循共性和個性兼顧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個別輔導,實現因人施教。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舞蹈學習水平,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實行分層舞蹈教學。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舞蹈能力弱的學生,可適當降低動作難度,積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於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可多安排他們參與集體的舞蹈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觀眾的掌聲,受到別人的肯定,樹立學生對學習舞蹈的信心,從而培養其在舞蹈中的表現力。對基本技能較差而具有較強藝術表現力的學生,教師可強化對他們的基本功和耐力的訓練,必要時可以布置一些單獨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以彌補缺陷。對於舞蹈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其設定更好的目標,要求他們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術融會貫通,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使舞蹈知識和技術得以升華。根據每個學生出現錯誤動作的不同情況,採用相應的糾正手段,進行個別糾正,並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讓每個學生既有練習機會,又有顯著的提高。 五、多媒體輔助舞蹈教學 舞蹈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體,是一種自內而外的表現藝術。它的藝術形象是通過人體有韻律的運動來塑造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憑語言沒法清楚地給學生介紹舞蹈的風格韻律、情感等這些內涵的東西,將多媒體引入到舞蹈教學中,可以使教材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准確地表達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舞蹈的認識、了解,增強直觀效果,使學生充分認知生動、具體的舞蹈形象,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並能重復再現反復觀看,實現認識的不斷飛躍,充分傳達教學意圖,有利於培養學生興趣和創造性思維,加強培養學生對知識獲取與分析、處理能力,真正實現將知識技能內化為素質。例如:在技術動作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清晰的了解動作對身體各部分的要求,並且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完美的演示,建立視覺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舞蹈教學的效率及其教學的質量。
④ 舞蹈生如何練習古典舞感覺好難,有沒有口訣和技巧呢
舞蹈中的古典舞相對其他的舞種來講是有一些難度的,可以的,相信自己,舞蹈本身就是可以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增強記憶力,也許剛開始覺得有點難,但是堅持幾節課後我相信你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可以試著嘗試一下。
口訣:
1、「心裡沒有,身上白走」----是強調動作時意念、感覺的重要性。
2、「滿、趕、閃」----指動作中要分清「平均節奏、符點、切分」。
3、「立如松、動如風、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比喻靜止時要心態穩重、動作時要敏捷靈活。
4、「慢而不斷、快而不亂」---要求慢板動作中連貫圓潤,快速動作要干凈利索。
5、「移帶手、含讓手、腆推手」;也可稱「身讓手、胸推手」---強調動 作過程中哪裡主動、哪裡被動,如「雲間轉腰」。
6、「剛而不拙、柔而不懈、韌而不僵、脆而不浮」---強調「陽剛」和「柔韌」型的動作。
7、 「形已止、意無窮、動已靜、神未止」---要求動作中要有延伸感。
8、行雲流水、藕斷絲連、點中有線、線中有點----形容動作中要流暢通順、連綿不斷、 節奏分明
9、「矯若游龍、形如旋風」----比喻古典舞動作中「圓、游、變、幻」的感覺。
10、「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形與神合」----形容動作要從內到外的感覺。
技巧就是:認真刻苦,反復練習基礎,掌握中國古典舞的靈魂,體會從中的韻味,理解每個動作的意義,你可能會從中明白很多道理,對自己是極大的啟示。
⑤ 怎樣自學舞蹈
零基礎自學舞蹈的方法有很多,就拿街舞來舉例。
新手學街舞首先要知道街舞分為很多種類,目前主流的有HipHop、Breaking、Popping、House、Jazz、Raggae、Punking、Krump、Locking等等,但無論是哪個舞種都需要對舞蹈的熱愛和堅持的恆心,年齡、高矮胖瘦那些都不是太大問題。
培養節奏感。我們要學習跳舞,我們的節奏感就要把握好,我們可以多聽聽那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打拍子和做做律動。讓我們能夠跟上節奏感。聽街舞有關的音樂。我們先聽聽這些音樂,讓那個自己熟悉起來,這樣我們的節奏感和樂感才會好起來,熟悉了,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學習的更好。
准備工作做好了,我們就開始學習基本的動作了,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街舞入門的教程,我們跟著上面的動作,我們一點點的去做,把一個動作學好了以後,再去學習下一個。
雖然可以自己學街舞,但是為了避免走近很多的誤區,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選擇一家街舞培訓機構去學街舞。
⑥ 基本舞步中的"圓場步"的基本做法和訓練要求是什麼
舞蹈步之一·
路線呈圓圈形,可分直線、橫線、半弧圓、斜線、圓圈、s字形,橫∞字內形等幾種。速度容分為慢速、中速、快速三種,多為由慢到快,又稱跑圓場。
男性跑圓場,開始時左手端拳,右手單山膀,左丁宇步,目平視。起步時左腳尖微撇,踹腳跟,勾腳面向前邁出,腳跟著地,隨即壓腳掌滿腳著地,同時右腳跟稍踮起,隨之向前邁右步,雙腳交替逐漸加快前進,兩腿膝蓋不能僵直,上身不能亂晃。步子要均勻,不可端肩、晃腰、腆腹、撅臀。先慢後快,每步距離約為大半步,距離約一尺左右。
女性跑圓場,開始時左手叉腰,有手單山膀,右踏步,目視左前方。起步時右腳尖微向外撇,勾腳面向前邁出,腳跟先著地,隨即壓腳掌滿腳著地,同時左腳跟踮起,順勢左腳邁步向前跑,腿不能僵直,兩膝蓋內側要貼緊,步於要小、快、均勻,上身穩,不能扣胸、撅臀。
⑦ 學舞蹈的基本功是什麼
那要看你說的是哪種舞蹈啦~不過大多舞蹈中,街舞也好,民族舞也好都要練柔韌版度(舞蹈基本權功:一般分為把上和把下兩部分。
把上動作分: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單腿蹲)、腰、控制、壓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把下動作分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彈跳力等。
柔韌性——就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韌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優雅美觀。
控制力與穩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緊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證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穩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調整、控制、恢復人體平衡和穩定的能力。
協調性與靈活性——協調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協調配合;靈活性是指能夠迅速改變身體或肢體某些環節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⑧ 兒童舞蹈基本功動作16個
舞蹈基來本功分為兩部分:
1、把源上動作可分: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單腿蹲)、腰、控制、壓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2、把下動作可分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
(8)舞蹈圓場步教學分解擴展閱讀:
舞蹈本身具有多種社會意義和功能,包括體育運動、社交求愛、祭祀、禮儀等。在文明開始之前,舞蹈是重要的儀式,禮儀,慶祝和娛樂。
運動的工作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舞者需要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困難的技巧能力,但是,顯示困難的技巧動作的舞蹈作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達和塑造的想法和感受,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
舞蹈工作手段的目的,如果沒有反映生活,演員的技能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存在的前提下,還是不舞蹈內容開始收集選擇相應的舞蹈技能,但給演員的舞蹈技巧的能力,這將使舞蹈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斷開,或缺乏藝術的完整性和失敗,藝術舞蹈者本身就會落入雜技的套路中,失去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