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2]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專在高山[3],鍾子期曰:「屬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絕:斷絕。
[2]鼓:彈。
[3]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4]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5]峨峨:高。
[6]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7]洋洋:廣大。
② 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第25課全文是什麼
25.伯牙絕弦
伯牙善來鼓琴自,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 6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十五課課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第25課是《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專期善聽。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
終身不復鼓。
④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25課HAOJUHAOCI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⑤ 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這篇課文是什麼意思
《伯牙絕弦》這篇課文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
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5)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25課課件擴展閱讀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出處:《呂氏春秋·本昧篇》——戰國·呂不韋
⑥ 急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25課課文,題目是《黃山松》,一定要快!
好!黃山抄松,我大聲為你叫襲好,
誰有你挺得硬,扎得穩,站得高;
九萬里雷霆,八千里風暴,
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
要站就站上雲頭,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飛就飛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個飽!
不怕山谷里陰風的夾襲,
你雙臂一抖,抗得准,擊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徹骨,
你折斷了霜劍,扭彎了冰刀!
誰有你的根底艱難貧苦啊,
你從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著的根須,
也把山岩緊緊地擁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動搖,
每一根針葉都閃爍著驕傲;
那背陽的陰處,你橫眉怒掃,
向著陽光,你迸出勁枝萬千條!
啊,黃山松,我熱烈地贊美你,
我要學你艱苦奮戰,不屈不撓;
看!在這碧紫透紅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揚的戰旗在呼啦啦地飄。
⑦ 在六年級上冊語文大冊子25課《伯牙絕弦》這篇課文中,俞伯牙和鍾子期為什麼會成為知音急需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⑧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第25課
25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專,峨峨兮若泰山!」志在屬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