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口語交際換成作文怎麼
人在困難時得到他人的幫助,心裡總是很感激。但我們容易忽視事件的另一面:幫助他人的人,也會感到快慰。
那天,我和媽媽坐車到市橋玩。剛上公共汽車的時候,不太擠,至少還有幾個座位留給我們坐。到了下一個,車上的座位已坐滿了。這時,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上了車,她站在我的前面,用手緊緊地握住扶手。那是我心不在焉,然而,在媽媽的舉動下,我回過神來。我發現老人彎著腰,腳總是顫抖著。我連忙站起來,用手指著我剛坐過的位置,接著就對老人說:「老婆婆,您坐吧!」老人用手撫摸一下我的腦袋,用沙啞的聲音對我說:「不用了,小朋友,你坐吧,我不要緊的,我很快就到家了!」這時我有點難為情,不好意思坐下,便對老人說:「還是您坐吧,身為一個小學生是應該尊老愛幼的,更何況您已經上了年紀。」在我的勸服下,老人坐下了。我站在扶手旁邊,許多人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時,一切的煩惱從我的腦中離去,而心裡卻那樣的快樂。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影響到周圍的許多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出於一時的氣憤對母親喊他很憎恨,然後因為害怕懲罰,他跑出家門,對著山谷大喊:「我恨你!」接著山谷傳來迴音:「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裡對母親說山谷有個卑鄙的小男孩說他恨他。母親把他帶到山邊,並要他喊我愛你。小男孩照母親說的做了,而這次他驚奇地發現,有一個很好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對他說:「我愛你!」
由此可見,生命就像是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它就播種什麼,你給予什麼它就給予什麼。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再多的話來說也沒用。因為,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生命的愛,就彷彿給別人的生命之樹捧一掬清泉。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所以,幫助人不僅是付出,還是收獲。
大自然因生機而蓬勃,人類因互助而溫暖。幫助他人,可以著手於小處,也可以兼濟與天下。播種愛心,每個人的心中都會開放出明亮的花朵,感動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內心更有一種喜悅、幸福與慰籍……
朋友,敞開你的心扉,告別黑暗,幫助有需要的人。別人得到幫助,自己的到快樂。而這不就是「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的真諦嗎?
⑵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園地二口語交際以誠待人怎麼寫
誠信,是每個人做人的資本。在我身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次,我去游泳隊訓練。回家時回,我坐在車上答東張西望尋找新鮮事時,忽然我發現有一為年過花甲的,手裡拎著宇多東西的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在我身邊站的十分吃力。可周圍的人沒有一個願意讓座,我雖然才坐下沒兩分鍾,但我想起老師對我們說過要尊老愛幼,我雖然是未成年兒童,但我已經10歲了呀!也不小了,而且還是個女孩子,想到這兒,忙起身對奶奶說:「奶奶,您坐這吧!」我原以為奶奶會高興的坐下,可沒想到,她竟說:「謝謝,你坐吧!」我小吃一驚,忙應道:「不,奶奶,您年紀大了,您坐吧!」我一邊說,一邊往後車門撤。這下奶奶沒招了,只好一邊坐下,一邊向我道謝,眾人也朝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都學會將心比心,以誠待人,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⑶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口語交際
觀察日記五則——第二單元習作選登
9月26日 天氣晴
今天,我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媽媽拿出了許多豆,哇!這么多的豆!這是綠豆,這是黃豆,這是紅豆等等,原來豆是有那麼多的種類我挑了幾種容易種的豆,它們分別是紅豆、綠豆和黃豆,我用個小盤子裝一點水,把豆子們裝入水中。
9月27日天氣陰
中午回家,我看了看水中的豆,覺得十分納悶,怎麼回事?綠豆已經發芽了,而黃豆和紅豆的皮才起了一些皺,就像是少女變成老太婆。為什麼呢?午飯時,我便問:「爸爸,為什麼黃豆和紅豆的皮才起了一些皺,而綠豆已經發芽呢?」爸爸說:「紅豆和黃豆體形較大,需要的水分就更多了。」於是,我就往盤子里裝多點水。
9月28日天氣陰
放學回家,我看了看盤子,喲!一股臭氣沖我鼻子鑽,一問才知道,原來泡豆是不能放太多水的。經過這次教訓,我這次只加了點水。不過黃豆和紅豆已經把它們不合適的小衣服脫掉,長出大約有3毫米的芽。
9月29日 天氣晴
做完作業後,我迫不及待跑去看水中的豆,喲!綠豆已經長葉了,不過還是合攏的,芽兒變綠了,就連它們的肉都變成了綠色的。而黃豆和紅豆的芽已經有拇指般長了。而且,我還在觀察時發現了一個奧秘,豆是先長芽再脫皮的。
9月30日天氣陰
午飯過後,水中的綠豆已經舒展開自己碧綠的葉子,芽底部長著一些根。紅豆和黃豆也是如此,我很吃驚,它們的生長速度競如此的快。從這幾天的觀察中,學到了以前不會的知識,並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干。
本文來自: 方良傑
⑷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口語交際
1、曾樂怡作業
表演者:姜國琛(旁白) 蔡秋茹 吳海鵬 曾樂怡(門) 柳昊洋(生病的同學) 梁湉湉(同學)
姜國琛:一天,同學們去拜訪一位生病的同學,他好久沒來上課。
梁湉湉:我們去拜訪柳昊洋吧。
合:好。
姜國琛:於是,他們來到了柳昊洋家。
曾樂怡:咚、咚、咚!
梁湉湉;有人在嗎?
柳昊洋:誰呀?
梁湉湉:我是梁湉湉啊。
柳昊洋:哦,請進,請進。
曾樂怡:砰。
合:你沒事吧。
柳昊洋:沒事,過幾天就會好起來的!
梁湉湉:那你要快點康復,和我們一起上課啊!
合:呵呵yes,sir!
蔡秋茹:我們買了很多東西給你呢!
柳昊洋:哦!不用了!
梁湉湉:沒關系的!
柳昊洋:呵呵,謝謝啊!
梁湉湉;我們先走了,下次再見吧!
柳昊洋:恩,好!拜拜!
2、徐錦浩作業
一天,我父母出去了,就把我一個人放在家裡。忽然,聽到有人按門鈴。
我說:「你好!找誰?」
那個人說:「我是你爸爸的同事,我跟你爸爸正在談論一件事情,請你叫一下你爸爸好嗎?」
「對不起,我爸爸不在家,我現在就大電話叫爸爸回來。你先近來坐吧。」
那個人說:「哦,這樣啊!那我不用麻煩你了,我還有事先走了,等你爸爸回來了就叫他打電話給我吧!」
我說:「那好,您慢走,等我爸爸回來了,我一定會叫他打電話給你的。再見!」
3、許佳宜作業
我說:「你好!找誰?」
父母同事:「我是你父母同事,我有事找他們。」
我說:「哦,他們有事,不在家。」
父母同事:「不行呀,真的有事!」
我說:「要不這樣,您先別急,告訴我您的姓名以及電話號碼,我打電話給他們,然後讓他們去找您,可以嗎?」
父母同事:「恩,好吧!那我先走了!」
我說:「拜拜!慢走!」
⑸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口語交際怎麼寫
誠信,是每個人做人的資本。在我身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次,我去游泳內隊訓練。回家容時,我坐在車上東張西望尋找新鮮事時,忽然我發現有一為年過花甲的,手裡拎著宇多東西的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在我身邊站的十分吃力。可周圍的人沒有一個願意讓座,我雖然才坐下沒兩分鍾,但我想起老師對我們說過要尊老愛幼,我雖然是未成年兒童,但我已經九歲了呀!也不小了,想到這兒,忙起身對奶奶說:「奶奶,您坐這吧!」我原以為奶奶會高興的坐下,可沒想到,她竟說:「謝謝,你坐吧!」我小吃一驚,忙應道:「不,奶奶,您年紀大了,您坐吧!」我一邊說,一邊往後車門撤。這下奶奶沒招了,只好一邊坐下,一邊向我道謝,眾人也朝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都學會將心比心,以誠待人,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⑹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單元口語交際
20世紀來,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源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⑺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口語交際怎麼寫的
誠來信,是每個人做人的資本。自
在我身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次,我去游泳隊訓練。回家時,我坐在車上東張西望尋找新鮮事時,忽然我發現有一為年過花甲的,手裡拎著宇多東西的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在我身邊站的十分吃力。可周圍的人沒有一個願意讓座,我雖然才坐下沒兩分鍾,但我想起老師對我們說過要尊老愛幼,我雖然是未成年兒童,但我已經九歲了呀!也不小了,想到這兒,忙起身對奶奶說:「奶奶,您坐這吧!」我原以為奶奶會高興的坐下,可沒想到,她竟說:「謝謝,你坐吧!」我小吃一驚,忙應道:「不,奶奶,您年紀大了,您坐吧!」我一邊說,一邊往後車門撤。這下奶奶沒招了,只好一邊坐下,一邊向我道謝,眾人也朝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都學會將心比心,以誠待人,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⑻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口語交際怎麼寫
星期天,我和弟弟到了一個公園去撿垃圾。
當我們到了那裡時,讓我們大吃一斤,只見花草樹木以外滿地都是煙頭、廢紙等一些垃圾。我猶豫了一下說:「我們去撿些垃圾吧,就當做做好事吧。」弟弟否認說:「反正也不是我們仍的,垃圾又丑又臟懶得撿。」我說:「那我們只撿乾燥的垃圾不就行了。」弟弟說:「要撿你撿我才不檢。」我二話不說就去撿了,那個不知廉恥的弟弟竟然在後面笑。路過的人看見我在撿垃圾就伸出援助之手,一塊來撿垃圾,但是也有些人不但當一位旁觀者,還給我們添加麻煩,將手中的垃圾隨手就扔在地上就走了。在場的人看見了都無比氣憤,有一位老人說:「現在的年親人真是太沒公德心了。」也有中年人說:「這些是什莫人啊!沒看見我們在辛辛苦苦的撿垃圾啊!你不撿就算了,還要製造麻煩,真是太無恥了。」有些人雖然一言不發,但是他們和我們一樣憤怒,都用鄙視的目光看著他們,知道他們在公園里消失。而我們只望了一眼,又開始埋頭苦幹起來。
後來弟弟也來撿了,我說:「你是不是也想沾點光!」他傻笑了一會。
直到五點鍾左右,公園里的垃圾依然未完,可是時間到了,人們都紛紛離開,在贊美聲中使我們的心裡暖暖的、甜甜的。
真是不撿不知道,一撿嚇一跳,一個小小的公園,竟然有這莫多垃圾,真是可怕。大家都這么主都撿垃圾放在垃圾箱里,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更加衛生、美好。
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口語交際怎麼寫
關於戰爭的小故事
卡迭石之戰
公元前1304—前1237年
埃及與赫梯
爭奪對敘利亞的統治權
敘利亞卡迭石要塞
爭奪地區霸權
埃及軍隊2萬人,戰車2000輛;赫梯軍隊2萬人,戰車2500輛。
埃及軍隊未能奪取卡迭石要塞,被迫撤軍反埃。在此以後的16年中,兩國戰爭不斷,雙方都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步兵與戰車協同,要塞守備戰與野戰結合,是這次會戰的主要特點。
商周牧野之戰
前1027年(一說前1057年)
中國商、周諸侯國
兼並統一國家
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部)
統一中國的戰爭
周武王參戰兵力:兵車300乘,甲士45000人,並聯合庸、蜀、羌、徽、盧、彭、濮等方國的部落的軍隊大舉討紂。商紂王參戰軍隊17萬人。
周武王大舉伐紂,由於商紂王統治腐敗,十幾萬大軍和奴隸紛紛起義,倒戈一擊,商軍當天「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紂王自焚而死,殷朝滅亡。周武王乘勝兵分四齣,征伐商朝各地諸侯,包括表示臣服的共652國,結束了商王朝600年的統治,確立了周王對中國的統 治。此戰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一次著名戰 例。
亞述戰爭
前744—前605年
亞述帝國與烏拉爾圖國等20餘國
爭奪地區霸權
敘利亞、巴比倫、埃及、埃蘭、阿拉伯、米底等地區
爭霸與反爭霸的戰爭
亞述帝國先後對20餘國進行征服,被征服的各國聯合打擊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於前743年戰烏拉爾圖和北敘利亞六國獲勝,俘敵72950人。前739年征服和將服了敘利亞等19國。前691年埃蘭聯合別國進軍亞述,未成功。前652年埃蘭和聯軍與亞述激戰三年而失敗。前612年加勒底和米底聯軍攻佔帝國首都,亞述國王自焚於宮中,亞述帝國滅亡。
希波戰爭
前492年—前449年
希臘與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軍事擴張
希臘、波斯
侵略戰爭
雙方參戰兵力35萬人,戰船1400多艘。
戰爭第一階段(前492—前479年)波斯軍三次遠征希臘,被希臘軍隊擊退。前490年,波斯軍隊5萬人,戰船近400艘,第二次遠征希臘,雙方進行了馬拉松會戰。希臘軍隊以萬余兵力應戰,殲敵6400人,創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之一。前480年波斯軍25萬人,戰船1000艘,第三次遠征希臘。希臘聯軍10萬人,戰船450艘應戰,大敗波斯軍,轉入反攻。戰爭第二階段(前479—449年)希臘轉入進攻,由防禦性的正義戰爭轉變為侵略戰爭,希臘大敗波斯軍。雅典從此成為愛琴海地區的霸主。
秦統一六國的戰爭
前230年—前221年
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諸侯國
為統一中國
齊、楚、燕、韓、趙、魏諸侯國
統一中國的戰爭
秦軍投入作戰的兵力最高時為60萬人。
前230—222年,秦乘燕、趙交戰之機,秦大舉攻趙,將韓、趙國滅亡。前226年乘勝一舉重創燕國;前225年滅亡魏國;前224—223年滅亡楚國;前222—221年滅亡齊國。秦國用十年時間,進行了統一六國的戰爭,獲最獲勝利,結束了500餘年的諸侯割據、各國紛爭的混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
陳勝、吳廣起義戰爭
前209—前208年
農民起義軍與秦王朝軍隊
為推翻秦王朝的殘酷統治
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陳縣(今河南淮陽)、滎陽(今河南)、武關(今陝西)、咸陽、臨潼等地區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
農民起義軍數十萬人。
起義軍組織鬆散、缺乏作戰經驗,未建立根據地,過早集中主力與秦軍決戰,被秦軍各個擊破而失敗。但是這次農民起義戰爭,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的統治,為而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條件。
項羽、劉邦滅秦戰爭
前208年—前206年
農民起義軍與秦王朝軍隊
為推翻秦王朝的殘酷統治
巨鹿(今河北平鄉)、碭縣(今河南夏邑)、城陽(今山東鄄城東南)、咸陽(今陝西)等地
農民起義戰爭
巨鹿之站,秦軍投入兵力40餘萬;劉邦軍到霸上時發展到十幾萬人。
巨鹿一戰殲秦軍主力20萬人,秦軍主力覆滅,為劉邦西進創造了條件。劉邦進至蘭田,大破秦軍。前206年10月,劉邦抵霸上(今西安東南)迫子嬰投降,劉邦入咸陽,滅亡秦朝。滅秦戰爭的勝利,完成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使命,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軍推翻封建暴政的先例。但勝利後,劉邦又建立了封建王朝。
百年戰爭
1337年—1453年
英國與法國
英爭奪領地;法國為把英軍驅逐出境
法國
侵略與反侵略戰爭
戰爭第一階段英軍入侵,法軍連連敗北,喪失領土,1360年被迫簽定和約,割讓領土給英國。1369年,戰爭第二階段開始,法軍收復大部失地,至1396年締結20年停戰協定。1415年英軍在諾曼底登陸並攻佔巴黎。1420年法被迫簽定喪權辱國的條約。隨後法以游擊戰與正規戰相結合,於1436年收復巴黎,至1453年法取得最後勝利,收復了境內全部失地。
三十年戰爭
1618年—1648年
哈不斯堡王朝同盟(西班牙、奧地利等)和反哈不斯王朝同盟(法國、瑞典、丹麥、荷蘭、德意志等國)
爭奪歐洲的霸權
以德意志為主要戰場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會戰規模一般由雙方兵力3-8萬人進行作戰。此戰是第一次全歐國際性的戰爭。
戰爭經歷四個階段,先後進行20次較大的會戰。以反哈不斯堡集團的勝利結束了這場戰爭。歐洲霸權轉到法國之手。此戰首次運用線式戰術,炮兵成為獨立兵種,並廣泛運用於野戰。
七年戰爭
1756年—1763年
英國、普魯士同盟和少數德意志諸侯國為一方;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和瑞典、薩克森、西班牙及多數德意志諸侯國為一方。
爭奪殖民地和地區霸權
戰場遍及歐洲、北美、印度和海上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1758年戰局中,反普同盟軍隊31.6萬人;普方軍隊14.5萬人。1759年反普軍隊35.2萬人,英普同盟軍隊22.2萬 人。
戰爭初期法國取勝,並戰勝了英國艦隊。1758年經過佔領加拿大、路易斯安娜一部分和法屬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2年,俄國退出反普聯盟,將佔領的全部領土歸還普魯士並與普聯盟。此舉使普轉危為安,導致法奧俄同盟瓦 解。各國相繼停戰議和。此戰,英國獲益最大,從此成為海上霸主。
拿破崙戰爭
1792年—1815年
法國為一方;英國、奧地利、俄國、普魯士等國結成的七次反法聯盟為一方。
反法聯盟為鎮壓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為在歐洲建立政治經濟霸權
歐洲大陸為主、波及埃及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反法聯盟軍隊先後計用50萬、70萬人對法作戰;法軍60萬人。
第一次反法聯盟英普等七國聯軍入侵法國失敗;第二次反法聯盟解體;第三次反法聯盟破滅;第四次反法聯盟崩潰;第五次反法聯盟消失;第六次反法聯盟獲勝,拿破崙退位;第七次反法聯盟獲勝,拿破崙再次退位。1812年,拿破崙率60萬大軍入侵俄國,曾攻佔莫斯科,至12月底喪失軍隊50萬,以慘敗告終。拿破崙戰爭,從一連串的勝利走向最後失敗。拿破崙戰爭對於向歐洲擴展革命構想,促進舊封建制度的解體,產生了重大的作用,並為歐洲許多國家建立資本主義體系掃清了道路。
克里木戰爭 亦稱東方戰爭
1853年—1856年
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 其、撒丁四國聯盟
俄國爭奪黑海海峽並向巴爾干半島擴張;英、法向中進東擴張。
俄國爭奪黑海海峽並向巴爾干半島和多瑙河、高加索戰區,並波及到波羅的海、白海、勘察家半島。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盟方參戰兵力100萬,俄國參戰兵力70萬。
戰爭中各國損失兵力:俄軍為52.2萬餘人,士軍近40萬人,法軍9.9萬人,英軍2萬人。1856年3月,戰爭雙方簽定《巴黎和約》規定:交戰雙方各自交換佔領的地區;俄、土不能在黑海保留艦隊和海軍基地;俄國拆除黑海沿岸的要塞;放棄對奧斯曼帝國境內東正教臣民的「保護權」,承認多瑙河在國際監督下的通航自 由。俄國的失敗,喪失了在歐洲的優勢地位,加深了農奴制的危機,為60—70年代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條件。
普法戰爭
1870年—1981年
法國與普魯士;義大利志願軍同法國人民抗擊普軍侵略
普魯士為統一德意志並佔領法國戰略資源區阿爾薩斯洛林;法國為住址德意志統一,保持在歐洲的霸權和戰量德意志領 土。
法國、普魯士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參戰兵力:普軍47萬人,法軍22萬人。
法國於1870年7月19日對普宣戰,因未准備好,於8月2日才發起進攻。普軍爭取了准備的時間,於8月4日轉入進攻,越過國境。9月1日,兩軍決戰,法軍大敗。9月2日,法皇拿破崙三世、麥克馬洪元帥及39名將軍率8.3萬士兵在色當向普軍投降。9月4日,法國爆發革命,成立法蘭西第三帝國。9月19日普軍保衛巴黎。巴黎工人階級奮起抗敵。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成立巴黎公社,後失敗。
日俄戰爭
1904年2月—1905年9月
日本與俄國
日本和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近而爭奪亞太地區霸權
中國遼寧省和渤海為主要戰場朝鮮、日本海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戰爭前夕,日軍20萬人,經動員增至37.5萬人,艦艇80餘艘,26萬噸。俄國常備軍113.5萬人,預備役350萬人,在遠東僅10萬人。遼沈之戰,日投入兵力13.5萬人,俄軍15.2萬人。奉天之戰日軍25萬人,俄軍30萬人。參戰總兵力日軍110萬人;俄軍120萬人。
日俄戰爭是帝國主義第一次規模較大的戰爭。戰爭以日本海軍突然襲擊俄國停泊於旅順口外的太平洋第1分艦隊開始。戰爭中,日軍傷亡。被俘21萬人,損失艦艇91艘,消耗戰費17.2億日元。俄軍傷亡被俘27萬人,損失艦艇98艘,消耗戰費20億盧布。日本戰勝俄國。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出面調解,1905年8月,日俄兩國在美國舉行會談,9月5日簽定《朴茨茅斯和約》。戰後,俄國退守中國東北北部,朝鮮和中國東北南部則成為日本的勢力范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同盟國為一方;以俄國、法國、英國、意大 利、美國、日本、中國等協約國為一方。
帝國主義兩大集團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范圍和霸 權。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經濟危機等矛盾加劇導致的戰爭
歐、亞、非三大洲和大西 洋、太平洋、地中海。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先後捲入戰爭的36個國家總人口5億,戰略展開地區407萬平方公里。參戰軍隊約7000萬人,其中同盟國軍隊2285萬人,協約國軍隊4218萬人。
戰爭由同盟國發動,歷時4年又3個月。1918年9月26日協約國發起總攻後,保加利亞、土耳其、奧匈、德國先後在4—46天內投降,協約國獲勝。戰爭中協約國軍隊損失210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軍隊損失1540萬人,其中死亡338萬人。交戰雙方消耗戰費1863億美元。戰爭中首次出現了經濟動員,1917年為戰爭服務的工人數,俄國占工人總數的76%,法國佔57%,義大利佔64%,美國佔31%,德國佔58%,戰爭引起革命,1917年 11月7日,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並宣布退出帝國主義大戰。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4年—1927年
中國國民革命軍與北洋軍閥軍隊
為達到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反革命集團。
中國南部、西部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吳佩孚總兵力20萬,孫傳芳總兵力20萬,張作霖總兵力30萬。北閥軍出師時8個軍10萬餘人。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閥。1926年9月北閥軍在武漢,先後殲吳佩孚部隊10反餘人;10月佔南昌,12月占福州,至年底,先後佔領了湘、鄂、贛、閩、皖、浙等省的全部或大部,大跨了吳佩孚主力,殲孫傳芳軍隊10萬餘人。1927年初進軍江蘇,逼迫滬、寧、貴 州、四川、山西等地軍閥先後宣布歸順國民征服。革命風暴席捲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
土地革命戰爭 第二次國內革命革命戰爭
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
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
為反帝、反封建、推倒三座大山在中的統治
中國南部、中部和西北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中央根據五次反「圍剿」敵我兵力分別為10∶4萬, 20∶3萬,30∶3萬,50∶7萬,100∶8萬。其他蘇區的反「圍剿」敵我兵力最大規模為30∶2萬。
南昌起義後,我黨領導了百餘次起義,至1934年創建了十幾個根據地,紅軍發展到30萬人,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由於王明推行「左」傾路線,排擠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未能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除陝北根據地外,各根據地的紅軍被迫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對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完結了革命和紅軍紅軍長征勝利地到達了陝北會師,為中央在陝北建立大本營,領導抗日戰爭創造了條件。
抗日戰爭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中國與日本
日本為變中國為日本的殖民地,為而後「南進」或「北進」建立戰略基地,與德意法西斯重新瓜分世界。
中國東北、西北、華北、華東、中南地區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戰爭初期日偽軍37萬人,國民黨軍206萬人,八路軍、新四軍4.6萬人。1945年戰略反攻前,日軍175萬人,國民黨軍250萬人,我軍93萬人,民兵220萬人。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我軍先後對敵作戰12.5萬多次,消滅日軍52.7萬餘人,偽軍118.6萬餘人,創造了1.2億人口的根據地。抗日戰爭以日本投降,中國勝利而結束。但是,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代價,傷亡2258萬人,損失財產和戰爭消耗共計1000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0年9月—1945年9月
以德、意、日法西斯集團為一方結成軸心國聯盟;以 中、蘇、美、英等為一方,結成反法西斯聯盟。先後參戰國61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經濟危機加劇了帝國主義的矛盾, 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導致了這次大戰的爆發。
歐洲、亞洲、非洲和四大洋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61個參戰國,參戰軍隊1.1億人,參戰國人口17 億。戰場面積達2200萬平方公里,波及40個國家和四大 洋。
戰爭歷時6年,以德國閃擊波蘭開始,日本投降結束。戰爭中軍隊死亡人數1690萬(一說5133萬),軍隊受傷人數3500萬人,敵對雙方共消耗戰費11170億美元(一說15000億美元)。消耗彈葯,美為690萬噸。歐洲國家戰爭中損失財產總值2600億美元。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了核武器。這次大戰的結果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主義國家。
解放戰爭
1946年6月—1950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
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援助下,國民黨企圖獨吞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消滅我黨我軍
中國大陸與海南島等島嶼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戰爭初期國民黨軍430萬人,我軍120萬人,兵力對比3.5∶1。戰略決戰開始時,敵軍360萬人,我軍280萬人,敵我兵力對比 1.3∶1。最大規模的戰役遼沈、平津、渡江戰役,敵我參照兵力分別為:55∶100萬,70∶60萬,60∶100萬,45∶120萬。
國民黨企圖在3—6個月內消滅我軍。我黨領導全國軍民,奮起自衛,打倒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戰爭在四年作戰中,共消滅國民黨軍隊807萬人,我軍發展到500萬人。解放了除台灣省以外的領土。
朝鮮戰爭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北朝鮮軍隊與南朝鮮軍隊以及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國軍。先後參戰國家16個,另有5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
朝鮮為統一、解放祖國而進行的革命戰 爭。美國介入後,轉化為反侵略戰爭。
朝鮮南部和北部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敵對雙方總兵力最高峰時為300餘萬人,兵力對比為1∶1.4
中朝軍隊在戰爭中共殲滅敵人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人),將敵人打回到三八線,迫使美帝國主義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美消耗戰費540億美元,彈葯278.8萬噸。戰爭中,美軍進行了細菌戰。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而進行的戰 爭。
美帝國主義組織聯合國軍入侵朝鮮,越過三八線,企圖消滅北朝鮮,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朝鮮南部和北部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軍,共16個國家的軍隊,約110多萬人,還有五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戰爭最高峰時,敵對雙方總兵力300餘萬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1.4
抗美援朝戰爭經歷了放和相持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敵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餘人),將敵人打回三八線,迫使美帝國主義簽定了停戰協定,贏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越南抗美戰爭
1961年—1973年1月
越南與美國。南朝鮮、澳大利亞、菲律 賓、紐西蘭、泰國也捲入了這場戰爭。中國政府除給越南武器、彈 葯、糧食、被服、巨款無償援助外,並先後派出防空、工程、鐵道、後勤部隊32萬人支持越南抗美戰爭。
美國支持吳庭艷集團鎮壓南方人民的反獨裁斗爭,陰謀變越南南方為美國的殖民地和軍事基地
越南南、北方,柬埔寨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1964年西貢軍隊35萬人,1965年侵越美軍18.5萬人,1年後增至54.3萬人,1966年美要求南朝鮮出兵4.9萬,泰國出兵1.3萬人,澳大利亞出兵8000人,菲律賓2000人,紐西蘭850人。1967年美偽軍達130萬人。最大規模的進攻,美偽軍65萬人。
越南人民抗美戰爭(1961—1973年),經歷11年1個月。1964年8月,美開始對北越轟炸。1970年美軍入侵柬埔寨,將戰爭擴大到整個印度支 那。在印支軍民的打擊下,美軍於1973年3月、4月間,南方人民發動西原等三大戰役,4月30日解放西貢,戰爭結束。美軍在戰爭中死亡6萬人,傷30餘萬人,損失飛機9000架,消耗彈葯1400萬噸,戰費2000億美元。
第四次中東戰爭 又稱十月戰爭
1973年10月6日—1973年10月24日
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蘇 丹、科威特、突尼西亞、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以色列
埃、敘為收復失地和擺脫 美、蘇造成的「不戰不和」局面,向以色列開戰
埃及、敘利 亞、以色列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阿聯參照戰兵力52.4萬人,以色列40萬人。以阿雙方兵器對比:坦克1700∶4100(輛)飛機600∶1520(架)裝甲車3000∶4320(輛)大炮570∶2055(門)防空導彈連10∶112(個)艦艇61∶147(艘)
10月6日14時,埃、敘集中優勢兵力對以色列實施了突然襲擊。在北線,當日突破以軍防線;西線也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線。以軍10日在北線轉入進攻;在西線,14日迫使埃軍撤回進攻出發陣地。24日雙方停火。戰爭雙方損失坦克約3000輛,裝甲車1250輛,飛機573架,艦艇12 艘。消耗戰費100億美元。死亡11370人。
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之站
1982年4月2日—1982年6月14日(74天,其中實際戰斗日為36天)
阿根廷與英國
爭奪馬島主權
馬島及附近海域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參戰兵力:英艦艇118艘,飛機270架,地面部隊0.9萬人。阿方艦艇22艘,飛機370架,地面部隊1.3萬人。
4月2日,阿軍4000人在馬島登陸,島上英軍投降;3日阿軍佔領南喬治亞島。英迅速作出反應,3日成立戰時內閣,決定派出特別艦隊重占馬島,5日艦隊主力起航,12日對馬島實施海上封鎖,25日佔南喬治亞島,30日艦隊主力到達馬島海域,5月21日英軍在馬島登陸,6月14日,守島阿軍投降,英軍重占馬島。英損失艦艇18艘、飛機30餘架,傷亡、被俘1200餘人。阿損失艦船5艘,傷6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 亡、被俘1.37萬人,英消耗油料50萬噸,彈葯15000噸。
美軍襲擊利比亞 兩次
①1986年3月24日—1986年3月25日 ②1986年4月14日—1986年4月15日
美國與利比亞
美宣稱為「向全球的恐怖分子開戰」的依次懲罰性軍事行動
地中海與利比亞首都、班加亞、西迪比拉爾港
爭奪歐洲的霸權的戰爭
美3個航空母艦編隊和從英國起飛作戰飛機24架,加油機30架。利軍擁有飛機500架,艦艇50艘
第一次襲擊,美起飛艦載機,越過利全部的「死亡線」,誘利還擊後,美開始空襲。此戰利損失導彈艇7艘,防空導彈陣地的主要設備全部被摧毀。第二次空襲,由航母起飛飛機15架,由英國基地起飛作戰飛機24架,加油機30架,10小時往返10000公里,空中加油6次,空襲利總參謀部、總統住宅、機場、恐怖活動總部,訓練基地等目標,炸毀了飛機14架,炸死100多人(含總統女兒),炸傷600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