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年級語文下冊28課翻譯
有人問岳飛:「天下什麼時候可以稱為太平?」岳飛回答說:「當文官不愛錢財專心為民謀利,武官不懼犧牲奮勇為國效力的時候,天下就太平了。」 將軍每到駐軍休整的時候,都會要求將士騎著馬從斜坡上馳下,跳過壕溝,而且都是穿著沉重的鎧甲練習。士卒凡是有拿百姓的一縷麻來捆紮喂牲口的草料的,立刻處斬示眾。士卒們夜間住宿,百姓願意開門接納士卒入內,士卒也沒有一個人敢進去,軍隊有口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有的士卒病了,將軍親自為他調制葯品。手下的諸位將領去遠方征討,岳飛的妻子便問候照料他們的家人,對不幸戰死的人,為他痛哭並收養他的遺孤。凡是賞賜犒勞物品,岳飛都會平均分給自己的將士,一絲一毫都沒有侵佔。 岳飛作戰擅長以少敵多。但凡有所行動,會召集所有統制(官名,不譯),謀劃定當而後出戰,因此岳飛的軍隊所向披靡。倉促間遇到敵人則堅守不動。因而敵人為此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曾問岳飛用兵的方法,岳飛回答說:「仁義、信用、智慧、勇敢、嚴厲,缺一不可。」每次調運軍糧,岳飛一定皺起眉頭憂慮地說:「東南地區的民力快用盡了啊!」岳飛尊重賢能禮遇士人,平時唱唱雅詩,玩玩投壺游戲,謙遜謹慎得像個讀書人。岳飛每次辭謝立功後朝廷給他加官時,一定說:「這是將士們貢獻的力量,我岳飛又有什麼功勞呢?」但是岳飛對國事意見激進,談論問題都沒有給人留餘地,終於因為這點惹了禍患
❷ 求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醉翁亭記>翻譯
醉翁亭記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簡,又值年歲豐稔,作者為政以寬,遂放情山水之間,本文為次年所作。文中描寫滁州山間的朝暮變化和四時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樂,表現出他「樂民之樂」的胸懷,充滿了士大夫悠閑自適的情調,並從側面顯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績.時年40歲。醉翁亭,在今安徽滁縣西南七里。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後來他考取進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
《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參考譯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啊。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座落在泉水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裡的和尚智仙啊。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得少也總是醉,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於心而寄託在酒上罷了。
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秋風浩浩,天氣晴好,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後面的應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遊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遊人走後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遊人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後能寫文章表達這種快樂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賞析一: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記》,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
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著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閑適快活的世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這兒的山,沒有嶙峋怪石,沒有岩絕壁,這兒的水,不是驚心動魄之水。山,委紆起伏,布滿了茂盛的綠蔭,幽深秀麗,靜靜地綿延環繞;水,猶如一條迴旋曲折的銀色飄帶,潺潺而下,泠泠悅耳;還有一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麼柔和寂靜的景色啊。《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美的環境里,產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仁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若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這里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朴,淡雅自然。
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再看散文中人事的敘述: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它所描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社會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響的英雄行為,而是比較平凡的、沒有矛盾,沒有沖突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閑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無限的快樂,不禁心曠神怡,寬辱皆忘,一切人世間的榮辱,煩惱都置之腦後,以至於忘自己「飲少輒醉」,盡興暢飲。結果,周圍歌聲繚繞,人們起坐喧嘩,而他卻「頹然乎其間」,醉態可掬,欲起而不能了,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歐陽修通過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抒發了自己由此而觸發的內心感慨。他的真摯的感情溶匯在景、事中,更使文章顯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在仕途宦海中顛簸數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從天聖八年(1030),年僅23歲的歐陽修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盡心竭力,積極協助范仲淹革新內政,終於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貶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實現,而在貶於滁州之後,卻有了可喜的政績,這對於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歐陽修來說,是多麼舒心愜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樂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撫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個恬靜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於酒,而是醉於優美的景色,安詳的生活。這兒,禽鳥因山林而樂,人們因太守游而樂,而太守則是因百姓樂而樂,他處在優美的環境中,身心愉快,舒適安閑,不由便醺醺然了。
歐陽修蒼顏白發,頹然坐於眾之間,眼睛微閉,眼前的景物是優美的,人是歡欣的,歐陽修也被這和諧的氣氛所籠罩,陶醉了。
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閑適、恬淡的情境里,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里,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賞析二:
詩情畫意,秀麗多姿
——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他的《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范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優秀的散文應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是從這樣幾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泉環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於泉上」。這里賴於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含另一番風光。這樣,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台增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台,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置成詩一般的優美境界。
其二,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鬱的樹林本來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
其三,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展開去,描下了四季的景物變化。「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作者在這里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了四幅扇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同時,四幅扇面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海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冽。
其四,動靜對比之美。散文寫景繪境最忌呆板單調,一樣景物,一種筆致,一式情態,又有何意趣?!歐陽修在這篇散文中時時注意事物的動靜變化。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壯秀的琅山是靜態,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樹木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再說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於山頭是其靜,人影移散,紛紛暮歸是其動。靜的景和動的人彼此映襯。最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由於作者多方面進行對比,使散文的意境繪形繪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並於一畫,各具情致。
精巧的結構。散文,顧名思義,要散,但散並非是不著邊際的散亂,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亂。《醉翁亭記》結構上的精巧之處,值得我們努力學習。
金線串珠。《醉翁亭記》雖然時而山色露布卷面,時而水流瀉進畫幅,時而人情喧於紙上,看似散,其實一點兒也不亂。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線。這根金線就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樂」,醉中之「樂」。正因為如此,文章的起、承、轉、合,就無不統攝於作者主觀感受和體驗的波瀾起伏。寫山水,是抒發「得之心」的樂;寫遊人不絕路途,是表現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野餚鋪席,觥籌交錯,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宛轉,飛盪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更是為著表現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樂」。歡於萬物,樂在其中,全文因景生樂,因樂而抒情,這樣,行文走筆,一路寫出,圍繞個「樂」而展開,就不是斷片的雜碎,而是統一的整體,猶如穿千顆珠玉綴在金線之中,收萬道陽光凝於聚光鏡上。也正因為有聚光點,有主骨架,文筆的散反而會轉化成一種特色,顯得運筆從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豐滿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機,增強了散文的內容。
曲徑通幽。《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峰迴路轉,有亭翼然。」借用這句話來形容這篇散文的結構特色是很恰當的。作者寫四時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風貌,可謂匠心默運,苦意經營。作者為寫出醉翁亭的位置,頗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徑直言之,而是曲折寫來。文章一開始敷設了五層筆墨,「環滁皆山」,一層;「西南諸峰」,一層;深秀「琅」,一層;潺潺泉水,一層;「有亭翼然」,一層。五層筆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層層烘染,步步進逼。先用大鏡頭、長鏡頭,然後推成小鏡頭、短鏡頭,最後跳成特寫,不平不直,九曲回腸。先用概描,寫滁州山景,大筆淋漓。下一「尤」字,文章迭進,帶出「西南諸峰」。再著一「望」字,視線集中琅。用畢視覺,跟後就用聽覺,「水聲潺潺」,於是釀泉入畫。爾後,用一「回」字,著一「轉」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進入卷面。作者在用筆時,好像圍野狩獵,逐漸圈小區域。這樣不僅讓人們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過層層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寫,便使「亭」非比尋常;如此用筆,便使「文」不同凡響。再如文章結尾處,作者為了突出「太守之樂」,也是用的層層烘托的筆法。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反襯出太守之樂。這樣,太守之樂就在眾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顛,顯示出主觀感受和體驗的高人一籌。
呼應有方。前有伏筆,後必照應;藏墨於首,顯豁於尾,是《醉翁亭記》結構安排的第三個特點。 文章一開始寫道:「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誰」?暫按不表,埋下伏筆,催人卒讀。直到文章剎尾處,才端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再如「太守樂」呼應了「山水之樂」,樂從山水來,太守樂就有了根據。「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照應了「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著落。又如「夕陽在山,人影散亂」,紛紛離去,是因為時令已晚,這便跟前文的「暮而歸」又恰成照應,把這句話具體化了。處處注意呼應照應,就使文章的內在結構經緯分明,嚴謹周密,無懈可擊。
出色的語言。《醉翁亭記》的語言極有特色,格調清麗,遣詞凝練, 音節鏗鏘,臻於爐火純青之境,既有圖畫美,又有音樂美。
首先,《醉翁亭記》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後來的作家所用,例如蘇軾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寫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詞。又由於作者用詞精當,詞句的概括內容很廣,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變成穩定性強、規范性高的成語,發揮了它們的引申意義。
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晶瑩潤暢。這是作者善於觀察事物,精闢地捕捉對象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提煉的結果。例如寫晨昏景象之異,只用兩句就概括殆盡:「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林、岩、晨氣、暮靄,均是山間習見之物,以此下筆,切景切境。同時,「出」「開」聯屬,「開」是「出」的後果。「歸」「暝」聯屬,「歸」是「暝」的前提。動詞的出神入化,互為因果,使變化著的山景逼真欲現,恍若在即。又如寫四季景物,作者獨到地捕捉了富有季節特點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到,精確熨貼。再如「樹木陰翳,鳴聲上下」,前句寫色,後句傳聲,兼聲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現無遺。還如「有亭翼然」,僅譬一喻,亭的形狀、風貌便畫出來活像鳥兒展翅,凌空欲飛。
《醉翁亭記》還留下了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話,為人們所傳誦。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寫道:「歐公(按:指歐陽修)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的《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周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朱子語類大全》卷一百三十九)濾沏文詞水分,濃縮語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隻字足敵萬語,達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抑揚抗墜,鏗鏘悅耳。全文幾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它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形式,散中有整,參差多變。他安排了不少對句,使句式整飭工穩。
單句成對的有「日出而林霏開」對「雲歸而岩穴暝」;「野芳發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
雙句成對的,有「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對「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作者雖受駢文影響,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創造,融化到筆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矯飾。這樣,讀來頓覺舌端潤暢;聽來,倍感聲聲清朗,具有音樂的節奏感和回環美。
歐陽修在北宋的文學革新運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掃唐五代文壇浮艷艱澀的流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風格。這篇《醉翁亭記》就是他的文學主張的最好的藝術實踐。 (選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賞析三: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作為我個人十分喜愛這篇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 十分樂觀。寫作時背景是歐陽修由於參加范仲淹的改革,後失敗,歐陽修被株連被貶,此問就是被貶滁州時作者創作的。寫前一篇《《始得西山晏游記》同樣是被貶,但表露出來的情懷卻大不相同。
貫穿《醉翁亭記》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文中寫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這是無足怪的。因為既是寫亭,自當寫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當寫出命名之意,這些全屬必要的烘托。文章開始寫望琅岈,寫「山行」和「聞水聲」都暗寓著一個「樂」字。至破題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後,再補一筆,便借「山水之樂」,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線。下文又承「山水之樂」稍稍展開,寫出中朝暮和四時之景,,並點出「樂亦無窮」使讀者如入佳境。但這種「樂」趣,是人人都體會到的,著還不足為奇。等寫到「滁人游」「太守晏」「眾賓歡」時,「樂」的內涵就加深了,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賓客,還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這就非同尋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結束這歡樂場面,也是有深意的,,說明「醉翁之意」何止於,同時也在於一州之人。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本文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寫靜和抒情的自然結合。文章先寫到亭子的遠景,因為亭子所在是琅岈山,就從這里落筆,用「蔚然深秀」表現它的外觀,又用「水聲潺潺」「峰迴路轉」表現它的姿態,使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接著寫亭的近景,用寫翼自做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而借釋停名來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調。以下從兩方面展開;第一,寫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樂亦無窮」表現作者縱情山水之意;第二,寫滁州官民同樂的情景,極力寫出滁州人民在這和平生活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並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這幅生動的風習畫從側面顯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也很有特色,姘散相間,節奏富於變化讀起來聲調健將,易於成誦,首先本文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後來餓作家所用。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金熒潤暢。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揄揚挫,健將悅耳。全文幾乎用「也」結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贊煩只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
賞析四:
歐陽修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曾兩次被貶。一次是30歲時貶官夷陵(今湖北宜昌),第二次被貶往滁州(今安徽滁州)。《醉翁亭記》為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的第二年(慶歷六年,1046)所作。這篇散文一問世,即以「見解獨到」和文體的創造性特色而著稱。據《滁州志》記載:「歐陽公記成,遠近爭傳,疲於摹打。山僧雲:寺庫有氈,打碑用盡,至取僧室卧氈給用。凡商賈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以贈監官,可以免稅。」可見此記為世人所重視,影響之大。它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幾個世紀以來,引起了無數的讀者和評論家的興趣,成為膾炙人口的古代散文名篇。
文學佳作引來了有關寫作上的佳話和軼事。這種文學史上有趣的情形在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是非常典型的。《朱子語類》所記載的歐陽修改定本文開頭的一則軼事,差不多可以和《醉翁亭記》的文章本身齊名。那故事是說,歐陽修《醉翁亭記》的原稿上,「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我們也確實能夠感受到,文章的開頭是簡潔有力的(不過,後來也有人指出過歐陽修的這描寫並不屬實,說除了琅琊之外,當地並沒有什麼山,見錢鍾書《管錐編》引郎瑛《七修類稿》。我們不妨把它看做一種文學家的筆法,用不著過多地糾纏於此)。從「環滁皆山也」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以說是全文整體結構中的第一部分。我們不難看出,作者的筆法是很講究的,其描寫線索是:從全景慢慢地收縮視野,由群山轉入「林壑尤美」的「西南諸峰」,再轉入「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琅琊山,在滁縣西南十里,東晉時元帝為琅琊王,曾避居此山),然後具體到山間的泉水,即釀泉,最後幾經回環,才在「峰迴路轉」之後出現臨於泉上的一座玲瓏剔透的亭子,即醉翁亭,而「翼然」兩字,特別能夠加強描述中的形象性,富於動感。歐陽修採用這種由大及小,層層深入的寫法,有助於引起讀者身臨其境和探勝索幽的興致。再往下,作者仍採用陳述句式,寫出了建造亭子的人,以及自己給它起了「醉翁亭」的名字,並解釋了「醉翁」二字的由來。歐陽修看來不是善飲之人,所以「飲少輒醉」,但卻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全篇主旨性的議論伏了一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把這名句理解為全篇的一個導言,因為文章的後兩部分,乃是作者對「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具體鋪陳。而這里向第二部分的過渡,是巧妙而自然的。當文章寫到「醉翁」的形象出現時,作者在抒情寫志之中將「人——酒——山水」巧妙地聯系了起來,讀者在體味作者醉翁的心情時,隨著作者的筆轉向了山水自然。
文章接下來以精煉簡約的文字,具體描寫了山中朝暮與四季景物的變幻、鄉人的和平恬靜以及宴遊的歡樂喧鬧,筆意飛灑,搖曳多姿。「若夫」四句寫「醉翁亭」早晚景色。「野芳」五句寫「醉翁亭」四時景色,與《豐樂亭記》「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比較,可見其寫法之錯落變化。作者的這種寫景,既非為寫景而寫景,也不是信筆所之,而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物的描寫之中。作者旨在表現置身於這種綺麗秀美、恬靜閑適的環境中,盡享和平生活和山水之樂,同賓客飲宴盡歡,更有一番無窮的樂趣,即是說,作者的真正的樂趣並不在酒,而在於山水之間,在於與民同樂。所以作者寫道,鳥兒知道山林里的快活,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人們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之所以快樂是因他能使滁州人民快樂,喝醉了酒能同滁人一起歡樂,醒了酒後能將歡樂的滁人記述到文章里的,是「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是一篇記體散文。「記」這種體裁,原來只是客觀記事的應用文字。宋李耆卿《文章緣起》注中說:「《禹貢》《顧命》乃記之祖,記所以敘事識物,非常議論。」唐代韓、柳以後,「記」就突破了原來「敘事識物」的范圍。到了宋代,進一步擴大了這種文體的社會內容,加強了它的文學因素,成為文學散文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中尤以亭樓台院記和游記散文成就更大。宋代優秀散文家們善於把敘事、描寫和議論、抒情熔為一爐,富於變化,涉筆成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作為一篇優秀的記體散文,寫得極其精煉嫻熟,寫作技巧很高,藝術上非常有特色。
如果說韓愈、柳宗元猶用奇字、重字,善於選擇或熔鑄色澤強烈的新穎詞語的話,那麼,歐陽修「唯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在《醉翁亭記》中
❸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26、27、28、29課的翻譯。很急的啦.!!那位高手幫我解決一下
是人教版的吧。
26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翻譯: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太陽和天空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見太陽,若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的船隻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乘著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沒有船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7課短文兩篇:①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翻譯 :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②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照在門上(註:很多地方翻譯這句都翻譯為「月光從窗口射進來」,其實是錯的,這里「戶」指門口,與《木蘭詩》中「木蘭當戶織」中的「戶」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28課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méngchōng)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gě)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sè)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jiù 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jiān)也。
翻譯:錢塘江大潮是天下雄偉的奇觀。從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時候。當潮遠遠地從海口湧起的時候,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不久越來越近,就看見玉城雪嶺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好像吞沒了天空,沖盪了太陽,其氣勢非常的雄偉豪壯。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的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不久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樣。突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和物彼此一點也看不見,只聽見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燒的「敵船」,隨著水波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爭相奮力迎著潮水逆流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隱忽現,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但是旗尾一點也沒有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誇耀自己高超的本領。
在江岸十多里的區域之間,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車馬擠滿了道路,所販賣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價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還是非常多,中間即使是僅容一個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擁有。
29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譯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 這一天初更以後(大約八點以後),我撐著一隻小船,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能遇見你這樣有(閑情雅緻)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痛飲了三大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❹ 第28課的翻譯全部的有嗎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個山峰中,樹林和山谷尤其美麗。遠遠望去樹木茂盛、(景色)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漸漸聽見潺潺的流水聲,遠遠望去(看見)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而下的,就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座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靠近在泉水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誰?是山裡的和尚智仙。給亭子取名字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們來這里飲酒,稍微飲上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是席間最大的,所以給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欣賞山水的景色。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至於太陽出來時,樹林間的霧氣就消散,煙雲聚攏,山谷洞穴就顯得昏暗了;(或)陰暗(或)明亮交替變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開放散發出清幽的香氣,(到了夏天)美好的樹木繁茂滋長,形成濃郁的綠蔭,(到了秋天)秋風高爽霜色潔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顯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裡),傍晚歸來,四季的景緻不同,因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出遊。靠近溪邊來打魚,溪水深而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錯地在面前擺放,這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玩投壺的射中了目標,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或起或坐大聲喧嘩的是賓客們歡樂的樣子。(有一個)容顏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人),(那個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掛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亂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賓客跟從。樹林枝葉茂密成蔭,鳥兒到處鳴叫,這時遊人離去而禽鳥卻在歡樂。但是禽鳥懂得山林的快樂,卻不懂得人的快樂;遊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遊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客們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郡的歐陽修啊。
❺ 初二語文28課 《觀潮》第三段的翻譯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❻ 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8課 赤壁之戰 翻譯成現代文
卻說曹操在大寨中,與眾將商議,只等黃蓋前來投降的消息。當日的東南風來的很急。程昱(yù)進來告知曹操道:「今日東南風起,要預加提防。」操笑曰:「冬至已過,總會有些少東南風的,何足為怪?」軍士忽報江東一隻小船來到,說有黃蓋密書。曹操急召喚其入內。軍士呈上書。書中訴說:「周瑜關防很緊,因此無計脫身。今有鄱(pó)陽湖新運到糧,周瑜差我巡哨,才有方便。好歹殺了江東名將,獻首來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龍牙旗的,就是糧船。」曹操大喜,立即與眾將來到水寨中大船上,觀望黃蓋船到。
再說江東這邊,天色向晚,周瑜斬了曹操派來詐降的將領蔡和,用其血祭旗完畢,便令開船。黃蓋在第三隻火船上,獨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書「先鋒黃蓋」。黃蓋乘一天的順風,往赤壁進發。這時東風大作,波浪洶涌。操在中軍遙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萬道金蛇,翻波戲浪。曹操迎風大笑,以為得志。忽然一軍士指說:「江南隱約有一帆船隊,順風而來。」曹操憑著高勢望去。軍士報稱:「皆插青龍牙旗。內中有大旗,上書先鋒黃蓋名字。」曹操笑道:「黃蓋來降,這是天來助我啊!」來船漸漸靠近。程昱觀望很久,對曹操道:「來船必然有詐。暫且叫他們不要靠近我寨。」曹操道:「何以得知有詐?」程昱道:「糧在船中,船必然會穩重;今觀來船,很輕浮,今夜東南風又來的很急,倘若有詐,用何擋之?」曹操省悟,便問:「誰去阻止他們靠近?」文聘道:「末將水性好,願請一往。」說完,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數只巡船,隨文聘出船。文聘站在船頭,大叫:「丞相有旨:南船暫時不要近寨,在江心停住。」眾軍齊喝:「快下了帆!」話沒說完,弓弦響了一聲,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亂,各自奔回。南船距離曹操寨只有二里水面。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障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全部燒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對面江一聲炮響,四下火船齊到,只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片通紅,漫天徹地。
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後數人駕舟,冒煙突火,來尋曹操。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隻大船,已自著了。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黃蓋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進,手提利刃,高聲大叫:「曹賊休走!黃蓋在此!」操叫苦連聲。張遼拈弓搭箭,覷著黃蓋較近,一箭射去。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那裡聽得弓弦響?」正中肩窩,翻身落水。
❼ 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上冊28頁的課文翻譯,給5分謝謝
我是亞歷克斯 克里若爾我13歲在英國牛津的帕克初中上學我工作日去上學但周版六和周日不去我權在學校的一天是這樣的 我在早上7點半起床然後吃早飯學校就在我家旁邊我8點半去上學見我的朋友們我們9點開始學習我們上午有3節課我最喜歡的科目是美術在11點我們在操場上休息我和我的朋友們聊天他們在操場上踢足球但我不喜歡足球我們12點半在餐廳里吃午飯我們吃肉有菜的米飯或者漢堡我喝果汁或水下午1點半我們開始上課我們在下午有2節課然後在3點半我們回家晚上 我和家人一起看電視吃飯我做家庭作業然後在10點上床睡覺
❽ 新概念第二冊第28課中文翻譯
Lesson 28 No parking 禁止停車
Jasper White is one of those rare people who believes in ancient myths. he has just bought a new house in the city, but ever since he moved in, he has had trouble with cars and their owners. When he returns home at night, he always finds that someone has parked a car outside his gate. Because of this, he has not been able to get his own car into his garage even once. Jasper has put up 'No Parking' signs outside his gate, but these have not had any effect. Now he has put an ugly stone head over the gate. It is one of the ugliest faces I have ever seen. I asked him what it was and he told me that it was Mesa, the Gorgon. jasper hopes that she will turn cars and their owners to stone. But none of them has been turned to stone yet!
參考譯文
賈斯珀.懷特是少有的相信古代神話的人之一。他剛在城裡買下一所新房子,但自從搬進去後,就和汽車及車主們發生了磨擦。當他夜裡回到家時,總是發現有人把車停在他家大門外。為此,他甚至一次也沒能把自己的車開進車庫。賈斯珀曾把幾塊「禁止停車」的牌子掛在大門外邊,但沒有任何效果。現在他把一個醜陋的石雕頭像放在了大門上邊,這是我見過的最醜陋的頭像之一。我問他那是什麼?他告訴我那是蛇發女怪美杜莎。賈斯珀希望她把汽車和車主們都變成石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變成石頭呢!
❾ 8年級上冊英語28頁traffic accidents (july -november )課文翻譯
Two years ago, I like to eat instant noodles very much, the instant noodles smell so delicious, because there are tasty flavor in it. When my mother was not at home, I would buy the instant noodles, as the time went by, I found my skin became bad and I would not like to eat rice. I felt so bad, my mother told me that I should not eat so much instant noodles, they contained no vitamins and also frustrated my appetite. I realized my problem and started to stay away from instant noodles, then my appetite became good and I wanted to eat rice again. Instant noodles are junk food, we』d better eat it less.兩年以前,我很喜歡吃方便麵,方便麵聞起來很香,因為有美味的調料在裡面。當我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會買方便麵吃,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我的皮膚變得不好,我也不怎麼喜歡吃米飯。我感到糟糕極了,我的媽媽告訴我我不應該吃那麼多的方便麵,這些沒有營養,也讓我胃口不好。我意識到了我的問題,開始不吃方便麵,我的胃口變好了,也有食慾吃米飯。方便麵是垃圾食品,我們最好少吃。
❿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第二十七課、第二十八課翻譯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
煙霧都散凈了,天空和遠山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飄盪,任意往東或往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波浪好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茂密碧綠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冷冷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見到陽光。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廢弛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山,吞著長江,水波浩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象那連綿的雨下得繁密,連續幾個月不放晴,陰慘的風憤怒地號叫,渾濁的浪頭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已的情緒了。
至於春風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得)茂盛青蔥。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酒當著風,高興極了的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擔憂他的君王。這樣做官也擔憂,辭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翻譯: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樹林、山谷尤其美麗,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風高霜潔,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里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野味野菜,雜亂地在前面擺開,(這)是太守宴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或站或坐大聲喧嘩的,(這)是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之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