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一語文書上冊古代詩歌第四課4首課文和注釋
《觀滄海》兩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專茂。秋風蕭瑟屬,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天凈沙·秋思》元代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B.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詞語
終極 : ◎ 讀音:zhōng jí 意思: 最終;末了;最後。最後的終點。 例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紫藤蘿瀑布》作者:宗璞)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感》作者:梁衡) 窮盡;最後。《楚辭·遠游》:「音樂博衍無終極兮,焉乃逝以徘徊。」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 孫犁 《談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文學,就其終極目的來說,歌頌人民精神世界中高尚的東西,是它的主要職責。」 迸濺 :◎迸濺 [漢語拼音]bèngjiàn [釋義]向四外濺 [成語]火花迸濺 [近義詞] 噴射、湧出 [造句]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出自《紫藤蘿瀑布》 佇立 :讀音 zhù lì釋義 佇:長時間地;立:直立,站立。 佇立:長時間地站立著,多指觀賞物品。 1長時間地站著,沒有動作.2泛指站著示例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在青海高原上。(陳忠實《青海高原一株柳》)近義詞 矗立 直立 屹立反義詞 行走 站立 蹲坐出處 凝望 : 詞目:凝望 拼音:níng wàng 意思:集中注意力一動不動地向遠處看。 造句:我只是佇(zhù)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選自《紫藤蘿瀑布》 宗璞 示例:江河 ·《星星變奏曲》:「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在夜裡凝望,尋找遙遠的安慰。」 伶仃 :1.詞目:伶仃 拼音:líng dīng 注釋:孤獨沒有依靠。 ①孤獨;沒有依靠:孤苦伶仃。 ②瘦弱:瘦骨伶仃。 相關成語:孤苦伶仃 孤苦伶仃出自晉·李密《陳情表》:「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例句: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選自《紫藤蘿瀑布》 稀零 :稀零 xī líng 意思: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樣子 。 稀,稀疏,稀少. 零,零星;凋零. 稀零的意思就是:稀疏 馮鍾璞(宗璞)《紫藤蘿瀑布》:「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 例句:他翻出口袋,裡面只有稀零的幾枚硬幣。 近義詞:稀疏,零星 忍俊不禁 : rěn jùn bù jīn 註:「禁」讀jīn,不可讀為jìn。 忍俊:含笑; 忍:忍住 禁:忍耐。 【解釋】:忍俊:含笑;不禁:無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發笑。 仙露瓊漿 : xiān lù qióng jiāng 字義 瓊:美好。漿:酒。瓊漿:比喻美酒。詞義 神仙所喝的飲料和美酒,多喻美酒。 經歷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掙扎之後,他終於發現了一片水源。這對於他來說,真可以說是仙露瓊漿啊。 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蜂圍蝶陣 :指成群的蜜蜂圍繞著蝴蝶就像在列陣一樣。比喻花開地茂盛。 盤虯卧龍 :pán qiú wò lóng 同「卧虎藏龍」,但在《紫藤蘿瀑布》一文里形容枝幹彎彎曲曲、蒼勁有力。 盤:盤旋,彎曲。虯: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龍。 1盤曲的虯,卧居的龍。比喻隱藏的人才。 2形容樹木枝幹盤旋的樣子。
C.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第4課 全部答案 快點,在線等
1.凝 釀 籠 仃
2.沉澱 綻放 拆散 折紙 熙熙攘攘 嚷嚷
3.C
4.以動來寫靜,紫藤蘿有著開得多、十分茂密、版生機勃勃的權特點。
5.突出紫藤蘿的亮麗可愛、富有動感,又充滿情趣。
6.因為那花開的好看,又茂盛,我十分好奇。因為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更因為我知道生命是美好的,不應該破壞。
7.因為紫藤蘿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頭的焦慮和悲痛,我認識到了人和花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D. 初中上冊語文書第四課四首古詩是什麼意思
是這四首嗎?
觀滄海》
兩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從東面登上碣石山,來觀賞深色的大海。
海水起伏動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草長得非常茂密。
秋風瑟瑟吹來,海上湧起波濤萬頃。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中的志向吧!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樹上楊花落盡,
杜鵑鳥兒在不住地啼叫,
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
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天凈沙·秋思》
元代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E. 初一語文上冊第四課人教版寫了哪些內容
竹: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空處總虛心。
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松:大雪壓青松,輕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西江月 詠菊
情系草根霜土,長成風綽多顏。金風黃花遍南山,秋色這邊獨看。
彩綉搖搖引鳳,卷發颯颯流丹。卻似銀屏走佳顏,滿目難窮璀燦
西江月 詠桂
未涉春芳夏艷,不爭歲寒三友,默默翠綠映廊樓,待等雁回紅瘦。
冷月搖枝始醒,金風拂蕊方秀,一鳴香縷沁神州,處處驚尋樓後。
一
麗影繽紛迎暖日 紅妝窈窕綻芳叢
勸君惜取三春色 莫負東風萬點紅
二
過眼斑斕花弄影 彤彤開似錦霞迎
子規啼卻心頭血 片片紅雲動客情
三
獨立西風寧自黃 孤標能傲九秋霜
非凡志醞非凡品 自在花開自在香
四
國色天香,幻化虛澄,飾綴錦川。
看黃英紫蕊,飛揚神采;
青煙翠霧,點染斑斕。
麗影娉婷,英姿窈窕,
宛似瓊瑤宛似仙。
銷魂處,
令百芳失色,艷卻人寰。
東風不負朱顏。
怎笑我,多情亦枉然。
惜三春萬莖,齊來筆底;
一時百種,難上毫端。
漫雅尋花,超凡覽勝,
豪氣徒生吟嘯間。
何須嘆,
且香游宇外,艷蓋雲天。
五
不愛繁華傲雪中 花光但媚素襟紅
孤芳可剪隆冬色 敢對寒風一挺胸
六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七
感時花濺類淚,恨別鳥驚心。
八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九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十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十一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十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十三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十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十五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十六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港口夕陽斜。
十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十八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十九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二十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磨痕
F. 初一上冊語文學習輔導第四課答案誰有! 急急急!!!!!!!!!!!!!!!
課後習題答案:來
1.示例:不能讓昨自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2.
(1):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2):細膩的寫出了每一朵花的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剔透,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和船艙的比喻,細致的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心情的喜悅。
(4):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了愉悅歡暢的心情。
3.
例1:梅花——花中名士。北宋林逋《山西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拳手打,累死我咯....
G. 中學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四課誰解釋一下先
學習目標:
1 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 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 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課前學習:
1 搜集整理關於老舍及其作品的相關資料。
2 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復朗讀課文。
課堂學習:
一、 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2 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准備。
三、 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四、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2 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五、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要求:
1 劃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較後得出結論:文中對哪三種景象著墨較多?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2 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五、 學生思考後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作必要板書。
參考板書: 濟南的冬天:暖、秀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緻(小水墨畫)
暖——不結冰
水: 綠——溫暖多情,富於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備註:說水還有清、靜、凈等特點也對)
天氣: 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霧、響晴、溫情
(對比) 異地之冬:北平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毒
七、
過渡語:許多時候,美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要將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來,讓所有讀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點語言藝術的。下面就請你們再次細細品味課文,找出你欣賞的語言,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八、 學生讀課文,作批註。
九、 學生交流,教師據實際情況點評,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技巧。
(參考意見:1 用詞講究 2 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 3 虛實結合,聯想豐富 4 直抒胸臆 5 創設意境,流露深情 6 對比烘托 )
十、 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於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麼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十一、習作交流,作恰當點評。
十二、推薦課外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駱駝祥子》、《茶館》
課後學習:
H. 7年級上冊語文第4課全文。
汗,我沒上過7年紀,讀完6年紀就上初一了……還真不知道有這一課
I.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是什麼
美博教育與你分享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課是《畫山綉水》
作者:楊朔(1913~1968)中國散文作版家。1929年隨舅父到哈爾權濱謀生。抗日戰爭初期,輾轉於武漢、延安、臨汾、廣州、桂林等地,從事文學創作。1939年到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從事文化宣傳工作。解放戰爭期間,當過隨軍記者,轉戰於晉察冀地區。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隨一支由鐵路工人組成的志願軍赴朝參戰。1955年後,主要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亞非作家常設局聯絡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楊朔的前期創作以小說為主 ,著有中長篇小說《帕米爾高原的流脈》、《紅石山》、《三千里江山》和短篇集《月黑夜》等,主要反映革命人民的戰斗業績。在開拓小說新題材方面有所建樹。1956年後 ,他致力於散文創作 ,先後出版《亞洲日出》、《海市》、《東風第一枝》、《生命泉》等散文集。他以詩為文,刻意求工,在營造意境、謀篇布局、錘煉文字諸方面取得成就,提高了散文藝術的審美價值。
J. 初一語文上冊課本第四課古詩
《觀滄海》
兩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內草豐茂。秋風蕭容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天凈沙·秋思》
元代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