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1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如何開展古詩詞教學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
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
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三維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它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並非是三個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
B. 一二年級古詩教學的課標要求
(一)閱讀
1.喜復歡閱讀,制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二)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C. 小學語文新課標人教版古詩詞彙總
我只記得古詩了,只告訴你古詩可以嗎?我找了好久,才找到1-6年級的呢!小學一年級
上冊:《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下冊: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學二年級
上冊:贈劉景文
【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下冊: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三年級
上冊:
夜書所見
葉紹翁 【南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為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下冊:《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
作者: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學四年級
上冊:《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下冊: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小學五年級
上冊:《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下冊:《牧童》
<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卧剝蓮蓬。
D. 古詩教學如何貫徹新課標理念
古詩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教師讓學生輕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實施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 . 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新課標規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古典詩詞,得到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積淀,更是心靈與詩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說過:「古人做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故形之於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來的軌道,逆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託在聲音,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由此可見,人們對文章的理解是以誦讀為基本前提的,而且誦讀最有價值的古詩文也是一種回歸傳統直覺式的語文教學。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應遵循多「讀」的原則。例如誦讀《牧童》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我再引導我描繪詩意,學生一邊想像一邊概括描繪的是哪一個句子?
師: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看見了嗎??
生:看見了。...!
師:什麼樣子??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學生搶著應聲回答)。
師: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
生:「歸來飽飯黃昏後」。
師:吃了飯牧童做什麼?
生:「不脫蓑衣卧月明」。
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備。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並不反對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作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就是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原則。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必需考慮不同級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教學。採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和品味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真..感受,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有些學生沒有見過「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爐」的意思,因此,在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時,老師就需要解釋字詞,並把全句大意口述出來。難點之處解決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後再讓學生去自讀三、四句,並用匯報的方式去檢查自讀自悟的效果,必要時再加以點撥。這是一種半「扶」半「放」、先「扶」後「放」的方式。。我們在前邊講到要淡化詩歌教學中的講解與分析,這並等於說就一點不講,適度的「講」還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老師的幫扶,也就不可能有學生有效的誦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後「放」,就是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使我們的教學,能夠取得更好成效。。
三. 創設情景的原則
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藉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很快進入詩境。又如我教《牧童》這首詩,它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通過學生的誦讀、領悟,師生交流後,我讓學生發揮想像,把詩歌描繪的景象描畫出來,還設計了問題:如果你是牧童,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為學生想像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學習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
E.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是什麼
我那時候學校只要求背誦.沒其他要求.中考時候只有默寫.現在好像要求理解,有詩歌版鑒賞了吧權.
☆迷路天使☆ 回答採納率:42.8% 2008-12-02 07:34
課標相關要求: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教材關於詩詞欣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點:
①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②領略詩歌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和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③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④對詩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⑤能品味詩歌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有關詩詞賞析的考查內容一般注意這樣幾個方面:劃分詩句節奏、分析詩歌內容、詩詞語言的理解、藝術特色賞析、詩詞意境的理解與感悟、比較詩詞(文)的異同。命題的文本偏重於古詩詞曲,但現代詩歌的考查也不容忽視。
豪 回答採納率:35.4% 2008-12-09 22:03
呵呵,應該不是太難的就像上面的回答一樣
欣賞詩歌
會描述幾種類型的詩歌就可以了吧
靜待夜闌珊 回答採納率:10.4% 2008-12-13 11:47
F.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在上小學的時候,每學期老師都會發一本股市刺激。安裝那一本古詩刺激背誦就可以。
G. 語文九年級新課標全部古詩
九上
課內閱讀古詩復詞
茅屋為秋風所制破歌/杜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課外古詩詞誦讀
月夜憶舍弟/杜甫
商山早行/溫庭筠
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咸陽城東樓/許渾
無題/李商隱
行香子(樹繞村莊)/秦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九下
課內閱讀古詩詞
十五從軍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過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課外古詩詞誦讀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
浣溪沙(身向雲山那畔行)/納蘭性德
南安軍/文天祥
別雲間/夏完淳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
H. 教育部〈〈語文課程標准〉〉規定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如惹我認為俄
I. 如何進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的有效教學
加樂中心學校產坡抄小學語文科王文孔《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不僅僅是工具性的體現,還應該是人文性的體現。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並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