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年級上語文24課,25課原文
24課,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③故(16)人不獨(17)親④其親(18),不獨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19),男有分,⑥女有歸。⑦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⑧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⑨是故謀閉而不興,⑩盜竊亂賊而不作,⑾故外戶⑿而不閉⒀,是謂大同⒁ 25課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石壕吏》詩意畫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老翁逾牆走(3),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4),婦啼一何苦(5)! 聽婦前致詞(6):「三男鄴城戍(7)。一男附書至(8),二男新戰死(9)。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長已矣(11)。室中更無人(12),唯有乳下孫(13)。有孫母未去(14),出入無完裙(15)。老嫗力雖衰(16),請從吏夜歸(17)。急應河陽役(18),猶得備晨炊(19)。」 夜久語聲絕(20),如聞泣幽咽(21)。天明登前途(22),獨與老翁別(23)。
Ⅱ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24課課文翻譯,速度的,跪求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翻譯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姦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Ⅲ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第24課翻譯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回,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答,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Ⅳ 八年級上冊語文24課《大道之行也》
我轉自另外一位道友的回答
五十年之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現代是商品經濟時代 人類對版與權物質的需求和渴望空前膨脹
造成了社會上許多變態了的價值觀,處處為己處處向「錢」看,這種情況下要想達到大同境界是不可能的
要想「大同」 必須以生產力高度發達為前提的 類似於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
Ⅳ 新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24課答案
1.(1)職業、職守 (2)憎惡 (3)興起 (4) 這 2.B 3.(1)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男有分,版女權有歸。(3) 外戶而不閉。 4.鰥寡孤獨 謀閉不興 5.(1)通「舉」,選拔 (2)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6.(1) 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2)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7.有三個 基 本 特 征:人 人 都 能 受 到 全 社 會 的 關 愛;人 人 都 能 安 居 樂 業;貨 盡 其 用,人 盡 其 力。 8.有。《桃花源記》其實就是「大同」社會生活的藝術再現。如「其中往來種作,男 女 衣 著,悉 如 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就體現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Ⅵ 八年級上冊 語文 中學生學習報 第24期 [人教版] 答案
親情溫暖的人心最柔軟,所以媽媽手捧康乃馨眼含幸福的淚花,而我也被媽媽的感動版而感動……權
評價:我想,每一個同學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因為 「每人一顆腦袋」.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同學不善於用自己的語文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在作文中總是讓自己思想努力貼近公共思維——面對母親的愛,要感恩,而且必需要感恩,
Ⅶ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4課是什麼
大道之行也 禮記
內容: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專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屬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翻譯: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求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