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歸納題

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歸納題

發布時間:2021-01-09 11:07:37

㈠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閱讀題

1.本詩主要描寫了清來新、幽靜、恬自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
2.皎潔的月光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3.最後兩句詩人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表達了渴望安逸閑適的生活,對官場名利的厭惡之情。
(二)望岳
1.泰山的神奇秀力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2.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氣概
(三)春望
1.戰爭
2.殘破凄涼
(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第一句:劍外忽傳收薊北. "劍外" 即四川的劍南關。
2.「收薊北」抒發了詩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現了詩人渴望國家統一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黨當詩人一聽「收薊北」的消息後,「初聞涕淚滿衣裳」——歡喜得淚流滿面,以淚寫喜,更是喜極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動的寫照。「漫卷詩書喜欲狂」——由呈喜態而放聲高歌、縱酒痛飲。「青春作伴好還鄉」——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歸。最後兩句仍然寫「還鄉」,是想像種具體的回家路線,更讓人想讓詩人歸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悅的心情。全詩喜始喜終,一貫到底,給人以強烈的快意。

㈡ 八年級語文上新聞作文600字

弘揚美德 共創和諧——某某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為推動教育系統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學生創造一個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學習環境,保證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日前,教育部決定在全國中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某某小學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充分調動廣大學校師生、家長和社區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目標和任務是:做到師生和校園安全、健康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機構基本完善,校園安全衛生設施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師生的法制觀念、安全防範和衛生保健意識進一步增強;校園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衛生事故的發生次數顯著下降,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傳染病流行得到杜絕;校園秩序井然、環境優美,以育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校園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師生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諧的人際關系基本形成。努力使學校成為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一代新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創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文明水平。積極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落實好《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要求,提高師生的文明素質;注重開展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教育,明顯降低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各種事故

㈢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現代文學家毛澤東《新聞兩則》的主要內容是渡江戰斗的報道。

《新聞兩則》分別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筆調,簡明扼要地報道了渡江戰斗的過程,贊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的精神,也從側面反映出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毫無鬥志的狀況。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聞報道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橫渡長江的戰況,歌頌了我軍英勇善戰的精神,展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的鼓舞,對瓦解敵軍鬥志、鼓舞我軍士氣起了很大的作用。

(3)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歸納題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兩則新聞的不同:

(1)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2)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3)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佔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㈣ 初二上冊語文書《新聞兩則》的練習題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內4月20日起
地點:1000餘華里的容戰線
原因:人民解放軍要橫渡長江,進而解放全中國
經過:分三路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㈤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新聞兩則》課後第二題答案

三、朗讀兩則新聞,然後聯繫上下文,比較下邊每組中的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為什麼。

①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共渡過三十萬人。

②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提示:注意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①結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較語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②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而且擴大了根據地。我們的根據地不僅鞏固了,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的擁護。

(提示:注意從語言的生動形象性上比較。)

本題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揣摩遣詞造句,三個小題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導學生細心品味,以增強語感,更好地學習語言。

第一小題,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用「越過」表現不出經過戰斗。「渡至」比「到達」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順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達這些意思。

第二小題,②句好。「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有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倘說「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無感情色彩,且與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復。

第三小題,①句好。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㈥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 新聞的六大要素 是什麼

新聞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作為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它的基本要素為「5W+1H」,即: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過程如何(How),換一種說法就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發生過程。如果把這六要素串起來,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時在某地由於某種原因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一篇新聞報道,無論是消息,還是通訊、特寫,一般都包含這些因素。

通過對這六要素的把握,我們面對一篇新聞,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內容。這對於每天接觸大量信息的現代人,快速篩選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無疑是有幫助的。

(6)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歸納題擴展閱讀

新聞要求簡潔、凝練,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賬似地報道所有的新聞要素,而是強調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內容。由此造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式結構」: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介紹,後邊的內容按照重要性依次遞減的順序排列。

明確:「倒金字塔」結構的新聞,最重要、最新鮮的信息放在開頭,後邊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遞減的順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從尾部刪起,逐段去掉後邊的段落,並不會影響新聞主要事實的傳達。

㈦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第一課《新聞兩則》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習要點:1)掌握新聞的相關知識;培養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把握新聞「用事實說話」的特點,品味本課的語言。 3)探究我軍勝利的原因,感悟正義戰爭的強大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2.《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學習要點:1)掌握消息的結構。 2)把我消息報道的三個特點。 3)增進對新中國創建歷史的了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課《蘆花盪》 學習要點:1)了解小說情節,理解小說主旨。 2)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3)學習老英雄的愛國精神,培養自己真摯的愛國情感。本課用時文體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課《蠟燭》學習要點:1)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徵。 2)把握人物形象,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學習要點: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領悟作者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3)記住祖國的屈辱史,發奮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學習要點:1)體會重點詞語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2)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貴,增強維護和平的信心。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六課《綜合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對資料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 2)通過活動開闊文化視野,增長有關戰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 3)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單元 第七課《阿長與<山海經>》學習要點:1)掌握重點字詞和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手法。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探究文章錘煉語言的方式,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魯迅先生對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尊敬、感激、懷念之情。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八課《背影》學習要點: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2)採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品味朴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3)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九課《台階》學習要點:1)積累本文重要生字詞;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探究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讀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分析父親的形象特點及意義。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課《老王》學習要點:1)理清思路,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寫的作用。2)朗讀課文,感受語言風格;探究文章的寫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的思想。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一課《信客》學習要點:1)識記重點字詞;學習文章典雅而又精闢的語言。2)把握文章脈絡,品味語言特點,理解思想內容。3)樹立誠信為本做人理念。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二課《寫作 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學習要點:1)了解認識,關愛普通人,培養善於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與人合作的精神。 2)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單元 第十三棵《中國石拱橋》學習要點:1)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 2)體味本文准確的語言,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3)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作貢獻。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第十四課《橋之美》學習要點:1)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通過理解在內容和表達上都具有個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錘煉語言的能力,培養語感。 3)體會作者獨特的審美觀點,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五課《蘇州園林》學習要點:1)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逐步展開說明的方法。 2)學習本文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摹狀貌等說明方法。 3)體會蘇州園林的藝術地位與價值,認識蘇州園林的與眾不同之處,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六課《故宮博物院》學習要點: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築的方位,特徵,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築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群和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認識故宮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激發民族自豪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七課《說「屏」》學習要點:1)了解文中介紹的有關「屏」的知識,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特徵,感受科學小品文語言的詩意和韻味,增強語感。 3)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獲得審美方面的知識。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八課《綜合性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利用網路等多種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比較全面的了解橋的結構,功能,建築材料等,並能用說明性的語言介紹具體的橋。 3)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單元 第十九課《大自然的語言》學習要點:1)學習積累物候學的有關知識;培養和提高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體會文章的准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 3)激發熱愛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十課《奇妙的克隆》學習要點:1)了解克隆的相關知識。 2)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4)認識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㈧ 初二語文上冊的第一課「新聞兩則」中,分別用一句話怎樣概括主要內容

初二語文上冊的第一課「新聞兩則」中,分別用一句話怎樣概括主要內容?
①不版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權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老師講的,①不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老師講的,記得贊一下哦!謝謝!)①不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老師講的,記得贊一下哦!謝謝!)①不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老師講的,記得贊一下哦!謝謝!)①不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①不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①不管前面有多困難,我也要上路。
②所以,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不退縮。
③讓我們青春無悔,讓青春留下奮斗的汗水。

㈨ 八年級 (初二)上冊 語文 閱讀題 帶答案的

初二語文人教實驗版期中復習試題
(答題時間:分鍾)

一.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30分)
1. 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謬(miào) 潰退(guì) 銳不可當(dǎng)
B. 要塞(sāi) 瞥見(piē) 驚駭 (gài) 殲滅(qiān)
C. 儼然(yān) 幽咽(yàn) 詰問(jí) 差使(chà)
D. 阡陌(qiān) 舉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zè)

2. 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阻遏 創疤 鴻蠕 窮愁撩倒 B. 煩躁 狼籍 蹣柵 繚繞不絕
C. 瑣屑 皇急 殺戮 臭名昭著 D. 簌簌 頹唐 案牘 黃發垂髫

3. 下列的字或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2分)
A. 業已:已經 震悚 :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B. 阡陌:田間小路。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C. 絲竹:絲線和竹子。 烽火:柴火
D. 逾:越過。 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4.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 同學們以敬佩的眼光傾聽著這位老紅軍作的報告。
B. 考試能否取得好成績,取決於平時是否努力。
C. 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 我們要注意改正並找出作文中的錯別字。

5. 對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③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對偶 ②排比 ③ 擬人 B ①排比 ②誇張 ③擬人
C ①排比 ②對偶 ③ 比喻 D ①誇張 ②對偶 ③反問

6. 下列有關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 杜甫的詩「三吏」「三別」,真實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亂時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對社會造成的極大破壞,《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阿長與〈山海經〉》的作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本文選自小說集《吶喊》。
C. 《愛蓮說》與《陋室銘》在寫作方法上都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喻人。
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哭!」兩句運用對比手法,形成強烈的反差,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矛盾。

7. 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銜接最緊密的一句是( )(2分)
學習知識要一點一滴,善於積累,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雖不驚人,卻能攀登萬仞高峰。
A. 能鋪出千里路的是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
B. 細小的石子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
C. 不顯眼的細小石子,卻能鋪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鋪成,是有了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

8. 默寫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鸚鵡洲。(1分)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這句話出自_____________的課文《老王》,「他」是指___________。(1分)
(4)《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自然環境的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感人至深,「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_____地走到鐵道邊,慢慢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_____著上面,兩腳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2分)
(6)杜甫《春望》一詩中寫戰火連天,家書難覓的千古詩句是 _________ 。(1分)

9. 《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 巧填春字詩,將括弧里含春的詞分別填入詩中空格處。(共2分)
(春意、春色、春風、春江)
(1)_______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2)滿園_______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3)竹外桃花三兩枝,________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_______鬧。 ——宋祁《玉樓春》

11. 展開聯想,在下面的橫線上續寫一個句子。(2分)
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成熟的稻穗低著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謙虛;一群螞蟻抬走骨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齊心協力;________________ 。

12. 仿照例句,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2分)
例: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了。
__________ 把夏天的門推開了。___________ 把秋天的門推開了。

二. 閱讀理解(24分 )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3—18題(12分)
借你一個微笑
(1)李俊是個性格內向的學生,閱完的試卷一發下,我發現他眉頭又鎖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2)一個從來不及格的學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說了。
(3)我合上教案面無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來,他喉頭動了一下,然後眼淚就要掉下來了。我站住,等他說話。同學們也圍了上來,他的臉漲得通紅。我靜靜地站著,希望他能開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緊緊鎖住了似的。
(4)他遞過一張紙條:老師,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學後為我補一個小時的課?
(5)我可以馬上答應他,但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決定「迂迴」一下。我牽著他的手到僻靜處說:「老師答應你的要求,可這兩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還是點點頭。我知道他中計了,接著說,你必須先借一樣東西給我!他著急起來,可還是說不出一句話。
(6)「你每天借給我一個微笑,好不好?」
(7)這個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著我。我耐心地等待著,他終於眼噙淚花艱難地咧開嘴笑了,盡管有些情不由衷。
(8)第二天上課,我注意到李俊抬頭注視我,我微笑著,但他把臉避開了,顯然他還不習慣對我回應。我讓全班一起朗讀例題,然後再讓他重讀一遍。他沒有感覺我為難他,大大方方地站起來讀了。也許想起了昨天對我的承諾,讀完後,很困難地對我笑了笑。見他這樣,我心生一計,又給他設置了一道障礙。我說,你復述一下題目的要求,這回他為難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學對他的無能表現得很不耐煩,七嘴八舌地爭著說起來,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終於張口了,語無倫次。我笑著讓他坐下。
(9)他開始和同學來往了,一起上廁所,回教室……這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提為他補習的事。一天下課李俊又攔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麼,很幽默地向他攤開手。他一愣,老師您要什麼?我說,你寫給我的條子呀。他笑了:我不寫條子了,您給我補補課吧。我面帶笑容:「功課你不必著急,到時我會主動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還沒給夠我。」
(10)「好的,我一定給足您。」等他高高興興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後,我才像想起來什麼似的把他叫回來,遞給他一張紙條,那裡有我為他准備的一道題。我告訴他,一天之內把它做出來,可以和同學討論也可以獨立完成。我知道,他寧可「獨吞」,也決不會和同學討論的。這正是性格內向學生的最大弱點。下午他說還沒做出來,我有點不高興,說晚自習你還沒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諾了。自習時我見他站在一個男生邊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樣子,我得意地笑了。就這樣我先後為他寫了4張紙條,題目一次比一次難。後來,紙條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學們爭論開來。
(11)期末考試李俊成績尚可,科科及格——看來我為他補的都差不多了。新學期剛開學,李俊休學了,因為他爸遇車禍癱瘓了,而他自小就被媽媽遺棄了——這也是他憂郁的一個原因。我有些擔心,一個連話都不大願說的少年,能擔負起養護父親的責任嗎?
(12)星期天,我和幾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剛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圍上了,硬要為我們擦皮鞋。只有一個小孩沒沖進來,在外面吆喝著:擦皮鞋!擦皮鞋!……離開茶室,我從那個小孩子面前走過時,發現那孩子竟是李俊!
(13)「老師,讓我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說,臉上沒有靦腆也沒有沮喪。我答應了,伸過鞋子讓他很用心地擦著。他一邊擦一邊說,他雖然不纏人,生意也不錯。顧客告訴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14)我說是嗎?他又笑著告訴我,不久他還會復學的。他學會了笑,他的笑,讓他掙半天錢也能養活他和爸爸了。
(15)我也高興起來,我說我一定等你回來。可轉過身,我的淚水就出來了。李俊大聲地在後面喊,老師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點點頭,反而嗚咽有聲了。
(16)我終於沒有給他補課,是他為我補了一堂人生課。
13. 通讀這篇小說,簡述題目「借你一個微笑」的深層含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這篇小說的神態描繪逼真傳神,第③自然段中畫線語句寫出了李俊什麼樣的心理?請簡要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⑦自然段寫李俊聽說「我」要向他每天借一個微笑後,始而「很困惑地看著我」,終而「眼噙淚花艱難地咧開嘴笑了,盡管有些情不由衷」。由於受敘事方式的限制,作者沒有寫李俊復雜的心理活動,假如你是當時的李俊,請將你的心理活動描寫出來。(80字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這篇小說中,為了讓李俊每天能夠借給「我」一個微笑,作為老師的「我」具體做了哪幾件事?請概括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在第11自然段寫道:「期末考試李俊成績尚可,科科及格——看來我為他補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說結尾卻又說「我終於沒有給他補課」,這是否矛盾?為什麼?請簡要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小說結尾,作者飽含深情地寫道:「是他(李俊)為我補了一堂人生課」,請簡要說說李俊為「我」補的這堂人生課的主要內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短文,完成後面的題目。(12分)
(1)玩的時候倒是沒什麼的,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圖的《山海經》。
(2)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對她說了。
(3)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4)「哥兒,有畫兒的『山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5)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6)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7)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8)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於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
(9)此後我就更其收集繪圖的書,於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書》和《詩畫舫》。《山海經》也另外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緻得多了。這一部直到前年還在,是縮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卻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失掉了。
(10)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於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19. 選文內容來看,「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有一個短語表達了「我」對《山海經》的企盼和渴慕,這個短語是 ______ ;當阿長給「我」買來了《山海經》時,文中有一個句子生動的表達了「我」的反應,這個句子是_____。(2分)

21. 第(6)段劃線句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 ________的感情。(2分)

22. 這四本小小的書之所以成為「我」「最心愛的寶書」是因為_______________ 。(2分)

23. 第(9)段內容與長媽媽給我買繪圖的《山海經》這件事有什麼內在聯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按你的理解,「我」為什麼對這類書感興趣?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請說一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16分)
(一)(8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5. 能體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6. 下面的句子不是駢句的一項是( )(2分)
A.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B. 調素琴,閱金經。
C. 孔子雲:何陋之有? D.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7. 把下列一句譯成現代漢語。(2分)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中的「諸葛」是指___________。「子雲」是指西漢文學家_______________。(1分)

29. 文章結尾說「何陋之有」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趣和節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分)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①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訓學齋規》
註:①漫浪:隨隨便便。 ②急:要緊。
30. 解釋詞語。(2分)
(1)可以有得。 得:__________________
(2)其義自見。 見:__________________

31. 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怎樣才算達到了要求呢?(請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作者在「三到」中,強調了_________的重要,這是因為 _______。(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33. 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15字內)(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寫作(50分)
請選擇其中一個題作文。(做在作文紙上)
1. 作為中學生,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擁有知識、擁有青春、擁有激情,然而有時我們又會埋怨命運不公,感嘆生活太累。其實,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許多許多值得我們珍惜的……
請以「珍惜所擁有的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寫作。題目的橫線上可以選填「青春、健康、親情、幸福、榮譽」等詞語。
(2)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3)不少於600字。

2. 愛是非常珍貴而又常被忽略的東西。你領略過被愛的那份喜悅嗎?你體驗過付出愛的快樂嗎?請你以「愛」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試題答案】
一. 基礎知識積累:
1. D 2. D 3. C 4. B 5. A 6. B 7. B 8. 略
9.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0. (1)春風(2)春色(3)春江(4)春意
11、12. 略

二. 現代文閱讀:
(一)
13. 「借你一個微笑」,就是作為老師的「我」,想方設法通過多種途徑讓李俊能夠逐步學會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養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內向憂郁變得樂觀開朗,由自卑變得自信,進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意思對即可。)
14. 李俊很想得到老師的幫助,但又不敢出聲的那種期待、難過、窘迫、緊張的心理。(「期待、難過、窘迫、緊張」,每答出其中一點給1分;意思對即可。)
15. 老師向我借微笑?微笑也能借嗎?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平時愁眉苦臉的樣子,要我笑?是老師不願意為我這差生補課而找借口?還是……不過,只要老師願意為我補習物理,那我就笑笑吧。(心理內容符合情境的給1分;語言通暢給1分。)
16. 做了兩件事: ①課堂上「我」想方設法讓李俊開口說話;(答「課堂上『我』有意讓李俊朗讀例題和復述題目要求」也算對):②「我」「別有用心」地遞題目紙條給李俊,「迫使」他和同學進行討論。(答「我特意遞題目紙條給李俊,促使他和同學討論完成」也算對。)(每答對一點給1分,答「課堂上,我向注視著我的李俊微笑」也給1分。語言不夠簡潔的酌情扣分。)
17. 不矛盾 ①「我為他補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為他彌補了性格上的缺陷。②「我終於沒給他補課」是指「我」沒有給他補物理知識的課。(能說出①②兩點各給1分。)
18. ①李俊因為父親的癱瘓面臨生活的困境而休學,但他憑著「我」幫助他樹立起來的自信和樂觀,勇敢堅強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對人生充滿希望。②這讓我領悟到,一個人只要有了自信和樂觀,就能克服生活的種種困難,就能經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驗。(答對第①點給1分;答對第②點給1分。意思對即可。)

(二)
19. 「我」是一個對新奇事物有強烈好奇心、愛憎分明的孩子
阿長是一個真誠、熱情、純朴、善良、關心幫助孩子的勞動婦女
20. 念念不忘;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21. 議論;對阿長的感激和尊敬
22. 這四本小小的書是「我」久已渴慕的,更重要的是想不到是阿長買來的,在這四本小書上寄予了阿長對我的關心與愛意,倍感珍惜。
23. 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增加了「我」對繪圖的書的興趣,此後「我」就更加努力的去搜集這類書了。
24. 因為孩子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談體驗言之成理即可。

三. 文言文閱讀:
(一)
2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6. C
27.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28. 諸葛亮 揚雄 29. 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

(二)30. (1)得:收獲。 (2)見:同「現」,顯露。
31. 先須熟讀,繼以精思。 熟讀使其言皆出於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
32. 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33. 介紹讀書的步驟,並要專心致志。(不超字數,意思正確即可)

四. 作文略

㈩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課後習題答案

教學設計]體驗閱讀
創意說明:《新聞兩則》雖是實用性文體,但文中飽含著濃厚的個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寫作時代雖是學生熟悉的解放戰爭時期,但與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會別有洞天。
[教學步驟 ]
序曲:電視,以其五彩繽紛的視頻、極富渲染力的音響、精彩的製作、豐富的內容吸引著我們,而新聞,又是電視節目中的重頭戲,今天,我們學習《新聞兩則》,讓我們試著走進電視——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先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然後大家按照老師的方法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一.來當製片人
將學生分成地圖繪制、場景設置、鏡頭剪輯三個小組,要求: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自己小組的任務。
地圖繪制組:分別將西路軍、中路軍、東路軍已佔領的地方用紅色標線,向前進發點用尖頭標出。可以將課本上的圖掃描後放大,再根據課文內容標上記號,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flash製作。
場景設置組:如果電視台想在新聞播報之後還進行一次軍事訪談,請你設計一下訪談時人物的背景、服裝、道具等。
鏡頭剪輯組:如果這則新聞出現在電視上,與新聞播音相配的畫面應是哪些?
二.進入演播廳
1.當當播音員
如果你來當播音員,你在重音、語調、情感、節奏上應怎樣讀這則新聞?
學生自瀆、討論、交流。
重點指導:
①全文的朗讀基調:慷慨激昂、豪情萬丈。
②「沖破」「橫渡」「均是」「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等應重讀,讀出一種勝利的喜悅。
「控制」「封鎖」「切斷」應乾脆利落地重讀,讀出一種自豪與驕傲。
③「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應讀出奚落、嘲諷的語氣。
……
2.當當軍事家
如果你來當軍事家,你應該向觀眾介紹哪些方面的情況?
討論明確:
背景: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定國內和平協定。解放軍執行毛澤東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全面大進軍。第二、三野戰軍和地方武裝在長江南北廣大人民的支援下,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
戰況分析:
二十日夜解放軍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
二十一日下午開始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並佔領揚中、鎮江、江陰,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形勢預測:解放軍很快會佔領南京,國民黨大勢已去。
3.當當主持人
如果你來當主持人,你將怎樣設計導播語、采訪問題、結束語?
設計示例:
導播語:大家知道。國共和平談判破裂後,解放軍於昨天凌晨在西起九江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發起了渡江戰役,那麼現在戰況如何呢?戰爭又將如何發展呢?今天我們請來了著名的軍事專家來到了我們的演播現場,下面我們就請專家來為我們分析分析。
采訪問題:
①請您給觀眾朋友們就最新戰況作些介紹。
②請您預測一下明天的戰事。
③您認為戰爭還會持續多少天?
④現在的情況對哪一方有利?
⑤您認為最終的勝者是哪一方?
結束語:好,剛才專家對戰爭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戰爭的形勢也進行了預測,那麼戰爭究竟會怎樣發展呢?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節目,明天這個時間再會!
三.坐上觀眾席
如果你是觀眾,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務:
1.你聽出了新聞報道者的情感傾向嗎?
2.對軍事家的分析,你還有異議嗎?
3.對這場戰爭,你好可以補充一些「獨家」的資料嗎?
四.學生仿照上面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教學設計B]對應摘讀
創意說明:新聞具有三性:真實性、及時性、准確性;新聞結構有標題、導語 、主體、背景、結語五部分,新聞中記敘的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方面,這些知識都是學習新聞必須掌握的內容。對應摘讀就是在簡要介紹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閱讀、自由尋找、自由發現、自己鞏固的過程。拋開了支離破碎的串講,讓知識與閱讀內容一一印證,讓知識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逐步進入學生的靈魂並且融會貫通。
[教學步驟 ]
一、摘讀六要素
1.知識簡介
新聞的六要素指的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與記敘的要素基本相同。
①人物有時是個體,有時是群體,這兩則消息的人物可能都是群體。
②時間有時指具體的某一時間點,有時也指某一時間段。
③地點有時指具體的某一個點,有時也指一段距離,要注意分別。
④事件發生的原因要仔細閱讀,查找文中隱含的信息。
⑤經過和結果要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
2.閱讀兩則消息,並進行對應摘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二.摘讀五部分
1.知識簡介。
①標題:就是消息正文之前的題目,一般能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實,有時還有引標、副標。
②導語 :一般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話,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③主體:是新聞的軀干,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 內容的進一步擴展。
④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有時明顯表達,有時暗含在主體中。
⑤結語:消息結束時總結性的話,有時暗含在主體中。
2.再次閱讀兩則消息,並進行對應摘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導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主體:
第一層:寫中路軍渡江的時間、突破地點、渡過人數。
第二層:寫西路軍渡江情況並加以評論,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
第三層:寫東路軍渡江情況。
背景和結語暗含在主體中。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
主體:
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
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黑暗。
背景: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綉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
三.摘讀三特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真實性: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
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及時性: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
准確性: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真實性:
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
及時性:1948年11月5日電
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
准確性:一年多時間內
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
[教學設計C]比較閱讀
創意說明:《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且都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所作,語言、情感極為相似,但同中有異,雖是同一作者所寫,也都是寫勝利,但情感的強烈程度、寫法等方面存著較細微的差別。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較中能更准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寫作特色,進而訓練思維,進入較高層次的閱讀境界。
[教學步驟 ]
一.找同
分別閱讀兩則新聞,將兩者相同的地方找出來。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於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二.找「不同」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具體地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發生在長江沿線;《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發生在地處中原的南陽。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名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有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佔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三、將自己的發現寫成小段的鑒賞性文字。
[資料整合平台]
1.課文背景資料
七 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年4月
毛澤東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2.課文擴讀材料
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
毛澤東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於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巳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使用建議: 渡江戰役開始後,新華社連續發表了兩則新聞:《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間、內容都有連續性。兩則聯合起來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渡江戰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詳略處理。

《新聞兩則》創意教案設計搜集整理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歸納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