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8 12:17:50

⑴ 四年級上冊17長城課語文書拼音並組詞

《長城》一抄文中的生字以及組詞如襲下:

崇:chóng~尚。推~。尊~。
旋:xuán~繞。~轉。~舞。 xuàn~風。
嘉:jiā~言。~賓。~獎。~許。
磚:zhuān~坯。~瓦。~硯。
隔:gé~絕。~斷。阻~。
屯:tún ~糧。~積。zhūn~蹇。
堡:bǎo~壘。城~。 bǔ~子。馬家~。pù十里~。
壘:lěi堡~。營~。對~。
仗:zhàng打~。勝~。
扶:fú攙~。~正。
智:zhì~力。~慧。~商。
慧:huì聰~。智~。穎~。
魄:pò~力。氣~。體~。

⑵ 小學四年級上冊課文長城整篇課文!!!

《長城》
遠看長城,象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幾十公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者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字,垛子上方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者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長城贊》
羅哲文(1924-)羅哲文於1924年生
長城贊 (原文)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迄元明,上下兩千多年。有多少將帥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費盡移山心力,修築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豐碑國寶。
跨峻嶺、穿荒原、橫翰海、經絕壁,縱橫一萬余里。望不斷長龍雉堞、雄關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綉。起伏奔騰、飛舞盤旋、月宮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註:對聯中的「黔首」指秦朝百姓;「雉堞」指城牆;「月宮遙見」,據美首次等上月球的宇航員報道,從空中回望地球,長城是地球上人工建築物中最為明顯的標志之一。)

⑶ 小學語文四年級《長城》說課稿

《長城》是四年級人教版第17課課文
目的要求:
1 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難點}
教具准備:
鵬博士軟體、中國地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想怎樣?[請同學們自由發言]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
1、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麼?拍攝點分別在哪裡?
2、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麼?
3、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四、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出示鵬博士軟體的圖片]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畫出描寫長城的句子,說說用什麼方法寫的?
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結合圖,體會遠看長城的樣子。
教師小結:描寫長城的樣子使用比喻、數字說明、太空拍攝的照片來描述的。
2、默讀課文第二段,說說長城的近景及長城的建造特點。[板書:略]
思考:從哪裡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1]建築材料: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2]城牆頂上:很寬,可以五六匹馬並行
[3]城台: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於屯兵和傳遞信息
3 指名讀課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麼?
你從哪裡看出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辛呢?
4 齊讀最後一段,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疑問難
課後小記:
板書設計: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牆------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長城的結構特點
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長城的?
3、學習了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萬里長城像(),在崇山峻嶺之間(),她高大(),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長城是由()建造的,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和()。
2、給生字注音組詞
3、抄寫課後生詞
4、比較句子,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1]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萬里長城。
[2]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背誦課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⑷ 關於四年級上冊的17.長城的主要內容

17 長城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牆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這句話用詞准確精當,承上啟下,過渡自然。「站、踏、扶」這三個動詞是說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說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多少」表示無數,飽含作者無限的感慨;「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與開頭「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麼的不容易。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2)對詞語的理解。

垛口:指城牆頂部外側建築的兩米多高的齒形牆。

瞭望口:指齒形牆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牆上用來射箭的洞。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關於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

2.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下面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一是以作者的情感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即緊扣第3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和第4自然段,讓學生在文中找一找相關語句,體會作者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先讓學生充分朗讀、勾畫、批註,再全班交流。學生每談到一處,都可以回到這兩句話讓學生再讀一讀,談一談新的感受和體會,不斷加深情感體驗,使學生口裡讀出感受,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一是以圖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如,初次讀圖,描述圖意,圍繞「長城」提出疑問,以學定教;再次讀圖,圖文結合,讀文與畫示意圖結合,感悟文本,解決疑問,了解長城的特點與構造;三讀插圖,課內外結合,啟發想像,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發情感;四借圖畫,學生依序講解、介紹長城,遷移運用語言。

一是以語言的感悟、積累、運用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老師創設小導游介紹長城的情境,在充分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大膽上台當「小導游」,向「遊客」(全班同學)介紹長城,師生合作,隨機出示相關圖片、課件。也可以自由組成「導游小組」上台介紹,以一名學生為主,其餘學生補充。學生能介紹多少就介紹多少,可以介紹書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紹課外搜集的傳說、故事、資料,台下的「遊客」可以提問,形成互動氛圍。如果採用這種思路進行教學,教師要注意發揮引導作用,避免在學生還沒有充分閱讀課文、充分交流感受時就直接進入當小導游的教學環節。

3.引導學生體會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要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一是使學生感受到「長」而「高大堅固」又「氣魄雄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築;二是感受到當年修築長城時,在極其落後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關於長城的特點,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句,藉助圖畫或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領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如,「有一萬三千多里」,可以讓學生在地圖上指一指哪些省市有長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算一算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多長時間,談一談登長城或登山的感受,從而真切地體會出長城的萬里雄姿之美。在讀、議長城特點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片,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樣子及其作用,並根據課文文字,參考文中的圖片,試著畫出長城的結構示意圖,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在交流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第3自然段最後一句話的含義。(1)聯系前一句話進行理解。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大概相當於多少個同學的重量,從而體會出修築長城的的確確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聯系第1、2自然段進行體會。課文先寫長城的長,從側面反映出工程的艱巨:在「崇山峻嶺」之中修築長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勞動人民利用山勢讓長城「蜿蜒盤旋」,還設計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結構,這正是「智慧」的體現。

4.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語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學生朗讀激情、相關資料滲透激情等多種策略,把激發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讀之中。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有關長城的紀錄影片,展現如織的中外遊人游覽長城的情景,或出示遊客特別是名人、偉人的留言或題詞,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下面是幾位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像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和力量。 (美國前總統里根)

5.本課的生字較多,教學時應以學生已有水平為起點,在學生自己認讀、互相交流的基礎上相機進行指點。要提醒學生注意,「隔」字的裡面不要多寫一橫。「蜿蜒盤旋、氣魄雄偉」等詞語可以通過查字詞典、觀察插圖理解。

6.課後安排了選做題,建議學生多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教師可以提示搜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建議有條件的學生進一步搜集,不必做統一的要求。

7.本課後面的「資料袋」中,列出了29處中國的「世界遺產」名單,展示了8幅精美的圖片,目的在於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一讀文字,看一看圖片,查一查地圖,談一談感受;還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或錄像資料,激發學生繼續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願望;或是引導學生繼續閱讀一些有關世界遺產的文章,如選讀課文中的《迷人的張家界》,《同步閱讀》中的《碧水丹山話武夷》《廬山落霞》《黃山記》《仰望布達拉》等,從作品中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

四、相關鏈接

世界遺產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6年成立了政府間合作機構——世界遺產委員會,由公約締約國大會選舉產生的21個國家組成,其主要任務之一是在締約國提出建議的基礎上,確定應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范圍內加以保護的各國文化和自然遺產,將這些國際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國際社會將其作為人類的共同遺產加以保護。

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分別在各締約國舉行,主要任務是決定哪些遺產可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2004年6月,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舉行。截至2004年7月,全世界已有178個國家或地區加入公約,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788處,包括133個國家的611個文化遺產,154個自然遺產,和23個文化自然雙重遺產。

我國於1985年加入該公約,成為締約國。自1987年第11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故宮等6項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2004年7月將高句(gōu)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列入名錄,中國已有30項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址被列入該名錄,總數量排在西班牙、義大利之後,位居世界第三。

長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禦,都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這是關於長城的最早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加以修繕,連貫起來。故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跡殘存。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為了防禦異族的侵擾,前後修築長城達18次。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課文中描寫的這段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

八達嶺長城 位於北京延慶縣軍都山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東連永寧,西接宣化,南達北京,北連延慶,因「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有此名。

聯合國與長城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2年,聯合國為教科文組織所推動的「世界遺產」運動發行了一套郵票,共6枚,圖案是6個國家的名勝古跡,中國長城是其中之一。這套郵票在紐約、日內瓦、維也納各發行兩枚。長城票在紐約發行,1992年1月24日首發。

很多國家都向聯合國贈送過代表本國的禮物。我國政府於1974年贈送給聯合國的巨幅長城掛毯,現掛在聯合國大廈安理會代表休息廳。

不到長城非好漢 出自毛澤東1935年10月作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是毛主席率領紅軍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生動地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率領的紅軍勝利登上六盤山後遠望雲天的情景,抒發了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現在,在八達嶺長城腳下和858米好漢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這句話已經成為表達決心、抒發英雄氣概與壯志豪情的名言,流傳甚廣。

⑸ 關於四年級上冊語文的第十七課《長城》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描寫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表現了長城的雄偉氣魄,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⑹ 小學語文四年級公開課教案

長城

執教人:余亞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新學詞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重、難點: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具准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學習單元導讀;
我們要學習第5組課文「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們要認真讀課文,想像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
2、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華民族的象徵——長城。板題、讀課
同學們 ,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
二、 初步讀文,學習生字詞
1、指名讀課文,正音、師:讀課文時,邊讀課文,邊想畫面那是個很好的讀書習慣。我們班上絕大多數同學沒有到過長城,那麼我們運用這個方法在課文中盡情地游覽吧。
2、檢查字詞:第一組: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理解詞意,結合課文插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知道「崇」和「峻」都是「高」的意思,了解構詞方式。
出示第二組詞: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讀一讀,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出示長城結構圖,由學生板圖標注「垛子、瞭望口、射口、」這些位置,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作用?。
3、 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三、小結
長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難點:在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的同時,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准備:課件(或圖片)、歌曲《長城長》
一、 音樂導入,渲染氛圍
1、昨天,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長城,你們還記得作者是怎樣贊美長城的嗎?[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這句話。]
生:(出示)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我們再一起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2、我們都知道奇跡是指(極難做到的、不同尋常的事情 、不平凡的業績。是需要我們去創造的!難能可貴的)。
過渡: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讓我們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錄象走進長城。(播放錄象)
二、 圖文結合,感知長城——學習第一自然段
1、 現在,長城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 (出示長城遠景圖片):如果要為剛才那個短片配上一兩句話,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合適?
3、A:生: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1) 讀了這句話後,你體會到了什麼 ?哪個詞讓你體會最深刻?
(2) 看完了圖片後,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嶺」這個詞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圖中的長城的樣子, 「蜿蜒盤旋」也不難理解了吧?
(3) 這句話用了什麼方法來體現長城長這一特點的呢?你覺得這樣寫好嗎?好在哪?
(4) 同學們越來越善於思考了。誰能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大家說讀得怎樣,你能把它的氣魄雄偉讀出來嗎?
過渡:還有哪句話可以做這些圖的解說詞?
4、B:生: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長城長)作者是用了什麼方法介紹長城「長」這個特點的?(列數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後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兩個地方。(出示圖片:山海關、嘉峪關)
(1) 我們再看看要從山海關到達嘉峪關一共要經過哪些地方?(出示地圖)[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
(2) 現在你會用一個什麼詞來評價長城?(真是氣勢雄偉……)
(3) 讓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讀,相信更能把長城的氣魄雄偉讀出來。
過渡:讓我們繼續隨著作者從更近的角度去認識長城。
三、品讀詞句,品味長城——學習第二自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成的。
生: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
生: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A、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句子或詞語令你感到很新奇嗎?
(1)老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垛口、嘹望口、射口
(2)、 聽了老師說的後,你們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垛子、瞭望口、射口吧!
(3)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當士兵從嘹望口發現敵情時,便迅速來到城台頂上燃煙放炮,遠遠的地方都能看到聽到,這樣一座傳給一座,幾千里外的敵情在幾個時辰內就可以傳到朝廷。]
C、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重新感受一下長城的巧妙設計和高大堅固。
{資料:八達嶺城牆高6-9米,最高處達到10米:牆體都用抗腐蝕、抗風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崗岩包砌,石條最長達3.1米,重1.5-1.7噸;牆體填滿泥土、石塊、用夯築實;牆的上面填三四層方磚封頂,用糯米汁摻石灰粘結灌縫,城牆三面風雨不透。)
過渡:長城作為古時候用來防禦敵人進攻的城牆,不僅建得高大堅固,而且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對長城了解了這么多後,你想到什麼?
四 披文入情,傾情長城——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作者想到了什麼?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3、你是怎麼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句話的呢?
A、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會遇到哪些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1)建長城的材料: 一塊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我想問一下,你們的體重是多少斤?(50斤)兩三千斤重的條石相當於多少個同學的重量?(60個)
(2)建長城的工具: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3)長城的長度:一萬三千里、或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出示:據記載,單是公元555年,北齊王朝修築從居庸關到大同一段約900里的長城,就征調民工180萬。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如果將其磚石、土方用來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現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多少:許許多多,無數)能想像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辛了嗎?讓我們再把勞動人民的艱辛讀出來。
4、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 「 智慧 」 的結晶 ? 智慧體現在哪裡 ?(引導學生聯繫上文,長城的長、高大堅固、設施齊全,能防禦敵人又能進攻敵人。)
5、此刻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什麼?讓我們把這千言萬語轉變成一種崇敬之情把這句話讀一讀。
6、小結全段: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
五、拓展,激發自豪之情
1、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後一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2、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明白長城為什麼被稱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六、拓展,激發自豪之情:
長城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徵著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更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遊人,許多海內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長城作為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曾登上過長城。
1、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位國家領導人發自肺腑的贊譽之詞,指名讀。
出示: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總理拉賓」
2、長城,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麼?
七、布置課外選做任務:
搜集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圖片資料。
板書:
勞 血汗 高大堅固 偉
動 凝成 長城 = 大
人 智慧 防禦、進攻 奇
民 氣魄雄偉 跡

⑺ 四年級上冊長城全部課文是什麼

遠看長城復,象一條長龍,在崇山制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幾十公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者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字,垛子上方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者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⑻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巜長城

人教版課標本第七冊來課文]
17 長 城
遠看長城自,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⑼ 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一課按照什麼順序表現長城特點

游覽順序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