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一語文童趣的解釋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 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B.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試題及答案
1.給漢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分)
痴( )想 啜( )泣 騷( )擾 沉澱( )
zhù( )立 小qì( ) xuàn( )目 yōng( )碌
2.根據詞語的含義寫出本單元所學的詞語。(6分)
①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
②由於受到感動而產生恭敬和欽佩之情。( )
③忍不住笑。( )
④能清楚地看到細小的東西,多用來形容人的辨識能力強。( )
⑤形容安適愉快的樣子。( )
⑥形容樹木枝幹盤旋的樣子。( )
3.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2分)
A.渲騰 訓誡 疑成 蜂圍碟陣 B.隱秘 納罕 辜負 昂然挺立
C.酒釀 迸濺 希零 仙露瓊槳 D.糟塌 籠罩 聳立 擎天憾地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填寫關聯詞。(3分)
( )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 ),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在於我們自己掌握。
5.讀下段文字,說說這段文字是圍繞著段中的哪一個字展開的。(3分)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個字是:__________
6.默寫課後古詩句。(6分)
①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猶唱後庭花。
③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壯心不已。
7.試品析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4分)
①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枯乾在這里有什麼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牆角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在句中有什麼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學們長這么大,一定有自己特別鍾情的花鳥魚蟲。請選擇一例,就你喜歡的原因富有哲理地說一說。(4分)
示例:我喜歡小草,它不擇地勢,以頑強的生命抗爭困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仿寫:我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理解】(完成下面7—23題,共64分)
(一)《童趣》(27分)
(背誦《童趣》一文,然後完成下面的題目。)
9.解釋下列句中黑體字。(8分)
故( )時有物外之趣 項為之強( )
果如鶴唳( )雲端 鞭( )數十
昂( )首觀之 徐( )噴以煙
蓋( )一癩蝦蟆 方( )出神
10.請指出下列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所指的不同含義。(6分)
之 昂首觀之( ) 為 項為( )之強
故時有物外之( )趣 以叢草為( )林
心之( )所向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 )所吞
11.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課文一共回憶了自己兒時哪四件趣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認為怎樣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選段(20分)
⑴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筒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傑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筒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⑵ 「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⑶ 「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
⑷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我說。
⑸ 「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裡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著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⑹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後,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⑺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一次經歷。
14.請你通過傑利在文中的一些具體表現來評價一下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對「我」的第一步,第二步描寫得很仔細,為什麼下面就用「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一筆帶過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從選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試用一個句子進行表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為什麼父親在懸崖上找到我後不上懸崖去接我呢?請寫出你的認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請寫出能夠概括出全文故事內容的一句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我」的「脫險」經歷使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至少寫出兩點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只有五條橫街口的距離》(17分)
25歲的時候,我因失業而挨餓。以前在君士坦丁堡、在巴黎、在羅馬,都曾嘗過貧窮而挨餓的滋味。然而在這個紐約城,處處充溢著富貴氣氛,尤其使我覺得失業的可恥。
我不知道如何辦,因為我能勝任的工作非常有限,我能寫文章,但不會用英文寫作。白天就在馬路上東奔西走,目的倒不是為了鍛煉身體。因為這是躲避房東的最好辦法。
一天,我在42號街碰見一位金發碧眼的大高個子,立刻認出他是俄國的名歌唱家夏里賓先生,記得我小時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國劇院的門口,排在觀眾的行列中間,等待了好久之後,方能購得一張票子,去欣賞這位先生的藝術。後來我在巴黎當新聞記者,曾經去訪問過他。我以為他是不會認識我的,然而他卻還記得我的名字。
「很忙吧?」他問我。我含糊地回答了他,我想他已一眼明白了我的境遇。「我的旅館在第103號街,百老匯路轉角,跟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他問我。
走過去,其時是中午,我已經走了5小時的馬路了。
「但是,夏里賓先生,還要走60條橫馬路口,路不近呢。」
「胡說,」他岔著說,「只有5條馬路口。」
「5條馬路口?」我覺得詫異。
「是的,」他說,「但我不是說到我的旅館,而是到6號街的一家射擊游藝場。」
這有些答非所問,但我卻順從地跟著他走。一下子就到了射擊場游藝場的門口,看著兩名水兵,好幾次都打不中目標。然後我們繼續前進。「現在,」夏里賓說,「只有11條橫馬路口了。」我搖搖頭。
不多一會兒,走到長納奇大戲院,夏里賓說:他要看看那些購買戲票的觀眾究竟是什麼樣子。幾分鍾之後,我們重又前進。
「現在,」夏里賓愉快地說:「現在離中央公園的動物園只有5條橫馬路口啊。裡面且只猩猩,它的臉,很像我,小時候所認識的唱次中音的朋友。我們去瞻仰那隻猩猩。」
又過了12條橫路口,已經回到百老匯路,我們在一家小吃店前面停了下來。櫃窗里放著一壇蘿卜。夏里賓先生奉醫生的囑咐不能吃鹹菜,於是他只能隔窗望望。「這東西不壞呢,」他說,「使我想起了我的青年時期。」
我走了許多路,原該筋疲力盡的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這樣忽斷忽續地走著,走到夏里賓旅館的時候,他滿意地笑著:「並不太遲吧?現在讓我們來吃中飯。」
在那席滿意的午餐之前,我的主角解釋給我聽,為什麼要我走這許多路的理由。「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裡。」這位大音樂家莊嚴地說:「這是生活藝術的一個教訓:你與你的目標之間,無論有著怎樣遙遠的距離,切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常常集中在5條橫街口的短短距離,別讓遙遠的未來使你煩悶。常常注意於未來24小時內使你覺得有趣的小玩藝兒。」
屈指到今,已經19年了,夏里賓也已長辭人世。在值得紀念的那一天我們所走過的馬路,大都已經變了樣子,可是一直到現在,夏里賓的管理科學哲學,有好多次解決了我的困難……
20.在文中找出夏里賓先生在三個不同場合說話的不同神情的詞語,並分析這三個詞語體現夏里賓怎樣的一個心理過程?(5分)
神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我」與夏里賓先生走了60條橫馬路口,而本文的題目卻說「只有5條橫街口的距離」,作者這樣命題的理由是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夏里賓的生活哲學。(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發現這篇選文和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之間有什麼共通之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訓練】
24.從你步入人生旅途以來,一定有許多讓你感動的事情發生,如一次無私的幫助,一次心與心地交流,一次默默地關懷,一次熱忱的鼓勵……請你以「感動」為話題,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情。要求:自擬一個吸引人的題目,把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
第一單元復習測試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chī chuò sāo diàn 佇 憩 眩 庸 2.小心翼翼 肅然起敬 忍俊不禁 明察秋毫 怡然稱快 盤虯卧龍 3.B 4.雖然 但是 卻 5.盛 6.略 7.① 「枯乾」寫出了自己對理想的渴望 ②表示出乎作者意料之外,表現了小瓜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8.略
二、閱讀理解:
9.所以 通「僵」,僵硬 鳴叫 鞭打 抬 慢慢地 原來 正
10.①之:代指蚊子 的 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為:因為 當作 被
11.①夏天的蚊子叫聲像打雷,我心裡暗暗把它們比作一群鶴在空中飛舞 ②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
12.觀蚊飛;觀花台草木;觀蟲斗;驅蝦蟆
13.示例:首先應以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來細致觀察事物,生活中的一切,無不蘊藏著難以察覺的妙處,惟有仔細觀察才會有獨到的發現。其次要善於聯想與想像,超脫於世俗之外,尋找樂趣
14.「我」遇險時,傑利並沒有和其它孩子一樣嘲笑我、一走了之,而是去叫我的父親來救我脫險,說明傑利是一個善良、懂事的孩子。但他的貿然走開,也有不妥之處。
15.因為當「我」邁出第二步時,已信心大增。有了信心,下面的就不難了,也就不必細加描述了。
16.父親是一個能引導孩子自己戰勝恐懼的人(父親是一個能給孩子主意的人;父親是一個即使在危險的情況下也鼓勵孩子自己戰勝恐懼的人。)
17.父親主要是想鍛煉我,讓我在經歷中增長勇氣和經驗,使我由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18.這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經歷
19.示例:①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小步一小步解決,天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②路要自己走,但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指導是很有必要的;③父母不要過多包辦代替,多給孩子歷練的機會,孩子才會從中增長勇氣和經驗。
20.神情:愉快、滿意、庄嚴 心理活動:夏里賓的生活哲學能在「我」身上顯示並有收獲,所以他高興、滿意,當把自己的生活體驗由衷托出時,又是語重心長庄嚴的。
21.把全過程分為幾個距離較近的目標,暗含夏里賓的生活哲學
22.別讓遙遠的未來目標使你煩惱,努力實現近期的目標。
23.這兩篇文章有一個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道出了類似的生活體驗:要善於將遙遠的大目標分為可以實現的小目標,完成了一個個的小目標,大目標就會實現。
求最佳!!!!!有答案!!!!!!
C.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書上第五課童趣
《童趣》譯文:回想我童年的時候,能夠對著太陽張開眼睛,明察秋毫,見到極小的東西,必定細細去觀察它的紋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聲音象雷鳴,我心裡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鶴在天空飛翔。心裡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變成仙鶴了。我抬起頭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讓蚊子留在帳子裡面,慢慢地吸口煙噴出來,叫蚊子沖煙飛鳴,當作青雲中的白鶴觀看,果然就象鶴唳雲端一樣,令人怡然稱快。
我又常在土牆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叢雜的地方,蹲下身子,與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細觀察,以叢草作為樹林,以小蟲和螞蟻作為野獸,以泥土凸的作為山丘,凹的作為山谷,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見到有兩個小蟲在草里斗,看得正高興的時候,忽然有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個小蟲就被它吞了進去。我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嚇得叫了起來。定了定神,捉住這只癩蝦蟆,鞭打了數十下,驅逐去別的院子。
《童趣》原文: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打這些很累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給分啊!
D. 初一人教版語文第5課《童趣》的課後題答案(急,在線等)
一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唳雲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為什麼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趣豐富的人?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感知課文整體內容,把文言文學活。凡記敘文都應當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內容大意,這正是學活的辦法之一;如果一開始學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對詳,則無異於堵塞學活之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的復述成分應予肯定,只糾正明顯的錯誤。 第一問要放在學生基本成誦後作答(參考答案見「課文研討」),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 示例:「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第二問是開放性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從學生的課余愛好入手,啟發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聯想、想像能力。 作者把癩蛤蟆說成是龐然大物運用了什麼手法在?有什麼作用? 運用了誇張手法,作者將癩蛤蟆說成是「龐然大物」,說明觀察入神、細致,從而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另外,此「龐然大物」也是相對於「見二蟲鬥草間」之「二蟲」而言。 二 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1)項為之強(2)果如鶴唳雲端(3)以叢草為林(4)興正濃(5)方出神(6)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採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龐然大物 (4)夏蚊成雷(5)物外之趣 設題意圖是告訴學生可用簡單的辦法解釋文言詞語,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初學文言文階段只能如此,講多了反而不好。釋文可抄在書上,以便積累。 處理此題可有多種方式:或在讀課文數遍後讓學生試解;或在疏通文意過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較好的教學班也無妨讓學生在預習中作解。 參考答案 1.(1)項(脖子、頸項)為之強。 (2)果(果真)如鶴唳雲端 (3)以叢草為林(樹林) (4)興(興趣)正濃 (5)方(正)出神;入神 (6)驅(趕、驅逐)之別院 2.(1)明察秋毫(見「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3)龐然大物(體積極大的東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跟雷聲一樣,這是誇張的表現方式) (5)以童稚之心去觀察事物,以兒童那種純真無暇的思維通過玩耍,得到的一種別人得不到的感覺。那種感覺很微妙 三 背誦全文。 背誦此文,須先讀得正確並粗知內容大意。為此,教師必須作具體指導:(一)通過范讀和領讀使學生能讀得節奏分明,並經過反復練習達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敘事順序,使學生了解各層大意。 要堅持當堂成誦,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後練習背誦全文;也可以教讀一段背誦一段。
E.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古文的童趣
原文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上面的是語文書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記》里的原文: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蛤蟆,鞭數數十,驅之別院。年長思之,二蟲之斗,蓋圖奸不從也,古語雲奸近殺,蟲亦然耶?貪此生涯,卵為蚯蚓所哈,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語柄。此皆幼時閑情也。
《童趣》通假字
1. 強: 通「僵」,僵硬。項為之強:脖子看得都酸了。
《童趣》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1.鞭數十(「鞭」,鞭子,這里活用名詞作動詞,「鞭子打」的意思。)
2.果然鶴也(「鶴」,白鶴,這里活用名詞作動詞,「變成白鶴」的意思。)
《童趣》一詞多義
⑴觀: ①昂首觀之〔看〕 ②作青雲白鶴觀〔...的景象〕
⑵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⑶時: ①余憶童稚時〔時候〕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時常〕
⑷以: ①徐噴以煙〔用〕 ②以叢草為林〔把〕
⑸為: ①項為之強〔因為...而...〕 ②以叢草為林〔當作〕 ③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⑹之: ①昂首觀之〔代詞,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詞,的〕 ③心之所向〔這樣〕 ④觀之,興正濃〔代詞,指兩只小蟲鬥草〕 ⑤項為之強〔代詞,指看蚊子〕 ⑥驅之別院〔代詞,指癩蛤蟆〕
⑺其∶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詞,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詞,指我〕③神遊其中(在,代詞)
《童趣》古今異義
方:古義:正在; 今義:方形
或:古義:有時,有的人; 今義:或許
余:古義:我; 今義:剩下
蓋:古義:發語詞,相當於「原來是」。 今義:動詞,建築;名詞,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東西。
觀:古義:景象 今義:看
私:古義:私下 今義:自私
F. 初一人教版語文重點難點歸納。(前三單元) 或期中考試題型。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單元記憶理解考點復習
(第一單元)
一、作家作品
1.《在山的那邊》作者王家新,1957年出生於湖北均縣(現在丹江口市)。出版的詩集有《紀念》、《游動懸崖》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
3.《短文兩篇》中《蟬》的作者小思,本名盧瑋鑾,香港作家。《貝殼》的作者席慕容,台灣畫家、作家。有詩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蘿瀑布》作者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中篇小說《三生石》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5.《童趣》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詳,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著有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共六卷,故名「六記」。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一瞬(shùn)間 嶙(lín)峋(xún) 頭暈目眩(xuàn) 啜(chuò)泣 擎(qíng)天撼(hàn)地
喧(xuān) 忍俊不禁(jīn) 痴(chī)想 凝(nínɡ)成 小心翼翼(yì)
收斂(liǎn) 卑(bēi)微 騷(sāo)擾 茁(zhuó)壯 童稚(zhì)
凹(āo)凸(tū) 辜(ɡū)負 聒(ɡuō) 沉澱(diàn) 瓊(qiónɡ)漿
項為之強(jiānɡ) 糟蹋(tà) 壑(hè) 龐(pánɡ)然 鶴唳(lì)雲端
迸(bènɡ)濺 迂(yū)回 伶(línɡ)仃 土礫(lì) 藐(miǎo)小
小憩(qì) 訓誡(jiè) 誘(yòu)惑 盤虯(qiú)卧龍
2.形近字
喧(喧鬧) 誘(誘惑) 峋(嶙峋) 炫(炫耀) 啜(啜泣) 擎(引擎)
渲(渲染) 綉(綉花) 詢(詢問) 眩(眩暈) 綴(點綴) 警(警察)
礫(瓦礫) 怡(怡然) 寵(寵物) 陡(陡峭) 佇(佇立) 蟬(蟬鳴)
爍(閃爍) 殆(殆盡) 龐(龐大) 徙(遷徙) 貯(貯存) 嬋(嬋娟)
3.多音字
數:(shù)數量;(shuò)數見不鮮;(shǔ)數一數 顫:(chàn)顫抖;(zhàn)顫栗;
暈:(yùn)月暈;(yūn)頭暈; 殼:(ké)貝殼;(qiào)地殼;
禁:(jìn)禁止;(jīn)不禁; 悶:(mēn)悶熱;(mèn)悶雷;
三、詞語積累
重點詞語:
誘惑: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奔騰。
訓誡:告誡,教導。
嶙峋:形容人瘦削。
納罕:驚奇,詫異。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小心翼翼:謹慎小習,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卑微:卑賤低下,地位低下。
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庸碌:形容人平庸,沒有作為。
終極:終止,結束。
迸濺:向四外濺。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佇立:長時間的站立。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盤虯卧龍:形容枝幹蒼勁有力。
明察秋毫:形容視力好。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物外之趣:超脫於塵世以外的樂趣。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體積極大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跟雷聲一樣。這是誇張的說法。
《童趣》文下所有注釋及文章翻譯。
四、名句精華
1.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王家新《在山的那邊》)
2.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3.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童趣》)
4.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童趣》)
5.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單元記憶理解考點復習
(第二單元)
一、作家作品
1.《理想》作者流沙河,當代詩人。
2.《行道樹》的作者張曉風,台灣十大散文家之一。
3.《人生寓言(節選)》作者周國平。
4.《我的信念》作者瑪麗•居里,波蘭人,著名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5.《<論語>十則》選自《論語》。《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zōu yì)(現山東曲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論語》一書中。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洗濯(zhuó) 行(xíng)道樹 十姊(zǐ)妹) 窖(jiào) 泯(mǐn)
厄(è)運 猝(cù)然 不亦說(yuè)乎 慍(yùn) 曾參(shēn))
三省(xǐng) 傳(chuán)不習乎 蛻(tuì)作 倔強(jué jiànɡ) 玷(diàn)污
詛(zǔ)咒 貪婪(lán) 墮(ò)落 冉(rǎn) 雛(chú) 形
豐碩(shuò) 剔(tī)透 嬉(xī)戲 慷(kānɡ)慨(kǎi) 稟(bǐnɡ)告
地窖(jiào) 奢(shē)望 蹂(róu)躪(lìn) 渲(xuàn)染 論(lún)語
殆(dài) 誨(huì)女(rǔ) 是知(zhì)也 弘(hónɡ)毅(yì) 罔(wǎnɡ)
2.形近字
玷(玷污) 雛(雛鳥) 怡(怡然) 暇(閑暇) 墮(墮落) 綴(點綴)
沾(沾染) 雉(雉堞) 貽(貽贈) 遐(遐邇) 墜(墜落) 輟(輟學)
猝(猝然) 寥(寂寥) 慨(慷慨) 撤(撤銷) 玷(玷污) 折(折斷)
啐(啐了一口) 廖(姓廖) 溉(灌溉) 澈(清澈) 拈(拈輕怕重) 拆(拆分)
3.多音字
和:和(hé)平;和(huò)葯;和(huó)面;和(hè)詩;和(hú)牌;
落:落(luò)地;落(là)在後面;落(lào)枕; 給:送給(ɡěi);給(jǐ)予;
奇:奇(jī)數;奇(qí)怪 折:折(zhé)斷;折(shé)本;折(zhē)騰
三、詞語積累
重點詞語:
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弦,指弦樂器。管,指管樂器。
紅燈綠酒: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心曠神怡:形容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厄運:不幸的命運。
獲益匪淺:得到很多益處。匪,非、不。
猝然:突然。
(《論語》課下的注釋及文章翻譯)
四、名句精華
1.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流沙河《理想》)
2.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3.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周國平《人生寓言》(節選))
4.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瑪麗•居里《我的信念》)
5.背誦默寫《論語》十則中的所有內容。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單元記憶理解考點復習
(第三單元)
一、作家作品
1.《春》作者朱自清,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字佩弦。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
2.《濟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著名作家。1951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作品有長篇小說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3.《夏感》作者梁衡。
4.《秋天》作者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
5.《觀滄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現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6.《次妝固山下》作者王灣,唐代詩人。
7.《錢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
8.《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元大都人,著名戲曲作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醞(yùn)釀(niàng) 黃暈(yùn) 髻(jì) 梔子(zhī) 唱和(hè)
肥碩(shuò) 鯿(biān)魚 烏桕(jiù) 寥(liáo)闊 枯涸(hé)
清洌(liè) 夢寐(mèi) 碣(jié)石 澹澹(dàn) 竦(sǒng)峙(zhì)
抖(dóu)擻(sǒu) 澄(chénɡ)澈 水藻(zǎo) 貯(zhù)蓄(xù) 湛(zhàn)藍
磅(pánɡ)礴(bó) 匍(pú)匐(fú) 憔(qiáo)悴(cuì) 棲(qī)息 蕭(xiāo)瑟(sè)
2.形近字
蓑(蓑衣) 鐫(鐫刻) 鑲(鑲嵌) 髻(發髻) 碩(肥碩) 嘹(嘹亮)
衰(衰草) 攜(攜帶) 攘(攘除) 髫(垂髫) 頎(秀頎) 繚(繚亂)
嫩(嬌嫩) 狹(狹長)
懶(懶散) 峽(三峽)
3.多音字
藏:西藏(zànɡ);捉迷藏(cánɡ) 漲:漲(zhǎnɡ)水;泡漲(zhànɡ)
散:散(sǎn)文;分(fēn)散(sàn) 露:露(lù)水;露(lòu)餡
濟:濟(jǐ)南;救濟(jì) 薄:薄(báo)板;單(dān)薄(bó);薄(bò)荷(he)
著:著(zhuó)落;著(zháo)涼;著(zhāo)數;看著(zhe) 處:處(chǔ) 理;處(chù)所
三、詞語積累
重點詞語:
醞釀:原意是造酒,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宛轉:同「婉轉」。形容聲音圓滑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髻:在頭頂或腦後挽束起來的頭發。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唱和:指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
芊芊:草木茂盛。
主宰:統治。
磅礴:氣勢盛大。
閑情逸致:閑適的情致。
肥碩:文中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寥闊: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本單元文言文《古代詩歌四首》文下的所有注釋。
四、名句精華
1.背誦《春》。
2.《濟南的冬天》中的精彩段落。
3.本單元文言文《古代詩歌四首》中所有內容的背誦及默寫。
G. 七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文有《童趣》嗎
有,第一冊,第一單元,第5課~
不過不知你用的教科書是不是和我同一個版本~
H. 七年級語文互動課堂訓練答案
竹影》教案
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 吳昊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板書:
童真童趣
畫竹影
藝術體驗
讀——品——想——結
一、 導語
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
二、 、初讀課文
a) 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
b) 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
c) 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 品味文章
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
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
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2、 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
略見教參.
3、 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
(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
(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
(1) 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2) 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
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
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
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
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I. 人教版初一語文上重點課文
①第5課:《童趣》來(沈復)
②第10課:自《〈論語〉十則》
③第11課:《春》(朱自清)
④第14課:《秋天》(何其芳)
⑤第15課:《古代詩歌五首》,具體為《觀滄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灣)《錢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此課的《研討與練習》中要求背誦的詩句:
1、風吹柳花滿店香(李白)
2、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
3、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⑥第24課:《詩兩首》,具體為《金色花》(泰戈爾)《紙船 寄母親》(冰心)
⑦第25課:《〈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具體為《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⑧第27課:《郭沫若詩兩首》,具體為《天上的街市》《靜夜》
還有一篇課本要求復述的:第2課《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J. 語文初一上冊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上面的是語文書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記》里的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註:「蝦」讀"há"
「強」與「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項』:頸,脖頸。
『徐』:慢慢地。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