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六年級上冊語文21課編一首詩長的

六年級上冊語文21課編一首詩長的

發布時間:2021-01-07 12:08:39

㈠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這一首春天的詩

冬爺爺剛走,春姑娘就提著百花籃,伴著春風,帶著春雨,悄悄地來到了人間,頓時,大地萬物復甦,烏語花香,呈現出一派生氣.
你瞧,春風輕輕地吹拂著大地,小草從地里鑽出來了,它們全身嫩綠嫩綠,遠看像鋪上了綠色的地毯.春風一吹,它們就左右搖擺,好像在給春風點頭呢,有趣極了.
你瞧,花兒們競相怒放,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遠遠望去像雲霞.花兒們給世界穿了一件花衣裳,美麗極了.
你瞧,樹木像一個個堅守邊疆的衛士,度過了寒冷的冬天,仍堅強地屹立在那裡.今天,它們又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最美的是池塘邊的柳樹,它長出嫩綠的柳條,像一條條小辮子.春風一吹,柳條四處搖擺,像一個少女正在跳舞,好看極了.
你瞧,春雨沙沙地下著,有如綉花針,有如牛毛.河面的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河水中,一隻只小蝌蝌頑皮地游著,好像在找它的媽媽,可愛極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從南方飛回來了,是為什麼呢?肯定是覺得春天太美了吧j它們在空中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好像在呼喚別的小燕子來和它玩耍.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蜜蜂采著花蜜,蝴蝶采著花粉,忙碌極了.
我愛春天I我願春天永遠留在祖國大地上!

㈡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21課古詩兩首內容是什麼

課文內容
《古詩兩首》
一、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A)注釋
1.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中斷:指東西兩山之間被水隔開。
3.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4.開:開掘;開通。
5.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6.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7.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B)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

C.賞析
壯麗的河山,使氣度超凡的詩人興味盎然;迷人的風光,盪滌了才華橫溢的謫仙在政治上的憂煩。本詩以巨大的藝術力量,表現了李白對祖國山川無限熱愛的情感。碧水、青山、紅日、白帆,構成了色彩鮮明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嘖嘖稱羨。

二、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A)注釋
1.飲湖上初晴後雨:即詩人與朋友在西湖飲酒游覽,適逢天氣由晴轉雨的意思。
2.瀲灧:波光閃動的樣子。
3.方好:正好。方,剛剛,副詞。
4.空濛:形容雲霧迷茫,似有若無。
5.亦:也。
6.奇:奇妙。
7.欲:想要。
8. 西湖: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則是從這首小詩而來。
9.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10.淡妝濃抹:或淡雅地妝束,或濃艷地打扮。

B)譯文
水波盪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論她是淡雅的裝束,還是濃艷的打扮,都是一樣光彩照人。

C)賞析:
首句「水光瀲灧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㈢ 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21課古詩三首這篇課文你有什麼疑惑

四年級古詩三首。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春日夜裡,行船停泊在瓜洲岸邊,我隔江遙望對岸的京口,心裡想,這里與我居住的鍾山也就只隔著幾座大山,和煦的春風吹綠了長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時才能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鄉呢?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外戚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江畔獨步尋花
唐代: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譯文
黃師塔前江水向東流去,溫暖的春天使人睏倦,只想倚著春風小憩。
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究竟是愛深紅還是更愛淺紅呢?
表現了杜甫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作者平時都吃些什麼。

㈣ 仿照郭沫若的《靜夜》(語文七年級上第二十一課),寫一首詩

啊啊啊!天空如此寧靜,大地如此廣大,我-----小小的我隻身漂浮在這廣大的大海里......

㈤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20和21課(古詩兩首,莫泊桑拜師)答案 蘇教版

20課
劃去第1個 劃去第1個 劃去第2個 劃去第1個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明)

明 於謙 石灰 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的思想感情

開采煅燒石灰的艱難過程.
經歷的各種磨難.

指石灰的顏色或者色澤.
表現作者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高潔的情操.

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王冕(元)

元 王冕 墨梅 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①兩首詩形式上都是七言絕句.
②都是詠物詩(托物言志).
③借物傳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B
如果說琴可以自己發聲,那麼為什麼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沒了聲音呢?
C
如果說聲音在手指頭上,那為何不直接聽從你的手指頭上發出的聲音呢?

琴是如何發出聲音的

琴音是人用手指彈奏琴時才會發出的聲音,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彈奏是發出琴音的手段。缺少基礎和手段的話就無法發出琴音。

21課
孜孜不倦 勾第二
烙印 勾第一
揣摩 勾第一
篝火 勾第一

孜孜不倦
全神貫注

焦急萬分

滔滔不絕

誠心
虛心
耐心
細心
專心
精心

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肯吃苦,勤練習
仔細觀察,寫出新意

清晨,千縷溫柔的陽光穿透了白雲。學校花壇中的花草舒展了腰肢,彷彿剛剛醒來。一陣風吹來,學校一角的小池塘盪起一圈圈的波瀾。學校厚重的大門打開了。走進學校,一陣柔軟的風吹來,好似在歡迎我的到來。短短續續的來了一些神情氣定的學生,不過他們都幽幽的走來,不慌不忙。漸漸的,學校熱鬧起來,陸陸續續的來了許多臉色焦急的學生,不過他們都急急忙忙,深怕自己遲到。快上課了,學校厚重的大門關上了。對啊!我也要准備下書本了。我微笑著,回到了教室。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上冊語文21課編一首詩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