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復習教案

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復習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4 04:58:42

A. 金考卷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感受與鞏當時b卷高中名師原創能力提升卷

可一些抄關於旅遊題材的,如:襲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
金考卷\語文,第二單元,高中\感受
可一些關於旅遊題材的,如: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

B. 語文必修三知識點 總結 新課標人教版

語文:
把握重點 巧用方法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當前同學們對語文復習存在著這樣 兩種心態:一部分同學認為語文知識點繁多,而且中考側重考查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考查課本的內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於是乾脆放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從前幾年學生復習情況來看,在沖刺階段,若能夠按照老師的復習計劃,復習形成知識網路,答題依據正確的技巧方法,穩扎穩打,考試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試中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那麼,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
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
一、積累部分。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
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
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
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看書讀報。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其次,在復習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年的答卷中都存在著一些考生不認真看原文,不能認真審題的毛病。平時做閱讀練習,一定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准題眼、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另外,書寫也應重視,若平時書寫潦草,則會在積累中出現錯別字,在寫作中丟掉書寫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平時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考試時也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丟分。
總之,「厚積而薄發」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提高語文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若三者都能兼顧,相信你一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制定計劃 勤於復習
中考臨近,有些同學開始緊張慌亂起來,對下一步的語文復習感到有些困惑,總覺束手無策。在此,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就語文復習談幾點自己的意見,希望能為同學們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
一、認真解讀《考試說明》,強化目標意識 每年的語文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的直接依據,為了不走彎路,提高復習的效率,我認為同學們要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學習《考試說明》中所列考項,明確目標,逐項對照,務求落實,使復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精密復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效的行為來自精密的計劃。同學們要在老師制定的復習計劃下,有自己的個人計劃,包括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也包括復習的方法和鞏固的手段。
三、重視專題復習
2月上旬——4月上旬是第一輪復習,著重於從課本入手,依綱扣本,在字、詞、句、篇中夯實基礎。經過第一輪復習,我認為第二輪
復習(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應該進入專題復習階段,即根據《考試說明》和中考命題規律,打破學科原有順序,將它們分門分類地進行整理並強化訓練。在語文總復習中,我認為專題復習是最重要的階段,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可以使以前散見於課文中的基礎知識系統化,使同學們站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來俯視語文知識體系,消除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迷茫。因此,我們都應該重視這一階段的復習。 根據歷年語文考試說明中的所列考項,我們可以將復習內容歸為四個專題:一是基礎知識。包括1語音2漢字3詞短語和句子4標點5修辭方法6文體、文學常識。二是文言文閱讀。三是現代文閱讀,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等。四是寫作。在進行專題復習時,首先要明確每項專題的復習要點,然後再結合練習進行鞏固。在復習過程中為了便於更好地記憶掌握一些知識,我們還可採取列表、再分類的形式。如復習文學常識時,可按作者姓名、時代(國籍)、對作者評價、篇目、體裁、出處列表歸類記憶。復習文言文時,可按通假字、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古今詞義等類別列表歸類掌握。根據近年來中考中古詩詩文積累默寫部分開放題型的出現,我們也可試著將古詩文分類整理記憶,如可分為壯志抱負、戰爭場面、愛國憂民、親情鄉愁、山水田園、邊塞風光、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勸學惜時、樂觀自信、富含哲理、詠史懷古、逆境磨礪篇等等。
四、進行模擬練習(或綜合訓練)
5月21日—6月上旬可稱為第三輪復習,這一輪復習重在模擬訓練,可幫助同學們在完成專題復習後,檢測學習的成效,同時又能起到進行中考實戰的演習,提高應試能力的作用。訓練時可選近三年的中考題或選難度、容量與近年中考題相近的題目練習,真正起到模擬的作用。
五、注意的問題
1、復習是梳理已學過的知識,如字詞句知識、修辭、閱讀、寫作知識等。但是復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應用。以復習修辭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麼是比喻,什麼是擬人或排比,而是要理解別人文章里為什麼要用這些修辭方法,自己會不會用這些修辭。
2、復習是溫習老師教過的方法,像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閱讀文言文現代文的方法,寫作的方法等。但是復習各種方法,不是為了記住它們,而是看看會不會運用。
3、復習不能光看已經學過的,應以舊帶新,培養提高運用原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復習文言文為例:課文固然要復習,但也要找一些與課文難度相當的課外短文讀一讀,看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究竟怎樣,由課內遷移到課外。現代文的復習更應這樣

C.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句式,

一、寡人之於國也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②雞豚狗彘之畜(賓語前置,應為「畜雞豚狗彘」)
2.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句)
①移其粟於河內(「於河內」為介賓結構)
②樹之以桑(「以桑」為介賓結構)
③頓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為介賓結構)
④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於刺人而殺之……」為介賓結構)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為介賓結構)
(三)省略句
可以無飢矣(「以」後省略賓語「之」,句意是:可以憑借它不受飢餓之苦了)
二、《勸學》
(一)判斷句
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 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三、《過秦論》
(一)判斷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者,表判斷)
2.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也,表判斷)
3.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餘威震於殊俗
②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
③ 謫戌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④ 鋤榎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2.賓語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陳利兵而誰何
(三)被動句
①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②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內立法度(省主語)
② 以(之)為桂林、象郡(省介詞賓語)
③ 聚之(於)咸陽(省介詞)
④ 委命(於)下吏(省介詞)
四、《師說》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三) 倒裝句
1.介賓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短語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短語後置)
(3)不拘於時,學於余(於余學,介賓短語後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D.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有哪些課文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5目錄必修1第一單元.*沁園春·長沙毛澤東32.詩兩首雨巷戴望舒6再別康橋徐志摩8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第二單元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16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186.鴻門宴..司馬遷22第三單元7.記念劉和珍君魯迅278.小狗包弟.巴金32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36第四單元10.短新聞兩篇別了,「不列顛尼亞」.周婷楊興39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4111.包身工..夏衍4412.*飛向太空的航程.賈永曹智白瑞雪52表達交流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園丁贊歌記敘要選好角度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朗誦梳理探究優美的漢字奇妙的對聯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名著導讀《論語》《大衛·科波菲爾》必修二第一單元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達夫3.*囚綠記..陸蠡第二單元4.《詩經》兩首氓採薇5.離騷屈原6.孔雀東南飛並序7.*詩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曹操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第三單元8.蘭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賦..蘇軾10.*游褒禪山記王安石第四單元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蔡元培12.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表達交流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徵直面挫折學習描寫美的發現學習抒情想像世界學習虛構演講梳理探究成語: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修辭無處不在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名著導讀《家》《巴黎聖母院》必修3第一單元1.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2.祝福魯迅3.*老人與海海明威第二單元4.蜀道難李白5.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7.*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其二)第三單元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9.勸學《荀子》10.*過秦論..賈誼11.*師說.韓愈第四單元12.動物游戲之謎..周立明13.宇宙的邊疆卡爾·薩根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加來道雄表達交流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善待生命學習論證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討論梳理探究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名著導讀《紅樓夢》《高老頭》必修4第一單元1.竇娥冤..關漢卿2.雷雨.曹禺3.*哈姆萊特.莎士比亞第二單元4.柳永詞兩首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霖鈴(寒蟬凄切)5.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6.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7.*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第三單元8.拿來主義.魯迅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弗羅姆10.*短文三篇熱愛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信條富爾格姆第四單元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12.蘇武傳.班固13.張衡傳.范曄表達交流解讀時間學習橫向議論發現幸福學習縱向議論確立自信學習反駁善於思辨學習辯證分析辯論梳理探究邏輯和語文學習走近文學大師影視文化名著導讀莎士比亞戲劇《談美》附錄中華文化精神必修5第一單元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2.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3.*邊城..沈從文第二單元4.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5.滕王閣序王勃6.*逍遙游莊周7.*陳情表李密第三單元8.咬文嚼字.朱光潛9.說「木葉」林庚10.*談中國詩..錢鍾書第四單元11.中國建築的特徵..梁思成12.作為生物的社會..劉易斯·托馬斯13.*宇宙的未來史蒂芬·霍金錶達交流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錘煉思想學習寫得有文采注重創新學習寫得新穎訪談梳理探究文言詞語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識有趣的語言翻譯名著導讀《三國演義》《堂吉訶德》

E. 高一語文必修三復習資料要詳細

第一單元

必讀課文---1.林黛玉進賈府 2.祝福

1.林黛玉進賈府 作者:曹雪芹 選自<<紅樓夢>>

文學常識: 曹雪芹與<<紅樓夢>>

曹雪芹: (約1715-1763)清代小說家.名霑(zhan),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來是漢人,後來成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間,從曾祖父曹璽起,三代四人世襲江寧織造60年,成了煊赫一時的貴族世家。後因清宮內部斗爭激烈,其父被株連,獲罪削官,家產被抄,家道日漸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極而衰的時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貧困。1762年他的小兒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絕,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終因貧病無醫而去世(也有說1764年去世的)。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長篇小說,寫成於清朝 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紅樓夢》書內提及的書名還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在此之前,此書一般都題為《石頭記》。此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成為通行的書名。《紅樓夢》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認為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在現代產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關於本課: 本文選自<<紅樓夢>>第3回,題目是編者加的.

本文主題歸納: 本文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的見聞感受,展現了封建大家庭賈府的富貴豪華, 揭示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

2.祝福 作者:魯迅 選自<<彷徨>>

文學常識: 魯迅與<<祝福>>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汝南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魯迅全集》是他留給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終年55歲。

<<祝福>>:(選自<<彷徨>>)是對人性的扼殺和毀滅。是因為很久以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都是人不在場的,更不用說什麼人間的真情和覺悟。人本身是不同與動物的,但人的愚昧和邪念讓人幾乎成了與動物無疑的生物。我們生存不是為了追求更高意義的價值,而是僅僅為了生而活。我們的民族沒有信仰和宗教情結,缺乏控制力和抑制力。所以善良的人更善良,邪惡的人更邪惡。

F. 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都是什麼

第二單元
4蜀道難
5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內
詠懷古跡容(其三)
6琵琶行並序
7* 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加分嗎

G. 求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課文及書下注釋

《蜀道難》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涼武昭王暠九世孫。或曰山東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全部注釋

1.《蜀道難》: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中的調名,內容多寫蜀道的艱險。今存《蜀道難》詩除此之外,尚有梁簡文帝二首,劉孝威二首,陰鏗一首,唐張文琮一首。李白此詩大約是在長安送友人入蜀而作,本陰鏗《蜀道難》"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之意。

2.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筆記》卷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嚱'。"

3.蠶叢、魚鳧:傳說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文選》卷四《三都賦》劉逵註:"揚雄《蜀王本紀》曰:'蜀王之先,名蠶叢、柏濩、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華陽國志·蜀志》:"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
4.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誇張面大約言之。

5.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只有鳥能飛過的小路。

6.地崩句:《華陽國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為五嶺。"

7.六龍回日:《初學記》卷一天部三:《淮南子》雲:"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quot;注曰:"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峰。一說高標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8.逆折:水流迴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9.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10.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吃力略陽縣北。《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山南道貌岸然興州長舉縣:"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

11.捫參歷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12.膺:胸。

13.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鳥生杜宇之魄。"劉淵林注引《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王註:"按子規即杜鵑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鷂,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鳴,夜啼達旦,至夏尤甚,晝夜不止,鳴必向北,若雲'不如歸去',聲甚哀切"。

14.喧豗:水流轟響聲。砯崖:水撞石之聲。轉,轉動。

15.胡為:為什麼。

16.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華陽國志》、《水經注》卷二十、《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三均有記載。

17.一夫句:《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文選》卷五十六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18.錦城:《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19.咨嗟:嘆息。

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3.兼天涌:波浪滔天。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雲蓋地。"接地"又作"匝地"。5.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雲"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8.白帝城,即今奉節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9.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詠懷古跡(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2明妃:王昭君.名嬙(qiáng)3去:離開.4紫台:紫宮,宮廷.5朔漠:北方的沙漠.6省:曾經7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zhǔ)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bìn), 潦倒新停濁酒杯。⑴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選自《杜詩詳注》。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⑵嘯哀:指猿的叫聲凄厲。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⑸萬里: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⑹百年:猶言一生。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發,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里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zhēng)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ǔ)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mǐn)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xǐ)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zhé)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xún)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í)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ícháng)》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jiān)關鶯語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áma)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xiāo)不知數。(diàn)頭銀篦(bì)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chóng)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zhé)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pé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ōuyāzhāozhā)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chóng)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1〕左遷:貶官,降職。古以左為卑,故稱「左遷」。
〔2〕明年:第二年。 (3)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 〔4〕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5〕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6〕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託身,這里指嫁的意思。 〔8〕為:做。〔9〕賈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擺酒。〔11〕快:暢快。 〔12〕憫然:憂郁的樣子。 〔13〕漂淪:漂泊淪落。 〔14〕出官:(京官)外調。 〔15〕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16)遷謫:貶官降職或流放。 〔17〕為:創作。〔18〕長句:指七言詩。〔19〕歌:作歌。〔20〕凡:總共。〔21〕言:字。〔22〕命:命名,題名。 〔23〕潯陽江:據考究,為流經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龍開河(97年被人工填埋),經湓浦口注入長江。瑟瑟:形容楓樹、 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24〕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25)主人:詩人自指。 〔26〕回燈:重新撥亮燈光。回:再。 〔27〕轉軸拔弦:將琵琶上纏繞絲弦的軸,以調音定調。 〔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傷。 (30〕信手:隨手。〔31〕續續彈:連續彈奏。 〔32〕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動作。〔34〕抹:向左拔弦,也稱為「彈」。〔35〕挑:反手回撥的動作。〔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依曲創聲後流入中原。〔37〕《六幺》:大麴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39〕嘈嘈:聲音沉重抑揚。〔40〕小弦:指最細的弦。〔41〕切切:細促輕幽,急切細碎。 〔42〕間關:鶯語流滑叫「間關」。鳥鳴聲。〔43〕幽咽:遏塞不暢狀。〔44〕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為冷澀。〔45〕凝絕:凝滯。 〔46〕迸:濺射。 〔47〕曲終:樂曲結束。〔48〕拔:彈奏弦樂時所用的拔工具。〔49〕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游樂地區。 〔53〕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 〔54〕秋娘:唐時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長安城外,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57〕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妓女。〔58〕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 〔59〕鈿頭銀篦:此指鑲嵌著花鈿的篦形發飾。〔60〕擊節:打拍子。 〔61〕顏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市,盛產茶葉。 〔63〕去來:走了以後。 〔64〕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65〕闌干:縱橫散亂的樣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67〕唧唧:嘆聲。 〔68〕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噪雜。 〔69〕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70〕暫:突然。 〔71〕卻坐:退回到原處。〔72〕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73〕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當時的官階是將侍郎,從九品,所以服青衫。 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此隱隱有悲傷之感,乃全詩之情感基調。歷代解義山詩者,多以此詩為晚年之作。商隱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興,暗喻生平,引發以下「一弦一柱」之思憶。⑵庄生曉夢迷蝴蝶:《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商隱此引莊周夢蝶故事,以言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也有著人生如夢的惆悵和迷惘。⑶望帝春心托杜鵑:《華陽國志·蜀志》:「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子鵑即杜鵑,又名子規。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一九《杜鵑》詩注引《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亦曰子規。」傳說蜀國的杜宇帝因水災讓位於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則隱歸山林,死後化為杜鵑日夜悲鳴直至啼出血來.。⑷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新唐書·狄仁傑傳》:「仁傑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閆立本如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⑸藍田日暖玉生煙:《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文選》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困學紀聞》卷十八:司空表聖雲:「戴容州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李義玉生煙之句蓋本於此。」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然惆悵了.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這兩句詩表達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能答的就這么多了,並不全,僅供你參考}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H. 高一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宋詞學習心得

一、客觀題部分,可以不斷練習積累提高。你可能沒有發現,語文成績穩定在100~120,你覺得很穩定?其實也有20分的差距,這20分基本都是客觀題部分出錯導致的。客觀題部分全對,即使作文45左右,一般總分就不會低了。客觀題要多練習,越多越練習越好,可以自己大量買模擬卷、真題什麼的,每天只做客觀題,然後把錯題分類總結下來,大部分錯的其實只有幾類題……積少成多,會慢慢變好的…… 客觀題比較難的部分就是文言文了,如果文言文最終克服了……就基本沒問題…… 多練多總結是非常必要的。二、作文素材積累。寫作文需要積累材料,肚子里沒有貨,寫出來的作文往往空洞乏味。但是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是最沒有方向感的了。其實,作文素材不是越多越好……要越熟悉越好!俗話說,熟能生巧。老師也經常告誡我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只要你熟悉,某年江蘇還是江西的高考滿分作為就完全是抄襲下來的……可是改卷組沒發現,就滿分了……當然這個幾率很小。怎樣熟能生巧?我們老師給的方法是,找兩三位著名人物,最好是不同領域的,不能都是一個領域的人物,比如當年我准備了李清照(古詩詞)、梵高(畫家)、切 格拉瓦(革命英雄人物),盡你所能的把他們的生平經歷、代表作品、名言警句、歷史地位、別人對他們的評價……找出來,整理到一起,越詳細越好,不要放著不管,要沒事兒經常看、且慢慢補充。慢慢的,你會發現,每次作文都會能把話題引到你研究的那幾個人身上,這樣作文既快又充實…… 三、作文技巧上,除非特殊規定,盡量用議論文,議論文論點、論證、論據……結構一般比較清晰,主旨也比較突出……只要加強鳳頭:排比句或者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上的訓練;豹尾:精彩的結尾;加上上面提到的素材,高分也許談不上,但45~50是一定有的。作文孰能生巧了,時間就節省了,於是就有更多的時間做前面的題,前面就更不容易失分了……

閱讀全文

與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復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