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30課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30課

發布時間:2021-01-04 02:17:49

㈠ 求八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30課 答案

1.C(A項「穢」應讀huì;B項「燕」應讀yān;D項「蓬」應讀péng。故選C)
2.B(「荒穢」指野草)
3.C
4.(1)後樂先憂、昔聞今上(2)淮海南來第一樓(3)萬家憂樂到心頭(4)何必登斯樓把酒 方可對仙人吟詩
5.(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滕王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3)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5)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6.略。(提示:不要寫成對詩句的翻譯。要合理大膽地想像,對詩句的描寫進行再加工,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美景。)
7.(1)出使;(2)飄飛的蓬草。
8.A(屬國,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員為典屬國,這里詩人用來指自己使者的身份。故「屬國」不是地名。)
9.「征蓬」指飄飛的蓬草,作者以此自比,寫出了自己的飄零之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幽微難言的心情。
10.此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認為是烽煙,因為邊塞之地,戰事頻繁,隨處可見烽煙,這樣寫更能體現邊塞的特徵。)
11. 參考: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准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12.《錢塘湖春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13.西湖春日青翠蔥蘢、碧麗秀美的景色;詩人由衷贊美、留戀難舍;從尾聯的直接抒情中看出。
14.天空無雲,湖面無風,月亮明麗圓潤,湖水澄澈透碧。
15.前兩句描繪出了水天一色、廣闊渺遠的山水遠景,後兩句描繪出了水勢浩大、波瀾起伏的眼前景象。
16.表達了詩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7.寫出了秋夜的漫長。意思對即可。
18.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意思對即可。
19.略 可自由發揮,續寫的古詩與原詩已經相符即可。

㈡ 八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30課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配套練習冊答案
一、1.shǔ péng jì sài yān jīng hè huì jīng xǐ zhǎng péng
2.(1)出使。 邊塞。 (2)慰問邊塞戰士。(3)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4)飄飛的蓬草 (5)廣闊無際的原野。(6)愛。 (7)起。
(8)扛著。 (9)徘徊 (10)指登樓。
3.(1)王維 摩詰 邊塞 戰地 (2)太白 青蓮居士浪漫主義
(3)潛 元亮 敘事抒情 議論(4)去非 簡齋南北宋之交
4.(1)帶月荷鋤歸 (2)蕭關逢候騎(3)雲生結海樓
(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6)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二、(一)1.比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憤與憂郁之情,抒發了政治上失意的苦悶。
2.作者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不願在黑暗的現實與污濁的官場中迷失自我。
3.「征蓬」隨風飄飛,「歸雁」入胡天,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相似。作者受命去西北邊塞,實則是受排擠被貶,山高路遠的跋涉不正像「征蓬」與「歸雁」嗎?
4.李白筆下水含情,通有人性,能「送」「我」至萬里之外。
(二)1.B 2.C
(三)1.C
2.凄涼、悲涼。
3.愛國,抗金保衛邊疆。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㈢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30課全文翻譯

《禮記·禮抄運》:大道襲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㈣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哪些課文

1.三峽2.短文兩篇3.觀潮4.湖心亭看雪5.詩四首
26《從小就要愛科學》[14]
27《在太空中理家》[22]
28《奇妙的克隆》
[48]
29《送你一束轉基因花》[11]
30《師生自薦課文》[3]

㈤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30課的中心思想(每首詩都有)馬上!

歸園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使至塞上:輕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登岳陽樓: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㈥ 語文 八年級上冊 30課

歷史背景和詩人情懷

㈦ 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30課教案

詩四首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1、朗誦這四首詩,要求能夠正確背誦、默寫。
2、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調動學生聯想和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歸田園居》和《使至塞上》
教學過程:(一)《歸田園居》
(1)陶淵明及其《桃花源》
(2)熟讀《歸田園居》
全詩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①種豆的地點以及勞動成果
②勞作的辛苦與執著
③自己的田園之樂
(3)學生發揮想像 本文描寫了什麼場景?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表面上寫勞作之樂,實際上「願」有它的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4)聯想:鄙棄官場生活的詩文語句聯想。
A、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魚不須歸。
B、柳宗元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C、劉禹錫《陋室銘》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詩歌特點:平淡自然,不見修飾。平淡的口語和醇美的詩意和諧統一起來,形成了陶淵明的藝術特點。
(二)《使至塞上》
A、背景:開元25年(737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疆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
B、詩歌內容:
所行: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疆慰問將士。
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所感: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比喻詩人覺得自己就象「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 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所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詩人的傳神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
所遇: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將官在燕然前線,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是詩歌卻在於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餘地。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渡荊門送別》與《游山西村》
教學過程:(一)《渡荊門送別》(從表達方式入手)
(1)不同的表達方式在詩歌中的表現:
首聯:敘述,交代起因。敘事
頷聯:用游動的視角來描繪景物的變化。寫景
頸聯:通過兩幅畫來形容江上的美景。寫景 末聯:發出深沉的鄉情之嘆。抒情
全詩運用古詩深沉豪放的氣勢於聲調格律之中。
(2)學生賞析本詩 以「我最喜歡…………這一句詩」為句式說話。
(二)教學《游山西村》
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似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終於來到山西村,這里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這兩句詩蘊涵著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常常蘊涵著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臨近,農民衣著簡朴,吹蕭擊鼓,結隊而行,熱鬧非凡。詩人盼望著以後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出遊,隨時拄著手杖來敲門拜訪,戀戀不舍之情溢於言表。詩人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對這次郊遊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全詩緊扣「游」字,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層次清楚,語言生動,中間兩聯對偶自然工整。顯示出詩人錘煉語言的非凡動力。
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
與《歸田園居》進行比較:《歸田園居》流露了歸隱田園的遁世思路,《游山西村》主要側重於對農村純朴風俗的留戀。

㈧ 語文配套練習八年級上冊30課答案

希望採納~~
一、1.shǔ péng jì sài yān jīng hè huì jīng xǐ zhǎng péng

2.(1)出使。 邊塞。 (2)慰問邊塞戰士。(3)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4)飄飛的蓬草 (5)廣闊無際的原野。(6)愛。 (7)起。

(8)扛著。 (9)徘徊 (10)指登樓。

3.(1)王維 摩詰 邊塞 戰地 (2)太白 青蓮居士浪漫主義

(3)潛 元亮 敘事抒情 議論 (4)去非 簡齋南北宋之交

4.(1)帶月荷鋤歸 (2)蕭關逢候騎 (3)雲生結海樓

(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6)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二、(一)1.比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憤與憂郁之情,抒發了政治上失意的苦悶。

2.作者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不願在黑暗的現實與污濁的官場中迷失自我。

3.「征蓬」隨風飄飛,「歸雁」入胡天,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相似。作者受命去西北邊塞,實則是受排擠被貶,山高路遠的跋涉不正像「征蓬」與「歸雁」嗎?

4.李白筆下水含情,通有人性,能「送」「我」至萬里之外。

(二)1.B 2.C

(三)1.C

2.凄涼、悲涼。

3.愛國,抗金保衛邊疆。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㈨ 八年級語文上冊30課課文誰有

什麼版的 人教

㈩ 八年級上冊語文30課注釋

歸 園 田 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譯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鬆土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濕了又有什麼可惜,只求我那心願至死不移。

使至塞上:
一隨輕車簡從,將去宣慰將士護疆守邊,奉使前行啊,車輪轆轆輾過居延。
恰是路邊的蓬草,隨風飄轉出了漢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際的大雁,翱翔北飛進入胡人的穹天。
只見──燦黃無限的沙漠,挺拔著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煙,橫卧如帶的黃河,正低懸著一團,落日火紅的蒼涼與渾圓。
行程迢迢啊,終於到達蕭關,恰逢偵察騎兵稟報──守將正在燕然前線。

渡荊門送別:
【譯詩】
自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准備盡情漫遊。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漸漸逝盡,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雲層締構成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行程萬里繼續漂送我的行舟。

游山西村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美酒渾濁不澄,
豐收之年用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繞一道道水,一道道水環一座座山,重重疊疊,回環曲折,正當懷疑是否會無路可行之時,
倏然看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即將臨近,
布衣衫,普通帽,簡朴的古風依存。
從今後,若有機會的話,
那麼我將拄著拐杖,不定時地會在夜晚敲響農家朋友的柴門。(再訪此村)
如需詳細賞析可使用網路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30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