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級上冊導學案
把4分之3米長的繩子剪去5分之2還剩下920米.
⑵ 如何編寫s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導學案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有必要對備課進行改革,由原來的教案變為導學案。
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系,主要依據五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當堂檢測評估—課後拓展延伸。在先學後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一、總體要求:
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導學案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小組任務、時間安排、課堂檢測等內容要考慮到層次,考慮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鞏固練習要設置選做題、思考題,「扶優扶強」。
二、「導學案」的編寫的原則:
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體要求:
1.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
2.導學案問題的來源。(預設性問題與生成性問題)
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
⑵用日常檢測中發現的知識缺陷與漏洞;
⑶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⑷教師自己最想講的知識;
⑸課堂互動中生成的問題。
在預習中用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討論解決基本問題。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可以解決80%甚至更多的問題。教師要以自己對教材閱讀的方法與感悟、提出的問題與提出問題的思路作為支點,引導學生用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問題的思路、角度與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教材、同學、老師進行深層對話,生成學生學習中更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並讓學生去嘗試探究解決。
3.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要從「多講與多練」擠占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進行過多的機械訓練的誤區中走出來,雖然這種方式曾是應對傳統考試的法寶,但對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探究能力的考察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教學效率也是不高低下的。得到的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死記硬背和運用中的生搬硬套;失去的卻是學生求知的熱情和慾望以及孩子的靈性。我們的課堂應該由學生的靜聽向主動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展示交流,互相修正、互相點評、互相檢查轉變。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創新能力的支點,也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探究的快樂,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獲得成就感與自信的基石。因此徹底的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充分的解放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才是我們當前進行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體現在教師主導性:課堂上,當出現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是出現許多想解決的問題時,教師的點撥、歸納、篩選,是發揮教師組織、主導作用的有利時機。1、組織篩選問題。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出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討論交流。2、啟發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等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達成共識,並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3、互動點撥。同時教師適時介入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無法解決或仍存偏差、歧意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保證課堂討論交流的方向性和順暢性。同時教師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既要保證新問題的及時解決,又要不幹擾中心問題的處理,從而使整個教學思路順暢。即便是需要講解時,也應盡量通過啟發設問,讓學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結論,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形成知識網路,深化對基本知識的理解。
4.作業必須符合學科的特點,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拓展的必要性,作業的設計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要借課內學到的知識與達成的能力,去解決課堂以外的現實問題;作業必須緊扣教材文本要求,讓學生牢固掌握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與能力,並且能夠逐漸內化,靈活運用;作業必須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體現層次性。
5.課前預習
(1).沒有預習的學習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習慣,少部分學生能夠預習但沒有習得方法,不能突出學科的特點。這樣學習起來,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麼,想學什麼,只是被動的接受和等待。導學案的預習能夠給學生明確的指導,使學生能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自主地進行預習,在投入到課堂教學學習之前已經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時因為有了問題急於想求得夥伴或教師的幫助,急於想解決問題,所以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2).在檢查預習的環節:學生小組交流學案上的預習題目,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障礙及疑難之處,教師要在隨後的教學中進行點撥。此環節,教師要做好三點:解決基本問題。所謂的基本問題就是掃清閱讀障礙的字詞,要處理的准確扎實;強調中心問題。預習中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重視、明白、理解,為下一環節的合作探究做好鋪墊;強化集中的問題。大家都容易出錯的問題一定要強化解決,哪怕是一個字的讀音,也要做到事無巨細的弄准確,不留預習上的的死角,這也是堂堂清的具體體現。
四 導學案的編寫
(一)、導學案的性質
導學案應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可以籍此並依託教材可以比較輕松的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學習的平台。
(二)、導學案編寫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3、問題性原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要精心設計,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題或其他形式。
4、層次性原則: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具體要求:
第一、「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第二、「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第三、「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四、「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第五、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輔資料。
第 六、「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三)「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集體備課(這我們做不到,都是單槍匹馬。)
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2、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3、提前發放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4、課後反饋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5、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 四)、導學案的編寫格式
1、容量要求:八開紙正反兩面、頁邊距、中縫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2、頁眉設置:
××學校 )×什麼科目什麼版 導學案№×× 編寫:××× 審核:×××
3、頁腳設置: 章節名稱(×章×節) 頁碼激勵話語(名言、警句)。
4、導學案編寫的基本環節
小學語文導學案設計舉例
課 題 第十七課、古詩【絕句】
課 型 新授課 年級 二 主備人 xxx 執教人 xxx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9個字。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學習重點難 點 識字、寫字,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預習內容 1.背誦【望廬山瀑布】2.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查字典)
學 習 過 程
環節 學 案 導案
創設情境
提出質疑 1.聽寫詞語。香爐 白銀 流水 1. 復習導入 。
2.背上首古詩。 2. 板書課題。
3.讀古詩,提出不懂的詞、句。 3. 聽話引入,揭示課題。
自學探究
合作交流 1. 理解詩意。2. 組內交流詞義、詩意。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交流展示
深化感悟 1.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那些色彩?
2. 這些景物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 引導學生了解詩景。
總結鞏固
拓展創新 1. 讀古詩,畫出節奏。 1. 指導朗讀。
2. 重點寫 ;吳、含、窗、嶺、鳴、泊、絕、柳字並組詞。 2. 指導書寫生字。
學習收獲及反思
⑶ 急需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第五,六單元的導學案,那裡有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 優秀導學案集錦 —— 精品
⑷ 我想求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小草和大樹》一課的導學案,最好是全冊的,請幫助。
一、積累和運用(30分) 1、給下列C、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整個的是 自己想 慢慢想 最好在給我分 !!~
⑸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練習與測試第十六課《草原》全部答案,麻煩各位了!
16草原
二.造句
1.看著媽媽連夜給我做的書包,我心裡那麼的感動,那麼的難以平靜。
2.不管我在外面是怎樣的失敗,爸爸媽媽,你們總會很體貼我,關愛我。
三.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1.綠毯指大草原, 白色的大花指羊群, 讀了這句話,你覺得草原好象一幅中國畫,太美了.
2「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表明馬群移動得很快,彩虹說明蒙古族人衣服顏色很多,你感覺到人群在馬上的美麗畫面。
四.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1.一碧千里
翠色慾流
2. 綠意盎然 花紅柳綠,千山一碧
3.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從中你感覺到內蒙古草原寬廣一望無際,風景綠的是如此的迷人!
4.關於草原的古詩
草原詩三首
(一)
黃毯悄然換綠坪,古原無語釋秋聲。
馬蹄踏得夕陽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極目青天日漸高,玉龍盤曲自妖嬈。
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
(三)
斜陽無睹看斜陽,山包林蔭俱染黃。
莫道老牛歸去飽,牧人爐下正生香。
五.展開想像,具體寫出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
在夕陽的陰著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顯得格外楚楚動人。草原上的綿羊,似乎都像披上了一曾華麗的衣裝,凝視著我們。在這兒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大家都對大草原產生了感情,與熱情、好客的草原主人,與翠色慾流的大草原依依惜別……
「謝謝你們今天的熱情款待,讓我們品嘗了許多美味,領略了大草原的風光,觀賞了民族舞蹈。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以到我們這邊來看一看城市風光,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哦!」我微笑著說。「謝謝,我們一定會去的,祝你們一帆風順、一路走好,美麗的大草原永遠歡迎你們!」草原的人們揮手向我們告別,直到遠去……
我們走了,但大草原上的所有東西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啊!
六.還有一題:如果你當導游,會怎樣向遊客們介紹草原風光?列出三個簡要提綱:
1.介紹草原風景
2.介紹草原特產
3.介紹草原文化
如果你要其他課的請在回答時跟我說,我這里全有,哈哈,因為我是初一的
⑹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安塞腰鼓》導學案
《安塞腰鼓》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中恢弘氣勢。
2.學習作者運用排比句式描寫場面的方法。
3.感悟中華文化和文明進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中恢弘氣勢。
教學難點:感悟中華文化和文明進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學生根據預習完成)
三、齊讀學習目標
四、播放課文錄音,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的氣勢。
自學指導(一)
1. 積累字詞:旋風( ) 瞳仁( ) 飛濺( )
閉塞( ) 束縛( ) 燒灼( ) 磅礴( )
2. 理清文章結構,全文圍繞安塞腰鼓寫了幾個階段,重點講了哪個階段?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各個階段的特點。
3. 找出文中感悟最熾烈、音調最高亢、反復出現的句子。
自學指導(二)
1. 美點追蹤:安塞腰鼓好在哪裡?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試著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2. 把握主旨,文中提出多水的江南與安塞腰鼓有什麼關系?作者在文中歌頌什麼?
五、學生質疑
同學們有沒有不太好懂的句子?如果有,先在4人小組內提出,合作探究,小組內解決不了的難題,提交全班討論。
六、拓展訓練
本文運用排比、反復等修辭,還有鏗鏘的短句,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請同學們試著運用排比、反復等修辭進行合理想像,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如:精彩的足球場面、激人心的晚會場面、感人至深的救助場面、美麗的舞蹈場面)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
1. 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2. 課後收集安塞腰鼓的資料。
教師寄語:
希望同學們求索的腳步執著堅定,奮取的信念永遠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