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個單詞,有「賣點」的意思,叫什麼頭 語文學的太爛,口字旁的
xue 那個字就使這個音 拼音啊~就是和賣點差不多的意思
噱頭 看點,賣點,叫座
商家的噱頭就在於打折促銷,以此來刺激消費
『貳』 語文課為何成了「雞肋」
語文課現在成了雞肋——這是許多中學語文教師無奈和不甘的感慨。在一些學生心目中,語文課甚至連雞肋都不如,只是為應付高考而不得不握在手裡的討人厭的敲門磚。(文匯報) 語文地位的弱化並非一日,而讓語文從「國語」變為學生眼中的「雞肋」的無疑是英語地位的提高。從小學到大學都要考英語,而且過不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就拿不到學位。雖然大學里語文也算必修課,但學生還是會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英語上,哪怕是中文系的學生也不例外。畢竟語文很少有不及格的,但英語考不好不僅影響到畢業和學位,還可能影響到今後的工作和升學。又有誰敢不拿英語當回事呢?而語文考不好隻影響總分,並不會對學生的前途造成根本性的影響。雖然語文被列為主課,但這門課在學校里的地位明顯不能與其他主課相比。畢竟漢語是學生的母語,小學、初中十多年學下來,高中再學也不見得會有多大長進。而且真正要學好語文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並不象數理化或英語那樣只要短時間「突擊」一下就能提高成績。語文學習見效慢、效率不高是急於求成的學生和家長將語文視為「雞肋」的重要原因。語文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也是學生不喜歡語文課的重要原因。現在的考試很少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的實際能力,而是和英語考試一樣設定了標准答案,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學中一味要求死記硬背,甚至把押作文題和背誦幾十篇範文作為應付高考的經驗來傳授。難怪很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英語不錯,語文卻是一塌糊塗,連封信都寫不好。要學好語文需要大量的閱讀,但現在的高考考得更多的卻是「分析」(「閱讀理解」)。難怪有人說語文早已被異化,語文課成了數學課,母語課成了外語課。圍著高考指揮棒轉的語文教學側重於講解而非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去理解,考試成績也許是提高了,但真實的語文水平卻未見長進。語文課要免成「雞肋」,除了要提高其地位外,語文考試也應該盡量避免英語化,否則不利於全民族語文水平的提高,更無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