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途接班的新老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怎樣做班主任?
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是學校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的要素。對社會來說,如果一個一個的家庭美滿了,這個社會就比較美滿;對學校來說,如果一個一個的班級有生機了,這個學校就比較有生機。
到目前為止,班主任管理領域至少推出了三個「民間英雄」:一個是魏書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談》;一個是李鎮西,他的代表作是《愛心與教育》;一個是萬瑋,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
魏書生的管理經驗的關鍵詞是「自我管理」與「制度管理」,魏書生本人稱之為「民主」和「科學」。李鎮西的關鍵詞是「愛心」。萬瑋的關鍵詞是「計謀」,這個詞聽起來來有點像「搞陰謀詭計」,但萬瑋本人稱之為「與學生鬥智斗勇」。
他們三個人的差異和特色在於他們三個人所秉持的管理精神不太一樣。
萬瑋的管理精神大體是以「兵家」為主,輔之以「在愛的前提下」。盡管萬瑋老師的做法引起一些非議,但一個年輕的教師,能想那麼多的辦法成為一個讓學生敬畏的班主任,也不容易。
如果說萬瑋的管理精神顯示為「兵家為主」,輔之以「在愛的前提下」,那麼,李鎮西的管理精神則直接顯示為「儒家為主」或者叫做「以愛心為主」,並以「思想」者的魅力輔助之。
儒家講「愛」,所謂「仁者愛人」。這正是李鎮西的管理閃光的地方。但對那些年輕的、新上任的班主任來說,萬瑋老師的「法家」策略似乎更管用,倒是李鎮西老師的「儒家」策略比較困難。李鎮西老師的秘密在於,他不只是有「愛心」,更重要的是他這個人是一個「思想」者,他是一個難得的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像他這樣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不會太多。盡管近年來推出了上海的黃玉峰、深圳的嚴凌君、山東的韓軍等人一些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但這樣的教師仍然寥若星辰。所以,李鎮西老師的班主任策略雖然比《班主任兵法》更有境界,但也因此而更難模仿。所以我建議:如果要學習班主任的經驗,那麼,解決緊急的問題可以學「萬瑋」,解決根本問題應該學「李鎮西」。
當然,除了李鎮西和萬瑋之外,還有另外的經驗,至少有魏書生的經驗。與萬瑋和李鎮西兩人不一樣,魏書生的管理精神大體顯示為以「法家」為主,兼及「道家」。
法家講究的是「制度」,道家講究的是「自治」。魏書生的班主任經驗雖然也遭受某些人的非議,但最具有現代意義的班主任經驗,可能既非萬瑋的《班主任兵法》,也非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而是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
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從時間上看,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最「原始」,屬於「早期探索」,但歷經周折之後,真正有效的經驗,又折回到魏書生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最關鍵的詞語是兩個:一是「制度管理」;二是「自我管理」。
第一節 教師的主動精神
「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專業素養之外,尚有基本的專業人格,比如主動精神、樂觀心態、快樂情緒。教師的主動精神、樂觀心態和快樂情緒與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構成「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教師的主動精神
主動,還是被動,它使人和人之間拉開距離。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主動精神何以讓某些教師順利地展開他的職業生涯而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成功教師?而那些一直讓自己陷入被動的教師如何逐漸成為不受學生歡迎的學校中的「失敗者」?
一、解釋:創造性執行、生涯設計與自強不息
總有一些年輕的教師,他們在同一年一起進入一個新的學校。他們來到這個地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最初的幾個月里,看不出他們之間有什麼差別,他們都是學校的「新老師」。可是,一年兩年之後,這些同時進來的「新教師」逐漸顯示出他們的差別拉:某個教師會越來越受學生歡迎,而且成為學校教師心目中的「好同事」;某個教師似乎忽然發現,他已經成為學生最討厭的教師,而且學校的同事和校長因為他的存在而感到不舒服。
一個年輕教師以何種姿態進入一個新的學校,他以何種方式展開他的職業生涯,這實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總有一些年輕的教師,他們在還沒有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究竟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就不以為然地走上了講台,等到他們嘗試了失敗的痛苦經歷之後,才發出「悔不當初」的感嘆。更可怕的是,總有一些教師,他們來到一個學校,覺得自己與周圍的同事一起做事,一起生活,沒什麼差別。可是,等到他發現有了差別時,竟不知道「差別」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教師的主動精神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我們在學校教育中所遇到的那些成功教師和我們在文本、電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師來看,教師的主動精神至少意味著:第一,善於創造性地執行,不讓自己陷入被動和瑣碎;第二,善於人生規劃或生涯設計,為自己爭取發展的機會;第三,像螞蟻一樣自強不息,遇到任何障礙都不斷尋找新的出路
第一節 教師的主動精神
三、討論:人與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人與人是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總是有那麼多的差別。
有些差別是可愛的,比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興趣、不同的嗜好。有些差別是有意義的,比如生物的「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這種「多樣性」,可能會導致「人種」的退化。
但是,承認「差別」的可愛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差別」都是有意義的。總有一些「差別」,它的別名叫「差勁」。有些人「太優秀」,有些人「太差勁」。那種「太差勁」是人格的不健全,它顯示為精神上的「殘疾」。那種「差勁」絕非簡單的「差異」,而是人種學上的進化與退化的「差距」。
人與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人與人的差距會在很多地方顯示出來,但根本的差距,在於人的「主動性」的強弱程度。凡人都有主動性,人不可能完全沒有「主動性」。凡是生物,都有主動生長的原始力量;但是,有些人的主動性比較「強勁」,有些人的主動性比較「差勁」。強健的「主動性」使某些人總是能夠努力克服障礙與困難;差勁的「主動性」使另一些人長久地受挫與受難,這些人「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當我們理解了人的「主動性」所蘊涵的力量,我們就會明白:教師的「成長」意味著什麼?「同學的差別」究竟在哪裡?為什麼有人會呼喚「賜予我控制感」?
「主動性」太重要了,它是《周易》的核心精神。後來梁啟超把這個核心精神引入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所謂「自強不息」,實際上就是「主動精神」。我寫過一篇文章:《獅子的性格》。這篇文章實際上就談論這個主題。中央電視台有一個節目:《狂野周末》。在那裡面你可以看到獅子、老虎捕獲獵物的場景。獅子、老虎追趕獵物的姿態是很美麗的,但是,還有一種美麗,就是兔子、梅花鹿為了不被獅子、老虎吃掉,它們不斷的奔跑。《狂野周末》裡面曾經有一個鏡頭:獅子選好了獵物追上去,它的獵物是梅花鹿。按說,梅花鹿奔跑的速度不如獅子快,但是,這只梅花鹿逃脫了,獅子無奈的站在那裡。
德國人尼采說過一句話。尼采說:「一口好牙,和一個強健的胃,這就是我對你全部的期待。」這樣看來,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有主動精神、有力量感、有超越感的人呢?第一,要有一口好「牙」,最好把玻璃都能夠咬碎。第二,要有一個健康的「胃」,把玻璃咬碎之後吞下去,把它消化掉。就是說,你遇到了困難,要用你的「自強不息」把它咬碎,要用你的「厚德載物」把它消化掉。
第二節 教師的樂觀心態
教師的樂觀精神主要包括寬容精神、賞識意識和有激情地生活。寬容精神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修養,這樣的人不會喋喋不休地抱怨;賞識意識是對他人表達真誠的認可和尊重。激情並非簡單的生理現象,它主要顯示為一個人的精神狀況。
一、解釋:寬容而賞識他人
教師是一種資格。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資格。
有些人有這個資格,比如,他自己快樂,也允許他的學生快樂。有些人沒有這個資格,比如,他自己一直過得很苦悶,他也希望他的學生和他一樣過得很苦悶。如果哪個學生過得特別開心,他就立刻警覺起來,認定那個學生很可能是個「問題兒童」。你看,這樣的人就不適合當老師。有一種人,你只要看看他的那張臉,就知道什麼叫做「悲劇」,你說,這樣的人要是不幸做了教師,是不是很危險?如果你不幸正好有這么一副比較危險的長相,只要你不介意,我就建議你趕緊改行。
我的意思是說,選擇了做教師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一種無可救葯的樂觀主義生活方式。
樂觀的第一個指標是「寬容」。有寬容精神的人是某種「人不知而不慍」的修養,不會對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會因他人不關注自己而喋喋不休地抱怨。樂觀其實很簡單:停止抱怨。這世上大概有種怪人:有人活了一生,從來不抱怨,這樣的人叫「弱智」。還有一種人,他活了一輩子,沒別的愛好,就喜歡抱怨,喋喋不休地抱怨。這樣的人叫什麼?叫「怨婦」。但這種人也可能叫「怨男」。「怨男」有時比「怨婦」怨得更厲害。
樂觀的第二個指標是「賞識」。不僅寬容,而且賞識,這是一個進步。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
樂觀的第三個指標是內心「寧靜」而有「激情」而快樂地生活。人總是喜歡和那些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人在一起。
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把笑聲帶給別人的人,他就有一種能力,叫感染。喜歡把痛苦帶給別人的人,他也有一種能力,叫傳染。
第二節 教師的樂觀心態
三、討論:如何成為樂觀的教師?
在這三份案例中,第一個案例討論的主題是「寬容」;第二份案例和第三份案例討論的主題是教師賞識或訓斥對學生終身的影響。
寬容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有時甚至需要自己的敵人。但對教師來說,寬容顯得尤其重要。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生長的孩子。孩子需要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犯錯是學生成長的權利。如果教師不能容忍學生的錯誤,幾乎就剝奪了學生成長的權利。
不僅寬容,而且賞識,這才是真實的樂觀。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困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學生就會畏懼和退縮,畏懼和退縮的結果直接導致學生自卑。這樣看來,學生的自卑,除了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知識學習出現了大量的無法克服障礙,這是一種「文化自卑」。
王蒙寫過一表篇文章:《我的21條人際准則》,作為補充閱讀材料:
1.不相信那些動輒匯報誰誰誰在罵你的人。
2.不相信那些一見了你就誇獎歌頌個沒完沒了的人。
3.不討厭那些曾經公開地與你爭論、批評你的人。
4.絕對不布置安排一些人去搜集旁人背後說了你一些什麼。
5.絕對不在公開場合,尤其不能在自己的權力影響范圍內,即利用自己的權力或者影響召集一些人大談旁人說了你什麼。
6.不回答任何對於你個人的人身攻擊,只討論對於你和你的對手以及更多的人們,對於社會和國家,對於某種學理的建設和藝術的創造確有意義的問題。
7.一般不做自我辯護,但可以澄清一些觀點、一些選擇、一些是非。
8.一時弄不清或背了黑鍋沒關系。你還是你,他還是他。一個黑鍋也背不起的人只能是弱者。
9.不隨便拒絕人,也不隨便答應人。不許願,不弔人家胃口,不在無謂的事情上炫耀實力。
10.不急於表現自己,也不急於糾正旁人,再聽一聽,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
11.不在背後議論張長李短。
12.人際關系是雙向的。學人者人恆學之,助人者人恆助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同時,說人者人恆說之,整人者人恆整之,害人者人恆害之,耍人者人恆耍之,虛偽應付人者人恆虛偽應付之。
13.絕對不接受煽動,不接受挑撥、絕對不因A的煽動而與B為敵,也不因B的煽動而向著A沖去。
14.在人際關系中永遠不考慮從中撈取什麼。
15.永遠不要以為任何你接觸的人比你傻比你笨比你容易上套。
16.對某人某事感到意外時,先從好處想想,可能他做這件事是為了幫助你,至少客觀上對你無損,而千萬不要立即以敵意設想旁人。
17.永遠不與任何人包括對你最不友好的人糾纏。你搞你的人際糾紛,我忙我的業務工作。你搞糾紛的結果未必能怎樣怎樣,我搞業務工作的結果很可能有一些成績。我的一切成績都是對你的最好回答,更是對友人的最大安慰。
18.尋找結合點、契合點,而不是只盯著矛盾分歧。永遠安然坦然,心平氣和,視分歧為平常,視不同意見的人為現實的諍友或候補諍友,而不是小氣鬼般地見到意見不一的人就如坐針氈,臉紅一陣白一陣。
19.永遠不從個人利害的角度談論與思考問題,永遠不「我、我、我」與人爭論,寧可把一切爭執學理化而不是搞狗屎化個人化。
20.把人際關系的處理當做一個特殊的課程,從中分析和進一步掌握我們的國情,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社會結構,我們的哲學傳統與時尚思潮,我們的邏輯學、科學、文明教養、心理健康等等,這也就是上一條所說的學理化的意思。
21.可以用足氣力去學習、去工作、去寫作、去裝修房屋,乃至去旅遊去賽球去玩兒,但是用在人際關繫上,用在回應摩擦上,用在對付攻擊上,最多隻發三分力,最多發力30秒鍾,然後立即回到專心致志地求學與做事狀態,再多花一點時間和氣力,都是絕對地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第三節 怎樣成為快樂的教師
快樂和幸福是人的終極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讓學校里的教師和學生因此而更加快樂和幸福地生活。教師的快樂與幸福感是重要的,如果教師不快樂,他的學生往往就不會有好日子過。如果教師萬一不能擁有完整的快樂與幸福,但他至少要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有希望。如果教師的生活沒有了希望和夢想,教育就會發生危機。
一、解釋:情趣、愛與作品
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擁有創造性的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謂痛苦的人,就是那些生活在種種束縛中的人,是那些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裳而沒有自己作品的人。
對於教師來說,他的作品可能是他曾經改變了某個學生,可能是他上了一節好課,可能是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也可能是他參與建設了一個新班級或一所新學校。所有的作品都意味著某種「改變」。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自己的作品,是因為他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他的日常生活陷入機械的重復。為什麼你無法發表一篇文章?因為你沒有改變你的生活。既沒有新的「閱讀」,沒有新的「觀察」,也沒有新的「做法」,你當然無話可說。
創造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可能生活」或「理想生活」。這種的人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中。
夢想是重要的。夢想是自己將來要走的道路,在自己將來要抵達的地方。人過得好與不好,全靠人有沒有自己的夢或理想。
有些人則自以為成熟,竟至於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可怕的,還有一些人有那麼一點點夢想,可是都是一些噩夢,更可怕。
這原本是簡單的道理,卻容易被那些自以為成熟的成年人忘記。以至於「有理想」、「拒絕成熟」一度成為各種演講的口號和教育的目標。
史懷澤因《敬畏生命》而享有盛名。史懷澤建議人在走路時也要愛惜路上的生命:「被你踩著的螞蟻在那裡掙扎,甲蟲在艱難地爬行,而蠕蟲則蜷縮起來。」這令很多讀者感動。可是,史懷澤的魅力並不在於他是一個多愁善感的男人,不在於他建議人要保護所有動物的生命。他的真正魅力在於,他熱烈地建議每個人必須讓自己的生命過得充滿激情、有理想、有活力。在史懷澤那裡,「敬畏生命」意味著「拒絕成熟」。史懷澤說:成熟的說法,「對我來說始終有些令人害怕」。人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整個生命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偉大的奧秘在於,作為充滿活力的人度過一生。」真正有力量的人,「什麼也奪走不了他的理想」。我們成年人傳授給青年一代的生活知識,不應該是「現實將排除掉你們的理想」,而應該是「堅持你們的理想,生活不能夠奪去你們的理想」[1]
生命力及其蘊涵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長相。人的長相在進入學校之前由母親負責;人的長相在進入學校之後,由自己負責。教師的使命,是激勵學生對自己的長相負責任。學生的使命,是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起不可推卸的責任。
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猥瑣之氣,培育人身上已經蘊藏其中的精神種籽,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成為一個有活力的人,這就是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期待。
於是,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有教養的民族」,顯示為人的「活力」:神采奕奕、生機盎然;熱情、沖動、才情、抒情、機靈、智慧、敏感、勇氣、冒險、探索、拓展、開闊;爭執、掙扎、執著、反抗、超越、拯救、解放;堅韌、旺盛、消化;豐盈、充實、歡樂、喜悅;全力以赴、聚精會神;……
具體而言,人的幸福感來自三個要素:一是有情趣;二是愛人與被被人愛;三是生活在在自己
第三節 怎樣成為快樂的教師
三、討論: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希望?
羅素在他的自傳中如此概括他的三種單純而極度強烈的「激情」,實在不像是隨意說說,倒更像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對「人性」所做的一次完整的邏輯分類。這三種「激情」相當於人類的三種「興趣」。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興趣」,但所謂不同的興趣,也仍然只是這三種興趣的不同組合和不同程度。
1.情趣。就快樂的元素而言,有情趣比有智慧更重要。有人曾經在街道上采訪路人,問他們喜歡《西遊記》中的哪個角色:孫悟空、豬八戒、唐僧還是沙和尚?比較一致的回答是:
少年兒童往往喜歡孫悟空。少年兒童喜歡孫悟空的原因很簡單:孫悟空是他們心中的英雄偶像。孩子們都喜歡搞破壞,但他們的父母、老師和周圍的成人禁止他們搞破壞。孫悟空卻可以大鬧天宮,簡直就是孩子們的代言人。
婦女往往喜歡豬八戒。婦女們喜歡豬八戒的原因也很簡單:豬八戒是她們心中的情人。豬八戒與孫悟空不同。孫悟空只有智慧,幾乎沒什麼情趣,整天打打殺殺的,只要見到美女就認為那一定是妖怪。豬八戒恰恰相反,他不喜歡打架,他就喜歡美女。只要見到美女就喜歡,哪怕是妖怪,他也喜歡。豬八戒生平有兩大愛好:一是「好吃」,那麼大一個肚子,就是為「好吃」做准備的;但這個基本上也沒有吃到什麼,一直處於等待和期望狀態;二是「好色」,他的眼睛不漂亮,可是一旦進入色迷迷的狀態,也還是滿客觀的;「好色」堪稱豬八戒的一大優點,因為他一直處於犯罪未遂狀態,基本沒有傷害過良家婦女。這樣看來,豬八戒受廣大婦女喜歡,是情理之中的事。
2.愛與被被人愛。愛與被被人愛,這是人的本能慾望。你若能夠對某些特殊的對象充滿愛心,並能夠成功地獲得對方的愛與尊重,你就開心。你如果既對他人缺乏欣賞的熱情和興趣,又不能獲得他人的愛慕或依戀,你就很可能郁悶、壓抑而痛苦不堪。
愛與被他人愛,這是所有動物體驗「快樂」的基本前提。一個人若在情愛上受挫或者嚴重缺失,這人必終身不幸。其他本能活動雖然可以轉移和緩解情愛缺失的痛苦,但愛情的缺失終究會使人在某個時候忽然跌入空虛或痛苦的深淵。
3.作品感。作品感實際上源自人的興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所有天性中最珍貴的品格。好奇心的消極意義可能顯示為探頭探腦、疑神疑鬼,總喜歡打聽、打探、閑聊、扯淡、饒舌、閑言碎語、道聽途說,「夜幕低垂之後,一些鄉村鄙夫喜歡透過窗簾向鄰舍窺視」[1],等等。這類好奇心雖然消極,但也並不見得完全沒有意義。
好奇心的積極意義則顯示為想像、幻想、活力、游戲、競賽、建構故事、欣賞作品、追求智慧、解決問題、工藝製作、釀造美酒、文藝創作等等美好的智慧活動。這種好奇心使人對在場的或不在場的人或物發生興趣。
你可以問自己:「我對什麼最感興趣?」或「我最喜歡做什麼?」
你可以不喜歡某些事情,但你不能不喜歡任何事情。你總得喜歡某件事情,你不得不喜歡某件事。
所謂開心,其實可以簡單地歸結為一句話:「我喜歡……」
你若擁有自己喜歡的人,你跟他結婚;你若擁有自己喜歡的書和作者,你使它成為你的專業;你若擁有自己喜歡的職業,使他成為你的工作,你就是一個開心的人。
找到自己喜歡的人,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找到自己喜歡的業餘生活,這是你的責任和宿命。
現在還有多少人生活在自己的喜歡中?別的職業我不了解,我比較熟悉學校生活。在學校生活中,有多少本科生、研究生在選擇自己的專業時敢說「我喜歡」?有多少幼兒園、中小學、大學老師在講課時敢說「我喜歡」?
人從出生就開始追求自己的「喜歡」。可是因為生活的緊迫,人長大之後不得不丟棄自己的喜歡,只剩下努力、堅持、毅力。
大人有時會訓斥自己的小孩:「盡做些沒用的事情,搞什麼搞?胡鬧!」可是小孩會說:「我喜歡!」
這就是成人和小孩之間的差別。成人往往追求「有用」,小孩幾乎只追求「喜歡」。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遺忘、丟失了自己的「喜歡」,所有的生活的悲劇幾乎皆與此相關。而這種悲劇有時是「教育」的結果:
經濟學家蘭斯博格(S.Landsburg)曾經以經濟學教授的身份,給逐漸長大的女兒寫過十多條生活忠告,比如怎樣侃價等等,而其中一條格外重要:「千萬不要在你沒興趣的領域追求成功,因為你得跟那些真有興趣的人競爭。沒有興趣,你怎麼斗得過人家?」而我們則相反。
中國人的教育原則是:「千萬要在自己沒有興趣的領域頂住,因為你很可能是在跟同樣沒興趣的人競爭,所以堅持就是勝利。」
② 做一名老師是種怎樣的體驗呢
我還沒結婚生娃,但是已經能感受到「養兒方知父母恩」,教育好子女真的是件難版事。父母從小的陪權伴身邊成長的孩子,和因為工作忙丟給託管的孩子區別實在太太太大。
③ 如何做好交接班的班主任
一、 主動和前任班主任取得聯系,了解班級情況
學生與學生不同,造就了班級與班級不同,那麼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就不同。前任班主任帶班了幾年,他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因此新接班主任很有必要和前任班主任取得聯系,了解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班委會成員、家長的教育方法等其他情況,最好能讓前任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做一個具體、全面的分析,新任班主任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以便能根據不同學生而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這里強調一點,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甚為重要,你不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一味的用自己的方法,就有可能被家長掃下台。一定要根據家長的教育方法來確定你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長教育孩子時注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你就不能信口開河,不問青紅皂白一頓訓斥,急了還給上幾下;家長對孩子採取賞識教育,你就不能恨鐵不成鋼,整天來批評;有些家長善於和孩子溝通,將老師說的什麼話都告訴家長,對這些孩子我們就要注意說話言辭;還有一些家長總是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問題,因此特別難說話愛找事,我們就要盡量減少正面接觸。總之,溝通盡量詳細一些,新班主任了解的情況多一些,日後工作起來就會困難少一些。
二、 做好和班委會成員的溝通,掌握班級詳細情況
班委會成員是班級的精兵強將,他們在班級中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征服了他們,也就征服了整個班集體。因此,新任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和班委會成員的溝通工作,掌握班級詳細情況。
(一) 召開班委會,認識班幹部,對他們的工作給予肯定。
班委會上,先讓班幹部介紹一下自己和所承擔的工作,我們都知道
班裡所有事情都是這些學生去乾的,他們比別的學生付出的多,辛苦得多,他們個個是老師的小助手、同學的好榜樣,所以,新任班主任一定要對他們的工作給予肯定,提出表揚,讓他們明白老師很體諒他們,欣賞他們,適當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些精神或物質獎勵,讓他們更有勁頭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 了解班級存在問題,以便採取相應措施。
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改正錯誤。雖然前面向前任班主任了解了一些
情況,如果讓學生再來說說,你會了解地更全面。讓班會成員每人說幾點目前班級存在的問題,副科紀律怎麼樣,誰在搗亂?誰總愛打架,違反校規?作業常不完的是誰?哪個組值日總是不幹凈?了解到這些小問題,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嗎。
(三) 了解前任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們原來的×老師怎麼說怎麼說。這說
明學生認可原來老師的教育方法。原班主任是怎樣來管理班級的,每項工作是量化得分還是發光榮榜;對作業不完的學生是叫家長還是發抄作業;周一不穿校服是罰站還是讓家長送;上副科搗亂的學生又是怎麼處理,了解這些情況之後,跟自己的管理方法做以比較,看看哪個方法更好,再做以確定來實施。
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新任班主任一定做以分析,全面衡量,確定自己的管理方法。
三、 重儀表,展魅力,用工作業績俘獲學生、家長的心
新任班主任在見到學生、家長時不要害怕,因為你是老師,所以他
們對你或多或少都產生著敬意,你越是拘謹,體現出來的越是經驗不豐富,不管如何都要大著膽子往前走。在報名或其他時機初次見到學生、家長時,一定要衣著得體,態度和藹,言談得當,自信滿滿,給學生留一個好的印象。
在開學第一節課上,新任班主任一定要向學生介紹自己,介紹中一定要突出自己以往的工作業績,教學能手、師德先進、論文獲獎、寫得一手好字、帶班總在前幾名、輔導學生的作文或數學競賽獲得省、市級獎、小學畢業有多少學生考到西安,總之把自己所獲得不管大小榮譽都拿出來曬一曬,學生聽後就會由衷佩服。當然,你對學生所說的這些信息也會通過學生傳達給家長,這樣就獲得了雙豐收,也就初次贏得了信任。
四、 用制度來管紀律,說一不二,樹立教師威信
紀律是學習的保證,一個老師的教學能力再強,班級紀律要是一團
糟,你站在講台上說,學生坐在座位說,這樣的學習註定是無效的,你註定是失敗的。因此,對老師、對班主任而言,首要任務就是整頓紀律。作為新任班主任,因為是中途接班,大部分是中高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大,建議用制度來管理班級紀律,新任班主任可以自己擬定一份班級制度,班級制度一定要全面,更要指出犯錯之後的處理方法,擬定好之後要徵得全班同學同意,然後張貼在教室牆上,一旦有同學犯錯誤,堅決按制度來執行,絕不手軟。而且一定要注意對第一個犯錯學生的處理,不管錯誤大小,嚴肅處理,可以說在合理的基礎要誇大一點,起到殺雞儆猴的威懾,讓學生從心底里認識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從而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五、 多一些關注與關愛,做好特殊生的教育
每個班都有那麼幾個讓人頭疼的學生,對待這幾個學生新任班主任
一定是要講策略,不可硬上。對於愛和老師頂嘴的學生,你不能看到他講話,直接過去批評幾句,他會當即回你幾句,你要是敢打他一下,說不定他還會還手,我們就劃不來了;對於愛打架惹事的學生,可以給班裡安排幾個小偵探,讓小偵探關注他們的動向,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立即給你匯報,我們就能防患於未然。總之對待特殊生班任主任一定要多一些關注與關愛,在批評教育時,放在課下,就你們兩個人,私下裡好說話,他也不至於給你難堪,語氣盡量用商量,你看怎麼辦?班級制度是怎麼說的?特殊生並不笨,他能聽得懂話,能明白道理,所以就能改正錯誤,就能進步。
六、 用熱情與耐心,贏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我們想想經常說這個老師,那個老師不行的是誰?是家長。因此,
新任班主任也要做好家長的安撫工作。對於那些愛湊到一起議論老師的家長、善於向校長反映問題的家長、處理孩子問題不配合的家長一定要慎之又慎,可以說這些家長決定著你的去留。所以,當這些家長打電話了解學生情況時,態度要謙和,不可應付差事,帶情緒,流露出對學生的不喜愛;當家長來校處理問題時,要熱情接待,主動讓座,即使學生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能訓斥家長;必要時我們也可以主動打電話問問孩子情況,有什麼你能幫上忙的。總之,新任班主任一定要從這些小事上,讓家長對你敬重,獲得他們的支持與配合。
新任班主任就像是學生的後媽,要當好這個後媽,就必須多一份智慧,多一些關愛,多一些付出,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喜愛你,敬重你,崇拜你!
④ 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第一課不是散步嗎!!!
初一語文改版了!!!第一課是莫懷戚的散步!!!在山的那邊被調到第四單元了,還有許多課文都被刪了!!!!
昨天上午,青春中學語文老師周慧更新了一條QQ狀態:新初一的語文課本大調整,新換上的課文太好玩了,這一屆初一真幸運!語文課會很有趣!
周老師說:「早上教初一的老師拿到新課本後,我借來看了一看,單元打亂了,和原來完全不同,課文換了很多,而且都很不錯。」
對比兩個版本的初一語文教材,封面幾乎沒有差別,用的都是徐悲鴻畫的兩匹馬。采荷中學的李香娥老師昨天對兩本教材做了一個比較——
兩本書都有三十篇課文,總量沒變,但更換了八篇課文,還有一篇課文有改動。
其中,刪掉的課文有沈復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兩篇》(張曉風的《行道樹》、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齡的《山市》、魯迅的《風箏》。
新增的課文有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魏巍的《我的老師》、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馬及時的《王幾何》、賈平凹的《風雨》、選自《禮記》的《雖有佳餚》、紀昀的《河中石獸》、吳承恩的《小聖施威降大聖》。
改動的是原先的《論語》十則,現在是《論語》十二章,節選內容有一些變化。
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新教材有了單獨的寫作板塊。
一些語文老師認為新課本比老課本好玩
這位老師說,從上課的氣氛看,學生喜歡的課文有幾類:一是故事性強的,比如《皇帝的新裝》;二是有趣的文章,比如《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孩子把家裡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小夥伴,家長要她把禮物拿回來,同學們討論很熱烈。
新課本選擇文章的標准:
經典、符合學生的年齡需求、適合教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網站上有《2013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修訂情況介紹》,這份介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的王本華老師寫的。王老師是這套教科書的學科編委會副主任。
介紹寫道,2004年、2008年、2010年編寫組三次前往各地調研。2011年3月申報統編教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統編教材啟動、編寫、審查、修改。
這次修訂選擇文章的標准有三條:經典、符合學生的年齡需求、適合教學。
這次修訂教材主要是根據2011年新課標要求,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改變過分誇大教材人文性的傾向,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方法、習慣等。
二是重視閱讀,強調「讀書」,包括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如數據表格、圖表和圖解文字、廣告、地圖等。)
三是增加關於語音、文字、詞彙、文體、文學等方面的知識。
四是要避免走進一些誤區。比如不應該用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該用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防止逐字逐句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等。
青春中學的周慧老師說:「2003年新課改,我們開始使用人教版的教材(以前都是浙教版),10年來,我教過五屆學生了,其中有兩屆是中途接班,其他三屆學生從初一帶起來的,每屆課文都有變動。但是今年的初一變化最大,整個單元體系徹底變動。原來雖然也經常有課文變動,但只是微調,而且單元體系不變。」
周老師說:「這次教材文章的替換也很合適,親情主題中,去除了魯迅的《風箏》,放入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魯迅的《風箏》太難了,對於主題的解讀也是多角度的,初一學生由於缺少生活閱歷,又不了解時代背景,很難理解。《秋天的懷念》與學生距離更近,情感真摯,更能打動學生。」
《秋天的懷念》節選——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可以發現,刪除的一些課文,不是說不好,但要麼太難,要麼太簡單,要麼說教意味太重,老師不太好教,學生也不太樂意學。這次新增的幾篇課文非常貼近學生,有的還很好玩。比如《河中石獸》這篇文言文,還能和科學中的『浮力』、『重力』聯系起來。如果語文老師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力的示意圖,是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有些文章很有意思。《小聖施威降大聖》中,孫悟空和二郎神各顯神通,非常刺激過癮。現在學生課外閱讀很少,我做過統計,完整看過四大名著的,10年前一個班還有不少學生,但現在屈指可數,完整看過其中一部的,也很少,大多隻是看電視劇或白話文精簡版。相信學了這篇課文後,學生們會被古典名著《西遊記》的魅力所吸引。語文本來就是很好玩的。」
親情主題「文化味」更濃
建蘭中學語文教研組長王旭東老師說,之前說語文課本會有改動,老師們猜測變化不大,這次拿到課本,還蠻驚喜的。這次的改動中第一單元特別好,主題是「親情」單元,基調很好,強調傳統文化。香港、台灣等地都非常重視中學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主題,這很能體現編者的理念。以前的課本中,第一單元是《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味」很濃,這次把《散步》《秋天的懷念》放入第一單元,「文化味」更濃。
老課本《走一步,再走一步》節選——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新課本《散步》節選——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新教材增加了寫作單元
王老師說,新教材中增加了寫作單元,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原來的教材中根本沒有寫作指導,老師只有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教學,比較隨意,缺少系統性。這次的教材,把作文教學和單元中的課文聯系起來,「讀寫結合」,對學生的寫作應該有幫助。
學生喜歡故事性和趣味性強的文章
采訪中,有老師談到教學中的困惑。一位老師說,之前的教材中有些課文不好教。比如,初一的《在山的那邊》(這次變動中沒有被撤換),太容易懂了,很多同學拿到後讀一遍就理解了,這種課文對他們缺少吸引力。有些文章讀起來像口號,老師和學生都不喜歡。備課交流時,經常有老師說文章太枯燥,自己都不喜歡,怎麼講給學生聽?
(都市快報)
⑤ 中途接班,新班主任第一次講話咋樣講
老師還真的是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啊!
我是學生,應該還算有發言權。專
以學生的角度來想,絕對屬喜歡溫柔的老師,幽默大方,舉止氣質頗佳自然受到學生歡迎。
您不用很刻意的想著怎麼和同學交流,順其自然,表達出屬於一名教師的真誠就好!
這樣,同學們會喜歡您的!
加油o!~希望您能和同學相處愉快!o(∩_∩)o ~
⑥ 教師中途接班應該怎麼做
教師中途接班做法建議如下:
1、找原班主任請教並詢問班級結構、班級學風、紀律特點,典型特徵的學生情況與獎懲記錄、特長生的學生情況,做好檔案交接工作。
2、在開學前假期內,翻看學生基本情況表、了解學生大致家庭構成(尤其是單親)。
3、開學前一個禮拜,查通訊錄逐一和學生家長打電話,告訴家長你接手了班級,並請家長轉達孩子開學時要注意事項(這是你和家長進行互動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基調的第一印象,表達方式很重要,很多話是說給家長聽的)做好電話回訪記錄,存檔備查。
4、開學前兩天,老師基本都在上班狀態,課表也排出來了,了解開學後的課表,認識一下未來的任課老師。做客氣有禮的溝通。
5、開學前做好第一周班會的內容與形式。這個很重要,這個是接手後,新班主任的第一次正兒八經的亮相在學生面前。新舊班主任的對比,是每個孩子最直接的心理。這個班會是非常好的展示新班主任的平台。展示自己性格與魅力、表達立場和態度、提出要求與希望值。
6、開學第一禮拜,班幹部會議。了解擔任班幹部學生的心理(特別想給新老師好印象?還是不想干?),了解原班主任的工作布置體系(好的就沿用,不太妥當的地方運行一兩禮拜提出補足,不好的就直接廢除)。觀察大半個學期,如果有想改變的話,就可以結合你自己對班級的情況開始布置。沒了解之前,不要亂動,即使是小學生團體,也是有社會階級模型在里頭的^^,班級平穩為上。
7、結合書面材料,平時多去班裡轉動,近距離接觸孩子。一個月內記住所有孩子的名字與面孔,大致性格特點,是班主任基本功。也可適當組織你能把握的小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學生特點,特別有意思。(我一般在軍訓的時候觀察學生,挑出有魄力的孩子擔任班長)。
8、因為是新班主任,開學初,各種利益相關的照顧電話特別多……。客氣回應,表達感謝,表達謙虛。千萬不要亂答應什麼。前提是以後對待學生公平公正,這種電話都不是難事。
9、和領導們也要適當性保持溝通。在溝通中給自己台階,在溝通中給自己上進的表現,在溝通中讓領導把握的住你的狀態。班級帶好了會形成良性循環,萬一沒帶好領導也不會無的放矢亂批評人搞的自己委屈。班主任自己的心態對班級有很大的影響,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所以對自己也要好一點呢。
10、一個班主任無論何時都不能掉以輕心的問題。學生的安全問題與心理問題。
10、剛入職,精力充沛,如果你願意在工作中花費時間,對待孩子們用心又溫柔。時間會回報你的。
⑦ 中途接班,新班主任第一次講話咋樣講
老師還真的是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啊!
我是學生,應該還算有發言權。
以學生的角度版來想,絕對喜歡權溫柔的老師,幽默大方,舉止氣質頗佳自然受到學生歡迎。
您不用很刻意的想著怎麼和同學交流,順其自然,表達出屬於一名教師的真誠就好!
這樣,同學們會喜歡您的!
加油o!~希望您能和同學相處愉快!o(∩_∩)o ~
⑧ 初中語文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九年初義務制教育,也給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這樣的新課題:必須大面積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提高初中學生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則是如何讓全體學生學習語文產生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近幾年來 ,我在語文整體教學改革實踐中,注重激勵,實行分步引導,獲得了一些認識:那就是分以下三步來激勵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第一步:抓住契機,用新穎的教學法吸引學生。學生新入學或剛換老師,往往因為對新的學校、新的老師充滿了新鮮感,容易產生一種服從心理。老師提什麼要求,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執行的效率比較高。通常情況下,這種行為是暫時的,如果在服從期內沒有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則學生的服從心理及行為, 就容易消失。因此我十分重視服從行為產生的契機,做到:
1.重視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常規、讀書常規,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必須邊讀書邊做書間筆記。書間筆記的項目是:①編節碼;②編段碼;③歸納段意和層意;④歸納中心;⑤歸納寫作特點;⑥劃重點;⑦劃疑點;⑧ 注拼音;⑨註解釋等。發言常規自覺地積極地參加學習組討論和大班發言。有一點講一點,凡表現觀點、提出疑問,展開爭論,都將受到教師的表揚。書寫常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語文整體教學改革的練習大多在課內進行。做到這些要求,關鍵是教師堅持正面引導,循循善誘,持之以恆。只要堅持正面引導,學生是做得到的。
2.根據語文整體教學改革要求,設置多種課型我把每周的語文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講讀課,用於講讀教學,安排周一、二、三、五三天;另一類是演練課 ,安排周四進行。教學課文的導讀重在文章的閱讀分析,自讀課文的導讀重在聽寫訓練。講讀課內,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活動與教師的精講輔導結合,個人單獨鑽研課文與大小組討論結合,既緊張,又不斷地轉換形式,符合學生思維規律。聽記訓練的演練活動,有學生獨立答題,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學流程,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緊張在課內,減輕了學生課外作業的負擔。
3.建立一套便於學生操作的教學流程
講讀課的教學流程是:
①導入課文談話(約2分鍾)。
②布置導入課文思考題(約4分鍾)。
③學生復述導讀題(約2分鍾)。
④學生根據要求鑽研課文做書間筆記(12——15分鍾)。
⑤前後四人組成的學生組交流書間筆記,進行切磋討論(約5分鍾)。⑥大組交流討論(約10分鍾)。
⑦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情況,重點精講課文(約10分鍾)。
⑧學生修改書間筆記,小結(約2分鍾)。
由於服從階段的周期較短,教師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使差生不感到學習語文乏味,初步產生興趣,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對中途接班的學生,訓練的要求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超越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嚴格按規定的教學流程組織教學活動。
第二步:激勵興趣,組織學生根據不同的基礎跳摘果實。
經過短期的訓練,大多數同學都可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學生轉入學習的第二階段同化階段。
同化階段的標志的是:學生不是被迫而是自願地接受老師的觀點、意見。它不同於服從階段,它不是完全在外界的壓力下形成與轉變態度,而是出於自願。在同化階段,他人和群體氛圍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為了使學生在同化階段持久地自覺自願地有興趣地積極學習語文,必須不斷地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群體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去跳摘果實。所謂跳摘果實,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氣,獲得學習語文的成果。做法是:將全班分成甲、乙、丙、丁四個不固定的程度級(對基礎較好的或特差的班級也可分三個程度級)。 的是便於教師和學生本人分辨進退。聽記訓練等作業按程度級分別記分。教師在每次表揚作業時,只表揚本級 別中作業有進步、作業完成較好的。這樣,即使是差生,只在本級別中,經過努力,超越本級別的一般同學, 就有可能獲得老師的表揚。大大減輕了起跳的難度,增加了採摘果實的機遇,從而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 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起跳。連續一個月獲表揚的學生還可以升級。
講讀課讀做比改的要求:
讀: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啟發性問題自讀課文,是預習的發展。這種預習在課內進行,既不增加學生課外 負擔,又有了時間保證。導入課文後,教師常常發布一連串導入課文的啟發性思考題。這些題比較全面地覆蓋 課文,並有縱前後課文的知識點和橫課內外知識點的要求。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習,增強了自學的針對性,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
做:做書間筆記。在書上尋找教師提出的問題答案,對課文進行評注。要求做完整的書間筆記。
改:組織學生在學習組和大班發言交流。凡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的學生,教師要給以鼓勵。要指導學生及時吸收同學發言正確的信息,及時修改補充書間筆記。教師在課堂上精講的要點,學生也要在書上及時做好書間 筆記,並改正錯誤的書間筆記。
比:採取檢查、提問等方式,了解同學的讀做情況。並讓學生自我小結:跟學前比,我懂得了什麼;跟同 學比,存在什麼差異,進行自我完善。
反復進行讀做比改,是反復的學習吸收和信息反饋,知識的深化。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加深了知識的理解 ,增強了能力。獲取知識與獲取知識的成功,必將促使學生產生再學習和再成功的良性循環。
第三步:自覺加壓,讓學生在學習中繼續提高。
跳摘果實,使學生在成功感的驅使下,不斷地在再學習中獲得再成功。在語文整體教學創設的全員參 與的良好氛圍下,學生必然向第三階段內化階段進發。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學生開始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並接受必要的約束,從而轉變學習態度,自覺地學習語 文。
學習語文,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其基礎則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內化階段,為學生良好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習語文,是學生的學習任務。既是任務,必然有一定負擔。當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了一定興趣時, 這種學習的負擔也就轉化為一種樂趣。讓學生在有興趣的前提下自覺自願地進行刻苦學習,也是可行的。
我的做法是:
1.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爭當小老師。安排一定的課文,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由學生自編教案,確定恰當的教學方法,由學生自己給自己講課。
2.為學生創造爭分數的機遇,鼓勵學生通過努力爭取好分數。分數是學生的命根。目前的狀況下,可以利用分數巧妙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地去學習語文。做法之一:是鼓勵學生超前背課文。用老師布置和檢查,100%提前完成。做法之二:鼓勵學生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做法之三:鼓勵學生人人寫廣播稿。做法之四:辦好班級廣播台。每節語文課前,由同桌的兩名同學以現場直播的方式,輪流演播新聞消息。分數既是學習好壞的標志之一,又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手段。多給了分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何樂而不為!
⑨ 中途接班,帶了學生快一個學期了,學生對我抵觸情緒很大,怎麼辦
抵觸情緒么?中途來接班對於這種情況很源常見,我們學校就有過。不過,順其自然,他們對你的態度也會慢慢轉變。
一個學期么?應該是之前帶班的老師對他們影響比較大或者對他們態度很好。適應不過來或者你的態度存在問題吧。
要想緩解抵觸情緒,請問你有試過慢慢地融入他們這個整體或者接觸他們嗎。如果有做過,但還是沒有起色,那就說明你的做法可能在他們眼中顯得比較做作,或者他們在根本上就不喜歡你,再或者就是你的教學方式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沒有做過,那麼不如嘗試一下,融入他們這個整體,但是最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做得太過頭,也就是剛才說的比較做作。
拿一個例子:我們班裡有個語文老師,她上課總是不經意的笑,並且對好學生要求低,也比較松,但是對於班裡某些愛起鬨,愛鬧的(不管學習好賴),學習中等偏下或者下游的學生,明顯可以看出要求嚴格。而且,我們才初一。那根本就不算偏心,是明顯的歧視。
⑩ 中途接班 學生有點鬆懈了,沒原來聽話了,怎麼辦
老師,您是老師,對吧,嘿嘿,雖然我只是個高二學生,但是,這個回問題我是可以回答你答滴。老師,您聽我說。(這句用白毛女的調子念,嘿嘿)
我也是換了班主任的孩紙,開始換了,班上同學可能心情不好,所以老師不聽老師話,這是肯定的,心裡已經認定的人怎麼說換就換了呢,有這種想法的。但是現在我已經很喜歡我的新老師了。她是語文老師,具體方法有,考試後根據成績不及格的你可以叫去辦公室背書,如果你是數學老師你就叫去做題。平時,上課要求嚴一些,在課上完你在教室晃悠的時候,你就和他們嘮叨家常,比如,現在你們要好好學習呀,這樣的話。學生會覺得很親切,而且會覺得你很關系他們的。我們小孩紙就是喜歡那種老師,很溫馨哦,而且如果你是好老師,聽不聽你的話只是時間問題。必要的話,可以實時點政策,比如遲交作業或不交就有懲罰了。這樣的辦法很多很多,(*^__^*) 嘻嘻……暴露了,學生盡然幫老師整學生了,不過還是希望用愛老滋潤我們啊。
希望有用,嘿嘿。老師,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