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課上要用的故事 勵志短小
有很多,去網上搜…別說我無知。
B. 語文課3分鍾演講(古詩詞)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9、《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16、《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7《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8、《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20、《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23、《生查子》【唐】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瓤,仁兒在心裡。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24、《調笑令》【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25、《菩薩蠻》【唐】馮延巳
梅花吹入誰家笛,行雲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關山人未還。
聲隨幽怨絕,雲斷澄霜月。
月影下重簾,輕風花滿檐。
26、《相見歡》【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28、《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0、《天仙子》【宋】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31、《採桑子》【宋】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32、《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3、蒲松齡也有一首詩涉及到月亮,其詩如下:十里長亭霜滿天,歲歲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影相望,只羨鴛鴦不羨
C. 三年級下冊語文的第4課珍珠泉中 的樸素是什麼意思
樸素在本文的意思是「顏色不華麗」。
原句「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內那悄悄開放著的花朵,給珍珠容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意思是由蕨草和開放的花朵構成的珍珠泉周圍的顏色並不華麗。
拼音:pǔ sù
朴為專一,素為純粹。樸素即專一純粹是天下至純至精、至簡至美之道。
樸素,謂質朴;也指儉朴,不奢侈。語出《莊子·天道》:「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拓展資料
一、每個詞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詞義。理解詞義的主要方法:
1、查字典或詞典解釋字詞;
2、分解組合法。先逐個分析詞語中每個詞素的字義,然後再合起來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優美」,合起來就是「健康而優美」。
3、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二、造句:
1、姐姐經常穿一件米色的外套,顯得又樸素又大方。
2、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3、這些樸素的話語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4、老紅軍張爺爺一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
5、我們要養成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D. 尋求小時候的一篇語文課文。
鑽石》
那是一個彩霞滿天的傍晚,在地里幹活的人差不多都收工了。有個姓魏的姑娘還在揮舞著钁頭。她刨的這塊地太硬了,一钁頭下去只能挖一個小坑。他刨呀刨,胳膊都酸了。突然一個統體透明的晶塊,隨著钁頭躥出地面,跳到眼前。姑娘彎腰捧在手裡,沉甸甸的,直灼眼睛,令人目眩。
「呀,這不是鑽石嗎?」姑娘認出來了,高興得喊起來。
小魏拾到鑽石的消息很快傳開了,小山村沸騰起來,鄉親們都來看鑽石,不時發出贊嘆聲,有的向姑娘投來羨慕的眼光,有的說,小魏撿到的這顆寶石簡直是無價之寶。
夜深了,鄉親們都走了,姑娘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她想起九歲那年的一天,放學走到村頭的小石橋,一位老奶奶坐在石墩上像是等什麼。她上前一問才知道,老奶奶撿到一個錢夾,裡面有一大筆錢,坐在這兒等候失主已經好久了。她徵得老奶奶同意,陪著老奶奶把錢夾交到公社。公社黨委書記誇她們拾金不昧的高尚風格,老奶奶那爬滿皺紋的臉高興得像一朵綻開的花,她也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人。
她又想起在金雞嶺度過的那個難忘的日子,孟良崮戰斗中倒下的英雄就長眠在這一帶。同學們來到一座無名烈士墓前,公社團委書記告訴大家,當人們在血泊里收殮到這位負傷三十多處的女英雄遺體時,發現她還死死咬著敵人的一片耳朵。
對!做人就要做這樣的人。想著想著,她心裡踏實了,於是她坐起來對家裡人斬釘截鐵地說:「我打定主意了,把這顆鑽石獻給國家。」
第二天,雞還沒叫,姑娘就上路了。當她走進縣委大院,把用綢布裹著的稀世之寶雙手獻給國家的時候,在場的人——無論是幹部還是群眾,都仔細打量著這位姑娘:白里透紅的臉蛋兒,柔和安祥的眼睛,從容不迫的神情,樸素大方的舉止,眼睛裡沒有炫耀的神采,嘴角邊沒有表白的話語,人們彷彿同時看到了兩顆鑽石,兩件無價之寶。
E. 修改病句。我們應該養成艱苦樸素、熱愛勞動。語文課上,王明首先第一個發言。這是一支精彩的鋼筆。
我們應該養成艱苦樸素,熱愛勞動的習慣
F. 初中語文課本中講述是哪個名人生活樸素
沒有居里夫人的
G. 4年級下冊語文第21課《鄉下人家》課文選段,問題:「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這句話是否前後矛盾為什麼
不矛盾。說明鄉下人家掌握了種花的時間和規律,將農家小院裝點的樸素而不失華麗,樸素的是農家小院,華麗的是四時輪綻的鮮花。這句話體現了鄉下人家對生活的熱愛。
H.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21課「樸素中的華麗」是什麼意思
鄉村的風光本來是樸素的,但鮮花的開放卻使之增添了許多明麗的色彩,所以說樸素中帶有幾分華麗。
I. 現在語文課本里都是些「大戶人家」的文字,是不是應該多些介紹農村朴實智慧的文字
贊同你的觀點~
這些年的語文課本的選編確不怎麼令人滿意。我看了一下,很多我們小時候喜歡的課文刪除了很多,比如:毛主席的、魯迅先生的,朱自清先生的等等,不知道為什麼刪除?
J. 如何進行朴實而又扎實的語文教學
名師不愧為名師,縱觀史校長《窗外的氣球》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扣課標,注回重細節,答善於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簡約而不簡單,朴實而又扎實」。聽後,我不禁陷入沉思,為什麼名師上課,學生樂此不疲?魅力到底何在?思來想去,不外乎以下幾點:
1、吃透教材是根本。名師有著扎實的教學功底,較高的教學素養,能深入研讀教材、分析教材,較好的將知識融於教學之中。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名師都能根據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3、注重課堂氣氛的調動。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學」,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