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的課後練習題全部答案
很多啊,去買本《中學教材全解》,裡面都有
『貳』 語文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2課 習題 答案
練習說明
一、通讀全文,復述故事情節,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1.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本題要求通過解讀、復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第一小題抓住一句話,展開想像和聯想,領會句子的含義。第二小題抓住老頭子思想性格核心,作具體分析。此題有閱讀訓練,有口語訓練,有內容研討,有想像、聯想訓練。
1.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二、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並細細體味,然後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本題引導學生品讀兩個片段,在品讀中細細體味,在品讀中展開想像。
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責任心非常強,認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務,才算盡到自己的責任。聽著受傷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聽著小女孩子的話語,老頭子痛苦到極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把大女孩子受傷流血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他傷心到極點,內疚到極點。他是那麼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作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裡轉來轉去怎麼會不敢動彈了呢?怎麼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麼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麼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三、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如「月明風清的夜晚……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等,找出並抄下來,仔細體味,再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的景物。
本題學習景物描寫。孫犁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摘抄一遍,細心揣摩,對這種描寫的高明之處有所領悟,可以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③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⑤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⑥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⑦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⑧在那裡,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叄』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後練習答案
一、閱讀課文,用一兩句話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本題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提取信息,訓練概括能力。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問題
本題目的是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
(「次第」是什麼意思?請用它造一個句子。)
次第,一個接一個。造句略。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這三個例子說明什麼道理?)
說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裡,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
三、從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採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你對下面這首詩的理解,你有過與詩人類似的觀察和體驗嗎?說給大家聽聽。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擴展運用所學到的物候學知識。
1、農諺「清明前,開秧田」講的是根據節氣來確定「開秧田」的時間;「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根據物候現象來安排「點豆種瓜」的時間;「饅頭雲,天氣晴」根據雲彩的形狀預測天氣狀況。
2、課文中說「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夏秋兩季越往高處越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說明了這一點。詩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後,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其實,詩人並不會真的以為如此,這只是文學筆法罷了。
有過在初春爬山經歷的同學,可能曾留意到山上的樹木比平地上的樹木發芽晚。
『肆』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上第17課 課後練習答案
1.悲痛絕望----信念堅定----欣喜過狂----激動幸福
『伍』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十一課背影課後習題答案
一、熟讀課文,把四次寫背影的文字找出來,聯系全文細細品味,回答下列問題。
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麼寫得這樣詳細?
2.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麼作用?
3.課文結尾寫作者讀父親的信,又見父親的背影,卻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這是什麼原因?
本題抓住「背影」這個重點,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研究課文特色。
四次寫背影的文字: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可從「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起至「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
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後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台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2.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並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這樣的感情:為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3.父親在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淚如泉涌,含著眼淚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所以這一處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
二、一些語句,或者能標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在寫人敘事狀物方面富於表現力,或者含意深長,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作者的情意,這樣的語句稱為關鍵性語句。試聯繫上下文,指出下列關鍵性語句的表達作用。並從課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關鍵性語句,說說它們為什麼是關鍵性語句。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本題指導學生在閱讀中要注意關鍵性語句,引導學生識別關鍵性語句,體會關鍵性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1.這一句表達對父親的思念,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又提示全文內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讀者產生懸念。
2.這一句點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於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籠罩在哀傷的氛圍之中。
第六段中,關鍵性語句有這樣一些:
①「我買幾個橘子去」,是這個片段內容的提要。
②「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這是父親過鐵道之所以困難的一個因素,不然不至於如此艱難。
③「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說明父親是堅持要自己去的,這一處很關鍵。說明父親覺得能為兒子盡心盡力才舒心。
④「蹣跚」一詞很關鍵,連平地走路都是蹣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更難了。
⑤「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一句不僅是本段關鍵的一句,在全文也是關鍵的一句,全文的焦點就是這個背影。
⑥「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這一句表現了父親的心情,買橘子雖然辛苦,心裡卻很高興。
⑦「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這一句能表現父親對「我」的憐惜、體貼、關照。
⑧「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一句又寫背影,而且包含非常復雜的情意,所以也是關鍵性語句。
三、課文寫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請找出來,並聯繫上下文,體會這些話語朴實而簡潔的特點,以及所表達的憐愛兒子的深情。
本題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體會話語包含的感情。
四句話是: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④進去吧,里邊沒人。
①句: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句: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也看在眼裡,自己費點事,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句:父親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裡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捨。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為兒子著想。
四、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有人說,本文失之傷感。「一個20歲的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么照顧,而面臨離別,是不是會這么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
2.課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為什麼這樣說?你在自己的長輩面前,也有這種自作聰明的情況嗎?說出來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中一些表達得比較含蓄的感情和沒有說出來的意思。
第1題須結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來討論。當時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這雙重的打擊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個20剛出頭的青年,情緒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題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語句,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並在交流中進行口語訓練。一個人小時候,覺得父親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齡段,血氣方剛,又懂事又不懂事,會覺得父親並不可敬,還以為自己比父親強。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親強得多,也會覺得父親可親可敬。八年級學生在長輩面前自作聰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談談這個問題是很有好處的。
說「聰明過分」「太聰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親面前那種心態太不應該了,父親為自己跟人講價錢,囑托茶房,都出於愛心,可是自己對父愛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為是,好像比父親還高明,實在是太不聰明了。
『陸』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上的所有練習題的答案。(人教版)
字都打不夠啊
『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答案
書店有賣的
『捌』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練習冊參考答案
26,藺相如 : 一 機智 進攻 趁機 推辭
二 商議——商量 立即——立版刻 理屈——理虧 稱贊——贊揚 誠意——誠心權 信用——信譽
理由——緣由 慚愧——內疚
三 1 藺相如請秦王為趙王擊缶。
2 藺相如怎麼會怕他呢?
3 因為··· 所以
四 1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2 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寫更突出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3 {1} 之所以···是因為
{2} 如果···就
4 我體會到了藺相如非常機智,勇敢。
5 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他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定會來進攻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