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如何教學小學語文課的書籍

如何教學小學語文課的書籍

發布時間:2021-01-02 08:29:37

㈠ 如何學習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學習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我覺得小學語文無非是字詞句段的一種練習,那麼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抓好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能力的培養,這是小學教學的關鍵,同時也為上初中銜接過渡

㈡ 小學語文教學理論書籍有哪些

語文教師在實踐抄中形成多種多樣的教襲學能力。按照教育教學實施的過程可以分為:(1)教學設計能力。即根據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進行規劃和設計的能力。(2)教學實施能力。即根據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通過一定的過程和形式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3)教學評價能力。即通過適時適當的反饋方式搜集有關信息,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以及確定有效的矯正措施或發展計劃的能力。

㈢ 小學老師關於教學方面的,可以看些什麼書

《 玫瑰與教育》(竇桂梅)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學機智》教育科學 《走進快樂語文回課堂答 》《語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 》《方利民快樂作文教學26招 》《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沈龍明)中國出版社《 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 《 案例教學指南》 華師大《 走進新課程》北師大 《 小學語文模塊備課》教育科學出版社 《 陶行知文集》 江蘇教育《寫給語文老師的書-如何教出精彩的語文 》《小學語文: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者 吳正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㈣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一、首先要做好課堂導入教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一樣如此,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繫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筆者認為,導語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激發興趣,引導參與:《論語》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就需要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抓住重點,短小精悍: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也要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語文教學是一項人文性很強的教學科目,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們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根據不同的情境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你過也要注重導語設計的原則,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趣味性。只要新課伊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都是成功的導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需要教師注重教學過程
1、重視學生的情感引導
語文是一項人文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於學生情感教育的引導,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情感體驗,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實現學生理解深度的提升。這對於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深刻。
2、重視課堂師生的互動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知識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需要教師們高度重視,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另外,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3、重視教師教學風格的養成
「親其師則重其道」,教師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需要教師們的注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己教學風格的養成。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㈤ 怎樣用教學用書有效指導小學語文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內積極的情緒;容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㈥ 可以推薦一些小學語文老師閱讀的書籍嗎直接提高教學水平的才好。

對中小學教師而言,日常閱讀一直面臨一個基本難題,就是書太多而無法選擇。孔子時代的書籍不算太多,即便那樣,孔子也不得不刪繁就簡,選擇和推薦《詩》、《書》、《禮》、《樂》、《易》、《春秋》等不多的文本。
現代教師如果打算過一種閱讀的生活,他們面對的困難顯然比孔子時代更大一些。究竟哪些書適合教師閱讀?哪些書不適合教師閱讀?哪些書適合這個教師閱讀而哪些書適合那個教師閱讀?這是一個困難。
推薦「適合教師閱讀的10本書」(10組),供教師參考:
1.薛涌著:《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包括作者相關的書,如《精英的階梯》)。
推薦理由:可以把「別國的教育與別國的教師」作為一個類型。與之相關的推薦書目是,《素質教育在美國》(珊伊著)等。
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而不是簡單地排外。沒必要因害怕「全盤西化」而排斥「別國的教育」。
2.杜威[美]著:《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推薦理由:《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杜威幾本書的合並。這幾本書討論的都是當時美國社會變化與教育變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社會轉型的狀態來看,中國當今的社會狀態與美國當時的狀態類似,中國當今的教育狀態與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態也比較類似,這使杜威的系列書特別適合現時代的教師閱讀。
3.李澤厚著:《論語今讀》(相關的圖書包括《道德經》,二者雖然在很多觀點上有沖突和張力,但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推薦理由:如果說第一緊要的任務是為了理解「別國的教育」,第二緊要的任務則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中國古典文化。不見得古典的都是好的,但是經典圖書經歷了時間的淘洗和選擇,縱使不少後人對它提出批評,但它既然夠格成為經典,自有它構成經典的力量。
既理解「別國的教育」,又立足於「自己的文化」,這是比較開明的「文藝復興」道路。
4.黑柳徹子[日]著:《窗邊的小豆豆》。
推薦理由:對學者來說,可以直接由學術著作和調查報告來研究「別國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對大眾而言,需要藉助於「文藝」的道路。
在教育領域,較少有「教育文藝」,但也不是沒有,比如盧梭的《愛彌爾》、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愛彌爾》乃世界公認名著,但節奏太慢,教訓口氣太重,所以,我們推薦《窗邊的小豆豆》。
若論「教育文藝」,自然包括教育小說和教育電影。後者如《春風化雨》(電影)、《音樂之聲》(電影)、《大國崛起》(電視片)等。
除「教育小說」之外,尚有一部比較奇特的「動物小說」值得閱讀,那就是姜戎的《狼圖騰》。它能讓讀者熱血沸騰,感受到生命本原的激情與力量。而這種品質,恰恰是某些教師所嚴重匱乏的。
5.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數》(相關圖書包括「周國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
推薦理由:看重的依然是「教育文藝」與「教育啟蒙」的意義。
6.張民生、於漪著:《教師人文讀本》(上下修訂本)。
推薦理由:如果說中國教師第一緊要的任務是理解和領會「別國的教育」,第二緊要的任務是立足於「自己的文化」,第三緊要的任務是進入「教育文藝」,那麼,第四緊要的任務便是承擔「教育啟蒙」(包括「自我啟蒙」與「啟蒙他者」)。相關圖書包括夏中義主編的《大學人文教程》、《大學人文讀本:人與國家》、《大學人文讀本:人與世界》、《大學人文讀本:人與自我》。
7.謝泳編:《胡適還是魯迅》(相關的圖書包括《魯迅全集》、《胡適全集》)。
推薦理由:就思想領域而言,這「兩兄弟」幾乎可以撐起整個近代中國。他們的思想在當今依然可以擔當「啟蒙」的大任。
8.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作者相關的書包括《教育的真情與智慧》)。
若「教育啟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主題,那麼,劉鐵芳老師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邊緣》,張文質的《唇舌的授權》、《幻想之眼》、《保衛童年》等便值得閱讀。與之相關,肖川教育博客、劉鐵芳教育博客、張文質教育博客、許錫良教育博客等是值得觀看的,閱讀博客文章的好處是可以與作者進行「網路對話」。
10.亨特[美]著:《心理學的故事》(相關的書包括Hock著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朱晨海編著的《天平上的心靈———實驗心理學的故事》)。
推薦理由:因為它關於「心理學」,又以「故事」形式呈現。

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課題研究理論指導

課題研究理論指導[2006]01號

我會推介有代表性,適合中小學教師閱讀和參考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學習書籍:

1、葉瀾主編,鄭金洲等著:《學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陳向明著:《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陳桂生主編:《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劉良華著:《校本行動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汪利兵等著:《教育行動研究:意義、制度與方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6、錢愛萍等編著:《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㈦ 有關小學語文教學的書有哪些哪

1、其實現在的新手有個捷徑可以走,那就是多看別人的教案、課版堂實錄(書面)或者視權頻,活學活用。
2、有一本南京師范大學的教案集可以看。
3、推薦小學名師:竇桂梅、支玉恆等人的課堂實錄
《名師課堂經典細節——小學語文卷》

㈧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麼,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我有幾點體會:
一、深入鑽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這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像課文有可能寫什麼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麼?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4)藉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5)藉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後,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並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把握學生思維發民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並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後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並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並用能力、繪畫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㈨ 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書籍(名稱)

《 玫瑰與教育》(竇桂梅)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學機智》教育科學回 《走進快樂語文課堂答 》《語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 》《方利民快樂作文教學26招 》《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沈龍明)中國出版社《 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 《 案例教學指南》 華師大
《 走進新課程》北師大 《 小學語文模塊備課》教育科學出版社
《 陶行知文集》 江蘇教育
《寫給語文老師的書-如何教出精彩的語文 》《小學語文: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策略 》

㈩ 如何教學小學語文課程

多看名師的書,教學視頻等等,從模仿開始,我就是這樣做的,慢慢的,你會形成自己的風格。

閱讀全文

與如何教學小學語文課的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