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山市祁門鳧峰變電站在什麼位置
怎麼 要去偷電?
⑵ 祁門在哪啊
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建縣於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全縣國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295萬畝,茶園16萬畝,水田11.2萬畝(農民人均山場近20畝、茶園1畝、水田0.7畝)。現轄7鎮11鄉,152個村,1039個村民組,總人口18.7萬(其中農業人口14.8萬)。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5.78%(比1992年提高了4.48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擁有林地19.96萬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8.43%,活立木蓄積量927.6萬立方米,是省重點林業大縣。祁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祁門縣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全省雙擁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殊榮。 200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大關(20.04億元),同比增長13.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9億元,實績增長15.6%,為六年來最好年份;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占「十五」期間總投資的一半以上;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8億元,同比增長14.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5885元,同比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5.8:36.5:47.7。行政地理政區位置祁門縣位於安徽省南端,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寧縣為鄰,西北連石台、東至縣,西南與江西省毗鄰。距黃山市府69公里。 政區沿革祁門縣原為歙州黟縣和饒州鄱陽二縣地。唐武德五年(627年),析鄱陽縣地置新平縣,後改新昌,天寶元年(724年)又改浮梁縣。永泰元年(765 年),方清起義,於黟縣西鄉赤山鎮設閶門縣。永泰二年(766年),析黟縣和浮梁縣地,置祁門縣。唐屬歙州,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清時屬徽州府。民國初年直屬安徽省,解放後隸屬徽州專區,今屬黃山市。 政區劃分 全縣轄7鎮、18鄉,152個行政村,5個社區。 祁門縣轄7個鎮、11個鄉:祁山鎮、小路口鎮、金字牌鎮、平里鎮、歷口鎮、閃里鎮、安凌鎮、大坦鄉、鳧峰鄉、柏溪鄉、塔坊鄉、祁紅鄉、溶口鄉、蘆溪鄉、渚口鄉、古溪鄉、新安鄉、箬坑鄉。 政區人口面積 全縣共有人口1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萬人。全縣總面積2257平方公里。 政區自然特徵 全縣南北長74.8公里,東西寬59.9公里,呈楓葉形狀。地勢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間盆地和狹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織的特徵,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米。最低處倒湖,海拔只有79米,相對高差1649米。主要河流有閶江、秋蒲河、新安江、青弋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降水量1781.4毫米。 政區資源特點 祁門是安徽省的重點林區,擁有林地17.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3%,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農副土特產豐富,林副產品松脂和香菇為安徽省之冠。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是「中國紅茶之鄉」,「祁門紅茶」被譽為「群芳最」、「茶中英豪」,曾兩度榮獲國際金獎。近幾年,積極開發名優綠茶,95年創制的「黃山翠蘭」牌綠茶榮獲國家農業博覽會金獎。縣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銅、鋅、錳等稀有金屬礦藏,水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可觀,水能量為 13.1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3.5萬千瓦。 人民生活 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75億元,工農業產值6.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21億元,農業總產值2.49億元。城鎮職工年人均工資962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75元。2003年三次產業比例為21.2:35.8:43.0。
⑶ 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鳧峰鄉李源村郵編是什麼
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鳧峰鄉李源村郵編是245605
⑷ 安徽祁門鳧峰鎮派出所同志你們好,我要找個人,叫楊健,誰認識啊,大
這是泗縣。。。
⑸ 祁門屬於貧困縣嗎
不是
安徽省國家級貧困縣如下:
安徽省
23個
阜陽市: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潁東區
亳州市:利辛縣
安慶市:太湖縣、宿松縣、岳西縣、潛山縣
六安市:壽縣、霍邱縣、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
池州市:石台縣
宿州市: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
淮北市: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祁門縣
中國地級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位於安徽省最南端,與江西省交界。建縣於唐永泰二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安徽省林業重點縣,祁門紅茶、鳧峰綠茶主要產地,境內還有號稱「華東最後的原始森林」的國家4A級景區牯牛降景區。
⑹ 祁門在哪個市
黃山市!有名的紅茶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