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六單元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六單元

發布時間:2021-01-01 23:29:42

㈠ 八年級上冊語文五.六單元的文言文有哪些

桃花源記
陋室銘
愛蓮說
核舟記
大道之行也
三峽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觀潮
湖心亭看雪
版本一樣么

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六單元通假字

21、《桃花源記》
1、要通「邀」
23、《核舟記》
1、詘通「專屈" 2、衡通「橫」3、有通「又」屬
24、《大道之行也》
1、矜通「鰥」
25、《杜甫詩三首》
1、曾通「層」
26、《觀潮》
1、闕通「缺」
29、《湖心亭看雪》
1、蕘通「橈」

㈢ 八年級上冊語文五六單元的一詞多義全部

阻遏的解詞與造句

㈣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書第五六單元的課文名字

第五單元 21 桃花源記 22 短文兩篇 陋室銘 愛蓮說 23 核舟記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綜合回性答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蓮文化的魅力 第六單元 26 三峽 27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28 觀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游山西村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怎樣搜集資料

㈤ 八年級上語文注釋第五六單元

第五單元 探究人生 第21課 桃花源記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儼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詣yì
間jià隔 問津jīn 此中人語yù雲
點撥:注意多音字「間」「語」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沿著。
(2)彷彿若有光。
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詳盡,詳細。
(6)問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嘆惋。 惋:驚訝、驚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順著。
(10)及郡下,詣太守。 及:到。詣:拜見。
(11)處處志之。 志:做標記。
(12)欣然規往。 規:計劃。
(13)未果,尋病終。 未果:沒有實現。
尋:隨即,不久。
(14)後遂無問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便要還家。 要通邀,解釋為:邀請。
4.辨析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運輸事業的總稱。
(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5)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夠。
5.請寫出出自本課的成語,並解釋其意思。(至少三個)
(1)成語: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語:豁然開朗。 意思:形容由狹窄昏暗—變而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後突然明白。
(3)成語:無人問津。
意思:比喻沒有人過問或嘗試。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描寫桃花林優美景色的句子是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內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表現桃源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4)表現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點撥:重點理解「異」「窮」等詞。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點撥:重點理解「平曠」「儼然」「屬」等詞語。
(3)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點撥:重點理解「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等詞語。
(4)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點撥:重點理解「妻子」「邑人」「絕境」等詞語。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點撥:重點理解「何世」「乃」「無論」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漁人「訪問桃花源」的兩段。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屆。阡陽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代)著名詩人。
第22課 短文兩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鴻儒rú 案牘dú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漣lián 褻xiè玩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出名,著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氣。指品德高尚。
(3)可以調素琴。 調:調弄,指彈(琴)。
(4)無案牘之勞形。 形:形體、身體。
(5)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妖:美麗而不端莊。
(7)亭亭凈植。 植:立。
(8)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9)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銘》中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陋室銘》中從反面寫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愛蓮說》中從生長環境表現蓮高潔質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愛蓮說》中從體態香氣方面寫蓮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愛蓮說》中寫蓮的清高風度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愛蓮說》中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於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點撥;「牘」、「淤」、「濯」「漣」「褻」等字字形較復雜,容易寫錯。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丁)。
點撥:重點理解「惟」「馨」等詞浯。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點撥:重點理解「絲竹」「亂」「案牘」「形」等詞。
(3)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點撥:此句句式為賓語前置,翻譯時要調整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浯習慣。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點撥;重點理解「染」「濯」「清漣」「妖」等詞語。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只可以遠遠地欣賞卻不可貼近去玩弄啊。
點撥:重點理解「觀」「褻玩」等詞語。
(6)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明說過。
點拔:重點理解「鮮」「聞」等詞語。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於牡丹的愛好。人該是很多了。
點撥:重點理解「宜」「眾」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1.默寫《陋室銘》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默寫《愛蓮說》第1段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2.《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學家周敦頤。
第23課 核舟記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器皿mǐn 罔wǎng 貽yí 八分有奇jī
箬ruò篷 糝sǎn 峨冠guān 髯rán
楫jí 篆zhuàn 壬戌rén xū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為宮室、器皿、人物。 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勢象形。 因:順著,就著。
象:模仿,指雕刻。
(3)嘗貽余核舟一。 貽:贈。
(4)高可二黍許。 可:大約。
(5)其兩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絕類彌勒。 絕:極。 類:像。
(?)矯首昂視。 矯:舉。
(8)神情與蘇、黃不屬。 屬:相類似。
(9)珠可歷歷數也。 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10)其人視端容寂。 端:端正,正視。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盈:滿。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 解釋為:彎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 解釋為:橫放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 解釋為:挑選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2)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竊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
點撥: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
點撥:重點理解「罔不」「因」「象」等詞語。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許多胡須的是蘇東坡。重點理解」峨」「冠」「髯」「為」等詞語。
(3)蘇、黃共閱一手卷。
蘇軾和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橫幅的書畫卷子。
點撥:古代漢語數詞後往往省略量詞,翻譯時要補上。
(4)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 點撥:重點理解「比」」卷底」等詞語。
(5)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點撥:重點理解「視端容寂」「若……然」等詞語。
(6)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大概是挑選桃核中長而窄的刻成的。
點撥:重點理解「曾」」盈」「簡」「修狹」等詞語。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核舟記》選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學,字子敬,明朝文學家。
第24課 大道之行也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選賢與jǔ能 睦mù 男有分fèn
貨惡wù其棄於地
點撥:注意多音字「與」「分」「惡」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2)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歸:女子出嫁。
(3)貨惡其棄於地。 惡:憎惡。
(4)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作:興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 解釋為:選拔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體表現在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會親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歸。
(4)希望社會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句子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點撥:重點理解「與」「信」「修」等詞語。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點撥:重點理解「親」(第—個「親」意思足「以……為親」,第二個「親」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歸。
男子有職業,女子有歸宿。
點撥:重點理解「分」「歸」等詞語。
(4)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白己謀私利。
點撥:重點理解「惡」「棄」等詞語。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樣姦邪之謀不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點撥:重點理解「興」「亂」「賊」「作」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大道之行也》一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這部著作是儒家經典之一,共49篇。其中「禮運」部分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人名)答問的著作。
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眥zì 搔sāo 簪zān
逾yú 嫗yù 幽咽yè
點撥:注意多音字「咽」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造化鍾神秀 鍾:聚集。
(2)決眥人歸鳥 眥:眼角。
(3)會當凌絕頂 會:終當,終要。
(4)渾欲不勝簪 渾:簡直。
(5)老翁逾牆走 逾:越過。
(6)三男鄴城戍 戍:防守。
(7)二男新戰死 新:最近。
(8)夜久語聲絕 絕:消失,沒有。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望岳》中體現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春望》中通過描寫花和鳥來表現詩人悲愴心情的兩句詩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春望》中最能體現詩人愁苦難解、焦慮萬分的詩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戰爭慘烈的詩句是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表明戰爭破壞嚴重的詩句是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點撥:「搔」「簪」等字容易寫錯。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1.默寫《望岳》一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默寫《春望》一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杜甫的《望岳》寫於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春望》和《石壕吏》寫於「安史之亂」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
第六單元 山水詩文 第26課 三峽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闕quē 曦xī 襄xiāng陵 湍tuān
漱shù 屬zhǔ引凄異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泝阻絕。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飛奔的馬。疾:快。
(4)素湍綠潭。 湍:急流的水。
(5)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良:實在。
(6)屬引凄異。 屬:連接。 引:延長。
(7)哀轉久絕。 絕;消失,停止。
(8)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飛漱:急流沖盪。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寫三峽連綿、高聳的山勢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寫三峽夏季水勢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泝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峽凄清悲涼氣氛的漁歌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點撥:「闕」「曦」「襄」等字易寫錯。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 點撥:重點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詞語。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迴旋,綠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點撥:重點理解「素湍」「回清」等詞語。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點撥:重點理解「清」「榮」「峻」「茂」等詞語。
(4)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凄厲異常,綿延不息。(那叫聲)在空谷中回盪,哀婉凄切,久久不絕。
點撥:重點理解「屬」「引」「絕」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描寫三峽四季景色的內容。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點撥:這三段分別描寫了三峽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三峽》選自《水經注》,作者酈道元(人名),北魏(朝代) 地理學家(稱謂)。
第27課 短文兩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頹tuí 鱗lín 藻zǎo 荇xìng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五色交輝。 交輝:交相輝映。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3)曉霧將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頹。 頹:墜落。
(5)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與:參與,這里指欣賞。
(6)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
(7)相與步於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答謝中書書》中表現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雲,清流見底。表現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表現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記承天寺夜遊》中寫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山水的美,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談論。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青青的樹林,翠綠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自從謝靈運以來,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奇異景色的人了。
點撥:重點理解「康樂」「與」等詞語的意思。
(4)念無與為樂者。
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念」「為」等詞語。
(5)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積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織縱橫,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點撥:這是個比喻句,要弄清本體和喻體。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點撥:重點理解「但」「閑人」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1.默寫《答謝中書書》一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人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默寫《記承天寺夜遊》一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答謝中書書》的作者陶弘景(人名) 南北朝時期思想家、醫學家、文學家(稱謂)。
2.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是蘇軾,北宋朝文學家(稱謂)。
第28課 觀潮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艨艟méng chōng 乘騎jì 舸gě
泅qiú 僦賃jiù lín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方其遠出海門。 方:當……時。出:發,起。
(2)僅如銀線。 僅:幾乎,將近。
(3)弄旗標槍。 弄:舞動。 標:樹立、舉。
(4)隨波而逝。 逝:去,往。
(5)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6)雖席地不容閑。 容:許,使。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當潮遠遠地從浙江人海口湧起的時候,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
2.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
3.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
4.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黃色的煙霧從四周圍湧起,人與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
5.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閑。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觀潮》的作者是宋朝周密。
第29課 湖心亭看雪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毳cuì衣 霧凇sōng 沆碭hàng dàng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更定。 定:完了,結束。
(2)余拿一小船。 拿:撐,劃。
(3)霧凇沆碭。 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
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還。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描寫西湖雪後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點撥:第l句是正面描寫,第2句是側面烘托。
(2)含蓄地表達作者對故國懷念的句子是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我劃著一條小船,穿著細毛的皮衣,守在火爐邊,獨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點撥:重點理解「拿」「毳衣」等詞語。
(2)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寒氣彌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與雲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點撥:重點理解「霧凇」「沆碭」「一白」等詞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焉得」「更」等詞語。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是張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第30課 詩四首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荒穢huì 荷hè鋤 候騎jì
都dū護 燕yān然 豚tún
點撥:注意多音字「荷」「騎」「都」「燕」的讀音。
2.解釋加點的詞語。
(1)帶月荷鋤歸 荷:扛著。
(2)但使願無違 但:只。
(3)江人大荒流 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4)仍憐故鄉水 憐;愛。

㈥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五,六單元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五六單元的文言文、古詩詞如下: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3、核舟記(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8、觀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0、詩四首歸園田居(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㈦ 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六單元講讀的文言文和課外十首古詩。

第五單元文言文:《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核舟記》、《大道之回行也》、
詩:《望岳》答、《春望》、《石壕吏》
第六單元文言文:《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
詩:《歸園田居(第三首)》、《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登岳陽樓(第一首)》
課外詩:《長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懷》、《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黃鶴樓》《送友人》、《秋詞》、《魯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望採納)

㈧ 哪有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六單元課文及課外古詩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賞析與名著導讀(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人教版八年級語迴文下《羅卜泊答,消逝的仙湖》
...語文教科書分析\走進人教版7-9年級《語文》教科書
·人教版第三冊第五單元文言知識檢測
...人教新版第六冊課程講解.pps」.·金竅門\金竅門教育資料庫---人教新版第五冊課程講解
...作者: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六單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