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二年上冊語文課朗讀

二年上冊語文課朗讀

發布時間:2021-01-01 19:50:41

❶ 二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公開課上哪一課比較好呢

一株紫丁香 紅領巾真好
這種可以朗讀和仿照句子說話的比較好上…
故事性太強的 二年級太小了 上不出彩

❷ 誰有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

唐僧騎馬去取經,後面跟著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著豬八戒。豬八戒版,鼻子長,後面跟著沙和尚權。沙和尚,挑著籮,後面來了個老妖婆。老妖婆,真狡猾,騙過唐僧師徒仨。唐僧八戒真糊塗,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當,多虧悟空眼睛亮。眼睛亮,閃金光,高高舉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滅光。

❸ 山東教育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秋天)原文

《秋天》抄

秋天到了,小草黃了,樹葉也黃了。一陣陣涼風吹過,樹葉紛紛揚揚飄落下來。
田野里,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潔白的笑臉。紅瑪瑙似的高粱點著頭,好像在說:「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果園里,蘋果的臉漲得通紅。石榴笑得咧開了嘴。水靈靈的葡萄,紅彤彤的棗,隨風送來一陣陣清香。
打穀場上,豐收的糧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公路上,運糧食的汽車來回奔跑。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到處都能聽到人們的笑聲。

❹ 2017新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上冊(16開本)什麼時間發行,誰給發個課文目錄,非常感謝。

2017新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上冊(16開本)發行時間為2017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專,人教屬小學二年級語文開始使用改版的2017新編課本,以前版本舊教材全部停止使用。

2017新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上冊(16開本)一共四個單元。

目錄:

課文1

1 小蝌蚪找媽媽

2 我是什麼

3 植物媽媽有辦法

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

語文園地一

快樂讀書吧

識字

1 場景歌

2 樹之歌

3 拍手歌

4 田家四季歌語文園地二

課文2

4 曹沖稱象

5 紅馬的故事

6 一封信

7 媽媽睡了

口語交際:做手工

語文園地三

課文3

8 古詩二首 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

9 黃山奇石

10 日月潭

11 葡萄溝

語文園地四

課文4

12 坐井觀天

13 寒號鳥

14 我要的是葫蘆

口語交際:商量

語文園地五

課文5

15 大禹治水

16 朱德的扁擔

17 難忘的潑水節

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

語文園地六

課文6

18 古詩二首 夜宿山寺敕勒歌

19 霧在哪裡

20 風

21 雪孩子

語文園地七課文7

22 狐假虎威

23 狐狸分乳酪

24 狐狸養雞(一)

25 狐狸養雞(二)

語文園地八

❺ 新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

1燕子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自然段講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第三自然段講在飛行中的燕子的各種姿態;第四自然段講燕子停歇在電線上形成的美麗圖景。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明快是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生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嚮往和熱愛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及一些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烏黑、輕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潑、機靈、微風、趕集、聚攏、光彩奪目、增添、生機、掠過、稻田、一轉眼、偶爾、一圈、音符、演奏、贊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三、教學建議

1.本課的教學准備,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春天。可以啟發學生了解春天景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或者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春天的景色,還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准備一些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注意和形近字區別。「俏」讀「qiào」,要和「悄」區別讀音和字形。「拂」的讀音是「fú」,不要錯讀成「fó」。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4個,書寫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錯寫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寫成「水」;「演」字裡面有一橫,寫時不要丟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寫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還要指導學生記憶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與禾有關,「漾」與水有關。讓學生根據字形規律記憶生字。

3.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美,構成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要把學生引入情境。可以結合課文插圖來學習課文,加深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對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多媒體等其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特徵和美麗。還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感受光彩奪目的春天,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教學中可以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從近處看到的燕子: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個活潑可愛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寫的是由遠處看到的燕子各種飛行姿態。最後從遠處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學中還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展開想像,體會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麼。學習課文後,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

5.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突破重難點。全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春天景色圖,傾注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教學中要通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在朗讀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朗讀中,要注意讓學生多讀並體現讀的層次。初讀,讓學生讀准字音,理解詞句大意。再讀,讓學生想像課文描述的畫面和情景,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當學生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或是用富於感染力的語言展現課文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春天美好景物的想像;或是用輕松優美的音樂渲染,激發學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美景中去。最後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教師給予指點和解說,比如,抓住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是對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比如,指導朗讀春天一段,要定準輕松歡快的基調,語速要根據內容的變化時緩時急。「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語調要舒緩、輕柔,體現柳絲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語速加快,要有趕集、聚攏之意。「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要讀出欣喜之情,讀「光彩奪目」時,語速要放慢,語調加重,感情要飽滿。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

6.要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點和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可以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地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自由飛翔的燕子,為春天增添了情趣,使這早春美景更加生機勃勃、令人神往。教學中還要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像,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寫的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要讓學生想像花兒爭相開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像,彷彿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像力,並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贊歌」的意思。從中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愛,以及贊美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

7.學習詞句,積累語言。本課描寫生動形象,用詞准確,語言優美。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比如,「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聚攏」可以通過查字典讓學生了解意思,再體會這里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生動活潑的春景;「橫掠」可以通過畫面演示,了解這種姿勢,體會作者用詞的豐富、准確。「掠」是輕輕擦過的意思,指燕子身輕,速度快,一瞬間而過。「多麼像五線譜啊」,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五線譜,可以讓學生看看五線譜,知道五線譜和音符是什麼樣子,再體會課文為什麼要用五線譜來打比方。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再背誦下來。指導背誦要指點背誦方法。背誦本課,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課文脈絡來背誦,記住每段話中描寫的先後順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再到活潑可愛的燕子的順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細雨、微風、柳絲、草、花到燕子的順序。

8.課後思考練習題及泡泡。第1題是讀背的要求,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背不下來的可以留作家庭作業。第2題是討論題,「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重點通過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對燕子的了解來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最後大家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就可以了。第3題可以結合課堂學習進行,讓學生根據例子的提示,明確「掠」用得好在哪裡,自己再尋找一些用得好的詞語。想一想為什麼用得好,然後和同學討論交流。選做題是積累語言的練習,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鼓勵學生在課外再摘抄一些,還可以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文中泡泡「我能想像出『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景象」,這是培養想像力的練習。讀文章想畫面,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進行。在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後,再想像生動而熱烈的春天景象。教師可提示學生想像春天都有哪些動物、植物能出現。文末泡泡,既是想像的練習,又是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作用的練習。要讓學生先了解什麼是五線譜,再想想為什麼要用「五線譜」打比方,了解電桿和燕子組成的畫面,非常像五線譜。這是通過引導想像來完成的。同時,燕子作為音符,正好譜成了春天的贊歌,與最後一句話形成了必然的聯系,更好地體現了歌頌春天的主題內容,體會用「五線譜」打比方的妙處。

四、參考資料

燕子一種候鳥,體小、翅膀尖而長,尾巴分開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是益鳥。在我國,燕子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去。

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社會活動家。生於浙江永嘉縣,原籍福建長樂縣。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同茅盾、葉聖陶等人共同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主編「小說月報」,1931年任燕京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創辦《民立》周刊。解放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文物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1958年在出國訪問途中,不幸因飛機失事遇難。鄭振鐸畢生從事文學創作、文學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於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建設。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佝僂集》《山中雜記》《泰戈爾傳》等;主要譯作有《沙寧》《血痕》《灰色馬》《新月集》《飛鳥集》等。1959年出版《鄭振鐸文集》。他的作品《鸕鶿》(由《鵜鶘與魚》改編)等,曾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課本。

❻ 二年級語文課要怎麼上怎樣才能教好語文課堂該怎麼管作業如何安排等等!!1

你是師來范類畢業的嗎,是的源話,該懂得孩子們的心裡,多了解孩子們的需求,不能按課本上,與課程相關的故事多准備點,小學高年級、低年級還是有區別的,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時間也不同,盡量在10-15分鍾內講完最重要的內容。

❼ 二年級語文課程主要內容

人教版語文小學二年級上冊課程主要內容

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由「識字」、「課文」和「語文園地」組成。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文」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4~5課,共34課。每單元安排1個綜合練習,共8個。
本冊繼續採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安排生字。全冊共安排生字450個,其中要求寫的為350個。
本冊教材安排課文34篇,其中韻文8篇。大體上按內容分為8個單元:1~4課為「秋光篇」,課文內容大都與秋天的物候有關;5~8課為「生活篇」,意在反映兒童的生活樂趣;9~12課為「祖國篇」,意在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13~17課為「人生篇」,意在讓學生認識社會,明辨是非,學會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課為「團結篇」目的是引導學生與人要友好相處,團結合作;22~25課為「情感篇」意在讓學生學慣用真情獲得真情,培養愛心;26~29課為「環保篇」,主要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30~34課為「科學篇」,意在讓學生關注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本冊教材仍然堅持「多編少搬」的原則,所編選的課文,仍然體現內容豐富、充滿情趣的特點。 本冊課文語言規范,淺顯易懂,便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准確認讀 450個 生字。會默寫出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眾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藉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好。

❽ 轉載如何上好二年級的語文課

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板書生字時,忽略自己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書寫。我今後要教好學生寫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驟――規范書寫。由於經驗的不足,同時上課前也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於是造成了教學生字是方法單一,過於死板。教學不僅僅只限與一種方法,而是要以多種方法結合,,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學科,這樣學生就會自己主動的去學。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同樣,教學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課也要做充足的准備,在上課之前你就要想好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些什麼,要為這個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這堂課的時間及順序,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所教的知識。當然課堂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就要求老師隨機應變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預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時的調整,同時,二年級的學生也是七八歲的孩子,難免也會開小差,所以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是否認真聽課。總之,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我收獲不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❾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朗讀

一、導入

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也有波濤洶涌的時候,有沒有人看過江河海水漲潮嗎?說說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你們想不想目睹這個壯觀的景象呢!那好,今天呢,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一起來欣賞那雄偉的景象。

二、輕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1. 分段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
(2)第一自然段簡要介紹了錢塘江大潮,之後呢,分別按順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及潮過後的景象。哪部分是寫潮來前的景象?哪部分寫潮過後的景象?
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4)為什麼這樣分?(3、4段寫潮來時)

2.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盪盪、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加「四」蓋。

三、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前:觀看。後:景觀、景象,這里指潮來的景象)誰能說說「天下奇觀」是什麼意思?

四、全體女生讀第二自然段

(1)人們是在什麼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海寧市的鹽官鎮)

江潮還沒來,作者看到了什麼?(看潮人、平靜的江面、江邊景物)
(2)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樣子的?(平靜) 人們的心情怎麼樣?(焦急、急切)
(3)「人山人海」說明什麼?(側面反映大潮的名氣和雄壯)

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等潮人的著急的樣子,好嗎?全班起立一起表演

五、全體男生讀三、四自然段

下面哪位同學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使人感覺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怎麼樣? 生:激動。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我們來分組比賽讀讀看。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轟隆隆隆……。叫全班一起模擬。那課文中用悶雷滾動來形容什麼?用這個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是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人聲鼎沸)

誰願意把「江面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哪個詞寫出了潮水的聲音巨大?(板書:山崩地裂)

6. 讓學生找出兩個自然段中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詞句

「午後一點左右」、「頓時」、「過了一會兒」,這些是表示時間的詞;「再近些」、「浪潮越來越近」是說潮水是由遠到近的詞。

那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詞的提示來背一背課文呢?給點時間背誦

現在我們一起來,我來讀這些詞,你們來接,我們小聲地背一背,不記得的可以看看書。

7.學到這兒,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你來給錢塘江觀潮的客人當導游,我們先來設計一個開場白。生:遊客朋友們,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今天是觀潮最好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喲。

現在你們就在當導游,把大潮解說一下,注意要用上你們剛才准備好的解說詞。生:遊客朋友們,大潮就要來了,要攝像的,請大家做好准備。你聽,大潮離我們很近了,你聽到了隆隆的聲音了嗎?那是潮水的聲音。快看啊,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聲音越來越大了。潮水越來越近了,請大家退後一點,注意安全。你看,江水就要向我們撲來了,好像要把我們吞沒了,那浪潮多高啊!那聲音真是震耳欲聾!現在,我們腳下的大地都顫動起來了。相信你們一定會終生難忘!

聽了你們的介紹,真讓人感到震驚,難怪人們把錢塘江大潮稱為——生:「天下奇觀」。

六、我們學習完了第3、4自然段那麼課文5自然段還寫了些什麼呢?老師想交給大家自學。你們可以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說說你的感想,還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包括全文中的)。

七、出示習題:你們能不能在括弧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句,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漫天卷地地涌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湖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相關知識 :1.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2.為什麼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錢塘江潮是一種潮汐現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規律漲落運動,它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體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月亮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故月亮的引潮力大於太陽的引潮力,大致是10:4.5。當月亮、太陽、地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漲得更高。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月亮、太陽、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幾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時高漲。特別是中秋後的兩三天,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這時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

練 習

1.找出短文中的錯誤:
小貓漸漸地長大了。兩條彎彎的白眉毛下面鑲嵌著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即使是在白天,兩隻眼睛也一直睜得大大的,它隨時准備去捕捉那可惡的老鼠。嘴的下邊長著幾根長長的鬍子。一身黑白相間的皮毛,又光滑又柔軟。小花貓的爪子又尖又利,走起路來,爪子敲打著地面,發出「篤篤」的響聲。
(小貓的眉毛並不很清晰;小貓的眼睛在白天特別是中午眯成一條縫;貓的鬍子長在嘴兩邊;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2.把下列句中用得不妥的詞改過來。
(1)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隱若現)
(2)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的滾動,頓時人聲沸騰。(人聲鼎沸)
(3)過了很久,錢塘江才重復了平靜。(恢復)
3.比較詞語填空
(1)奔騰 沸騰
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 沸騰 )起來了。
霎時,潮頭( 奔騰 )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
(2)恢復 重復
這個動作,他掌握不好,(重復 )幾十次以後,終於成功地完成了。
掌聲雷動,過了好久,劇場才( 恢復 )平靜。
(3)觀賞 欣賞
媽媽站在花壇邊,( 觀賞 )著盛開的牡丹。
我們到音樂廳( 欣賞 )音樂。
(4)期待 等待
黨和人民( 期待 )我們快快長大。
地下資源( 等待 )我們去開發。
4.填空:
鼎查( 目 )部,再查( 七)畫,第六筆是___I_____
「人聲鼎沸」的意思是________
「屹立」的意思是 象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5.連線成詞(每個字都可組成一詞,請找出) 立 屹 腳 再 點 恢 現 復
評論(34)|108117

huanlun4 |十級採納率23%
擅長:籃球學習幫助
其他類似問題
2010-09-21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觀潮的主要內容 104
2010-09-25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的順序是什麼 86
2011-09-24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的重點寫了什麼 166
2009-09-15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中形容紙的量詞 53
2010-09-28 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一課觀潮 23
更多關於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朗讀的問題>>
網友都在找: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 第一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一課的生字詞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觀潮詞語 江面平靜猶如 管於錢塘江大潮的課文小學四年級
按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其他4條回答
2007-09-04 19:36旋風旋|四級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評論(9)|889
2007-09-07 17:04最怕ぁ吃葯|四級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准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託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託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像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後「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牆」;更近,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牆」、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並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於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於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於思考;朗讀,助於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於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採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後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 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麼比作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
由於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於作者基於真實,富於生動的表現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藉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後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像,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鍾)音樂錄音帶(2.5分鍾)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釋題,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後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麼講?什麼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時間順序寫的,並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並能抓住要點准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里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蒙蒙。(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①指名學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後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②啟發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③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 學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人們看到了什麼?這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
b.「橫貫」是什麼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是什麼景象?這樣比,說明了什麼?
d.「千軍萬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是怎樣的景象?
這里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比,表現出什麼?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後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後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①指名學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③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四)再讀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板書設計

閱讀全文

與二年上冊語文課朗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