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課是什麼
第一課是《復找春天制》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的找啊,找啊。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❷ 二年級開學第一課ppt課件好不好
去桃李天下下載一個就好了
❸ 新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
1燕子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自然段講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第三自然段講在飛行中的燕子的各種姿態;第四自然段講燕子停歇在電線上形成的美麗圖景。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明快是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生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嚮往和熱愛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及一些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烏黑、輕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潑、機靈、微風、趕集、聚攏、光彩奪目、增添、生機、掠過、稻田、一轉眼、偶爾、一圈、音符、演奏、贊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三、教學建議
1.本課的教學准備,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春天。可以啟發學生了解春天景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或者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春天的景色,還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准備一些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注意和形近字區別。「俏」讀「qiào」,要和「悄」區別讀音和字形。「拂」的讀音是「fú」,不要錯讀成「fó」。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4個,書寫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錯寫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寫成「水」;「演」字裡面有一橫,寫時不要丟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寫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還要指導學生記憶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與禾有關,「漾」與水有關。讓學生根據字形規律記憶生字。
3.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美,構成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要把學生引入情境。可以結合課文插圖來學習課文,加深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對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多媒體等其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特徵和美麗。還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感受光彩奪目的春天,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4.教學中可以從燕子入手,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從近處看到的燕子: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個活潑可愛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寫的是由遠處看到的燕子各種飛行姿態。最後從遠處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學中還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聯系起來觀察,展開想像,體會燕子給春天帶來了什麼。學習課文後,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
5.通過朗讀,整體把握全文,突破重難點。全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春天景色圖,傾注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教學中要通過教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在朗讀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朗讀中,要注意讓學生多讀並體現讀的層次。初讀,讓學生讀准字音,理解詞句大意。再讀,讓學生想像課文描述的畫面和情景,進入課文描述的意境中去。當學生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或是用富於感染力的語言展現課文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春天美好景物的想像;或是用輕松優美的音樂渲染,激發學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美景中去。最後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讀,教師給予指點和解說,比如,抓住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是對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比如,指導朗讀春天一段,要定準輕松歡快的基調,語速要根據內容的變化時緩時急。「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語調要舒緩、輕柔,體現柳絲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語速加快,要有趕集、聚攏之意。「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要讀出欣喜之情,讀「光彩奪目」時,語速要放慢,語調加重,感情要飽滿。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
6.要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點和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可以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地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自由飛翔的燕子,為春天增添了情趣,使這早春美景更加生機勃勃、令人神往。教學中還要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像,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寫的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要讓學生想像花兒爭相開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像,彷彿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像力,並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贊歌」的意思。從中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愛,以及贊美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
7.學習詞句,積累語言。本課描寫生動形象,用詞准確,語言優美。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比如,「像趕集似的聚攏來」,「聚攏」可以通過查字典讓學生了解意思,再體會這里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生動活潑的春景;「橫掠」可以通過畫面演示,了解這種姿勢,體會作者用詞的豐富、准確。「掠」是輕輕擦過的意思,指燕子身輕,速度快,一瞬間而過。「多麼像五線譜啊」,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五線譜,可以讓學生看看五線譜,知道五線譜和音符是什麼樣子,再體會課文為什麼要用五線譜來打比方。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再背誦下來。指導背誦要指點背誦方法。背誦本課,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課文脈絡來背誦,記住每段話中描寫的先後順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再到活潑可愛的燕子的順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細雨、微風、柳絲、草、花到燕子的順序。
8.課後思考練習題及泡泡。第1題是讀背的要求,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背不下來的可以留作家庭作業。第2題是討論題,「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完成。重點通過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對燕子的了解來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最後大家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就可以了。第3題可以結合課堂學習進行,讓學生根據例子的提示,明確「掠」用得好在哪裡,自己再尋找一些用得好的詞語。想一想為什麼用得好,然後和同學討論交流。選做題是積累語言的練習,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鼓勵學生在課外再摘抄一些,還可以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文中泡泡「我能想像出『趕集似的聚攏來』的景象」,這是培養想像力的練習。讀文章想畫面,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進行。在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後,再想像生動而熱烈的春天景象。教師可提示學生想像春天都有哪些動物、植物能出現。文末泡泡,既是想像的練習,又是理解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作用的練習。要讓學生先了解什麼是五線譜,再想想為什麼要用「五線譜」打比方,了解電桿和燕子組成的畫面,非常像五線譜。這是通過引導想像來完成的。同時,燕子作為音符,正好譜成了春天的贊歌,與最後一句話形成了必然的聯系,更好地體現了歌頌春天的主題內容,體會用「五線譜」打比方的妙處。
四、參考資料
燕子一種候鳥,體小、翅膀尖而長,尾巴分開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是益鳥。在我國,燕子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去。
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社會活動家。生於浙江永嘉縣,原籍福建長樂縣。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同茅盾、葉聖陶等人共同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主編「小說月報」,1931年任燕京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創辦《民立》周刊。解放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文物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1958年在出國訪問途中,不幸因飛機失事遇難。鄭振鐸畢生從事文學創作、文學研究和考古研究,致力於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建設。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佝僂集》《山中雜記》《泰戈爾傳》等;主要譯作有《沙寧》《血痕》《灰色馬》《新月集》《飛鳥集》等。1959年出版《鄭振鐸文集》。他的作品《鸕鶿》(由《鵜鶘與魚》改編)等,曾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課本。
❹ 語文二年級下第一課找春天
希望可以幫到你。
1原文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凍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裡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2課本教案編輯
教材簡說
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本文的課題呼喚著我們──找春天去吧!我們到校園里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現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現飄飄搖搖的風箏;打開課本,我們還會在課文插圖中發現春天的影子;讀著課文,我們會感覺到自己就是那幾個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現春天的欣喜。
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著嫩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嫻熟地彈奏著動人的音符,快樂地盪著鞦韆,興奮地叫著、笑著……
孩子們找到春天了嗎?從哪裡找到的?怎樣找到的?激發學生多讀書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讀著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還可以引導學生看著畫面背誦,不但背下語言,還「背」下畫面,「背」下豐富的情感。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景,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
3.熱愛春天,願意去觀察、發現。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遮、觸」(翹舌音,「遮」讀一聲)、「嫩」(韻母是en不是un)。
2.可採用以下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聯系生活經驗,結合動作演示認識「遮」、「掩」、「躲」、「探」。
(2)隨課文朗讀分散認識「羞」、「嫩」。
(3)運用熟字加偏旁或換偏旁的方法識記「躲」、「觸」、「鵲」。
3.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理解「羞」、「嫩」、「觸」等字的意思。也可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字的意思,但不要去照念或背字典上的解釋。
4.寫字指導。
本課要求寫的9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餘的又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可以把書寫指導的重點放在「左窄右寬」的字上。指導時重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規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寬的字集中一起,引導學生先觀察其結構特點,讓學生自己發現左窄右寬的規律後,再指導他們臨寫。
「探、躲」二字是本課新認讀的生字,建議重點指導。指導寫「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筆撇不出頭,「朵」字寫得瘦長一些。「探」字比較難寫,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筆一畫地細致分析、指導:禿寶蓋不宜太寬,「小八」的右邊是點,「木」字橫要短,撇捺要舒展。此外,「溪」字右邊比較復雜,也要作細致的指導。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文,要注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營造一種童話般的情境,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春光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情趣,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整體朗讀感悟。
1.讀著課文,你感受到「我們幾個孩子」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讀「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一定會體會到作者急切、嚮往、激動的心情,一定能感悟出「沖出、奔向」等詞語蘊含的意思。
2.你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句子中能體會到什麼?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說說初春的特點,從而體會課題中的「找」字,體會課文表達的發現的樂趣。也可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說說自己找到的春天。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反復讀課文,從找春天的過程中感悟春天,體會找春天的樂趣,體驗發現的快樂。可讓學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聲音讀課文,體會課文語言的美感和蘊含其中的感情。
4.帶著欣喜的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從課文結尾的省略號出發,以「我的發現」的形式,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在課前找到的春天。然後老師可用課件顯示不斷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後形成山花爛漫、百鳥爭鳴的畫面。
(三)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
尋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
2.找找說說,看誰組詞多。
(1)做課後「找找說說」的練習。
(2)照樣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認真
躲藏躲躲藏藏
3.讀讀記記。
(1)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裡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4.寫一兩句贊美春天的句子。
(四)實踐活動
選擇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到野外實地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自己發現的春天,准備在「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課上交流。可從氣候、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方面的變化著眼進行觀察。
教學設計舉
(一)古詩引入
出示古詩《早春》,老師范讀或由會讀的同學朗讀,再說說早春的特點
春天剛剛到來的時候,腳步輕輕,若隱若現,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們必須留心觀察,才會發現春天的蹤跡。當我們發現春天的時候,心裡一定會盪起一陣驚喜,體驗到發現的快樂。讓我們先讀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裡發現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2.在小組里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生字,注意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
3.小組派代表匯報本組認識的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三)再讀課文,感知發現
自讀或小組合作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後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發現了什麼。
(四)配樂朗讀,讀出感情
播放輕音樂,創造想像的氛圍。教師與學生一起在輕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完成課後練習「找找說說」
1.重點指導「溪、搖、躲、解」四個字。注意提示和范寫容易寫錯的筆畫和部件。
2.採取同桌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找找說說」的練習。
(六)選讀課文,自主積累,練習背誦
1.展示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說說自己讀後的體會。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積累。可以讀讀背背,可以讀讀抄抄,也可以試著默寫。然後讓部分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積累的詞句或段落。
3.練習背誦課文。
(七)遷移運用,拓展想像
1.畫出自己在春天裡的發現,然後寫一句話。
2.播放《春天在哪裡》的歌曲,在想像中結束教學。
❺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二詩,村居翻譯古詩
《村居》是由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詩翻譯: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簡析: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因春天來臨而喜悅,所見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❻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內容是什麼
《找春天》
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本文的課題呼喚著我回們——找春答天去吧!我們到校園里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現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現飄飄搖搖的風箏;打開課本,我們還會在課文插圖中發現春天的影子;讀著課文,我們會感覺自己就是那幾個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現春天的欣喜。
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著娕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嫻熟地彈奏著動人的音符,快樂地盪著鞦韆,興奮地叫著、笑著……
孩子們找到春天了嗎?從哪裡找到的?怎樣找到的?激發學生多讀書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娕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著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