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七年級上冊語文配套練習冊 論語十二章答案 2014年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時」,這里是副詞,相當於「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孔子所講的功課如禮、樂、射、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課如講經,那就只能是「溫習」或「復習」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朋」舊註:「同門曰朋。」跟現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孔子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辭官以後,專力講學,「弟子彌眾(越來越多),至自遠方」。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樂。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范圍。「人不知」,「不知」什麼呢?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從《論語·憲問》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君子」,在《論語》一書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這句話里,可取前義。因為這個詞現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沒有翻譯;一定要譯,也可以譯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論語》記孔子門人一般稱字,如對仲由稱「子路」,對端木賜稱「子貢」,對曾參獨稱「子」,因為此書是孔子二傳或三傳弟子所記,曾受業於曾參。「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巧合。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於師,「習」則熟之於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過去有這樣一種理解,把「溫故」(復習舊知識)和「知新」(獲取新知識)看作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如子夏所說「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見《論語·子張》),這是因為忽略了下面「為師」二字。《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並非平列的兩件事,關鍵在於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其中,「罔」「殆」二字歷來解釋紛紜。朱熹注雲:「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習其事」,指的是不讀書。講這一章,要防止產生片面理解,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是基礎。孔子就很重視「學」,反對離開「學」這個基礎去胡思亂想。他曾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關於這段話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記載: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批評了他;子路於是改服而入,但顏色依舊充盈。孔子又對他說:「……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據此,最後的「知」字當破讀,通「智」。孔子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兩章內容相同,故予合並。 [講解]這兩章也是講學習態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也有借鑒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講解]「士」,在《論語》中大約出現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胸懷寬廣,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堅強,才能長期堅持奮斗。「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講解]這是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何晏集解:「大寒之歲,眾木皆死,然後知松柏小凋傷;平歲,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別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 ...展開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時」,這里是副詞,相當於「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孔子所講的功課如禮、樂、射、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課如講經,那就只能是「溫習」或「復習」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朋」舊註:「同門曰朋。」跟現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孔子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辭官以後,專力講學,「弟子彌眾(越來越多),至自遠方」。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樂。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范圍。「人不知」,「不知」什麼呢?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從《論語·憲問》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君子」,在《論語》一書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這句話里,可取前義。因為這個詞現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沒有翻譯;一定要譯,也可以譯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論語》記孔子門人一般稱字,如對仲由稱「子路」,對端木賜稱「子貢」,對曾參獨稱「子」,因為此書是孔子二傳或三傳弟子所記,曾受業於曾參。「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巧合。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於師,「習」則熟之於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過去有這樣一種理解,把「溫故」(復習舊知識)和「知新」(獲取新知識)看作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如子夏所說「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見《論語·子張》),這是因為忽略了下面「為師」二字。《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並非平列的兩件事,關鍵在於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其中,「罔」「殆」二字歷來解釋紛紜。朱熹注雲:「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習其事」,指的是不讀書。講這一章,要防止產生片面理解,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是基礎。孔子就很重視「學」,反對離開「學」這個基礎去胡思亂想。他曾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關於這段話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記載: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批評了他;子路於是改服而入,但顏色依舊充盈。孔子又對他說:「……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據此,最後的「知」字當破讀,通「智」。孔子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兩章內容相同,故予合並。 [講解]這兩章也是講學習態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也有借鑒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講解]「士」,在《論語》中大約出現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胸懷寬廣,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堅強,才能長期堅持奮斗。「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講解]這是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何晏集解:「大寒之歲,眾木皆死,然後知松柏小凋傷;平歲,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別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事變,然後君子之所守可見也。」二說大同小異。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講解]曾子曾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積極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消極的一面。孔子關於「仁」說過許多話,細分析起來,都跟這兩點有關,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於子貢問的是「可以終身行之」的「一言」(實即問「道」),所以孔子拿「恕」來回答他。收起
『貳』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課後題所有答案!!!!急!!!!!!!!!!!
上冊課後練習題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 一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 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二 在下邊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本題讓學生走進課文,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同時激勵勇敢精神。本題又是口語交際訓練,應熱情鼓勵學 生發言,讓學生自由言說,教師可因勢利導。 三 生活中難免遇到過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張貼在教室里。 本題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總結人生經驗。這既是練筆活動,又是交流活動。沒有字數規定,但宜短小精悍。 書寫標題,設計花邊要求美觀。張貼,布置專欄,可指定若干同學,負責編輯。
《紫藤蘿瀑布》 一 朗讀全文。試用你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這句話。 本題除練習朗讀外,意在聯系生活經驗進一步體會課文的主要哲理。本題提倡個性化閱讀,各人的經歷見 聞不同,對這句話的體會也可以有深有淺,有自己的側重點。 二 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 其終極。 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 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白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 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卧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本題揣摩景物描寫,實質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效果,以達到增強語感、領悟寫景技巧 的目的。答好這些題目不很容易,應該讓學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礎上,細心地感受比喻、擬人的表達效果。 例如,句1 寫藤蘿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氣勢和光彩,體會這樣寫景的妙處。 參考答案: 1.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2.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透剔,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 也抒發了喜悅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了愉悅歡暢的心情。 三 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徵意義,試搜集幾種說法(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搜集一些吟詠花木的 詩句),與同學交流一下。 本題要求搜集,簡便的辦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個,我一個,大家說,做好記錄,然後整理,這也 可以說是搜集。要找書搜集,就要告訴學生哪些書有這樣的材料。
太多發不上去啊!
『叄』 七年級上冊語文試卷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4分)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里寫出漢字,書寫要規范、准確,標點要佔格。(2分)
gěi zì jǐ yì diǎn xìn xīn,qián tú huì wú xiàn guāng
míng .
2.給下面選文中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所給的拼音寫漢字。(2分)
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yùn niàng( )(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 )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 )亮地響著。
3.下列成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加以改正。(2分)
返老還童 德高望眾 花枝招展 繁弦急管
玲瓏賜透 多姿多采 無憂無慮 心曠神貽
錯別字
改 正
4.根據下列語句的意思,寫出相應的成語。(2分)
(1)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樣子。 ( )
(2)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 )
5.給下列句子加上標點,表達不同的意思。(2分)
(1) 甲 隊 大 敗 乙 隊 獲 得 冠 軍
(2) 甲 隊 大 敗 乙 隊 獲 得 冠 軍
6.根據語境,仿照畫線句子,接寫兩句,構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2分)
閱讀天地,聆聽萬籟,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給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機動人心弦;夏,以她的熱情奔放激人奮發; ;
。
7.默寫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 ,風正一帆懸。
(2)幾處早鶯爭暖樹, 。
(3)歷代詩人留下了無數吟詠花草的名句。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 , 。」現代名家又何嘗遜色,如朱自清《春》中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 。」寫盡了春草的活力、質感和顏色。
(4)孔子曰:「 , 。」我們在學習中要善於思考,要學會用腦筋學習。只有把學和思真正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怎麼,不高興我來嗎?」分別了多年的好友,如今笑盈盈地站在我面前開玩笑。我緊緊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怎麼會,孔子雲: 『 , ?』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填《論語》中的句子)
(6)曹操《龜雖壽》中表達詩人雄心壯志的千古名句是「 ,
; , 。」
二、閱讀(40分)
(一)陳太丘與友期 (12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3分)
⑴太丘與友期行( ) ⑵去後乃至( )
⑶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 ⑷尊君在不( )
⑸相委而去( ) ⑹下車引之( )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與「下車引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 故時有物外之趣 B.吳欲之去南海
C.良愕然,欲毆之 D.邑八景之一地
10. 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譯:
11.學習這短文能讓我們明白為人的一些道理,這些道理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
即 和 。 (2分)
12. 「八榮」之一就是要以誠信為榮。你能說出與誠信有關的諺語、成語、格言或故事嗎?(至少2個) (2分)
(1)
(2)
(二) 小 名(15分)
大約我的出生與水有關,於 是 頗 懂 得 斯文的外公順口給我起名叫
淼(miáo)兒。在「淼兒、淼兒」的呼喚中我慢慢長大了,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爸爸覺得該有個體面的學名才對,便為我取了個挺大眾化的名字,可家裡人還是「淼兒、淼兒」地叫。特別是媽媽叫得尤為響亮頻繁。
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聽到家人喚我小名競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終於有一天,我在聽到媽媽又一聲「淼兒」的呼喚後,鄭重地對她說:「媽媽,我有大名的。別叫我小名好嗎?」然後我在媽媽驚愕的表情里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但媽媽終究還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歲生日聚會,好多同學都跑來了,家裡的小客廳擠得滿滿的。我一邊給大家分發糖果,一邊忙不迭地說著謝謝。爸爸媽媽在廚房裡忙著做菜,當一碟碟香氣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時,同學萍將送給我的大蛋糕端了上來。我立刻連聲稱謝著打開了蛋糕盒。我喊道:「媽媽,拿刀子來!」
媽媽一邊遞過來一把瓜刀,一邊叮嚀:「淼兒,小心點!」
「咦!你原來叫淼兒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歡快地叫著,同時在空中打了一個別致的手勢。朋友們也善意地鬨笑起來,我的臉唰地紅到了耳根。
晚上,臨睡覺時,我推開了媽媽的房門。倚著門框,又一次對她說:「媽媽,我不是說過嘛,別叫我小名!」語氣里已有了幾分不耐煩。媽媽的臉上呈現出一種復雜的表情,看了走進來的爸爸一眼,嘆了口氣:「對不起!高翔!」可我聽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卻變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繞口。
沒多久,我要離開家到數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讀書。
不知怎的。媽媽竟在短短的幾天內學會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時那樣順口熟練。我自然很高興。
分別的那一天,爸媽一起送我去車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囑四,媽媽則沉默著,顯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過來撫慰著他們:「放心吧,沒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車開動的剎那,我從車窗探出頭去,同他們揮手告別,一直不言不語的媽媽突然抬起了頭,眼裡竟有了淚。她追著,跑著,揮動雙手,脫口喊了出來——
「寫信回來。淼兒!」
我稍稍一愣,心裡似乎被什麼東西猛撞了一下,淚水奪眶而出。
13.本文貫穿全篇的線索是 。 (1分)
14.現在的「我」為什麼不喜歡媽媽叫自己的小名?聯系全文概括出兩點原因。(4分)
(1)
(2)
15.作者是用哪一具體事例來說明媽媽「終究還是改不了」的?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出來,不超過15個字。(2分)
16.「我」曾兩次抗議媽媽喊「我」小名,這兩次抗議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媽媽的表情如何?(摘引原文回答)(4分)
第一次抗議的語氣 ,媽媽的表情 ;
第二次抗議的語氣 ,媽媽的表情 。17.為什麼媽媽在送別「我」的時候脫口喊出了「我」的小名?(2分)
18.結尾一段中的「什麼東西」應該是指什麼?(2分)
(三) (15分)
①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②那年,女孩剛上大學,她住在有六個人的宿舍。另外五個女孩家裡的條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裡很窮。她的穿著非常樸素,人長得瘦小而且有點兒黑,除了那雙烏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來,就像是天鵝群里的丑小鴨。
③正因為這樣,女孩很自卑,臉上總是掛著憂郁的神情。她盡管努力,但成績平平。
④女孩的舍友陸續地過生日,她們在高檔的卡拉OK廳或充滿浪漫情調的酒吧開生日Party。女孩參加Party的時候,總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著鮮花、禮物和祝福一齊擁向幸福的壽星。
⑤而女孩的生日總是被人忘記,因為她自己也常常遺忘了它。女孩偶爾也會有想起的時候,她不奢望開一個生日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個人忽然記起了她的生日,送給她一張賀卡,對她說「生日快樂」,女孩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從沒有一個人為她這樣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問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經過了?」女孩愣了一會兒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確早已過了。於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⑥在大三上學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圖書館一個靠窗的位置,認真地看書。那天,外面的陽光燦爛而明媚,透過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這陽光而心情明朗起來,她轉頭望著窗外,只見陰密的小樹林,有葉子飄飄柔柔地落下,鋪滿了草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碎成點點金斑,隨秋風起舞。南國的晚秋總是這樣的華麗而富有生氣。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個小生命哭泣著降臨,而二十年的生命歷程,更是一首美好的樂章。可是自己卻從來沒有發覺這種美麗。女孩剎那間醒悟,當自己一個人跋涉時,如果沒有人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會有挫折,會有苦難,這時候需要一種勇氣,一種鼓勵。
⑦女孩到蛋糕店,為自己訂了一個蛋糕。剩下來的時間里,她到地攤上,買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後,整個人煥然一新。然後她開始制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學習計劃。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⑧晚上,女孩提著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當她把蛋糕擺在桌上時,舍友驚呼:「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著點點頭,於是大家都圍攏過來,祝福她生日快樂。因為沒有一個人記起她的生日,因此沒有一個人准備禮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滿了幸福。女孩在搖曳的燭光中許願,祝福自己勇敢、快樂並堅韌不拔。
⑨從那以後,大家發現女孩似乎變了一個人,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人也變得越來越美麗。女孩開始參加學校的各種大賽,獲得了許多的獎項,而且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後來,愛好文學的她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再後來,女孩成為一所名牌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在夢想慢慢實現,即將踏上人生的另一個旅途時,女孩終於牢記二十歲生日那天對自己說的話:如果沒有人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⑩而這個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寫下這段文字,感謝生活,感謝生活,更感謝自己,因為自己給了自己勇氣和希望。
19. 文章運用了前後對比的手法,請找出對應的語句填空:(3分)
①以前的女孩:人長得瘦小而且有點兒黑,……就像是天鵝群里的丑小鴨。
後來的女孩:
②以前的女孩:她盡管努力,但成績平平。
後來的女孩:
③使她發生這么大變化的原因是:
答:
20.請揣摩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並按要求完成以下兩題。(2分)
①「而女孩的生日總是被人忘記……」「從沒有一個人為她這樣做。」句中加點詞語說明什麼?
答:
②「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滿了幸福」句中加點詞語「溢滿」能否改為「充滿」,為什麼?
答:
21. 第⑥自然段寫道:「女孩因這陽光而心情明朗起來」,本段的景物描寫中對應「心情明朗」的語句有
(2分)
22.文中為什麼反復出現「如果沒有人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這句話?(3分)
答:
。
23.請參考「如果沒有人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這句話為文章起一個題目,不超過6個字(2分)
24. 女孩的故事讓你讀懂了什麼? (3分)
答:
(四)晉祠(文/梁衡)(14分)
從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懸瓮山。在山下的參天古木中,林立著100多座殿堂樓閣和亭台橋榭。悠久的歷史文物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體,這就是著名的晉祠。
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
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伸開的兩臂,將晉祠擁在懷中。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無論什麼時候拾級登山都會心曠神怡。
這里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有兩棵老樹: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皴裂,頂上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階旁。那唐槐,老乾粗大,虯枝盤曲,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還有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蒼勁的風骨。以造型奇特見長的,有的偃如老嫗負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聖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雲霄,它的樹皮上的紋理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的,紋絲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晉祠在古木的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這里的水,多、清、靜、柔。在園里信步,但見這里一泓深潭,那裡一條小渠。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碧波閃閃,如錦如緞。這些水都來自「難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著名學者傅山寫的「難老泉」三個字。這么多的水長流不息,日日夜夜發出丁丁冬冬的響聲。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絕,無論多深的水,只要光線好,游魚碎石,歷歷可見。水的流勢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河底,掛在岸邊,合著那些金魚、青苔以及石欄的倒影,織成一條條大飄帶,穿亭繞榭,冉冉不絕。當年李白來到這里,曾贊嘆說:「晉祠流水如碧玉」。當你沿著流水去觀賞那些亭台樓閣時,也許會這樣問:這幾百間建築怕是在水上飄著的吧!
然而,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這里保存著我國古建築中的「三絕」。
一是聖母殿。它建於宋天聖年間,重修於宋崇寧年間(1102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築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靠牆外迴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聖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於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雲生,一派生氣,距今雖已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起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狀奇特,人行橋上,可以隨意左右。這種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築中也是罕見的。
以聖母殿為主體的建築群還包括獻殿、牌坊、鍾鼓樓、金人台、水鏡台等,都造型十朴優美,做工精巧。全祠除這組建築外,還有朝陽洞、三台閣、關帝廟、文昌宮、水母樓、勝瀛樓、景清門等,都依山傍水,因勢起屋,或架於碧波之上,或藏於濃陰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園中的許多小品,也極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掛細泉垂下,就在下面立著一個漢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腦門,笑眯眯的眼神,雙手齊肩,托著一個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濺到腳下的潭裡,總不能盛滿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隻石雕大虎,兩只前爪抓著水邊的石塊,引頸探腰,嘴唇剛好沒入水面,那氣勢好像要吸盡百川似的。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愛晉祠這個好地方,山徑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著不少名人的題詠,詞工句麗,書法精湛,為湖光山色平添了許多風韻。
晉祠,真不愧為我國錦綉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5、 用文中的一個句子概括晉祠的總特點。(1分)
答: 。
26、 關於本文的結構特點,下面選項中正確的是。(2分)
A、總分式 B、分總式 C、總分總式 D、平行式
27、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可是卻有許多生動的描寫,還有議論、抒情,請各找出一例來填入下面的橫線上。(3分)
答:描寫:
議論:
抒情:
28、寫聖母殿的段採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是由 到
說明的。寫園中小品的段說明順序是: ,是由 到
說明的。(2分)
29、 將「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煙。」中的「旋」改為「卷」好不好?請說明理由。(2分)
答:
30、 作者怎樣寫晉祠的水的?請做簡要的分析。(2分)
答:
31、 為了准確清楚地說明晉祠,作者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舉出一例,並說說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2分)
答:
三、寫作。(40分)
32.題目: 真
要求: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
2.寫一篇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要寫出真情實感。
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
4.字數在600字左右。
參 考 答 案
一、1、給自己一點自信,前途會無限光明。(2分)
2、醞釀、應和(hè)、嘹(liáo)(2分)
3、
錯別字 眾 賜 采 貽
改 正 重 剔 彩 怡
4、小心翼翼 一絲不苟(2分)
5.給下列句子加上標點,表達不同的意思。(2分)
(1) 甲 隊 大 敗, 乙 隊 獲 得 冠 軍。
(2) 甲 隊 大 敗 乙 隊, 獲 得 冠 軍。
6.根據語境,仿照畫線句子,接寫兩句,構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2分)
閱讀天地,聆聽萬籟,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給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機動人心弦;夏,以她的熱情奔放激人奮發;秋,以她的成熟輝煌(或「豪爽瀟灑」)奪人
魂魄;冬,以她的純潔寧靜(或「不畏嚴寒」)令人深思。
7、略
二、閱讀理解(本題滿分40分)
(一)陳太丘與友期 (12分)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3分)
⑴期(約定) ⑵乃( 才) ⑶戲( 玩耍) ⑷不( 通「否」)
⑸委(舍下、丟下 ) ⑹引(牽、拉 )
9. c (2分)
10. 譯:您跟家父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父親,就是失禮。(3分)
11.即 信 和禮 。 (2分)
12. (2分)
(1)一言既出,駟馬難追。(1分)(2)誠信是做人之本。(大意正確即可。)(1分)
(二)小名(15分)
13、小名(或「我」的小名)(1分)
14、(1)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或:認為自己長大了)(1分)
(2)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或:感到難堪)(1分)
15、媽媽在生日聚會上叫「我」的小名。(2分)
16、鄭重 驚愕 不耐煩 復雜(4分)
17、因為在媽媽眼中,兒女無論長到多大,總是她放心不下的孩子,而小名則是她最自然、最鍾愛的稱呼,所以在道別時,媽媽仍然是情不自禁地喊出「我」的小名。(大意正確即可。)(2分)
18、對母親的愧疚、依戀(1分)以及突然感悟到的母愛(1分)。
(三)(15分)
19、(3分)
①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人也變得越來越美麗。(1分)
②獲得了許多的獎項,而且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再後來,女孩成為一所名牌大學的碩士研究生。(1分)
③女孩在二十歲生日時,通過自我祝福,自我鼓勵,給了自己勇氣和希望。(1分)
20.①寫出舍友們對女孩的生日一直不太關心。(意思對即可)(1分)
② 「充滿」只是滿的意思,「溢滿」的意思是充滿而流出來(1分)「溢滿」的程度更高,更能表現小女孩無比幸福(1分)
21.外面的陽光燦爛而明媚,透過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1分)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碎成點點金斑,隨秋風起舞。(1分)
22.反復出現起到強調作用,(1分) 這句話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在困難無助的時候應該學會自我鼓動。(2分)
23.為自己祝福(或:祝福自己、自己祝福自己)(2分)
24.人在身處困境的時候(1分)應該樹立信心,學會自強自立 。堅韌不拔,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2分)(也可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對即可給分。)
(四)晉祠(14分)
25、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優美的自然景物渾然融為一體。(1分)
26、C (2分)
27、描寫: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
議論: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
抒情:晉祠,真不愧為我國錦綉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1分)
(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對即可給分)(3分)
28、空間順序 由外到內 邏輯順序 由概括到具體(2分)
29、不好。因為「旋」字形象地表現出了「向左擰,一圈一圈」的樣子。「卷」字不能產生如此效果。(2分)
30、作者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了晉祠水的多、清、靜、柔四大特點,語言優美形象。(2分)
31、例:從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懸瓮山。在山下的參天古木中,林立著100多座殿堂樓閣和亭台橋榭。悠久的歷史文物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體,這就是著名的晉祠。(或第1自然段)用列數據的說明方法,(1分)准確地說明了晉祠的地理位置晉祠歷史悠久(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對即可給分)(1分) (2分)
『肆』 全品基礎小練習語文七年級上冊答案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26分)
1、潮平兩岸闊,_________________。(1分)
2、明月別枝驚鵲,_______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不亦樂乎?(1分)
4、 _________________ ,誰家新燕啄春泥。(1分)
5、舊時茅店社林邊,_________________。(1分)
6、《觀滄海》中藉助奇特的想像表現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7.《天凈沙•秋思》中集中表達遊子思鄉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當別人因不了解你而和你產生誤解時,你應該怎樣對待這個問題?請用《論語》中的話來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論語》中闡述學習和思考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論語》中給你啟發最大的闡述學習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逾越(yú) 鎦金(liū) 逮捕(dǎi) 衣缽(bō)
B、欺侮(wǔ) 恣情(zì) 船舷(xián) 執拗(niù)
C、洞穴(xuè) 驛路(yì) 醞釀(rǎng) 諦聽(dì)
D、狹隘(ǎi) 矍鑠(shuà) 稱職(chèng) 罅隙(xì)
12.下列句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你也是一位無言的讒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U.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C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D.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1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關於這件事的具體詳情,以後再告訴你。
B、這個山區的風景,對我很熟悉,能一一說出佳處來。
C、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們正在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D.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我國男女運動員奪得一共183枚金牌。
14.下列句中橫線處與上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崇山峻嶺,比起人來,是那樣的高大雄偉,人站在它面前不過如芝麻粒兒,但人們總是踩山於腳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瑪峰,人為攀登而欣喜,———
A.而山也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它的高大雄偉
B.而山卻冥然不覺,沒有靈性的高大,不過是一堆土石
C而山卻默默不語,因為它知道:襯托別人,奉獻自己是光榮的
D.而山也因為給人類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而驕傲
二、閱讀理解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和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 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痛楚,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是稀落的,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顏觀色,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我曾遺憾地想:這里再看不見藤蘿花了。
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計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卧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美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
虯枝( ) 佇立( ) 綻開( ) 酒釀( )
2、體會「花艙」滿裝生命的「酒釀」,張滿了「帆」,在閃光的「河流」上「航行」的妙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最能體現紫藤蘿花繁茂、輝煌特點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樣理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簡要分析「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所包含的哲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創造月亮
唐傳奇當中,有這么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留月》。「紙月」的故事是講有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的懷里,沒有月亮的時候照照;至於「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驚嘆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嘆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夠作出如此的想像的心,定然無比地澄清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
叩問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經常犯「月亮缺乏症」?晦朔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隱匿了,心中的月亮遂也跟著消亡。沒有月亮的時候,光陰在身上過,竟有了鞭笞般的痛感。「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我沮喪地對朋友說。回憶著自己走在銀輝中的模樣,是那樣的詩意安然,但今天的手卻是絕難伸進昨天了。我夠不著浴著清輝的自己。
我常常想,苦的東西每每被我們的口拒絕,摳的葯,也聰明地穿起討好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們的嘴,邊來攻我們的心了。而我們的心,是那樣的容易失守。苦,在我們的心裡奔突,如魚得水。可以訴人的苦少而又少,難以訴人。羞以訴人的苦多而又多。優與隱憂不由分說地搶佔了我們的眉頭和心頭。夜來,只有枕頭知道懷揣了心事的人是怎樣地輾轉難眠。世界陡然縮小,小到只剩下了你和你的煩惱。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無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無可逃循。這時候,月亮在哪裡?天空沒有月亮,心空呢?
想沒想過,剪個紙的月亮給自己照明?
創造一個月亮,恰是創造一種心情。痛苦來襲,我們習慣浩嘆,習慣呼叫,我們不知道,其實自我的救贖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掩埋在廢墟下達八太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裡,她不停地唱著一段段的「樣板戲」,開始是高聲唱,後來是低聲唱,最後是心裡唱。她終於倖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勸慰著自己,鼓勵著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懷里取暖。這樣的人,上帝也會殷勤地趕來成全。
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於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剪除心中和陰翳,不叫它滋生,不叫它蔓延,給月亮一個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
1.閱讀①~③段,概括「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點的「紙月亮」分別指什麼?(4分)
第①段中的「紙月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中的「紙月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你對全文的理解,說說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創造月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說面對痛苦「自我的救助往往來得更為便捷,更為有效」,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竊斧(10分)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不竊斧也。俄而搰(hú)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視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l『解釋文中加點的字或詞。(5分)
亡 ________________ 意________________ 顏色________________
言 ________________ 俄而________________
2.亡斧者亡斧時怎樣看待鄰人之子的?得斧之後又是怎樣看待鄰人之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閱讀:(4分)
1.《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水滸傳》中有兩位打虎英雄,在景陽岡打虎的是______________,在沂嶺殺四虎的是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人生的歷程,就是不斷尋找真善美的過程,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具體的東西,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比如尋找心愛的物品,尋找失落的情感,尋找生活的快樂,尋找人生的坐標等,請以「尋找__________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
2.文體不限,語句通順。
期中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11.B 12.A 13.C 14.C
一、(一)1.qlu zh0 zh6n 剛6ng (二)1.(1)想像奇妙 (2)立意非凡 (3)心無比澄澈清明2.用紙剪成月亮 勸慰、鼓勵、支撐自己的精神力量 3.因為飛Ij造月亮飛巳讓我們在失意的時候,用一種精神力量來引導自己樂觀地面對生活,所以作者提倡要飛Ij造月亮」。4.面對困境,自己完全可以給自己以安慰、信心、鼓勵,讓自己從容地面對困境。這比別人的救助更迅速方便,更加有利於自己從困境中走出。 (三)1.丟失 猜想 臉上的神色說 不久 2.視其行步、顏色、言語、動作、態度無為不竊斧也。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三、1.花果山福地 水簾洞洞天 2.武松 李逵
『伍』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補充習題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經歷。小時候的他與別的孩子不一樣,體弱多病。一天,他與其他孩子爬懸崖,當他好不容易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時,他實在上不去了,而要下去也下不去了。於是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但是,他後來按照父親說的方法,一小步,一小步地下來,終於脫險了。
編輯本段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理解並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 2.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體味重點詞語的含義,把握課文內容。 3.緣事悟理,領悟人生道路上再大的困難,只要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就會贏得勝利。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專業心理學家。曾發表百餘篇短文,並著有《宇宙間》《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學術界聲望很高的專業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像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莫頓·亨特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鍾,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 就這樣,莫頓·亨特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一步又一步,終會達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頓·亨特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被美國作家芭芭拉·琳達編撰的《假如我們原諒上帝》收錄。此外《心靈雞湯 充滿陽光的成長歷程》這本收錄激勵心志的成長故事的書中也收錄了他的相關作品。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被收入在人教版七年級{上}
語文課本中。 整體把握 文章體裁為敘事散文(散文指同詩歌、小說、戲劇相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它不同於古代與韻文相對的古文體。按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散文和議論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體裁:記敘文。中心: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困難解決不了,但只要把它們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最終就會成功。 寫作特點: 1.運用伏筆,記敘周密。本文脈絡清晰,明顯分為冒險,脫險,人生感悟三個部分處處巧用伏筆與此照應,記敘周密。前面交代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面才有別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獨「我」卡在中間,上不去,下不來。 2.心理描寫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寫出了「我」當時極其恐懼的心理。 3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了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些小困難一個一個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堆困難。
編輯本段詞語意思注音造句
訓誡(xùn jiè):告誡,教導。老師訓誡我不要冒險。 聳立(sǒng lì):高高地直立。平地的另一邊聳立著一座大山。 迂迴(yū huí):曲折迴旋。我們從一條迂迴的小路回到家。 凝視(níng shì):聚精會神地看。他凝視著老師。 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他啜泣著。 納罕(nà hǎn):詫異,驚奇。我正納罕他說的話。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形容人十分瘦。他瘦骨嶙峋。 心驚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看見刀就在眼前,他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眼睛)昏花。頭發暈,眼睛發花。他在上面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謹慎、嚴肅。原來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文中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他小心翼翼地捧起茶杯。 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專業心理學家。曾發表百餘篇短文,並著有《宇宙間》《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學術界聲望很高的專業作家。 2、相關知識: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岩石架,爬了1/3高度,就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後來經過父親指導,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於脫險。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1巧用伏筆,記敘周密。本文脈絡清晰,明顯分為冒險,脫險,人生感悟三個部分處處巧用伏筆與此照應,記敘周密。前面交代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面才有別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獨「我」卡在中間,上不去,下不來。 2.心理描寫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寫出了「我」當時極其恐懼的心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1期,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語文,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利引著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來,終於脫險。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通過寫「我」童年時的一次爬懸崖的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用勇氣和信心,只要把問題分解開來,逐漸戰勝每個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獲得成功。 二、文章脈絡 文章共23段,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6),起因:去爬懸崖。 第二部分(7~15),經過:進退兩難。 第三部分(16~22),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在父親的鼓勵之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脫離了「險境」。 第四部分( 23 ),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大困難,贏得最後勝利。 三、寫作方法 1、敘事技巧嫻熟 本文在敘事中注意前後照應,注意設下伏筆,使得文章記敘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後照應。文中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有匠心,傑利叫我「別做膽小鬼」、傑利的不放心都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本文採用順敘的筆法,用筆儉省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和起因。結束回憶也用筆乾脆利落,這樣一起一收與正文渾然一體。 2、描寫准確恰當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 文中人物的語言准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處的描寫。 「我」的動作、心理使得整個事件真實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景物描寫的交代、渲染、襯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見大,哲理深刻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範。這樣的小事,無論對哪個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華得益於「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平白卻富有沖擊力和音樂感的標題表述方式,當然也得益於作者對人們常規思維的突破:人們常常習慣目光長遠,卻常常忽視「走一步」與「再走一步」對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撐力量!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孩子的口吻敘事使本文更適於孩子們閱讀。無論情節敘述、心理描寫還是語言風格都屬於孩子們。這篇文章也給那些成人化的學生作文提供了優秀的反例,它讓人深思:對孩子而言,到底什麼事才是有意義的「事」呢? 4.心裡語言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寫出了我當時及其恐懼、害怕的心理。 四、重難點導析 ⑴「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解決的?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是什麼? 「我」和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經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來,「我」很恐懼,伏在岩石上不敢動彈。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懸崖。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困難轉化為一個個小困難,一個個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在解決這些困難中,「我」逐步樹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難。 ⑵「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別說說嗎? 這個題目設計旨在引導大家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學會邊閱讀邊歸納、分析。困難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懸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險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來身體一直不好;③暮色蒼茫,大地越來越暗。 ⑶為什麼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傑利」,有何用意? 此題仍然是培養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我」不能爬上山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文中多處提到了「我」體弱多病,細心閱讀就不難發現,「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幾乎暈倒」以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側面暗示。閱讀中要善於找出這些帶有鋪墊作用的句子,體會寫文章的周密表達。 多處提到「傑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現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放心」;最後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傑利是個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於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為傑利這個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為後文與父親找到此處埋下伏筆,使文章行文更加嚴密。 ⑷你對父親找到「我」後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內容。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我」下來,很值得人深思。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歷一次磨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父親這樣做,只給指導、鼓勵,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⑸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僅僅指當時「我」下懸崖石架的情形嗎? 從內容上看,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懸崖石架的經歷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挫折,在面對這些挫折時,不要想整個困難有多大,而只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決所有困難。在文章中,這段文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其次還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其行為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了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編輯本段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其作用是?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之所以寫天氣悶熱,是因為「我」心情很煩躁,很郁悶,就寫了動因。渲染孩子們心情煩躁的氣氛,為下文寫想爬上懸崖去涼爽涼爽埋下伏筆。 2.末段說「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這個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為什麼? 不能,探字體現出我十分小心,深入的刻畫「我」體弱膽小的特點,也只有用探這個動作十分小心的詞語,才可以引出下文「我」信心大增,最後成功脫險的過程。 4.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不要怕,我和你在一起呢。只要你試探著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很容易了。來吧,我等著你! 5.名句鑒賞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點明文章主旨,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 6.本文的感情基調是? 對戰勝困難的喜悅和自豪之情。 7.找出生活哲理的句子,並簡述在文中的作用。 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其作用是揭示中心(深化)主題。
編輯本段感悟哲理
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一小步再走一小步,一步一步走下去,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能闖過來。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許許多多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編輯本段相關練習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領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復述: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利引著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來,終於脫險。生活哲理: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3.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班裡出一期專欄。
編輯本段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 「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鍾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鍾看完。到時說「時間到」。 3.復述故事情節 (1)復述前的准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變態」。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8.課外作業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多角度閱讀 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2)確定角度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整理。 ──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評論傑利。 ──評論四個孩子 (3)探究問題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哪些地方寫到傑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2.語言運用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著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說的一個意思。 語句分析 (1)雖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 這句話表明了我體質虛弱,為下文「我」爬懸崖時不如小夥伴勇敢埋下伏筆. (2)「來呀!」我最要好的朋友傑利對我叫喊,「別做膽小鬼。」 傑利的話對我起了作用,讓我鼓起勇氣.
『陸』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基礎訓練答案
七年級上冊基礎知識梳理》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1、chī yǐn zhàn níng qíng chuò qiú sāo 2、憾——撼 塌——蹋 鎮——陣 駐——佇 希——稀 祿——碌 傷——喪 3、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怡然自得:愉快,自得其樂。龐然大物:形容體識大而笨重的東西。明察秋毫:比喻非常精明,任何的小問題都看得清清楚楚。4、(1)、嶙峋:形容身體瘦弱的情形。(2)、這是比喻的說法,把生命比作長河。5、(1)、手法:擬人 含義:表現出紫藤蘿無限的生命力。(2)、手法:比喻 含義:理想像種子一樣深深深地紮根在心中。6、余:我 張:睜開 私:內心 強:同「僵」,僵硬方:剛,正 鞭:用鞭子打 7、之:助詞 無實義 代詞 蚊蟲 代詞 8、(1)、心裡往那方面一想,果然就像有成百上千的鶴在飛舞。(2)、用煙慢慢地噴蚊子,使它迎著煙向上飛鳴,像青天上白鶴飛舞的景象,果真就像白鶴在雲頭上鳴叫。9、(1)、《浮生六記》 清 沈復 (2)象徵追求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挫折。
第二單元
1、diàn zhuó liáo zǔ chú tuì lán zǐ jiào è cù lìn bǐng mǐn jiàng
2、(1)、綴 啜 (2)、副 幅 (3)、愧 魁 (4)、圓 園 3、縫——逢 鎖——瑣 奧——懊 堅——艱 跌——迭 獷——曠 惠——慧 建——新 摩——磨 躬——功 佣——庸 踢——剔 4、(1)形容果實很多,成串。(2)形容心情很急切。(3)形容彩旗升起很慢。(4)形容很平庸。5、咒罵 空闊 弄臟 洗刷 裝飾 幼小 豐滿 災難 屬於 報告 6、略。7、(1)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讀書就會因空想而受害。(2)有作為的人不能不發憤圖強。(3)溫習舊的知識可以發現新東西。8(1)周國平 瑪麗•居 里 居里夫人 科學家 諾貝爾獎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第三單元1、A、潤:rùn 弄:nòng B:藻:zǎo 擻:sǎu 2、nèn 嫩綠 lǎn 懶惰 lóng 蔥籠 lóng 籠子 biǎn 貶低 zhǎ 眨眼 dūn 倫敦 guō 城郭 cù猝死 cuì 純粹 3、至——致
反——返 到——道 召——招 蘇——舒 乎——呼 穩——隱 生——身 烈——冽 盧——蘆 4、聽覺表現春風與鳥鳴給人聽覺的和諧愉悅之美。(2)味覺 表現花香使人產生無窮的聯想。 5(1)使人感到花香像一個活力四射的青年。 (2)排比 比喻 表現春雨輕盈、細密的特點。(1)朱自清 老舍 舒慶春 (2)自然界的事物 走進山去按近大自然的事物 (3)何其芳 詩 評論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4)曹操 東漢 政治 軍事
(5)白居易 唐《白氏長慶集》杭州西湖 (6)詞 名牌名 辛棄疾 稼軒 南宋 《穩定軒長短句》 曲 曲牌名 馬致遠 元 戲曲 7、(1)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垵 (5)稻花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6)斷腸人在天涯
第四單元
1、骸hái 巒luán 妒dù 兆zhào 暗yīn 嗉sù 謐mì 篡cuàn 劫jié 萵wō
螽zhōng 喙huì 2、(1)變化無常 (2)更勝一籌 (3)可望而不可即 3、稍——悄 頃——傾 青——清 慢——漫 詭——脆 剔——踢 矢——失 滄——蒼 4、卓越的 勇敢 機警的 愚蠢的 5、示例: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只是偉革命的一小步;但是對於世代深受壓迫的人民來說,卻是翻天覆地的一個大翻身。6(1)描寫 (2)說明 (3)議論
7、(1)打比方 (2)作比較 (3)列數字 (4)作詮解 8、(1)哲理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2)法布爾 法 昆蟲學 《昆蟲的故事》 (3)《聊齋志異》蒲松齡 聊齋 清 文學 海市蜃樓
第五單元
1、擲 虐 抹 訣 偶 什 瑟 禱 浴 2、飄盪 嫌棄 冷清 發抖 容忍 暗笑 3、(1)恍然大悟 (2)形影不離 合二而一 (3)各得其所 4、(1)神態 表現「我」內心無比激動,以無聲襯激情,(2)動作 表現母親對孫兒的喜愛。普通的動作傳達了深厚的感情。(3)心理 表明「我」把深深的愛藏在心間,用特殊的方式傳達特殊的愛。5(1)嚴冬的肅殺:既指現實中的天氣,又象徵封建教育氣氛的濃厚 表達了作者無法從現實中回到少年時光的痛苦心情。 (2)「冷冷」的月亮:像見證人一樣 表達了「我」對朋友反悔後的痛苦心情。(3)嫩芽 冬水:象徵春天的生命力 表達了作者看到大地回春的欣喜之情。6、(1)《野草》魯迅 文學 思想 革命 (2)《繁星》冰心 謝婉瑩作 (3)《泰戈爾詩選》 泰戈爾 印度 諾貝爾文學 (4)散文 一家人和和美美,相樣相愛的幸福 小說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 7、精神支柱 8、內:家裡 文義:詩文 似:像…… 擬:相比
期:約定 去:離開 引:拉 非:不是 舍:舍棄 不:同「否」
第六單元
1、炫 xuàn 稱chèn 呈 chéng 爵jué和 hè榛zhēn 濺jiàn 蹤zōng 螢yíng 2、(1)那淺淺的天河 不甚寬廣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2)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3)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4)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5)商女不右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6)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來歸 3、略。 4、(1)神話 童話 寓言 (2)《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3)樂府 律詩 絕句 詞 5、(1)襯托 (2)按照親疏遠近來判斷事情。(3)禍福相依的辨證道理。(4)給別人帶來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6、下雨 以……聰明 丟失 逃跑 慰問 祝賀 帶領 過 弓箭 靠近 十分之九 原因 7、(1)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2)這難道不是福氣嗎?
《七年級上冊古詩文大盤點》參考答案
一、實詞集錦
1、miǎo lì li páng yùn hóng diāo jù bì bǒ sǒng míng méng nì gèn shū àn yuán yú yì 2、A稚zhì B 見xiàn C幾 jǐ D屑xiè 3、省 說 傳 罔 殆
恕 藤 將 霄 裁 縹緲 肆 4、A對:直觀 B素:白色 C欲:想要 D暖:向陽 5、張:睜大 藐:小 私:內心 昂:抬起 唳:鳴叫 方:才、剛 別:別的 時:時常 慍:生氣、發怒 省:自我檢查,反省 謀:謀劃、辦事 傳:教授 殆:有害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已:停止 施:施加 期:相約 恆:經常 冥:天空 甍:屋檐 引:拉 富:定有 恆:牆 接:連接 憑:靠著 念:想、思考 亘:不斷 歲:年 6(1)不通否 詞氣詞,嗎 (2)見通理 呈現 (3)裁通才 僅 (4)說通悅 高興(5)知通智聰明智慧
(6)強通僵 僵硬 (7)女通汝 第二人稱 7、鞭:用鞭子打 師:做老師 雨:下雨 智:認為……聰明 善:擅長君子:(有)君子品格的人 富:富有 洞:像洞一樣 8、顧 古:回頭看 今:照顧 危 古:高 今:危險 聞 古:聽 今:嗅覺 去 古:離開 今:與「來」相對 引 古:拉 今:引導 蓋古:原來 今:覆蓋 亡 古:過 今:居住 從 古:學習 今:跟隨 沒 古:蓋著 今:淹沒 胡 古:北方少數民族 今:姓氏 雲 古:說 今:雲彩 9、近:附近 靠近 不:沒有 嗎 見:看見呈現 或:有的 表估計 故:舊的 所以 數:表示概數 數數(動詞) 舍:房屋 放棄 時:時常 常常 已:已經
停止 明:清楚 光亮 煙:煙霧 炊煙 觀:看 景觀 方:方向 才內:內心 家裡 別:區別 別的 對:面對 直視 定:清醒 停止 齊:看齊 平齊 將:帶領 將要 正:(風向)不偏 剛疑:疑慮 懷疑 10、呀然:驚異的樣子 怡然:心情愉悅的樣子 果然:果真 居然:竟然 依稀:隱隱約約 睥睨:女牆 神遊:心神在……游歷 龐然:很大的樣子
二、虛詞集萃
1、皆 :都 大:很多 甚:很 盡:全部 惟:只 果:果真 獨:唯獨 必:一定 2、逾時:過了一會兒 倏忽:突然 未幾:不久 既而:接著俄而:忽然 無何:不一會兒 3、之:他,指塞翁助詞,的 其:大概 代詞,他的 這4(1)以;因為(2)以:用來 (3)以:把 (4)以:用 (5)以:來 5(1)而:表未修飾關系 (2)而:青未順承關系(3)表示轉折關系 (4)而:表示遞進關系 (5)而語:語氣詞,罷了 (6)而:表未修飾關系
三、重點語句
1、(1)吊:安慰 賀:祝賀 (2)福:幸運 禍:不幸 (3)從:學習 改:改正 2、有誤的項是:(2)(4) 改正:(2)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4)亮點只是星星那麼小。3(1)弦:指弓箭 (2)塞:指長城一帶 (3)胡:古代指北方少數民族 (4)尊君:指對方的父親。這是尊敬的說法。 (5)君:指客人。是尊敬的稱呼。 (6)家君:元方稱自己的父親。4、(1)元方 家君 (2)余 余 蚊 余 蚊 (3)余 余 蝦蟆 (4)對父親 牆壞 5、(1)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3)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不要加給別人。 (4)見賢思齊:到有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5)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6)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6)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7)明察秋毫:原指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清楚。現形容人能洞察事理。(8)寵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6(1)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戰。(2)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3)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4)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5)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6)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7)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談詩論文。 (8)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9)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清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 (10)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7.(1)翻譯: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喜鵲,清爽的夜風吹來蟬兒的鳴叫。特點:互文(可以理解為:明亮的月光、清爽的夜風驚起了枝頭的喜鵲,吹來了蟬兒的鳴叫。) (2)翻譯:日月、星辰、銀河好像從大海中升起。運行。特點:互文 (3)翻譯:殘夜將盡,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舊年未完,江上已是春天。特點:對偶 (4)翻譯:請北歸的大雁把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帶到我的家鄉洛陽去吧。特點:設問。
四、文學常識
1.《浮生六記》 沈復 清代 文學 2.孔子 弟子 20 儒家 3.丘 仲尼 思想家 教育家 4.《樂府詩集》 曹操東漢 政治 軍事 5.《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 唐 詩 6.《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 稼軒 愛國詞人 7.馬致遠 元 戲曲 天凈沙 秋思 8.《聊齋志異》 蒲松齡 清 文學 9.南 文學 劉義慶 晉 言談 行事 10.《韓非子•說難》 韓非 戰國 思想 《淮南子•人間訓》 淮南王劉安
五、名句默寫
1.學習時習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學而不斷 則殆 4.見賢思齊 5.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6.任重而道遠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9.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10.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六、整體把握
1.物外之趣 一是將群蚊亂飛的情景想像成「鶴唳雲端」的圖景;二是觀看二蟲相鬥的情景。 2.一層:(1-2句)總寫觀海;二層:(3-8句)實寫在海壯麗的景色;三層:(9-12句)虛寫大海奇特的景色,表達建功立業的胸懷。 3.「平」「闊」:「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4.孤山寺北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 烘托 5.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使人讀來趣味無窮,頗有喜劇色彩。 6.景物烘托 7.(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8.判斷事物的關系不能以感情親疏作為標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9.「柳絮」這個比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元方的行為不算無禮。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如此求全責備。
『柒』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績優學案答案
根據您的提問我們只面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所需要答疑解惑的輔導內容(以下內容不適合在校學生作為參考答案來進行)。
第一課 在山的那邊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⑴凝成(níng):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
⑵誘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
⑷隱秘(mì):隱蔽,不外露。
⑸喧騰(xuān):形容聲音雜亂,像開了鍋似的。
⑹痴想(chī):發呆地想。
二、理解探究
1、(略)
2、(略)
3、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的是一種人生感悟和堅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
4、 ⑴王家新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 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 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 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瞭望見大海,這個願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 秘」。
⑵「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 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 ,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 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 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 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 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 居於 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 幻想全然 落空。
⑸「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 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⑹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看著「我」不 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 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 活力。
5、⑴小時候理解的山是指具體的、可見的、實實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隨 著閱歷的增長和體驗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是重重困難, 道道難關。
⑵「我」雖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頂之後,又堅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 走去,海在遠方召喚著我,鼓舞著我。詩人相信,不停地 翻越,一次次地戰勝失望,就 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海。而達到這個目標,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撓地堅持奮 斗,理想境 界終將實現,「海」終將展現在你的眼前。從這個意義上講,「海」就 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而我偏偏又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的少 年」(《王家新創作談》)
⑷由「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前後的心情是驚 喜,理想境界的實現讓人興奮、驚喜。
⑸詩人富有堅韌的信念,但語調並不總是高亢的。他沒有迴避生活的真實,在詩 歌第一部分,他以一個孩子的語調寫出,「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從負面描寫的 挫折感,反過來從感官和情緒上增進了「山/海」對立的真實性,使詩歌得以在一種強 有力的沖突中,飽滿地完成了最後的「海」與「山」的逆 轉。 同時,這種情感的起 落,也使全詩獲得了一種恰當的節奏。
四、課內精讀
1、深根依然喧騰是海嗎翻攀海呀照亮
2、⑴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遙遠⑵執著追求
3、⑴翻過山頂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誘惑力
⑵ 執著的追求變失望為希望
4、①我們 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②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5、略。
五、課外閱讀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母親新娘對比思念故國的情懷
鄭重提示:以上內容只限用與家長輔導學生,而不適用於學生作為參考答案來進行。
『捌』 語文七年級上冊輕松閱讀訓練答案
請詳細說明問題!
『玖』 2014年七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語文答案內蒙古出版社
2、( )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 )。
4、( )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5、翻譯:這是誰的連衣裙?
( ) is this ( )
6、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的語句,它簡練而形象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經驗與某種願望。請你把下面的俗語補充完整,並請說說它們的比喻義。
(1)、雷聲大,( )。(前空輸入下一句)(比喻: )
(2)、穿新鞋,( )。(比喻: )
(3)、看菜吃飯,( )。(比喻: )
(4)、長他人志氣,( )。(比喻: )
(5)、太歲頭上動土,( )。(比喻: )
(6)、人往高處走,( )。(比喻: )
7、請你說說冬季的六個節氣。
8、猜謎語。
(1)、春節結婚,雙喜臨門(打一中國城市名)
(2)、家家鬧元宵(打一學校用語)
(3)、齊唱(打一成語)
(4)、二十四小時(打一成語)
(5)、但願花常開(打一禮貌用語)
(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打一《紅樓夢》人物名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 春煙)。
4、(春城 )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5、翻譯:這是誰的連衣裙?
( ) is this ( )
6、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的語句,它簡練而形象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經驗與某種願望。請你把下面的俗語補充完整,並請說說它們的比喻義。
(1)、雷聲大,( 雨點小)。(比喻:比喻做起事來聲勢造得很大,實際行動卻很少。 )
(2)、穿新鞋,(走老路 )。(換湯不換葯)
(3)、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比喻: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
(4)、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比喻: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5)、太歲頭上動土,( 老虎頂上拔毛)。(比喻:比喻觸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 )
(6)、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比喻: 意思是說你要有理想、有抱負,要做人上人
)
7、請你說說冬季的六個節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8、猜謎語。
(1)、春節結婚,雙喜臨門(重慶)
(2)、家家鬧元宵(第二節)
(3)、齊唱(異口同聲)
(4)、二十四小時(一朝一夕 )
(5)、但願花常開(不用謝)
(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打一《紅樓夢》人物名 (惜春)
7頁 1-----e 2-------d 3-----a 4------c
5----------b b b b c a c
28頁 下聯 春牡丹 夏芍葯 秋菊冬 梅 臣是探花郎
27頁 2題 除夕之夜,人們都會在家門口放上一捆柴,第二天,人們把柴抱進家中,意為''進柴''------進財
10頁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