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看雲識天氣》課後生字及拼音
峰巒,預兆,輕盈,勻稱,崩塌,徵兆,一霎間,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Ⅱ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第22課看雲識天氣的答案
閱讀答案....1.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2.打比方;說明了雲和天氣的密版切關系;雲是天氣變化的標權志。
3.形態、特徵。
4.總-分-總
5.看雲可以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 習題精選
閱讀分析題
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瞬間卻又是烏雲密布,大雨傾盆。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Ⅲ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17 看雲識天氣 課後生詞是什麼
峰巒 預兆 輕盈 勻稱 崩塌 彌漫 徵兆 一霎間 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Ⅳ 七年級語文上冊看雲識天氣課後第一題(2)表格怎樣列
晴天雲簡表復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制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卷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卷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Ⅳ 七年級上冊語文看雲識天氣中說明每種光彩與天氣的關系時採用什麼說明順序
17 看雲識天氣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系。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是概述,語言很有特點。先總說一句:「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接下來,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學習這段語言,教師要讓學生熟讀,細細體味語言的美妙,盡情想像藍天白雲的奇妙變化,甚至可以讓學生模仿寫作。
接下來的4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後面三段的「綱」: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低而厚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教師提示學生思考:此處為什麼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不用行不行?)後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個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體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雲」「晴朗」。薄雲分幾類呢?薄雲有什麼特點呢?薄雲分為「卷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它們分別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共同點。這一段分四層,非常清晰,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寫出來。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來表現的。把薄雲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
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寫作思路與上面幾段相同。從第6段開始,文章轉入了另外一層意思,即「雲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應該說,「雲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所涵蓋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從雲的形態與天氣的關系的角度來說明的,第6段轉為從雲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的角度來說明。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出說明角度的變化,並且總結寫作經驗: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事物。按照雲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為四種:暈、華、虹、霞。作者還把它們之間的差別作了介紹,這是比較說明。作者還引用了諺語,說明這是經過人民群眾實踐檢驗了的,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這一段的層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啟發學生總結出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1.層次清楚,有綱有目;2.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3.語言生動,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4.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二、問題研究
1.這是一篇科普文,教學重點應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呢?還是放在說明文的學習上呢?還是兩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對天氣知識的學習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課,應該以學習文章的閱讀規律為重點,把握這一類文章的特點。對天氣知識的學習可適當進行,一點不學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對天氣知識的學習滲透在閱讀的訓練中。
2.對於雲的名稱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可結合課本前面的彩色插頁加深理解。比如「卷雲」的圖片中,卷雲呈現出捲起的樣子,有一個小鉤。另外,文中看雲的角度是從地面往上看,不是從飛機上往下看。
練習說明
一 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解題思路是:本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雲的千姿萬態,最後一句話總結,點明中心,後面的文字是對它的具體說明。
2.雲的種類繁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設計表格,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雲的種類,從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課文。解答這道題的思路是,先把雲分成兩大類:按照雲的形態可分為晴天的雲和雨雪天氣的雲;再按照雲的光彩分為四種。列表如下:
晴天雲簡表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卷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卷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 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雲……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還應該是排比句)。
參考答案: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駝峰,像閘門,像卧佛,像長蛇,……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綵綢,像長虹,……
解答此題主要靠想像和聯想。從形狀入手,既考慮靜態,又考慮動態。
三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開展活動。
1.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天內,每天抽個時間,練習看雲識天氣,判斷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輪流發布天氣預報,看誰預報得准確。
2.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天氣的諺語,請在課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閱資料或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分類積累。
此題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答案從略。
教學建議
一、復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二、建議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雲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
三、教師不要講得太多,主要通過學生的讀書、討論和教師的答疑來完成。
四、結合「有關資料」教給學生一些關於天氣的諺語,並運用於生活中。
有關資料
一、看雲識天氣的一些諺語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雲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里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匯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鉤鉤雲氣象上叫做鉤卷雲,它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卷雲出現,說明鋒面或低壓即將到來,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後或冬季出現的鉤鉤雲,則會連續出現晴天或霜凍,所以又有「鉤鉤雲消散,晴天多乾旱」,「冬鉤雲,曬起塵」的諺語。
「炮台雲,雨淋淋」:炮台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雲層移動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說雲所處高度的風向不一致,常發生在鋒面或低壓附近,所以預示有雨,有時雲與地面風向相反,則有「逆風行雲,天要變」的說法。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江豬指雨層雲下的碎雨雲,出現這種雲,表明雨層雲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將來臨。有時碎雨雲被大風吹到晴天無雲的地方,夜間便看到有像江豬的雲飄過「銀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雲,雨快臨」:棉花雲指絮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並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雲,將有雷雨降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灰布雲指雨層雲,大多由高層雲降低加厚蛻變而成,范圍很大、很厚,雲中水汽充足,常產生連續性降水。
「雲往東,車馬通; 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雲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雲的移動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風向。這一諺語說明的是雲在低壓內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它適用於密布全天、低而移動較快的雲。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陽落山時,西方地平線下升起一朵城牆似的烏雲接住太陽,說明烏雲東移,西邊陰雨天氣正在移來,將要下雨。一般來說,如接中雲,則當夜有雨;如接高雲,則第二天有雨。但如西邊的烏雲呈條塊狀或斷開,或本地原來就多雲,那就不是未來有雨的徵兆了。
「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指陰雨天時,西北方向雲層裂開,露出一塊藍天,稱「天開鎖」。這說明本地已處在陰雨天氣系統後部,隨著陰雨系統東移,本地將雨止雲消,天氣轉好。
「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指春、夏時節,雨天的中午,雲層裂開,太陽露一露臉,但雲層又很快聚合變厚,這表明本地正處在准靜止鋒影響下,准靜止鋒附近氣流升降強烈、多變。上升氣流增強時,雲層變厚,降雨增大;上升氣流減弱時,雲層變薄,降雨減小或停止;中午前後,太陽照射強烈,雲層上部受熱蒸發,或雲層下面上升氣流減弱,天頂處的雲層就會裂開。隨著太陽照射減弱,或雲層下部上升氣流加強,裂開的雲層又重新聚攏變厚。因此,「太陽現一現」常預示繼續陰雨。這句諺語和「太陽笑,淋破廟」「亮一亮,下一丈」等諺語類同。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瓦塊雲,曬煞人):鯉魚斑是指透光高積雲,產生這種雲的氣團性質穩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雲體便迅速消散,次日將是晴好天氣。但是,如果雲體好像細小的魚鱗,則是卷積雲,這種雲多發生在低壓槽前或台風外圍,近期會刮風或下雨,所以又有「魚鱗天,不雨也風顛」的諺語。
「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這里所指的雲,是低壓區里的低雲。低壓是自西向東的(實際上往往是自西南向東北移動)。雲往西,說明該地處於低壓前部,本地將因低壓移來而降雨;雲往東,說明低壓已經移過本地,本地處於低壓後部,天氣即將轉晴,轉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陣風。
「雲鉤向哪方,風由哪方來」:雲鉤指的是鉤卷雲的尾部,出現在高空,有時上端有小鉤,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鉤所指,是高空風的方向,而高空風往往又與地面相聯,所以根據雲鉤方向大體可測知風的來向。
「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是說早晨東南方向有黑雲遮日,預示有雨。因為早晨吹暖濕的東南風,溫度較本地空氣為高,形成上冷下熱,水汽易上升成雲,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熱,空氣對流上升,更促使雲層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從而可能使天氣變為不風即雨的情況。
「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黃雲多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所致,出現這種情況多降陣雨與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說氣壓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頂形成雲層。至於是否會降雨,一般要視情況而定,如雲逐漸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雲逐漸抬升變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雲吃霧下,霧吃雲晴」:見到霧之後來了雲,可能低氣壓要來臨,是要下雨的兆頭。反之,如雲消霧起,表示低氣壓已過,晴朗天氣即將來臨。
「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指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照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示有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早晨東方無雲,西方有雲,陽光照到雲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加上白天空氣一般不大穩定,天氣將會轉陰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邊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對流減弱,形成彩霞的東方雲層,將更向東方移動或趨於消散,預示著天晴。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指的是久晴之後出現霧,說明有暖濕空氣移來,空氣潮濕,是天陰下雨的徵兆;久陰之後出現霧,表明天空中雲層變薄裂開消散,地面溫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結成輻射霧,待到日出後霧將消去,就會出現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邊出現了堡狀雲,表示這個高度上的潮濕氣層已經很不穩定,到了午間,低層對流一旦發展,上下不穩定的層次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強烈的對流運動,形成積雨雲而發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寶塔雲,下午雨傾盆」的諺語。
另外,有天氣預兆的雲在演變過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季節性和地方性。當天空中的雲按照卷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這樣的次序從遠處連續移來,而且逐漸由少變多,由高變低,由薄變厚時,就預示著很快會有陰雨天氣到來;相反,如果雲由低變高、由厚變薄、由成層而崩裂為零散狀的雲時,就不會有陰雨天氣。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現底平、頂凸、孤立的雲塊(淡積雲),或移動較快的白色碎雲(碎積雲),表明中低空氣層比較穩定,天氣晴好。
此外,雲的顏色也可預兆一定的天氣,如冰雹雲的顏色先是頂白底黑,而後雲中出現紅色,形成白、黑、紅色亂絞的雲絲,雲邊呈土黃色。黑色是陽光透不過雲體所造成的;白色是雲體對陽光無選擇散射或反射的結果;紅黃色是雲中某些雲滴(直徑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間)對陽光進行選擇散射的現象。有時雨雲也呈現淡黃色,但雲色均勻,不亂翻騰。還有不少諺語是從雲色和雲形來預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內蒙古有「不怕雲里黑,就怕雲里黑夾紅,最怕黃雲下面長白蟲」等諺語,山西有「黃雲翻,冰雹天;亂攪雲,雹成群;雲打架,雹要下」「黑雲黃雲土紅雲,翻來覆去亂攪雲,多有雹子災嚴重」等諺語。還有「午後黑雲滾成團,風雨冰雹一齊來」「天黃悶熱烏雲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說法,這些都說明當空氣對流強盛,雲塊發展迅猛,像濃煙一股股地直往上沖,雲層上下前後翻滾時,就容易下冰雹。
二、看雲識天好出遊
天氣狀況對戶外活動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遭遇惡劣天氣多半起因於天氣驟然變化。為了享受快樂的戶外生活,旅遊者在收聽天氣預報的同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氣候知識,學會看雲識天氣,使自己能夠從容應對天氣的異常變化。
這里介紹10種雲層形式,有「積」字表示雲的形狀是塊狀(無關大小),有「層」字表示天空布滿陰沉的雲。每種類型都給出了分布的大約海拔高度,雲層越高,天氣越好。在極地地區,同種類型的雲層會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現。
卷積雲:小圓塊積雲,看上去如同波紋狀,常被稱為「魚鱗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預兆晴朗天氣。
高積雲:類似於卷積雲,預兆天氣良好,但它的覆蓋范圍更廣,雲層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現於暴雨之後,懸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積雨雲:為低層雷雲,雲色烏暗。塔形雲層高可達6 000米,頂部平雲層被稱作砧頂。積雨雲常帶來強風暴雨、雷鳴和閃電。上層類似假卷雲,頂層類似假雨雲。
積雲:很易於識別,蓬鬆狀白雲,如同團團棉絮,飄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開意味著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發展得越來越大,前端越來越多,很可能會帶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雨。位於海上碧空中的積雲,通常表明離陸地已經不遠,高度一般不超過2 500米。
卷雲:由冰晶形成的高層縷狀雲,這也是它看上去純白色的原因,經常稱作馬尾雲。它們也通常意味著天氣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層雲:由冰顆粒形成,看上去像白雲的紋路,這些是惟一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光暈的雲層。如果卷層雲擴展,意味著天氣晴朗;如果卷層雲縮小,意味著將要下雨;如果天空籠罩著卷雲,卷雲上部的天空變暗,逐漸形成卷積雲,這預示著雨雪的來臨。
高層雲:在陽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濕空氣靠近,雲盤消失,雲層變厚、變暗,直至下雨,高可達2 500~6 000米。
雨層雲:為低層烏雲,籠罩在空中,意味著4小時之內會有降雨,通常會持續幾小時。
層積雲:低層覆瓦狀雲層,通常覆蓋整個天空。雲層較薄,陽光可以透射下來。它們可能會帶來雷陣雨,但一般會在午後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藍天。高度低於2 500米。
層雲:雲層最低,猶如濃霧籠罩在空中,剛開始出現時經常會被誤認為是高山濃霧。它們並非很自然的雨水雲,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細雨。如果在夜間它越來越厚,覆蓋在清晨空中,通常這會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過2 500米。
Ⅵ 七年級上冊語文17課蘇教版看雲識天氣答案
課文分段及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雲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看雲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7自然段)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本文的結構是「總說——分說——總說」。
四、研習課文,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對雲層進行分類說明的方法
1.學習第一部分。
①思考: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雲的「姿態萬千」?哪些句子又說明了雲的「變化無常」?
明確: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緊扣了「萬千」、「有時……有時……剛才…… 一霎時」,緊扣了「變化無常」。
②本段的最後一句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明確:以「招牌」作比,說明了雲是天氣的標志,可以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2.獨立思考,分析第二部分。
①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幾層?
明確:兩個層次:第一層(3—5自然段),雲的形態與天氣的關系。
第二層(6自然段),光彩現象與天氣的關系。
②邊讀課文,邊填表,完成課後練習題一。
3.學習第三部分。
①討論:看雲識天氣的目的和方法是什麼?它有哪些局限性?
(從課文中找答案)
五、統觀全文,討論本文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
1.比喻說明。如:「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統紗」形象地說明了卷雲的輕盈和潔白;「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雲的形態特徵;「像棉花團似的白雲」比喻積雲的形態特徵。
2.描寫說明。如:「陽光透過雲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雲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雲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雲發展到「積雨雲」;「雲底變黑」。「雲峰模糊」、「雲山崩塌」、「烏雲彌漫」等詞語描寫了積雨雲的發展變化。
3.詮釋說明,如「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卷雲。」「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做積雲。
4.引用說明:如:「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引用民間諺語來說明物象的道理。
六、小結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文章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通過對雲層的分類介紹說明了雲和天氣的關系,雲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系,看雲與識天氣的關系,並且告訴我們怎樣認識。掌握這些規律,是一篇優秀的說明文
Ⅶ 初一語文(上)17課《看雲識天氣》
打比方,摹狀貌,分類別,引用,列數字。摹狀貌在3到6段隨便找一句,就是寫雲樣子的句內子。分類容別是把雲分成了幾類。自己找找。列數字在第三段第七句,他們常在兩千多米左右的天空。。。。打比方第三段第三句。有時像羽毛有時像菱紗。。。。。。引用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東虹轟隆西虹雨。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Ⅷ 七年級語文課堂作業本看雲識天氣答案
1鱗
巒
綴
籠
3
,來
;
,
。源
4、根據雲上的光彩,推測天氣情況。
5、(1)里層紅色,外層紫色
(2)里層紫色,外層紅色
6、華環由大變小,天氣下雨;由小變大,天氣變好。
7、利用人們的實驗檢驗,是生活經驗的總結。
8、只在前方出現沙漠。
9、引發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
10、海市蜃樓經常發生在沿海,而且古時候的人認為這是蜃吐氣形成的樓台郭城。
因折光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
可欲而不可求,虛無縹緲的事物。
11、不能,作者介紹海市蜃樓前先講一個故事,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感,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
Ⅸ 七年級上冊語文看雲識天氣一(2)題怎麼列陰天的
晴天雲簡表抄
雲名 雲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徵兆
卷雲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徵晴朗
卷積雲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雲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雲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雲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雲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徵兆
卷層雲 卷雲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雲 卷雲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雲 高層雲變得更厚 暗灰色雲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雲 積雲迅速形成高大雲山 烏雲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雲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徵兆
暈 產生在卷層雲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雲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雲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雲彩 雲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Ⅹ 《看雲識天氣》原文
原文:
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
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布,大雨傾盆。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經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卷雲。這種雲很薄,陽光可以透過雲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卷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雲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
卷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裡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燦爛的陽光,雲塊四周散發出金黃的光輝。積雲都在上午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
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高積雲是成群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
當那連綿的雨雪將要來臨的時候,卷雲在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種雲叫卷層雲。卷層雲慢慢地向前推進,天氣就將轉陰。接著,雲層越來越低,越來越厚,隔了雲看太陽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這時卷層雲已經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出現了高層雲,往往在幾個鍾頭內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雲叫雨層雲。雨層雲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
出處:出自朱泳燚的《看雲識天氣》。
(10)七年級上冊語文看雲識天氣擴展閱讀:
關於雲的諺語及現象:
「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淋淋」:鉤鉤雲氣象上叫做鉤卷雲,它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卷雲出現,說明暖鋒面或低壓即將到來,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後或冬季出現的鉤鉤雲,則會連續出現晴天或霜凍,所以又有「鉤鉤雲消散,晴天多乾旱」,「冬鉤雲,曬起塵」的諺語。
「炮台雲,雨淋淋」:炮台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雲交雲,雨淋淋」:雲交雲指上下雲層移動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說雲所處高度的風向不一致,常發生在鋒面或低壓附近,所以預示有雨,有時雲與地面風向相反,則有「逆風行雲,天要變」的說法。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江豬指雨層雲下的碎雨雲,出現這種雲,表明雨層雲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將來臨。有時碎雨雲被大風吹到晴天無雲的地方,夜間便看到有像江豬的雲飄過「銀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雲,雨快臨」:棉花雲指絮狀高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中層大氣層很不穩定,如果空氣中水汽充足並有上升運動,就會形成積雨雲,將有雷雨降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灰布雲指雨層雲,大多由高層雲降低加厚蛻變而成,范圍很大、很厚,雲中水汽充足,常產生連續性降水。
「雲往東,車馬通; 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雲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雲的移動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風向。
這一諺語說明的是雲在低壓內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它適用於密布全天、低而移動較快的雲。「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這里所指的雲,是低壓區里的低雲。低壓是自西向東的(實際上往往是自西南向東北移動)。
雲往西,說明該地處於低壓前部,本地將因低壓移來而降雨;雲往東,說明低壓已經移過本地,本地處於低壓後部,天氣即將轉晴,轉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