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文言文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譯文: 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群山呈現出同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盪,時而偏東,時而偏西,漂漂盪盪。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見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猶如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滿了蒼翠的樹木,看上去使人頓生寒意,這些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長,這些山巒彷彿互相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擊著石頭,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鳶那樣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e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天性嗜酒,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去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評論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做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吧?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這樣的人),在這以後才能有了千里馬。能日行千里的名馬經常有,可是伯樂(這樣的人)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是在僕役的手中受盡侮辱,(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能憑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當作普通馬來喂養。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長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鞭子對著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呀!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qǐ)綉,戴朱纓(yīng)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譯文: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因為)家裡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於是)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冬天)天氣十分寒冷,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夠彎曲、伸直,任然不敢放鬆(抄書)。抄寫完畢,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這樣,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當我) 成年時,(就)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後來擔心沒有大師、名人與我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高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書房,他(卻)從不稍微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態度愈加恭順,禮數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還言;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積雪有好幾尺厚,腳和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書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給我圍裹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我)住在旅店裡,我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纓裝飾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彷彿神仙一般;而我雖然1穿著破舊的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別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請允許我偷懶,只找來了五單元的文言文
B.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文言文翻譯
21.與朱元思書 (天空中),江面上的煙霧都消散盡凈,天與遠山都顯現著同樣的顏色。(我乘船)隨水流漂浮游盪,任憑船兒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大約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綠潔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江底游動的魚兒和細沙碎石,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急流的江水比箭還快,迅猛的大浪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透出一股寒涼之意;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這些山巒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競爭高低,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沖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清越的泉聲。美麗的百鳥相向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時間地叫個不停,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那些像老鷹飛到天上一樣(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追求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看見太陽。
22.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植有五棵柳樹,於是就用「五柳」作為自己的別號了。五柳先生安閑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五柳先生)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讀書有所領悟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五柳先生)生性喜歡喝酒,但因為家裡貧窮不能經常喝酒。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就叫他來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離開,竟沒有捨不得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破舊得連風和太陽都無法遮擋,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碗和飲水的工具經常是空的,而他卻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稍微抒發自己的志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與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確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他也許是無懷氏時期治理下的人吧?也許是葛天氏時期遺留下來的人吧?
23.馬說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經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貴的馬,也只能在馬夫手裡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槽櫪之間,不把它稱作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一頓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人不懂得(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能按照適當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馬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2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因為)家裡貧窮,(所以)沒有辦法擁有書來學習,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親自抄錄,按約定時間送還。冬天天氣十分寒冷,硯台里的墨汁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直,也不敢有一點懈怠。抄完後,趕緊跑去送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就能夠廣泛地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後,我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交往求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和聲望高,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著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回復;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學識。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寒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數尺深,腳上的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得不能動彈,僕人用熱水澆洗(我的手腳),拿被子圍蓋(我),過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里,主人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學們都穿著綉花的絲綢衣服,戴著紅色的帽帶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掛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沒有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大概我的勤奮以及艱苦就像這樣。
25.詩詞曲五首 (略)自己查吧 人教版
C.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文言文語句賞析
《馬說》中表達作者對自己有才華而不被重用的無奈以及對有眼無珠的統治專者的憤怒與諷屬刺的句子是: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與朱元思書》中表達作者鄙棄名利,愛慕自然,暗含歸隱之意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D.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的文言文。
21課 《與朱元思書》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a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2課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xián)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23課 《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24課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guān ),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chì)咄(ō),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sì)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jìng)不能動,媵(yìng)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pī)綺(qǐ)綉,戴朱纓(yīng)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燁(yè)然若神人;余則縕(yùn)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25課 《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gé),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踟)躇(chú)。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6課 《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wàn),蒙絡搖綴(zhuì),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徹」,有的版本為「徹」),影布(於(在))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27課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chǔ)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y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8課 《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zhāo)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9課 《滿井游記》袁宏道
燕 (yān) 地寒,花朝 (zhāo) 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ì)。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é)返。
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jiā)堤(dī),土膏(gāo)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hú)。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鱗(lín)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xiá)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 (liè) 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jìng),然徒步則汗出浹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liè) 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墮 (huī) 事,瀟(xiāo)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wū)能無紀?己亥(hài)之二月也。
30課 《詩五首》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sǎn)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E. 語文八上第五單元的文言文(原文)
那篇是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你要問的那句話的前面和後面都還有文章。我把你那句以後的文章都給你看看:
【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④。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④,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F. 語文活頁八年級下第五單元考試卷文言文單元
自己到網路上找,找不到看資料書。【作者簡介,生字,詞類活用,通假字,一詞多義,重點句釋,中心思想.............】
G. 初二下語文第5單元哪幾篇文言文重要(人教版)
送東陽馬生序
五柳先生傳
與朱元思書
馬說
我一向命題很准。當時我就命准考什麼了。
H. 初二語文第五單元的文言文所有的翻譯幫幫忙把
您好
《桃花源記》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前進,忘記了路程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緊靠著溪流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這兒的步在古代是一個計算單位,並非是現代的一步),中間沒有其他的樹,野花野草鮮艷美麗,初開的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於是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這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便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一一地回答。他們就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裡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問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出去過,最終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漁人一個一個地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這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在這里停留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人說。」
漁人出了桃花源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到處作了標記。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路了,再也找不到漁人留下的標記。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隱居的名士,聽到這件事,就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找到目標,不久病死了。後來就再沒有打聽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陋室銘》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學識淵博的人,往來的沒有淺薄的庸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珍藏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我的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愛蓮說》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受人喜愛者特別的繁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得幽香;筆直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大道之行也》
在上古所遵行的社會准則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德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養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夠終其天年,中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卻不是為獨自享用;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所以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核舟記》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一個不是按照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他)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游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高約兩顆米粒。中間高起並敞開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青色顏料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書畫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面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在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扎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腳趾,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夫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按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戶;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書畫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嘻,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望岳》
五嶽之首是什麼樣的面貌?青翠的峰巒齊魯兩地都能看到。
它匯聚了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北南兩坡分化成黃昏與拂曉。
山間層雲升騰令人襟懷激盪,雙目圓睜凝視著入巢的歸鳥。
必須登上泰山的巔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春望》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
I. 語文作業本八下第五單元的課外文言文有哪些
第五單元
21 與朱元思書
1 BZ ( 1 )全、都(2 )順、隨(3 )表示大約的數量(4 )平息(5 )至(6 )樹木的枝幹3 . ( l )從流飄盪,任意東西(2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3 )橫柯卜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4 . ( 1 )青白色(2 )通「返」,回去5 ( l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2 )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6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 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8 ( 1 )斷絕(2 )急速( 3 )都9 我已經到達那裡後非常高興,才相信耳朵聽到的比不卜眼睛看到的。10 .欣然。11 .兩岸連山,略無胭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12 提示:簡介的內容應包括字型大小、籍貫、身份、身世、主要成就等。示例:吳均(生69 一520 ) ,字叔序,昊興-確婦郎命翻新鑽摘晶認人砧郎券鼓目嚨齡孰『家逃滋避『江尖否澎癟.一地坦駐太盛就顫熟驕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人稱「昊均體」。他善於以驕文寫書信,《 與朱元思書》 為這方面的名作。他的詩多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藝術成就。
22 五柳先生傳
1 ( l )處所(2 )體會、領會(3 )喜歡(4 )往、到(5 )離開(6 )安然自若的樣子2 . ( l )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2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無法擋風遮陽。(3 )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決樂。3 . ( 1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助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革瓢屢空,晏如也(3 )不汲汲於富貴4 ( 1 )舊友、舊交(2 )就(3 )輩、同類C4 )酒杯5 . ( 1 )喜歡讀書,但不過分拘泥於個別字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晤,便高興得忘了吃飯。(2 )不把得意、失意的事放在心卜,以這樣的態度過完自己的一生。6 安貧樂道。7 提示: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回歸自然8 ( 1 )對… … 感到驚奇(2 )恰巧、適逢(3 )聽說(4 )喜歡9 . A 10 .胡公因此更加賞識他,所有的疏表奏記,都出自他的手。11 示例:他是一個才華出眾,但為人又很狂放的人。(意思對即可)12 ( l )①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讀<山海經)神②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移居》 第一首)( 2 )① 春林作美酒,酒熟吾白斟(( (和郭主簿》 )②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訓讀<山海經>》 )
23 馬說
絮一__ ' ' _ ( 』嘩__ ( 2 )兩「並「
( 3 )有時(4 )怎麼、哪裡(5 )用鞭子打馬(6 )面對枷巍
2 . ( l )食飼喂(2 )見現表現(3 )材才才能(4 )邪耶嗎3 . B 4 ( l )所以(2 )尚且5 . ( 1 )日行千里的馬,頓有時能夠吃下一石糧食.( 2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不認識千里馬吧。6 「千里馬」寓指人才;「伯樂」寓指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7 .食馬者不知馬或食馬者無知,不識馬。8 ( 1 )派(助尚且( 3 )通「返卜回來(4 )買9 .我要的是活馬,你買這死馬回來有什麼用?不是白費了五百金嗎?10 .比喻渴望求得賢才11 .雖然侍臣花費了五百金只買到一副馬骨頭,但這種做法讓天下人明白了君王對千里馬極度渴求的心理,以致後來不出一年,國君得到了三匹別人主動獻來的千里馬。因此,這種做法是可取的。12 . ( 1 )示例:①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②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 )示例毛遂自薦。
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1 D2 . ( 1 )得到(2 )請教(3 )等待(4 )熱水(5 )通「披」,穿(6 )破3 .先達余余余餘4 . ( 1 )向(2 )指代抄書(3 )把(4 )他,指先達5 . ( 1 )抄寫完畢,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2 )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6 .德高望重;洗耳恭聽。7 .刻苦勤奮、虛心好學、尊敬老師、喜歡探究等。乓_旦毛感到奇怪(2 )希望(3 )報酬(4 )終丁9 .鄰家樹」燭,但光亮照不到匡摸豫,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書。10 .願得主人書遍苗之11 .鑿璀借光。現在用來形容勤學苦讀12 .示例:( 1 )孩子,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大雪封山,不要去了,老師不會怪你的。(2 )娘,今天不出發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也得卜路。(3 )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急!
25 詩詞曲五首
? ;: !? 嶸
1 . ( 1 )增長,振作(2 )銷蝕(3 )拿起(4 )荒涼冷落(5 )史冊(6 )拿著,端著2 . ( 1 )劉禹錫以詩相答(2 )文山先生全集宋文天祥(3 )蘇軾子瞻東坡居士( 4 )曲牌撞關懷占張養浩3 . ( 1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2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4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4 .這兩句詩的原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抒發身世之感。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比喻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5 .表達了詩人歷經磨難而不哀的鬥志和堅韌不拔的氣概。6 .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7 .表達了詩人對山林的喜愛之清和對客人的挽留之意。8 示例:( 1 )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閩。(2 )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彎佩相逢桂香陌。(3 )桂魄― 桂魄匕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4 )蟾蛛― 閩國揚帆去,蟾蛛虧復團。(5 )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6 )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7 )桂宮― 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凝自露。(8 )玉盤―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耀黔
單元復習
1 DZ ( 1 )憑借(2 )通「飼」,喂(3 )就(4 )周到(5 )跑(6 )孤苦無依的樣子3 . ( 1 )表示大約的數量處所(2 )用鞭子打馬馬鞭子(3 )看見通「現」,表現( 4 )在向吐.( 1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禪娟(4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5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淦關路5 . ( l )皮膚因寒冷千燥而開裂(2 )通「肢」( 3 )光彩照人的樣子( 4 )舊絮6 ( 1 )住在旅店裡,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2 )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7 求學路途艱難;衣服破舊;食物粗劣。8 提示:本題開放,可從作者歷盡艱辛,刻苦勤奮學習,終獲知識而成為飽學之士的事例,想到要成功必須刻苦勤奮學習的道理;也可只談自己如何向作者學習的一些想法等等。9 . ( 1 )大概(2 )順著,沿著(3 )越過(4 )回頭看10 .水邊的山石上有幾十處巨人的腳印,這便是人們所說的「佛跡」。1 1 .寫瀑布的奇觀只用了「雪濺雷怒,可喜可畏」八個字,就把瀑布的形態、色彩、聲勢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寫到了。12 .作者身處逆境,卻不戚戚於懷,把深濃清致灌注於奇山異水中,表達了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意思對即可)13 .抒發了詞人遭遇種種不如意的凄槍郁悶的晴感。14 示例一:用「出」字好,實中有虛,表現在綠楊樓外嬉戲者忽現忽隱的情景,使詞意蘊深長,能激發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示例二用「盪」字好,實寫,具體描繪姍嬉嗽惠硒的褚林拓書扮畢陣科店州備其蹋汗月感示利峪恐樂族碩湯台翻城哪種,言之成理即可,15 略
J.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重點文言文
這一單元的重點文言文是《與朱元思書》和《與東陽馬生序》。《與朱元思書》
1、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家。解題:「與」:給予。「書」:信。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說旅行所見,寥寥一百四十餘字,把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就像置身於奇山異水之間,是六朝駢體文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釋重點字。①風煙:指煙霧。 ②共色:同樣的顏色。 ③俱:都。 ④許:附於數詞之後,表約數,相當於「光景」「左右」。 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盪: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盪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7)急湍:急流的水(8)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9)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10)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11)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 (12)相鳴:互相和鳴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15)經倫:籌劃、治理。(16)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17)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18)猶: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見:同「現」,顯現,顯露。 (21)縹碧:青白色。
3、中心:.《與朱元思書》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
4、結構:第一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第二段 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
第三段描寫了 富春江夾岸的奇山,並抒發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誇張將富春江「異水」(水清、急的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緊扣山高、樹多、景美的特徵):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5.結合文中語句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4分)
(1)從「從流飄盪,任意東西」句中表現作者對自由的渴望;
(2)從「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句中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歌頌;
(3)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句中表現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重點)
6、 理解背誦。按要求寫出句子。
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從流漂盪,任意東西)
總的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總領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寫聽覺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對偶句)
寫山「奇」的句子: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寫水流湍急,《三峽》一文中那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7、重點句翻譯。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煙霧全部消散盡凈,晴空和青山呈現同樣顏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 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⑤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⑥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⑦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8、欣賞。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
9、中心:「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重點)(也是本文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與東陽馬生序》暫時不發了,如果需要我明天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