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復習資料
一1、《山中訪友》中作者拜訪的老朋友指的是山中的一切 表達了作者 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這句話運用了 比喻 的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3、「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這句話用了 擬人的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4、課文第五自然段,既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我」和「山裡朋友」的深厚情誼表達得淋漓盡致,又採用了第二人稱的表達方法,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5、「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句話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表現了作者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二、1、《草蟲的村落》一課,作者以奇異的 想像,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
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2、本文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1)豐富的想像。(2)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三、1、在本組課文中,我發現了哪些值得借鑒的表達方法?
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大自然無窮的魅力
⑵ 人教版六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二單元復習資料、重點
第五抄課 詹天佑 主要是想表襲達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嚴謹、科學的工作精神和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敢。
第六課 懷念母親 主要是想表達季老對自己親生母親與祖國母親的愛。
第七課 彩色的翅膀 主要是想表達小高和海島戰士紮根海島、建設海島與熱愛海島的品質。
第八課 中華少年 主要就是回顧一些中國往年的事跡,然後激勵我們中華少年長大以後建設祖國。(還有需要注意的,每一句詩後面的典故都要一定要弄清楚,這個很重要!)
⑶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綜合練習
一、填空。(8分)
1、好雨知時節,( ),隨風潛入夜,( ) 。
2、「西江月」是( )名,「夜行黃沙道中」是( )。
3、《太陽的話》這首詩的作者是 國著名詩人 。
4、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 ,已經有 的歷史。
5、我國從古到今涌現出許多偉大的詩人,如: 、 、
、 、 等;其他國家也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如 、 、 等。
二、把古詩詞名句與作者連在一起。(4分)
海內存知己 凌寒獨自開 王 勃
夕陽無限好 天涯若比鄰 王安石
遲日江山麗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
牆角數枝梅 春風花草香 杜 甫
三、下面三句話傳說是蘇東坡和蘇小妹互相取笑的話,都用了誇張。你能找到它們分別誇張了什麼?(3分)
眼窩深 臉長 額頭高、
1、蘇東坡: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
2、蘇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
3、蘇東坡:幾加拭眼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
四、按順序排列下面詞語。(4分)
1、詩經、元曲、唐詩、宋詞
2、詩歌、《靜夜思》、古詩、文學作品
五、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5分)
1、《詩經•採薇》描寫對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春夜喜雨》。( )
3、蘇小妹認為黃山谷加上的「舞」和「隱」兩個字仍不夠理想,但比蘇東坡加的兩個字要美。 ( )
4、「路轉溪橋忽見」中「見」是出現的意思。 ( )
5、《天上的街市》詩中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美麗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無數的街燈。 ( )
六、我能靈活地運用古詩。(4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來勸他:「
。」
2、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 的詩句:「 。」
3、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
「 」的詩句。
4、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會用唐代李紳的詩句:「 」來教育我們。
七、我向大家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5分)
詩歌 作者
推薦理由
第二部分:閱讀積累與運用(25分)
一、閱讀(一)。(11分)
錯評詠花詩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與16位朋友結伴遊江西廬山,寫了不少詩,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後來,宋代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沈括讀了這首詩。他非常驚訝,帶著譏諷的口吻評論道:「既然『四月芳菲盡』了,怎麼會『桃花始盛開』呢?大詩人也寫出這樣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呀!」說完,他也就把這事給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節,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見到了白居易詩中的奇景:四月天氣,山下眾花凋謝,山頂上卻是桃花紅艷。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詩來,才領悟到自己錯怪了大詩人,也從中發現了高度對季節的影響:由於山上氣溫低,春季到來要晚於山下。
後來,他又找來白居易的詩讀,發現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寫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華(花),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讀了,很有感慨地說:「都怪我讀書不細,經驗太少啊!」
1、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2分)
譏諷( ) 感慨( )
2、「桃花始盛開」是怎樣的景象?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2分)
3、(2分)文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
。
4、沈括是怎樣發現自己錯怪大詩人白居易的?請用「—」劃出來。(2分)
5、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3分)
二、閱讀(二)(14分)
晚唐詩人鄭谷,( )詩寫得好,( )為人謙遜,所以人們樂於向他請教。「一字之師」說的就是他與詩僧齊已的故事。
某年冬天,齊已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鄭谷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十分贊賞,但他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他對齊已說:花開枝頭,總有時間先後,只是人們不覺察,才誤以為數枝同時開放。從詩題《早梅》來說,『數枝梅』已不為早,不如改為『一枝開』。」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1、為短文加個小標題寫在橫線上。(2分)
2、在( )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2分)
3、用「—」畫出鄭谷改字的理由。(2分)
4、把「數枝」改為「一枝」好在哪裡?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3分)
5、你認為鄭谷和齊已分別是怎麼樣的人呢?(2分)
鄭谷:
齊已:
6、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沒有因一兩個字而傷腦筋呢?你認為有這樣的必要嗎?(3分)
第三部分:習作積累與運用(40分)
一、 小練筆。(5分)
走過《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綜合學習活動,請你談談在此次活動中的收獲,還可以談談此次活動的不足和改進的建議。(50—100字)
⑷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復習課怎麼 上
作為溫故而知新的復習課是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一種特定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鞏固知識,訓練能力的功能,更有溫故和知新的要求.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x0d一、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x0d要在復習時避免無效信息的重復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復,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在復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座談、個別了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信息,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復習課教學方案.一位二年級老師在第三冊教材教學結束後,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編制了一份檢測試卷,在批閱試卷時發現學生對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對聲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韻母的順序,或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的字如何查檢,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這個情況後,這位老師在復習課上邊示範邊介紹具體的檢字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特點的字,讓學生現場練習查檢,於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音序檢字的方法.雖然這位老師講述的是過去講授過的內容,但由於訓練內容是新的,學生查檢字的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x0d二、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x0d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的網路.語文期末復習課則應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已進入作文訓練,第五冊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訓練:有看圖寫話,有狀物,有敘事,有記人,還有練寫通知.每次作前指導,教師一般都只是就該次作文訓練的要求講些與本次作文相關的知識,做些必要的引導,滿足於把作文寫出來就行了,而在復習課上,有人誤認為作文沒有什麼可復習的.其實,復習是提高學生綜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為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師應居高臨下,對本學期八次作文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從總體上回顧本學期作文的特點,重點講述小學記敘文寫作中的觀察說話 寫話的規律,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解析各類作文的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的寫作知識和要求.這樣,經過融會貫通的復習,學生對本學期所講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水平顯然會比復習前要提高一步.\x0d三、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x0d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復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x0d四、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x0d五、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x0d訓練是復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復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復習課的訓練中提高復習效率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段的復習和訓練時,除了進行一般的段落層次劃分訓練外,教者還必須深入講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諸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按時間先後劃分、按地點或空間位置變換劃分、按總分關系劃分、按材料性質劃分等.接著,讓學生根據這些方法進行劃分段落的訓練,然後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劃分的,還要求學生說出各段落之間的關系,每一段與文章主題的關系等等.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可以克服學生在劃分段落時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x0d六、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x0d復習課要重溫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復習要體現提高的原則,所以這種重溫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重復,而應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寬.平時的講讀課教學由於受教學內容和目標、時間的限制,不能隨意拓寬,而復習課上因為經過多篇課文教學,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已具備了拓寬的條件.例如擴句、縮句是小學語文訓練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平時訓練時有些東西具有隻能意會不易言傳的成分,復習課上則必須進行拓寬性講解.例如作為主語、賓語前面的定語,謂語前面的狀語和後面的補語,以及一個中心詞前面可以分別加上多個定語或狀語的知識,則應結合具體實例,用小學生能理解的話進行講析.待學生基本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才能保證學生做擴句和縮句的練習,得出來的答案不是懵出來的.事實上,學生進行擴句和縮句練習的水平也只有在這種拓寬性練習中得到提高.\x0d七、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x0d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滿足於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教師還常常就文論文、就知識論知識,學生能正確解答訓練題目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時還停留在感性階段.復習課的教學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由感性向理性的升華.例如在平時的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傳授了一些閱讀理解的方法並訓練了一些閱讀理解的能力,但是因為還沒有升華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在實際的閱讀理解時往往還只是憑經驗.在復習課上教者則有必要結合獨立閱讀課文、自讀課本和練習與測試中的閱讀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總結閱讀、理解的有關學習方法,像初讀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讀理解文章的結構,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思想感情,重讀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等等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閱讀和理解的實踐.從而使過去的那種閱讀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x0d八、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x0d學生的情況比較復雜,由於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對教師所教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訓練能力的層次也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復習課上對學生要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對待,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x0d九、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x0d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復習為基礎,向新的復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展.這種復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復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的復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圖學文是貫穿於小語整個教材的文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復習課上教師則需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然後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看圖學文課文的復習上來,指導自我復習.實際上,學生完成這種遷移之後,不僅所需復習的知識、思想、內容得到了復習,而且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看圖學文的復習還可以向看圖說話寫話、看圖作文遷移,用看圖學文中所學得的觀察、想像、寫作方法去指導看圖、說話、寫話和作文.這種復習已不是一篇課文或單項知識的復習,而是轉向對一個網路知識的復習和綜合能力的訓練.這種復習不僅在訓練程度,而且在訓練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強.
⑸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內容
第六單元復習知識點
一、文學常識。
1、巴金(1904~2005.10.17),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神》《鬼》等。我們學過他的《鳥的天堂》《海上日出》等等。
2、峻青(1922——1991),原名孫俊卿,當代作家。山東海陽縣人。曾以《秋色賦》《雄關賦》《滄海賦》等名篇蜚聲文壇。《第一場雪》是他的代表作。
3、鳥的天堂:指一株約500年樹齡的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島上。
4、張家界:在湖南省西北部,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之一。1982年被確定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含天子山、索溪峪,合稱武陵源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5、西奧多•羅斯福(1858~~1919)美國第26屆總統(1901~~1909)(32屆富蘭克林•羅斯福)
二、重點字詞
1、必須正確讀寫的生字詞,注意生字(加點字)的音、形、義。(括弧里注音,橫線上寫意思)
糾( )正、逼( )近、做巢( )、樹梢、靜寂、應接不暇 、驟( )然、玉屑( )、俗( )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 )雪球、瑞雪兆( ) 豐年、
2、二類生字 返樸 歸真 賦 予、淑 女、撅 屁股、老叟 、盪滌
3、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賦予」的「賦」音序查 ,再查音節 ,部首查 查,再查 畫。
(2)「欲」 音序查 ,再查音節 ,部首查 查,再查 畫。「欲」字在字典里的解釋有:①慾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將要。「暢所欲言」的「欲」選 種解釋;「搖搖欲墜」 選 種解釋;「隨心所欲」 選 種解釋。
4、成語積累(注意正確書寫和理解加點的字)
大公無私、承前啟後、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遠、化整為零、揚長避短、去粗取精、
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善始善終、優勝劣汰、棄舊圖新、膾炙人口、勇往直前、拒之門外、
用「翻天覆地」造一個感嘆句
用「若隱若現」造一個比喻句:
⑹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資料
古詩詞名句運用分類大全
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草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詩中柳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詩中樹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詩中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雲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台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