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了【青蛙看海》,我明白了什麼
《青蛙看海》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學理念: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青蛙為了實現看海的願望,努力攀登上山頂的故事,通過學文讓學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難,勇於攀登,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頂點。《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低年級學生主要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本課設計在倡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自主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抓住文本的空白,讓學生個性化的補白,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通過拓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蒼鷹、青蛙和松鼠的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讀中領悟,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點: 讀懂蒼鷹、青蛙和松鼠的話,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讀中領悟,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新朋友,出示小青蛙,和打個招呼吧。(學生向小青蛙好)。
2.小青蛙它有一個願望,就是——看海,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可愛的小青蛙一起去實現它看海的願望,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青蛙看海》。板書課題,生跟著書空,師邊寫邊講要求。生齊讀課題。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 我們認識了這一課的生字和新詞,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詞語
4.我們在看這些生詞的時候,要注意看清它的字形,默記它的字音,同時還要想一想它的意思,這樣我們記起來才會又快又准,咱們來開火車讀吧。火車,火車,誰來開?青蛙 登山 看大海 蒼鷹 展翅 飛高空 松鼠 善於 跳石階 這列火車開得很快,讀得也很准。 小朋友們,我們讀著讀著就讀出了節奏,我們一起打節奏讀詞語吧。
二、學習1-3小節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蛙是長期生活在湖邊(畫湖),它的願望就是能——看到美麗的大海。(畫海)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青蛙是怎樣看到大海的。( 登上山頂就能夠看到大海。)(師畫山)青蛙想要看到大海就必須要登上山頂,青蛙是在誰的幫助下看到大海的?誰告訴青蛙必須要登上山才能看到大海的呢?(蒼鷹)它給青蛙指了一條看海的路。
3. 他要看海,就必須要登山,他是在誰的陪伴下登上山頂的?(松鼠)
4.而且,松鼠是陪著青蛙——(陪著青蛙一級一級跳上山頂的)可以說,青蛙登上山頂,誰的功勞最大?
5.過渡:上一節課,老師教小朋友一種讀書的方法,叫「勾畫法」,咱們把課文中出現的三個人物所說的話用不同的線劃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些對話,要讀出人物的語氣,還要讀出你心中的想法。有沒有信心讀好呀?6.咱們先來看青蛙和蒼鷹的對話,課文的1-3自然段
(1)小青蛙想去看大海,蒼鷹說了什麼?你來讀。生讀
(2)這只小蒼鷹,我來問你,你覺得登上這座山頂容易嗎?生回答
(3)蒼鷹的翅膀一展開,就有2米多長,你認為容易嗎?生回答
(4)那麼,蒼鷹登上山頂這么容易,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評價:對蒼鷹來說,這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再指名讀,(評價:登山對蒼鷹來說多麼容易呀!)一起來讀好這句話。齊讀。
(5)可是面對這萬丈高山,又小又弱的小青蛙會怎麼說?生讀:天哪,這么高的山!(評價:我感覺這座山真是太高了!)誰還願意讀讀這句話?(評價:真是高聳入雲,高不可攀哪!)
(6)老師再叫一個小朋友讀讀看。指名讀,(評價:我沒有信心了)
(7)面對這么高的山,小青蛙可犯了難了,一起來讀讀它的話,齊讀。
(8)聽小朋友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來讀了,請小朋友仔細聽,還要認真看,看老師在讀完之後做了一個什麼動作?
(9)師范讀,問:做了什麼動作?(吸了口涼氣)
(10)你什麼時候吸過涼氣?師做動作。(害怕的時候,吃驚的時候)。
(11)那讓我們邊讀好青蛙的話,邊做好動作,生齊讀,師和省一起做吸氣的動作。
(12)青蛙太害怕了,除了山高,還有什麼原因讓小青蛙覺得自己上不去呢?指名說,
(13)大家來看這兩句話,出示句子:「我沒有一雙……怎麼上得去呢?」「我沒有一雙……不能上得去。」
(14)女生讀上面句子,男生讀下面的句子,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在讀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生讀
(15)你覺得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生回答
(16)讀這兩句話的時候,你覺得哪句話能體現小青蛙不能上得去的心情。生回答。那你來讀讀。(評價:小青蛙一點兒信心也沒有了。)
Ⅱ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第1課《秋遊》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2課《2008,北京!》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3課《英英學古詩》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4課《鄉下孩子》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5課《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6課《一株紫丁香》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7課《有趣的發現》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8課《小鷹學飛》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9課《青蛙看海》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0課《狼和小羊》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1課《狐狸和烏鴉》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2課《要好好學字》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3課《朱德的扁擔》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4課《梅蘭芳學藝》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5課《大禹治水》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6課《孔繁森》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7課《登鸛雀樓》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8課《青松》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19課《小動物過冬》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20課《美麗的丹頂鶴》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21課《水鄉歌》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22課《雲房子》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第23課《夕陽真美》
教案設計 教學分析 知識拓展 練習題 課件下載 課文朗讀
Ⅲ 青蛙看海ppt它登上高山聽到什麼看到什麼
愛心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愛心,培養出愛人如已的人,培養出自覺地無私地施愛於人、施愛於所有存在的人。知識的傳授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施愛的工具。本文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從認識愛、知道愛、發現愛、學會施愛這幾個方面對教育之愛進行了論述。
就廣義的教育而言,從本質上來說,教育就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人只要存在著,就與外界發生著信息與能量的交換,在交換過程的中,就發生著教育。而還不止於此,還有人自身信息的處理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人只要存在著,就存在於教育之中。每個人都是教育行為的參與者,每個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就狹義的教育而言,教育僅指學校教育。但這種狹義的教育,更多地忽視了教育的大背景,這種忽視的結果,就是過分地誇大了學校教育的作用,而忽視甚至無視學校之外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著教育的作用。這樣就會把學校教育神聖化,以為學校教育是萬能的。而結果是,離開了其他教育因素而空談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就成了萬萬不能的了。這是教育的悲哀呀!這些姑且不談,就讓我們來看看教育的核心是什麼吧。教育,就其本質而言,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管如何界定教育的目的與方針,其實就是要解決為什麼而進行教育,教育為什麼而進行的問題,也就是培養什麼的人,培養出這些人是為什麼的問題。教育的核心是人,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這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也就是培養什麼人的問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而培養人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而存在」。面對如三鹿奶粉一樣的社會事件,如果要從教育上來反思,我們就會看到教育的效果是多麼蒼白無力!問題在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嚴重的社會問題呢?因為人的愛心的缺失,人在自己的存在過程中,只把他人作為自己存在的手段,而不是把他們作為自己存在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無愛人這心。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如已,這是很高的境界了,而在此之上,還有一種超高的境界,那就是愛人無已。
人的愛心不是天生而來的,需要培養與養成。就學校而言教育(下面的教育都是指學校教育),從學生幼小抓起,注重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將此系統化,使整個教育過程構成嚴密的愛的工程,使學生養成愛人如已之心。這是解決人類和諧存在的根本途徑。因此,愛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個字「愛」。教育就是一種愛的行為,通過這種愛的行為,給學生以愛,在學生接受愛的過程中,學生感受著愛。知識的傳授,是讓學生由認識愛,到發現愛,由受愛到施愛,由施愛到愛的自覺。這是一項愛的工程。
一、認識愛
教師與學生一起生活與學習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愛的行為,但僅限於,自然非常不夠。淄博修文外國語學校的一條原則就是「無條件地愛每一個孩子」。有沒有自覺的愛學生的意識,教育的行為與結果是不一樣的。愛的程度的深淺也決定著教師愛的行為的達成效果。要教育學生認識愛,教師要給孩子十二分地愛,教師的愛的行為要像活泉一樣,噴涌不斷。教師認真備課,愛一分,就會有一分的努力,愛三分就會有三分的努力,愛幾分就會有幾分的努力。這些努力的果效在教師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學生有的會明顯地感覺到,有些是通過潛移默化而起作用的。愛得越深,教師的工作就會越努力,教育的過程就會越優化與美化,而不同的過程所達到的果效是絕對不一樣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心靈會感受到教師的愛的程度。因此孩子們最直接的認識愛的途徑就是教師與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過程。柔聲細雨與嚴厲訓斥所起的果效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是教育行為本身所起的認識愛的作用。為師者應該加強自身修養,先把養成一個愛人如已的人,無論是在教育行為當中,還是在其他社會生活之中,都應該是一致的。教育內容中的愛就更直接一些了。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愛,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愛,甚至有些課文更有意思,以童話的形式寫了自然景物之間的愛。李白的《靜夜思》,讓學生認識到這是對家鄉的愛,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學生認識到這是對親人的愛。陸游的《示兒》,讓學生認識到這是對祖國的愛。《愛如茉莉》《花瓣飄香》讓學生認識到親人之間的愛。《灰雀》《雪兒》《燕子專列》讓學生認識到人對動物的愛。其他還有的課文表現了人對自身的愛,對自然的愛。等等。
《七顆鐵鑽石》(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19課)中的小姑娘,因為對媽媽的愛,而神奇地得到了水;因為對小狗的愛,木罐變成了銀罐;因為媽媽以為自己要死了,捨不得喝一點,把水全部留給小姑娘,銀罐變成了金罐;小姑娘捨不得喝,遞給了過路人,「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鑽石,接著從裡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鑽石也變成了星星。學生在學習後就會認識到「是愛創造了奇跡」,要無私地愛(但老師的引導要注意分寸,不要把愛的行為變成一種功利性的行為,許多人講愛的故事時,不注意這一點,致使「愛」變了味,甚至有些人以那些現實的功利性做為施愛的條件來引導學生,講述愛的故事,這時,愛就變了質了。)。《檢閱》(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14課)寫出了少先隊員對博萊吉克的愛,寫出了觀眾被他們的愛的感動。與此篇課文類似的是《掌聲》(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9課,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1課),這兩篇課文都寫了孩子們對殘疾人的愛。《小河與青草》(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13課)用童話的形式寫了河與青草相互之間的愛,滲透著人與人之間有相互愛,人與自然之間要相互愛。《青蛙看海》(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課),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松鼠對青蛙的愛,給了青蛙克服困難的決心,使青蛙最終能登上高山看到大海。《路旁的橡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8課)使學生認識到人對環境要有愛心。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愛,人與自己的愛,人與自然的愛,激發起學生對他人的愛,對自己的愛,對自然存在的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在各個階段,這些內容會反復出現,雖然側重點會不一樣,但同樣都體現了一個階梯式的前進過程。
二、知道愛。
有些課文雖然不是直接以愛為主題的,但內中卻也蘊含深深的愛。《菩薩兵》(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7課)一課中,紅軍剛到那裡時,藏族同胞都怕得跑到了深山裡去了,找也找不回來,而後來,他們卻主動回了家,對朱德和紅軍戰士說:「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知道,朱德、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愛,是這種轉變的原因,雖說紅軍不但沒有傷害藏族同胞,反而幫助他們種地看顧家園看似是直接原因,但深處正是由於紅軍有對藏族同胞的愛,朱德、紅軍才會那樣做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3課)寫了雷奈吉克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過程,從中要讓學生知道雷奈克的愛心是他之所以發明出聽診器的根本原因。《第八次》(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1課)看似是布魯斯王子受了蜘蛛結網的鼓舞,實際是他對國家、對人民的愛使他最終打敗了侵略軍,取得了勝利。
教師要挖掘教材之中的愛的因素,要看到愛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才不至於在和學生學習時淺嘗輒止。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地知道愛,發現愛。
今年在學習雷鋒月時,我引導學生認識到雷鋒之所以能做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就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家、愛人民的火熱的愛心,他做的一切好事,都是愛的流露,都是愛的行為。
三、發現愛。
愛無處不在,學生在認識愛、知道愛的基礎上,要學會發現愛。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而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發現身邊的愛,發現自己是沉浸在愛的海洋之中的。山川河流、小溪大海、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日月星辰、空氣身體,這是自然對於我們的愛,這些愛是非常廉價的,是最無私的愛,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與無視的愛,老師的工夫就是引導學生從這些自然存在之中,發現自然存在給予我們的偉大的愛,要學會施愛於自然,而是自私地、無限制地掠奪自然。初步階段是學會感恩自然,但這還不夠,要養成學生施愛於自然的習慣,才是教育的比較高的目的。在這些方面,外國的文章比中國的文章體現的更多一些。像前面所說的《路旁的橡樹》,還有《「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7課),在深層里都表達了人對自然的愛。《狼和鹿》(蘇教國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7課)在表達出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哲理的同時,也在更深層次寫出了自然內部之間的愛。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愛,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學些愛。
再有,在引導學生認識愛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愛(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與其他的社會中的人之間的愛),要引導學生我們處在別人所施愛的海洋中,我們時時刻刻處在愛的包圍之中。
四、學會施愛。
認識我們身邊的愛,發現我們身邊的愛,這是愛的工程的基礎性的工作,核心性工作就是與些同時要引導學生在享受愛的同時要學會施愛。施愛就要有施愛的能力與技能,這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呀!而施愛並不是要等到了某個時間,才施愛。愛的工程和其他有形的工程的區別就在於,愛的工程的各項構成元件是同時施工的。引導學生從一點一滴學會施愛。愛護草木,不亂扔垃圾,這是對自然的愛。那些保護路旁的橡樹的建築工人對自然的自覺施愛,表明他們的愛心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而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想想吧,而我們現在仍然在做著為了經濟發展而破壞自然的事,這是多麼可悲呀!上課認識聽講,主動參與,這是對老師的愛,對家長的愛,也是對自己的愛。遵守交通規則,這是對交通規則的愛,也是對自己、對他人的生命之愛(很多交通事故是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在給自己帶來不幸的同時,也給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帶來了災難。)
這些都只是就語文內容而言的。其他各科也是愛的工程的一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了愛的工程,愛的工程是一項永遠在進行之中的永遠未完的工程。
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自身的發展,不是人的自身的完美,不是人的自身的全面發展,這些都只是手段與過程,目的與結果是愛別人,掌握愛別人的技能,修煉成能夠愛別人的人。人們經常說「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一個人學到了很多知識,個人修養也很好,但如果缺乏對別人的愛,他仍舊不是一個很好的人。愛的最高境界是對全人類的愛,對所有一切存在的愛(既包括有形體的存在物,也包括無形體的存在者,比如說,思想文化、信仰、規則等等,就屬於這些)。這是一個可能需要長時間發展的階段,但人類總得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人類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所以在一切的學習過程中,要始終滲透「為愛而學」、「為愛而存在的思想」。有沒有這種思想做指導,培養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等,所有學生所學的一切,都是施愛的工具,而不是僅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這不是博愛,也不是泛愛,而是真正的愛的真諦。在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施愛的訓練,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愛有多深,動力就有多大。這樣就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因為學生要明白他不是為自己而活的,他是為了愛自己、愛別人、愛自然、愛一切存在而活的。這才是學習的永不枯竭的動力呀!(當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這些以後,我馬上用這些思想指導我的教育教學,實施愛的工程。兩個多月以來,大有收獲。)
五、愛的自覺。
愛的最高境界是愛的自覺,就是非常自覺地施愛與已、施愛與人、施愛於自然、施愛與存在。革命先烈、革命前輩在他們為人民打江山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中,做到了愛的自覺。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就是一個做到了愛的自覺的人。雷鋒、焦裕祿也是新時代做到了愛的自覺的人。等等,在科學史上,人文史上,都不乏做到愛的自覺的人。這是愛的工程的最頂尖部分。是每一個人畢其一生而努力達到的境界。無私方能無畏。仁者無敵,只有大愛才能無敵於天下。當然了,做到自覺施愛,並不是要無敵於天下的,而只是無私地自覺地施愛,把施愛變成了一種自然式的生命過程。這樣的人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與意義的生命。
Ⅳ 小學二年級語文《青蛙看海》讀後感
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有所感而寫成的文章就是讀後感。
1.今天,我讀了...一文使我深回受感觸
2.翻開書答,...幾個字印入的的眼簾,不禁讓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開頭,在引出內容
結尾一般是:1.這片文章是我深受啟發...
Ⅳ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九課黃山奇石
1.課文內容:《黃山奇石》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著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2.識字:當 脖 啼 著 搶 彈 琴 形 狀 岩 區
尤 其 仙 盤 峰 胳 膊 巨
3.讀讀背背: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想想說說: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奇石的樣子,再挑一塊說一說。
Ⅵ 小學二年級語文(青蛙看海),…等青蛙一步一個台階的爬到山頂,這時青蛙說:「終於見到大海了!」那小朋
祝賀你,青蛙,你終於成功了!
Ⅶ 二年級上冊語文 小朋友,你讀過<《坐井觀天》的故事嗎井底的青蛙和看海的青蛙有什麼不同你想對它們
1、井底的青蛙我想對你說:( 青蛙,別老呆在井裡,你跳出井來看看外面的世內界吧,天是容無邊無際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
2、看海的青蛙我想對你說:( 你的堅持到底精神值得我學習 。 )
Ⅷ 二年級語文《青蛙看海中,渴了就喝點山泉水是什麼意思
「喝點山泉水」說明喝水數量少,青蛙們只顧跳石階,看海心情迫切,也說明了它們很辛苦。
Ⅸ 學習了(青蛙看海)這篇課文你想對青蛙說什麼
要相信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終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