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寫給語文老師的頒獎詞,怎樣寫出語文老師的特點。跪求。
他整天為學校工作默默地操勞、奔波、奉獻著,任勞任怨、勤勤懇懇、踏踏實內實,不論什麼容時候都能以大局為重. 要說辛苦,只有他最苦。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驚喜,而背後的苦和付出都在自己品嘗。對待工作他有火一樣的熱情,對待同志他有一顆真誠的心。比起他的成就,他的堅守同樣動人;比起他的聲譽,他不倦的追求同樣耀眼。「只有累彎了腰,才能揚起高傲的頭」是他工作的信念,「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是他工作的不懈追求。 他以他的實干與敬業精神榮獲了第二屆市新聞獎教金優秀校長獎。
作為一名老師,憑著對數學教學的一份熱情、一份執著,她一路坎坷、一路收獲!再苦再累,無怨無悔。她把孩子們帶進奇妙的數字世界裡,盡情數字和圖形的快樂;她用汗水一次次磨練,一次次提升,換來同行的鮮花和掌聲。在四中這個絢爛的大舞台,她就像開屏的孔雀,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平淡的歲月里繼續演繹著數學老師的精彩! 為了團結和諧、年輕朝氣的大集體,她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她所能,為八年級教師創造溫馨和諧的大家庭
㈡ 對語文老師的評價怎麼寫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內我們的心田才容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㈢ 寫語文老師特點的作文
我的語文老師(僅供參考)
我的語文老師姓張,她與我們相處了一年,她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優秀口才和平等寬容的心。
張老師不只教我們語文,還教我們做人,在我們心中她不只是我的語文老師,她還是我的榜樣。以前的我在台上說話就緊張,後來到了中學是張老師給了我們機會在每次課前都進行進行講故事活動,訓練我們的能力。然而我更喜歡的是每次講成語結束後老師的總結,那時我真的很佩服老師,每次都能對故事進行聯想,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緊密的聯系,不時還夾雜些名人名言,古詩宋詞,再加上她那抑揚頓挫的語調,真的是一種美的享受。漸漸的,我的說話能力也有了提高。
我的語文成績一直都還算優秀,所以我也對語文稍稍的有了忽視。就在上周五,我犯下了自以為小的錯誤—少寫作業。可想而知,周一中午我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對我進行了批評教育,這是我第一次沒完成作業而被語文老師叫到辦公室,心裡當然很不是滋味。再加上老師頗帶諷刺的訓斥心中更是一陣不滿:不就是忘了寫嗎?我又不是故意的!後來老師給了我支筆,讓我在辦公室補完。在寫作業過程中,我的內心很復雜,其實這么幾個問題,老師完全可以讓可代表找我讓我補上的,打她卻沒這么做,而是「親自出馬」,沒有因為我是班委而「通融」一下。我漸漸地想通了,其實,老師是愛我,在乎我才這么做的,它對每一位同學都是平等的,從來都不偏向誰,我們不能辜負老師的一番苦心,她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們,要讓我們成才,讓我們成長!
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她給我們的愛是無限的,我要在這有限的時間里,接受著無限的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這就是我的語文老師!
㈣ 如何說語文老師優點
工作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授課有條不紊,深入淺出,講解清晰,又不乏生動。課堂氛圍在其帶領下輕松活躍。講課方式靈活多變,很引人入勝。
㈤ 語文教師教學特色
突出語文特色 盡顯學生個性 使教、學成為快樂
形象地說,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的頒布,對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是一次「福利」——為我們每一個敢於改革課堂教學的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大舞台。回首以前的語文教學,教師難教、學生厭學,語文教學竟成了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新課程標准》的實施,給語文教學吹來了改革的春風。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不斷的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突出語文的特色,盡顯學生的個性。就此而言,我認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師的口語要藝術化,體現漢語言的魅力。
《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九年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就對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說普通話,口語更要藝術化,要體現漢語言的獨特魅力。具體有那些要求呢?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除了要用簡明、准確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外,還兼有對學生進行規范語言的訓導和陶冶任務,所以語文教師在平日和學生交往時,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用語的規范性和自身語言的示範性,達到言簡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效能。此其一。
其二,通俗生動,富有幽默感。由於教材用的是規范化的語言表達嚴整的知識體系,學生看過後未必能理解記牢,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直觀性很強的語言表述得具體形象。例如議論文中論據間應有針對性的分析並做到有理有據這點,很多學生不明白這樣做有何好處。我就形象直觀的將寫議論文比做蓋房子,事實論據好比磚,若事例堆砌,毫無分析,就如同將干磚壘在一起,無水泥粘合一樣,一推就倒,站不住腳。這一比喻,學生豁然開朗,清晰的理解了這一難點。同時,語言還應幽默風趣,易於引起聽者的興趣。
其三,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各有不同、千變萬化的活生生的學生,是一個個信息復雜的小世界,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或條理清楚連貫,或准確鮮明、形象生動,或語氣莊重,或語氣平和。總之,必須做到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
其四,點播啟發,富有激勵性。魯迅曾說過「音美以感耳」這樣一句話。的確,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要使人感動,聽起來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語文教師要用語言去打動學生,這就需要讓自己的語言富有情感與激情,使學生在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識,得到啟發。教師的一句點撥話語有時能讓學生茅塞頓開;一句激勵之言,有時能讓學生終身銘記。要做到這些,關鍵教師要情真。情語動人,既可以策人奮發,又可以催人淚下,這應是教師口語藝術的最高境界。
其四,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課堂上的口語音速要快慢適宜,節奏分明適度,使語句的斷續疏密、語氣的剛柔與內容的轉換、感情的變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揚如天女散花,頓是金戈鐵馬,挫象雷霆萬鈞。這樣,才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掀起波瀾,使課堂教學深刻形象、生動感人。
二, 學生的閱讀要個性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學生隨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對知識的需求量增加,閱讀范圍進一步擴大,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那麼,閱讀教學應注意那些呢?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做出自己的評價」。有人說: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閱讀行為也就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理論下的閱讀教學應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主體間和文本主體間對話過程。因此,讀者的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造的動態過程,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互為依存條件關系。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顧及到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就是對話閱讀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必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第一,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於學生,他可以起到向導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如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這些都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人。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從這層意思說,我們的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
第二,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標准答案。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三,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化,教、學都是一種快樂。
回顧以前,語文教學之所以成為一個難點,課堂形式單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一本教科書,學生一個筆記本,一個講:文章大意,大家記:段落層次。千篇一律,課課如是,想來也覺得枯燥無味,面目可憎。春節晚會之所以為大家所期盼,所回味,是因為裡面的節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語文教學如果也形式多樣的話,語文也會成為教師願教,學生樂學的科目。那麼,語文課可以採用那些形式呢?
1, 詩歌,散文朗誦會。適合詩歌、散文的學習,因為這種文章語言優美,富有感情,節奏感比較強,最適合朗誦。
2, 主題辯論會。適合議論文的學習,在辯論中,既豐富了大家的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嚴密的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
3, 戲劇演出。適合小說、戲劇的學習,把書面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既提高了表演能力,又掌握了文體知識。
4, 受抄報展評。適合培養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圍繞中心選材的能力。
此外,還有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和成語接龍等形式。課堂形式多樣化的實施,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何樂不為呢?
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富有創造力和激情的學科。那麼,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成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是一個個有活力,有尊嚴的個性存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當正視乃至珍惜學生的富有生命價值的語文學習活動,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以極強的責任感,幫助學生構建完美的人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精心設計,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智慧、潛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處於激活的狀態。只有具有這樣的「生態關懷」,學生們才會在學習體驗中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生活中的人,一個自主學習的人,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個滿足看生命成長需要的人。這樣的語文學習,有誰會說不快樂呢?其實,語文課堂上,老師們在對學生進行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生命空間,不斷實現著心靈的轉換,不斷創造著的自我,展現著自己生命的價值。這樣的課堂,有誰會說不是充滿快樂呢?
理想的語文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們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傳播著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情感信息,進行著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心中有學生,把學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為主體和夥伴;學生心中有老師,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導師和朋友,在溝通、合作、對話、互動、交流中,師生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
㈥ 語文老師該怎麼寫
山間的清泉,你不必與大海比浩瀚,你自有你的清純; 空中的彩虹,你不必與拱內橋比恆久,你容自有你的絢麗; 天上的星星,你不必與太陽比輝煌,你自有你的璀璨。
請不要妄自菲薄,發現並弘揚有點,爭取輝煌,引來繁花似錦、綠樹如茵的明天
㈦ 語文老師有什麼特點
語文老師各抄種學問都精通,就像一本網路全書,語文老師表面嚴肅,但對學生很用心,就連笨學生都認真聽講呢。
但有時語文老師也會占課。在一次體育課的時候,語文老師說:「這節課上語文課,請大家拿出本子寫作文吧。」同學們只好無奈的拿起本子寫作文了。占課是對我們有好處的,這就是語文老師。
(7)語文老師的特點怎麼寫擴展閱讀:
教師對本職工作,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有—種強烈的使命感。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師知識水平的制約。
如果教師講課中對教材分析不透,對知識重點把握不準,要點講解不清,那麼學生聽過這堂課就會產生一種模糊的收獲不大的感覺。因此教師在講課前應吃透教材,抓住重點,拓寬知識,使學生每堂課都感到大有收獲。
㈧ 寫給語文老師的頒獎詞,怎樣寫出語文老師的特點
作為一名老師,憑著對語文教學的一份熱情、一份執著,她一路坎坷、一路收獲!再苦再累專,無怨無悔.她把孩子屬們帶進奇妙的語文世界裡,感受文字的魅力;她用汗水一次次磨練,一次次提升,換來同行的鮮花和掌聲.在學校這個絢爛的大舞台,她就像開屏的孔雀,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平淡的歲月里繼續演繹著語文老師的精彩!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從您的身上我們不僅汲取到了知識和力量,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則.您的言教身行更是為我們樹立了人生的楷模,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指引著正確的方向!很有幸成為您的學生、接受您的諄諄教誨,老師,您辛苦了,謝謝您!
㈨ 語文老師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能說會道,文學底蘊深厚,不帶臟字的能說到你臉紅,哈哈
㈩ 語文特徵 怎麼寫
語文課型特徵解析
自讀課
語文自讀課從教學內容來講,是指語文教科書中的「自讀課文」;從授課形式來講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學、獨立操作為主的一種課型。
(一) 課型特徵
(1) 以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主要目的,自讀課要使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豐富知識、拓寬視野、啟發思維,以達到德、智、美全面發展,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2) 教學過程以「明確目標→自學質疑→討論解疑→歸納總結」為基本模式,以「自學質疑」為關鍵環節,有效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 教學評價方面,主要看學生學得怎樣,而不是看教師講得怎麼樣。
(二) 優化設計要點
1、 教學目標。用系統論和實踐論的觀點處理好教讀課和自讀課的關系。教讀是為了自讀;自讀是教讀的目標,是「會讀」「不需要教」的實踐。從教讀到自讀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讀課的教學目標要注意和相關的單元及其教讀課的要求一致。
2、 教學內容。以教材自讀課文為主,也可以作擴展閱讀,總之要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自讀習慣,培養自學能力。
3、 教學對象。
(1) 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
(2) 培養必要的閱讀能力,包括「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和「感情性強」兩個方面。
(3) 培養初步的鑒賞能力。是指欣賞文學作品會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及優美精警的語言及表達技巧。
(4) 培養思維能力。在自學過程中,要著眼於觀察、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質疑、判斷等能力。新的課程標准強調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語文自讀課正是學生目的是充分體現自讀課的特徵,也是中過程的體現。
4、 教學方法
(1) 應選擇那些有利於自學的教學方法。
(2) 應把活動時間不少於三分之二作為硬指標。
(3) 重反饋、重答疑。
5、 教學手段。選擇與自讀課相適應的恰當的手段,如,學生自行板書,口頭交流,討論,辯論,寫心得體會等。
(六)自讀課是學生主體論的高度體現,是學生高度參與教學的一種課型。這種課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表現為學生大量的實踐活動,如圈、點、畫、批註,運用工具書,做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等,這一系列的學生活動。
作文課
作文課是一種綜合性的創造型的課型。可分為作文指導課和作文批改課兩中類型。作文課是融作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於一課,集合了作文的指導、訓練、評改等教學要素,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作文技能,增強語言表達技巧的一種課型。
(一) 課型特徵
1、 突出解決「寫什麼」和「怎樣寫」的問題。
2、 創設寫作情景,調動寫作興趣。
3、 積累知識和科學訓練相結合。
(二) 優化設計要點
1、 教學目標
作文教學應依循一個合理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一般到說,教學的程序應體現由淺入深,有簡而繁,循序漸進原則,依照大綱要求,依據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擬定目標。在訓練的要求上面,,規定分階段訓練項目的質量要求就構成了所謂的訓練序列。每一階段的要求越明確越具體越好。
2、 教學內容
(1) 說讀寫結合。可以依據寫作要求,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把說與寫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寫作能力。
(2) 命題適切。命題是體現、落實作文教學目標和訓練序列的一個重要形式,應力求使命題達到以下三點:
a. 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b. 有利於提高學生知識遷移和能力。
c. 有利於提高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
另外,在作文指導課上,注意形象誘導,啟發思維,指導審題,教會學生多角度思維,培養學生積累、模仿、借鑒、創作能力等。
3、 教學對象
(1) 師生互動,和諧融洽。
(2) 學生有充分的思維活動。
(3) 充分展現學生個性。
4、教學方法
(1)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作文指導可中,可以從一下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調動學生的情感
[2]創設條件,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3]促進學生的創作需要
(2) 指導具體得法、形式新穎。作文指導課,教師要發揮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行為,使學生作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思路開闊。
(3) 評該重點突出,針對性強。作文評該課,注意讓學生整理感受,明確修改標准,掌握批改方法,溝通批改思路,從而提高能力。
5、教學手段
(1) 語言准確、清晰、流暢、生動。語言表達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清晰、准確、生動的語言能給學生在寫作中遣詞造句提供很好的範例。
(2) 媒體的運用恰當,媒體的運用必須是在三個准備工作完成以後:
(1) 深入鑽研教材,論證採用的必要性之後。
(2) 寫出詳細教案,明確突破的重點、難點之後。
(3) 反復遴選或精細製作出較合適的媒體之後。
6、教學效果
(1) 按計劃依時完成 教學任務,學生的寫作能力、評改能力獲得增強。
(2) 作文的訓練過程往往不能在一節課內展現,因此,更強調各個教學環節銜接緊湊,以求得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
復習課
復習課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溫習已學過的教學內容,以強化知識,加深理解,舉一反三,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復習課按不同的學習任務要求,有經常性復習、階段性復習、學期期中復習、學年總復習和升學復習等不同類型。
(一) 課型特徵
1、 整合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2、 突出重點,復習有針對性。注重訓練,促成知識遷移。
3、 指導方法,揭示知識規律。
(二) 優化設計要點
1、 教學目標
(1) 目標完整、明確、具體。目標完整是指知識能力、品德的統一(即教育、教養、發展的統一)。教師能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認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
2、 教學內容
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系統、分層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復習內容。內容的組織、排列、呈現方式恰當。引導學生綜合歸納知識,注意揭示知識內在聯系,總結規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並遷移知識。針對學生實際,編制典型習題,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復習的容量恰當,節奏緊湊:反饋及時,訓練有效。
3、 教學對象
在復習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有強烈的探索慾望和追求成功的爭勝心理;大膽質疑,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參與復習活動的人次多,其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得到充分培養和發展。
4、 教學方法
根據復習內容特點,創設教學情境,誘導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復習內容的容量、深度、難度恰當把握,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精講。選擇有典型的材料去揭示復習內容的本質規律,指導學生復習方法、技巧和步驟。巧妙地突破難點,通過設計有梯度的提問,分散教學難點,對難點作巧妙的鋪墊,化解難點,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加深理解。對於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不同反應及時作出調控,有較高的臨場應變能力。
5、 教學手段
從實際出發,合理的選擇和組織運用媒體,選擇媒體要符合科學性、教育性、直觀性、藝術性和技術可行性的要求,能達到創設教學情境、擴大知識容量、提高教學效率等作用。
6、 教學效果
學生通過復習、歸納整理,能形成系統知識,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掌握技能,能靈活地遷移知識,有較強的實踐運用能力。師生關系平等,課堂氣氛民主,學生的參與人數不少於70%,學生對教師的信息吸收不低於70%。
活動課
語文活動課,是指根據一定的語文教學目的和需要設計的一種以實踐性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它包括課內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課。課內活動課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按課程表有目的、按計劃進行;課外活動則彈性、伸縮性較大,不一定納入日常課程表。戲劇、課本劇演出,詩歌朗誦、演講、辯論、講故事、手抄報以及古今詩文聯想比賽等都是常見的活動課內容。
(一) 課型特徵
1、 突出的實踐性、研究性、探索性和創造性。
2、 有一定的教學目標,計劃、要求或專題。
3、 語文活動課最重要的特點是一個「動」字,即學生的全程參與。
(二) 優化設計要點
教學目標
(1) 目標明確,設計科學,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是指教師能依據教綱要求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正確提出活動課程方案的達成目標,它可以包括認知目標、智能目標,情感目標,還指課程的一切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既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講求科學性。
(2) 培養興趣,拓寬知識,發展能力。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完善放在首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大力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等,並著力促進學生語文運用的個性化和創造意識的發展。
教學內容
語文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其內容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語文學習的外延與學生社會生活的外延一樣寬。語文同社會生活的這種密切關系決定了語文活動課內容具有更廣闊的時空天地。
(1) 內容積極進步,健康豐富。
(2) 講求知識性、實踐性,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和創造性。
教學對象
(1) 學生參與意識強,參與自由度大,興趣濃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活動課尤其應充分體現學生的「動」,既教師恰當到位的「導動」和學生全員投入、全身心投入的強烈參與意識與意識能充分體現。
(2) 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展示。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運用語文的個性合格創造性得到充分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在自身基礎上得到提高。
教學方法
(1)寓教於樂,形式生動活潑。語文活動課的活動形式應是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教師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活動情景和條件,引導學生對語文強類的求知慾和研究探索的濃郁興趣,喚起學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的創造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效果
成功的教學活動,應是正確的教學目標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的完美統一。語言活動課的教學效果優劣應注意:
(1) 教師是否選擇了最好的、最合適教學對象具體條件的課程教學活動方案,是否立足於學生的終身受益這一基點,活動的全過程是否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2) 活動課過程是否充分體現教師或台前或幕後的主導作用,是否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並使之自始至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主體性特徵顯著。
(3) 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但是否得到積累,語文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創造性睿智是否得到充分啟迪和感召,體現人文精神的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是否得到陶冶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到,一堂優質的語文課,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特徵:它一定是「語文味」很濃的。或情景感染、或情感熏陶、或誦讀涵詠,或語言品味,或思辯質疑,或言傳筆談,其樂融融:它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一定是和諧統一的。教師往往能夠構思獨到,不落窠臼。圍繞目標,精選教材,巧設問題和環節,創意濃濃;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一定是銜接好的。指導學法,啟導得法,反饋及時,形式與內容切合,相輔相成;學生的自主意識一定是強的,學生主動參與,投入面大,探索研究、討論交流,述寫酣暢;它的教學效果一定是好的。目標達成,面廣效高,學生不僅大有所得,而且終身受益,其味無窮。如果我們能夠把握語文教學共有的規律和各種語文課型特徵,掌握教學設計的優化要域,語文課堂教學必能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麥曦主編《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新世紀出版社1996年版
2、吳立剛《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課的類型和結構》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4
3、蔣宗堯等編著《評課藝術》中國林業出版社1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