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第四單元語文測試卷答案
參考答案:
1. fú jiá jī kàng 恬 皎 愜 彌 (每空0.5分)
2. ①盡態極妍,②叱吒風雲,③嘆為觀止 (每小題1分)
3.A(選對即得3分)
4.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每一處2分,符合要求即可)
5.示例:魯迅、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魯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問品與人品都值得後人敬仰、學習!(前兩處每一處1分,第三處2分)
6.《西遊記》,大鬧天宮(每一處1分,填本書中的其他情節也可)
7.(1)示例: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示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一小題2分)
8.月下歸航。(抓住「歸航」二字,可以得2分)
9.襯托出「我」戀戀不舍的心情。(突出「襯托」、「戀戀不舍」就可得3分)
10.動作、語言;淳厚、朴實。(每一問2分)
11.不能(1分);因為原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形象地寫出了船速之快,另一方面烘託了心情之愉快。(3分)
12.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言之有即可。(3分)
13.(1)演出地點(1分)(2)表演方式(1分)(3)演員構成(1分)
14.不能;(1分)因為「攢擁」一詞描寫出觀眾之多,氣氛之熱烈,而「晃動」一詞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2分)
15.側面描寫(2分);襯托出秦腔的奪人心魄的魅力。(2分)
16.「凡是到這些村莊去下鄉……甚至不能有一點不入神的表示。」(2分)
17.開放性試題,寫出劇種1分,寫出感受3分。
18.(1)正好遇到,恰逢(2)只(3)全部(4)極點(每空1分)
19.(1)四處賓客都安靜下來,沒有人敢喧鬧。(2分)(2)只聽到遠遠的深巷裡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2分)
20. 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及聽眾情況和開演氣氛。(2分)為下文記敘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鋪墊。(1分)
21. 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及多。(2分)
22. 聽得入神,心領神會,滿意、折服的感受。(2分)
祝你工作愉快!!
Ⅱ 人教版:語文初一下冊天下通第四單元測試卷答案!
我有初中一的第四單元的答案。可你在作弊,作弊。
Ⅲ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卷
一題自己寫吧
2B 3D 4A 5 √ ×來 √ √ √ ×
7<1>都變成自聲音 飛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2>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一灣淺淺 8餘光中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9這是你們的光榮 說的不夠得體應該為這是我們的光榮。
Ⅳ 語文 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檢測試題卷答案(文科愛好者)
綻開() 嘶啞() 喉嚨() 洶涌() 雙瞳()
2.指出下列詩句沒有比喻修辭的一項( )(3分)
A、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B、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
C、快樂或者好的思想,都變成聲音飛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像一片陽光。
D、我投我的紙船到水裡,仰望天空,看見小朵的雲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
3.下列句子中無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我們班級整整有六十多人。
B、我知道李小朋的身份證是8月1日生的。
C、中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D、同學們的各種讀書聲,匯成一支動聽的歌聲。
4.選出恰當的一項填入橫線上:( )(3分)
教育活動中,應當幫助學生學會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 最基本的內容, 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扎實的基本功;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尋求知識, 自己的知識領域。
A擷取 掌握 培養 拓寬 B擷取 把握 培訓 拓寬
C獲取 了解 培育 擴大 D奪取 通曉 培養 擴寬
5.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⑴《我愛這土地》抒發了對歷經磨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祖國的摯愛之情。()
⑵《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是對青春的肯定,同時是對老年的否定。()
⑶《鄉愁》表達了身居孤島的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祖國統一的期盼。()
⑷《紙船》傾訴了詩人童年的夢想。()
⑸「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象徵著解放區的勃勃生機,抗戰勝利的光明和希望。()
⑹「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反映了詩人想急切成名的心情。()
6. 修改下面的句子。(2分)
(1)商店裡出售白菜、蘋果、香蕉等水果。
7.根據課文內容默寫。
(1)所有使我顫抖過的快樂或者好的思想, , 。
(2)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3)而現在,鄉愁是 。
8. 《鄉愁》一詩是台灣詩人__________(人名)寫的,詩中把「鄉愁」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9. 閱讀下面這則小故事,回答問題。 (3分)
晚會開始了,小明第一個起來發言。他說:「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你們能按時來參加我班的晚會,這是你們的光榮,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話音剛落,大家笑成一片。 大家為什麼笑?請作簡要分析並改正小明說得不當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訓練(32分)
(一)美麗的夜雨 (6分)
①美麗的夜雨 ② 美麗的夜雨
像輕聲到來的客人 辛勤地擦洗大地
打開啤酒瓶吧,歡迎 處處都是閃光的鏡子
於是,泡沫,水珠 城市也連起燈的長虹
在腳下和車輪下飛迸
③美麗的夜雨 ④ 美麗的夜雨
把情人牽到一把傘下 像拉著小提琴
雨掩住了低低的私語 滑過每一家的玻璃窗
從月夜下散出溫暖的熱氣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把語絲蒸釀成了蜜 飄進孩子的夢
10. 對本詩最後一節朗讀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美麗的夜雨」一句除重讀「夜雨」外,還應重讀「美麗」,突出夜雨美麗的特點。
B、「滑過每一家的玻璃窗」一句「玻璃」與「窗」之間有停頓,以體現窗的質地。
C、「把明天更甜的生活」一句應用升調,而「飄進孩子的夢」應用降調,以增強詩的韻律感,而且符合詩的意境。
D、本詩最後兩句應用輕柔的語氣來朗讀,表現出夜雨把甜美的生活帶入孩子的夢境。
11.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多個比喻描寫夜雨。(3分)
請你模仿「美麗的夜雨,像拉著小提琴,滑過每一家的玻璃窗。」的句式,以「美麗的夜雨」為本體,來抒發對夜雨的情
美麗的夜雨, , 。
12.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在詩中都寫過夜雨,請你再寫出一句。(3分)
。
(二)9
老馬(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眼裡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13.下面對詩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A、「總得叫大車裝個夠」表現老馬心甘情願背負沉重的壓力。
B、「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寫出了老馬負荷過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裡飄來一道鞭影」,「飄」字看似很輕,實際上是很重的欺壓,有「揚起來很很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頭望望前面」,表明老馬希望看到苦難的盡頭。3
1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馬象徵著貧苦的農民,作者通過寫老馬,實際上寫出了三十年代農民的悲慘命運。
B、全詩充滿了哀怨的氣氛和凄楚的情調,飽含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對統治者的憤恨。
C、作者以悲憤的筆觸,表達發對勞動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
D、詩人善於在現實生活中捕捉典型鏡頭,逼真地刻畫出老馬的形象,樸素中見堅實,平淡中見深遠。
15.下列對該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
A、《老馬》寫的就是一匹可憐的老馬。
B、《老馬》實際上寫的就是詩人自己。
C、《老馬》寫的是受苦受難的舊社會的農民。
D、《老馬》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
(三) 小樹的靈魂 (9分)
前年春節,我從承德叔叔家帶回一株小柏樹。小柏樹長在一塊石頭上,石頭坐在托盤里,托盤里水幽幽存焉,透著殷實之氣。可是,它能在北京落戶嗎?我心裡沒有底。直到有一天,小柏樹的枝條上冒出鮮綠的新芽時,我才放下心來。
小柏樹的存活,使我感到養些木本植物該是不難吧。我便來到花市上,選購了三株盆景——小榆樹、小榕樹和小楓樹,並與小柏樹一起擺在了窗檯上。一時間,窗檯上鬱郁蔥蔥,欣欣向榮,好看極了。其中,尤以小榕樹最美。它的枝葉舒展文靜,像是依欄沉思的女人。小榆樹則以稠密而熱烈的葉子,顯示了繁榮景象。小楓樹更是風骨不俗,氣度超然。因為它的每片葉子都在翹首以待那個火紅的秋天。倒是小柏樹顯得不起眼了。一塊土裡土氣的石頭,一株再普通不過的柏樹枝子。彷彿窮山溝里走來的孩子,有些相形見絀。好在它「要求於人的甚少」,只要托盤里有點水就行了。什麼心也不用操。另外三株就不同,施肥澆水,喜陰喜陽,很有些講究。就是澆水也不能大意,弄不好還會爛根。為此,我真請教了不少花匠。
誰知,越是竭盡呵護之能事,越是容易出問題。還不到秋天,小楓樹的葉子忽然打卷了,有的還變黑,一副病兮兮的樣子。我趕緊四處求醫,忙著打葯治療,盼著它「春風又綠」。然而,可嘆它一日不似一日,眼見著一片片葉子都卷了起來。小楓樹到底一命嗚呼了。我也好生傷感。原本我還期待著坐在屋裡獨賞紅葉呢!
秋天過去了,天氣漸漸冷起來。小榆樹和小榕樹的葉子越來越少了。一場雪後,它們的葉子幾乎全乾了。便想:大概是冬眠吧。而我依然按時澆水,盡職盡責,以待來年春暖花開時,讓它們再吐新綠。
然而,它們再也沒有醒來!
如今,小榆樹,小榕樹,小楓樹的「遺骨」陳列在陽台上,好像三塊墓碑,讓人神傷。
這時,我卻不得不驚異於小柏樹的生命力了。只見它所有的葉端紛紛吐出了新綠,鮮活鮮活的耀眼極了,竟有一種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賞,令人感奮。
我禁不住把小柏樹搬到寫字台上,仔細端詳起來。我發現它竟然是從石頭縫里長出來的。那石頭的下半截分明有一道裂縫,裂縫裡布滿了小柏樹的根須,根須之密,彷彿老壽星的鬍子,又彷彿網一樣的脈絡。它們裸露著,有如豐富的神經系著一顆美麗的靈魂,我的心被這個靈魂深深觸動著……
是的,樹是有靈魂的。人類從「樹神崇拜」時就這樣認為著。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也說過「植物是有靈魂的」。不過,靈魂與靈魂卻有所不同。正如人世間有著形形色色的靈魂。然而,一個美麗的靈魂卻是需要歷練的。小柏樹一定是歷練過的,否則它不會有這樣叫人暗暗尊敬的樹品。其實,它的樹品本來就有著悠遠的脈系。《山海經》記載:「白於之山,其上多柏。」《國語》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至於「柏經冬而不凋,蒙霜不變,可謂得其真也」的說法就更多了。
還有一個說法,是古代畫論:「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我想:人品如此,樹品亦然。只可惜我與小柏樹相伴一年有餘,竟如此賞悟不敏,實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樹之有神。
失敬了,小柏樹!
16. 第③自然段「誰知,越是竭盡呵鏟之能事,越是容易出問題。」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2分)
17. 寫小柏樹的根須一段突出了小柏樹什麼精神? (2分)
18. 引用《國語》中的句子起什麼作用? (2分)
19. 小柏樹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3分)
(三)鄉色酒 (8分)
三十年前 三十年後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
鄉色正好 鄉色酒
你圓 你滿
人也圓 鄉愁也滿
20. 詩人將 比喻為「鄉色酒」,表達了 。3
21.詩中的「你」指的是 ,是 的修辭手法。 (3分)
22.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後,「我……望你」,從中你看出詩人性格的變化嗎?(2分)
三寫作(30』)
以「讀」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自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但不得寫成詩歌)
提示:1. 此處的「讀」,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閱讀以外,還含有「觀察、欣賞、體味、咀嚼、探究」等意思。 2.「讀」的對象可以是書報雜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種生活經歷和某種社會現象等。 3.自擬題目,必須含有「讀」字,如「讀書樂」「我的閱讀趣味」「我愛閱讀大自然」「我讀懂了父親的心」「這段生活令我百讀不厭」等。
第四單元測試題答案
一、積累和運用
1.略2.D 」 3.C 4. A 5.⑴√⑵×⑶√⑷√⑸√⑹× 6.(1)去掉「白菜7。8。9。略
二、文段閱讀訓練
(一)10. B 11.略
12.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13.A14.C15.D
(二)16.承上啟下17. 小柏樹依靠自己力量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的精神。
18. 贊美小柏樹在貧瘠的土地上仍能頑強生長的生命力。
19. 啟示我們不可盲目地抱怨、逃避,要與生存環境抗爭,要具有頑強的鬥志。
(三)20. 圓月 濃濃的無邊的鄉愁 21.月亮 擬人 22. 三十年前的「我」是天真無邪『充滿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來,月亮似乎在與「我」嬉戲,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後的「我」飽經滄桑,只能心事重重的對月抒懷,所以是「我」望月亮。
Ⅳ 題優.七年級語文下.人教版第四單元測試卷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下)語文四單元檢測題
(滿分100分,120分鍾完成)
一.積累與運用(每小題2分,共20分)
1.給帶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聯系語境寫出漢字。
(1)歸省( ) 行輩( ) 不憚( ) 鳧水( )
(2)kàng( )奮 huì( )暗 jī( )絆 rǒng( )雜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是( )
A.飛濺 驀然 搏擊 燒灼
B.魚火 愜意 疏密 包羅
C.顰蹙 狼籍 驚鴻 嗔視
D.宛轉 獮散 高梁 悠揚
3.下面句中括弧里,依次應填入的字是( )
( )然他已經喪失了明( )是非的能力,那麼,( )使給他爭( )得臉紅耳赤,恐怕也無濟於事。
A.即 辯 既 辨
B.既 辯 即 辨
C.既 辨 即 辯
D.即 辨 既 辯
4.聯系語境,解釋句中帶點的詞有誤的一項是( )
A.外祖母很氣惱,怪家裡人不早定,絮叨起來。
絮叨:翻來覆去地說。
B.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好手:能手。
C.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還聽到歌吹了。
依稀:好象,彷彿。
D.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5.從下列成語中選擇恰當的填入句中括弧里。(只填序號)
A、參差不齊 B、變幻多姿 C、本色當行 D、大徹大悟 E盡態極妍 F、叱吒風雲 G、息息相通 H、高視闊步
(1)「別說了,我算全看透了。」他說,一臉的( )。
(2)李非聽完韓教授對他的素描的點評,暗自佩服,心裡想這才是( )的評價。
(3)文化大革命中,當年在戰場上( )的賀龍元帥也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4)我班學生的基礎、素質( ),教師在教學上更應該因材施教。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但我確實喜歡音樂,能夠沉浸在我欣賞的聲音世界中,並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獲得,有所超越、排解、升華、了悟。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
B.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C.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一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
D.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社戲》選自《魯迅全集》,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
B.《安塞腰鼓》是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著名散文。
C.《竹影》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豐子愷。
D.《口技》選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張潮。
8.下列句子有語病的是( )。
A.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
B.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C.冬天的大磧壩比較的無味。
D.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這所學校里去上學。
9.將下列短語依次填入文中括弧里恰當的是( )。
愛心是( ),使飢寒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 ),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 ),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 ),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潤。
(1)一首飄盪在夜空里的歌謠 (2)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3)一場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陽光
A.(3)(2)(1)(4)
B.(4)(2)(1)(3)
C.(2)(1)(4)(3)
D.(4)(1)(2)(3)
10.根據下面規定的情景,以「風」為重點,寫一段不少與40字的話。(2分)
情景:冬天 早晨 風 寒冷 紅腫
二.閱讀(每小題2分,共40分)
(一)
(1)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裡,烏油油的便都是結實的羅漢豆。
(2)「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哪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
(3)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發在阿發家的豆田裡,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裡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水裡,什麼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然而大家議論之後,歸結是不怕。他如果罵,我們就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支枯桕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
11.文段寫了什麼事情?
答:
12.用豎線將文段劃分為三層,標記在下面。
(1) (2) (3) (4)
13.文中哪兩個詞語生動地描寫出了「羅漢豆正旺相」?
答:
14.文中橫線上的句子寫出了阿發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答:
15.從文中可以看出,雙喜具有什麼品格?在這群孩子中他處於什麼地位?
答:
16.「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這句話寫出了怎樣的情趣?
答:
17.帶點的句子表現了孩子們的什麼品格?
答:。
(二)小院吟
關中農村,總喜歡用泥巴打牆,圍起一個院兒。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親每天早早起來,將院子一遍一遍地掃干凈,不允許我們扔下一片紙屑,一根柴棍。村裡的人見一方小院竟收拾得這般模樣,便與母親開起玩笑來:「王媽,您這是准備在地上帶面條了吧?」說得大夥直樂。
小院是母親用四五年攢下的雞蛋錢,請了小工,打牆圍起來的。得之不易,母親便格外地寵它,愛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條,春天裡長起來了,嫩嫩的葉,像一隻剛出殼的雛鳥,昂著頭,望著這新鮮的世界;春天種下一行豆,夏天裡蔓爬上土牆,花便密密地排成隊兒,立了起來。
小院,是母親精心編織的花藍。它盛著農家艱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來。
父親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無勞力,地里的活兒早早地擱在了母親和我的肩上。天長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氣,便獨自坐在院子的石頭上發呆。母親過來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前,東南西北地比劃,彷彿一切智慧的東西都從那粗布裹著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飛了一隻鴿子,攜我振奮起來。
更多的時候,我同母親一起,在小院里籌劃著生活,籌劃著以後的事情。或者跟了母親的眼神,走進一個個帶著泥土味兒,又十分生動的傳說之中。什麼姑家婆、王老六,什麼堤埂神、楊柳女,這些故事總如鉤子一般地勾著我,讓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側有幾棵香椿樹,那是母親趕廟會時從近百里的山裡挖來的苗,三年便長得胳膊般粗細,並舉起一樹的葉子。香椿雖是野樹,但那香卻十分細膩,風來也罷,風去也罷,香便充滿了小院,香便傳遍了村落。左鄰右舍的只說多了這香,整個村子也便多了新鮮,三天兩頭有人帶了孩子來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種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夥的小院了。
18.文段表面寫什麼?實際上寫什麼?
答:
19.文段抒發了什麼感情?
答:
20.第4段括弧里應填的兩個最恰當的詞是( )和( )。
21.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麼樣特點?表現了母親的什麼品質?
答:
22.橫線上的話寫出了小院的什麼特點?請用一個成語來概括。
答:
23.文中起承上啟下的段落是第幾自然段?
答:
24.是什麼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來的?
答:
(三)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5.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
(2)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
(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4)曳屋許許聲( )
26.下列帶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不知木蘭是女郎
B.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C.婦撫兒乳,兒含乳啼
兒含乳啼聲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舉世聞名
27.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眾賓團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D.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8.翻譯下列句子。
(1)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譯文: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
譯文:
29.文中帶點的句子描寫的是什麼?寫這些的目的是什麼?
答:
30.「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句話突出了什麼?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答:
三.作文(40分)
你看過演出嗎?你看過精彩的電影、電視嗎?請以觀看演出、電影、電視……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文體不限;2、緊扣話題;500字以上。)
參 考 答 案
一.積累與運用(每小題2分,共20分)
1.(1)xǐnɡ hánɡ dàn fú (2)亢 晦 羈 冗 2. A 3. C 4.C 5.(1)D (2)C (3)F (4)A 6.A 7.D 8.A 9.B 10.(略)
二.閱讀(每小題2分,共40分)
11.寫孩子們看戲返航途中,偷豆到船上去煮吃。
12.(1)|| (2) (3)|| (4)
13.烏油油、結實。
14.憨厚老實的孩子。
15.較老成持重,是這群孩子的頭。
16.寫出了孩子們夜裡在飄浮的船中吃豆的無限情趣。
17.天真可愛。
18.表面上寫小院,實際上寫母親。
19.對母親的愛和懷念。
20.搬,或拿、提;湊,或坐
21.清潔的特點。勤勞,熱愛生活的品質。
22.生機盎然(生機勃勃)。
23.第三自然段。
24.母親的關愛和教育。
25.(1)yì(2)hōu(3)jiàn(4)hǔ
26. B
27. C
28.(1)不一會兒,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兒子睡覺的聲音也漸漸的停止了。
(2)忽然有一個人大叫:「起火了。」丈夫起來大叫,接著婦人也起來跟著大叫。
29.寫聽眾的反映。襯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30.突出了道具的簡單。襯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三.作文(40分)
Ⅵ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達標測試卷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達標測試
一、積累和運用(分)
1、給加點字注音:(5分)
綻開() 嘶啞() 喉嚨() 洶涌() 顫抖()
琴弦() 雙瞳() 淪喪() 琴弦() 吹刮()
2、指出下列詩句沒有比喻修辭的一項( )(2分)
A、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B、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
C、快樂或者好的思想,都變成聲音飛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像一片陽光。
D、我投我的紙船到水裡,仰望天空,看見小朵的雲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
3、修改下面的句子。(4分)
(1)商店裡出售白菜、蘋果、香蕉等水果。
(2)老師的教誨,時時出現在我的眼前。
4、下面是女作家冰心的詩集《春水》中的一句詩,說說你的理解:(3分)
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5、下列句子中無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我們班級整整有六十多人。
B、我知道李小朋的身份證是8月1日生的。
C、中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D、同學們的各種讀書聲,匯成一支動聽的歌聲。
6、選出恰當的一項填入橫線上:( )(2分)
教育活動中,應當幫助學生學會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 最基本的內容, 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扎實的基本功;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尋求知識, 自己的知識領域。
A擷取 掌握 培養 拓寬 B擷取 把握 培訓 拓寬
C獲取 了解 培育 擴大 D奪取 通曉 培養 擴寬
7、結合語境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4分)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鄉愁:
海峽:
二、閱讀訓練(38分)
(一)美麗的夜雨 (10分)
①美麗的夜雨 ② 美麗的夜雨
像輕聲到來的客人 辛勤地擦洗大地
打開啤酒瓶吧,歡迎 處處都是閃光的鏡子
於是,泡沫,水珠 城市也連起燈的長虹
在腳下和車輪下飛迸
③美麗的夜雨 ④ 美麗的夜雨
把情人牽到一把傘下 像拉著小提琴
雨掩住了低低的私語 滑過每一家的玻璃窗
從月夜下散出溫暖的熱氣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把語絲蒸釀成了蜜 飄進孩子的夢
1、對本詩最後一節朗讀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美麗的夜雨」一句除重讀「夜雨」外,還應重讀「美麗」,突出夜雨美麗的特點。
B、「滑過每一家的玻璃窗」一句「玻璃」與「窗」之間有停頓,以體現窗的質地。
C、「把明天更甜的生活」一句應用升調,而「飄進孩子的夢」應用降調,以增強詩的韻律感,而且符合詩的意境。
D、本詩最後兩句應用輕柔的語氣來朗讀,表現出夜雨把甜美的生活帶入孩子的夢境。
2、這首詩通過奇峭的比喻和連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
3、詩的語言,往往是凝練而又優美,請你從文中舉出一例最精彩的,並說說好在哪裡?
4、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多個比喻描寫夜雨。(2分)
請你模仿「美麗的夜雨,像拉著小提琴,滑過每一家的玻璃窗。」的句式,以「美麗的夜雨」為本體,來抒發對夜雨的情感。
美麗的夜雨, , 。
5、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在詩中都寫過夜雨,請你再寫出兩句。(2分)
, 。
(二) 小樹的靈魂 (18分)
前年春節,我從承德叔叔家帶回一株小柏樹。小柏樹長在一塊石頭上,石頭坐在托盤里,托盤里水幽幽存焉,透著殷實之氣。可是,它能在北京落戶嗎?我心裡沒有底。直到有一天,小柏樹的枝條上冒出鮮綠的新芽時,我才放下心來。
小柏樹的存活,使我感到養些木本植物該是不難吧。我便來到花市上,選購了三株盆景——小榆樹、小榕樹和小楓樹,並與小柏樹一起擺在了窗檯上。一時間,窗檯上鬱郁蔥蔥,欣欣向榮,好看極了。其中,尤以小榕樹最美。它的枝葉舒展文靜,像是依欄沉思的女人。小榆樹則以稠密而熱烈的葉子,顯示了繁榮景象。小楓樹更是風骨不俗,氣度超然。因為它的每片葉子都在翹首以待那個火紅的秋天。倒是小柏樹顯得不起眼了。一塊土裡土氣的石頭,一株再普通不過的柏樹枝子。彷彿窮山溝里走來的孩子,有些相形見絀。好在它「要求於人的甚少」,只要托盤里有點水就行了。什麼心也不用操。另外三株就不同,施肥澆水,喜陰喜陽,很有些講究。就是澆水也不能大意,弄不好還會爛根。為此,我真請教了不少花匠。
誰知,越是竭盡呵護之能事,越是容易出問題。還不到秋天,小楓樹的葉子忽然打卷了,有的還變黑,一副病兮兮的樣子。我趕緊四處求醫,忙著打葯治療,盼著它「春風又綠」。然而,可嘆它一日不似一日,眼見著一片片葉子都卷了起來。小楓樹到底一命嗚呼了。我也好生傷感。原本我還期待著坐在屋裡獨賞紅葉呢!
秋天過去了,天氣漸漸冷起來。小榆樹和小榕樹的葉子越來越少了。一場雪後,它們的葉子幾乎全乾了。便想:大概是冬眠吧。而我依然按時澆水,盡職盡責,以待來年春暖花開時,讓它們再吐新綠。
然而,它們再也沒有醒來!
如今,小榆樹,小榕樹,小楓樹的「遺骨」陳列在陽台上,好像三塊墓碑,讓人神傷。
這時,我卻不得不驚異於小柏樹的生命力了。只見它所有的葉端紛紛吐出了新綠,鮮活鮮活的耀眼極了,竟有一種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賞,令人感奮。
我禁不住把小柏樹搬到寫字台上,仔細端詳起來。我發現它竟然是從石頭縫里長出來的。那石頭的下半截分明有一道裂縫,裂縫裡布滿了小柏樹的根須,根須之密,彷彿老壽星的鬍子,又彷彿網一樣的脈絡。它們裸露著,有如豐富的神經系著一顆美麗的靈魂,我的心被這個靈魂深深觸動著……
是的,樹是有靈魂的。人類從「樹神崇拜」時就這樣認為著。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也說過「植物是有靈魂的」。不過,靈魂與靈魂卻有所不同。正如人世間有著形形色色的靈魂。然而,一個美麗的靈魂卻是需要歷練的。小柏樹一定是歷練過的,否則它不會有這樣叫人暗暗尊敬的樹品。其實,它的樹品本來就有著悠遠的脈系。《山海經》記載:「白於之山,其上多柏。」《國語》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至於「柏經冬而不凋,蒙霜不變,可謂得其真也」的說法就更多了。
還有一個說法,是古代畫論:「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我想:人品如此,樹品亦然。只可惜我與小柏樹相伴一年有餘,竟如此賞悟不敏,實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樹之有神。
失敬了,小柏樹!
1、解釋詞語。(2分)
相形見絀:
翹首以待:
2、第②自然段是從哪兩方面對比小柏樹和其他三株樹的? (2分)
3、找出兩處描寫小柏樹外形的句子。(2分)
4、第③自然段「誰知,越是竭盡呵鏟之能事,越是容易出問題。」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2分)
5、寫小柏樹的根須一段突出了小柏樹什麼精神? (2分)
6、引用《國語》中的句子起什麼作用? (2分)
7、用橫線畫出兩處抒情的句子,分析作者感情。(4分)
⑴
⑵
8、小柏樹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2分)
(三)鄉色酒 (10分)
三十年前 三十年後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
鄉色正好 鄉色酒
你圓 你滿
人也圓 鄉愁也滿
1、詩人將 比喻為「鄉色酒」,表達了 。(2分)
2、詩中的「你」指的是 ,是 的修辭手法。 (2分)
3、詩中寫了兩次望月,這兩次望月的時間、地點、心情是否相同?從何處能看出來? (2分)
4、同樣是圓月,為何上節說「圓」,下節說「滿」? (2分)
5、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後,「我……望你」,從中你看出詩人性格的變化嗎?(2分)
三寫作(40』)
以「讀」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自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但不得寫成詩歌)
提示:1. 此處的「讀」,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閱讀以外,還含有「觀察、欣賞、體味、咀嚼、探究」等意思。 2.「讀」的對象可以是書報雜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種生活經歷和某種社會現象等。 3.自擬題目,必須含有「讀」字,如「讀書樂」「我的閱讀趣味」「我愛閱讀大自然」「我讀懂了父親的心」「這段生活令我百讀不厭」等。
第四單元達標測試題答案
一、積累和運用
1.略2.D
3.(1)去掉「白菜」 (2)將「出現在我的眼前」改為「回響在我的耳邊」
4.成理成文即可
5.C 6. A
7.懷念家鄉的心情,這里指台灣遊子對大陸的思念之情;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片海洋的狹窄水道,這里指台灣海峽。
二、文段閱讀訓練
(一)
1、B 2、表現作者對夜雨的喜愛與贊美,進而贊美好生活
3、略 4、略
5、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二)
1、相形見絀:跟另一個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遠不如。翹首以待:抬起頭來盼望。
2、從外形和對人的要求兩方面對比的。
3、找對即可,如「只見它所有的葉端紛紛吐出了新綠,鮮活鮮活的耀眼極了。」
4、承上啟下5、小柏樹依靠自己力量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的精神。
6、贊美小柏樹在貧瘠的土地上仍能頑強生長的生命力。
7、如:「我也好生傷感」寫出了小楓樹死後我的惋惜和悲傷。「讓人神傷」寫出了三株樹都死後我的極度失望與悲傷。「我的心被這個靈魂深深觸動著」寫我的心靈被小柏樹的頑強震動了,體悟到了它靈魂的美麗。「失敬了,小柏樹!」表明對小柏樹深深的敬意。
8、啟示我們不可盲目地抱怨、逃避,要與生存環境抗爭,要具有頑強的鬥志。
(三)
1、圓月 濃濃的無邊的鄉愁
2、月亮 擬人
3、第一次望月的時間詩「三十年前」,地點是故鄉(從「柳樹」可以看出),心情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因為全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從「你圓/人也圓」可以看出 );
第二次望月的時間安 是「三十年後」,地點是台灣(從「椰樹」可以看出),心情是憶舊傷懷,思鄉情濃。
4、因為上節中的圓月是團圓的象徵,所以用「圓」;而下節中的圓月像是一杯鄉色酒,是鄉愁的象徵,酒是滿的,愁也是滿的,所以只能用「滿」。
5 、三十年前的「我」是天真無邪『充滿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來,月亮似乎在與「我」嬉戲,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後的「我」飽經滄桑,只能心事重重的對月抒懷,所以是「我」望月亮。
三寫作(略)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在這兒有個不情之請,如果採納了我的回答就給我回復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