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8年級上冊語文25課翻譯

8年級上冊語文25課翻譯

發布時間:2020-12-29 09:35:03

① 初二語文上冊25課翻譯

你用的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的?能給出具體的課文題目嗎

② 五年級上冊語文25課翻譯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來難險阻,自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小事。五嶺山脈那樣蜿蜒起伏,可在紅軍眼裡就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氣勢雄偉,可在紅軍眼裡它們就像腳下滾過的小泥丸。金沙江兩岸盡是懸崖峭壁,喘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橋上的瀘定橋橫跨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白雪皚皚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③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1-25課的課文內容及翻譯

21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第二部分(2~3段),分別對水之異、山之奇進行描寫。
(2)中心意思
本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寫作特點
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
(4)翻譯課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盪盪,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至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22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即主體部分,敘述了五柳先生的生平行事。
第二部分(第2段),「贊」是作者對五柳先生的評價。
(2)中心意思
這篇文章是陶淵明替自己寫的一篇傳記。作者以幽默的筆調,對自己的生性愛好和生活情況進行了真切地描述,向人們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於貧苦,期望以詩、酒自樂的情懷。
(3)寫作特點
語言質朴自然,於平淡之中表現深刻內容。
(4)課文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們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我認為:「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對貧窮表示憂郁,不對富貴表示渴求!』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來表達他們的志向,(就像)上古時代無懷氏和葛天氏的子民。」

23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第2段),寫千里馬「才美不外見」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歸納中心。
(2)中心意思
本文採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不平,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3)寫作特點
托物寓意,結構精巧。
(4)翻譯課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24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段,記敘了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的情況以及成名後向名師求教的情況。
第二段,敘述自己求學的艱辛,並歸納自己成功的原因。
(2)中心意思
本文敘述了作者年輕時求學的艱難困苦,卻終有所成,勉勵馬生努力學習。
(3)寫作特點
結構嚴謹,以記敘為主,記敘、描寫、議論三者有機結合,突出作者不畏艱難困苦,矢志奮斗的精神。
(4)翻譯課文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裡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鬆。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書館,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系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25 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首聯緊承白詩末聯,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頷聯運用了兩個典故抒發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頸聯蘊含哲理,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尾聯是點睛之筆,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赤壁》
前兩句寫興感之由,後兩句發議論感慨。
《過零丁洋》
首聯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頷聯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頸聯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歷,表現憂憤之情。尾聯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上片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敘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2)中心意思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首詩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赤壁》
這首詠史詩藉助三國時英雄成敗之事,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悟,還曲折地表現出詩人報國無門的激憤。
《過零丁洋》
這首詩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願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
這首詞借中秋賞月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
《山坡羊 潼關懷古》
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達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的主題。

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25課 翻譯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專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屬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終生不再彈琴了。
譯文: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於傾聽。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在我耳邊流淌!」 俞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裡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弦挑斷,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⑤ 九年級上冊語文25課的翻譯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的翻譯

25 詞五首
一、《望江南•梳洗罷》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譯文: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隻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二、《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三、《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四、《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譯文: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五、《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⑥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25課 翻譯

伯牙擅長彈抄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說:「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說:「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滔滔的江水!」伯牙想到的,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了。
希望幫到你。O(∩_∩)O~

⑦ 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25課《詩五首》翻譯

【1】《望江南•梳洗罷》(溫庭筠)
原文: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蒴洲。

譯文: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過完了上千隻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2】《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4】《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原文: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譯文:
春風停息,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原文: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⑧ 八下語文書第25課的翻譯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你看啊可能是吧!咳咳咳 還有詩詞一般是不做翻譯的,因為有的詩詞是無法翻譯的,只可以感受其中萬千滋味....

《詩詞曲五首》參考譯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參考譯文】

謫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覺凄涼,算來已有二十三年的時光。懷念故人,徒然吟誦《思舊賦》,此番歸來,真如那在山中觀棋爛了斧柄的王質返回家鄉,恍如隔世,人事滄桑呵!沉舟之畔,會有群舟競發、千帆齊揚!病樹之後,會有奼紫嫣紅、萬樹春光!今日聽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興煥發,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興、百倍增長。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參考譯文】

一支斷戟沉落在江底,久遠歲月也未能將它消蝕,把它磨洗一番,認出是三國時代的兵器。假如東風不曾給予周瑜援助,大喬小喬兩位夫人恐怕都會被鎖進銅雀台里。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參考譯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種經書,終於取得功名,開始了動盪艱辛的政治生涯;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盪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參考譯文】

明月何時出現的呢?端起酒杯仰問上蒼。(又)不知天上的宮殿樓台,今夜是什麼年月。我(有心)想駕風前去,又怕瓊樓玉宇的極高處,(我)耐不住那裡的清寒。(況且在那裡)起舞只能玩賞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間(痛快)呢!月亮轉過朱閣,低照著美麗的窗戶,照著不眠的詩人。不應有什麼怨恨,(但它)為什麼總是趕在(我)離別親人的時候露著圓臉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歡離合,月亮總有陰晴圓缺,此事自古難以圓滿。只求親人平安,千萬里之外共賞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參考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西面聚集到潼關來,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潼關古道連接著關內華山和關外黃河。西望長安,心神不定,感慨萬端。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昔日秦皇漢武的萬間宮闕都已盪然無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蕭條。國家興起,受苦受難的是黎民百姓;國家滅亡,受苦受難的還是黎民百姓。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採納為滿意答案,如果有疑問,請補充。

⑨ 八年級上冊語文 第25課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以捕魚作為職業的武陵人。(有一次,漁人)沿著小溪走,忘記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夾雜其它的樹,芳香的青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對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驚奇。(漁人)又繼續向前劃行,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於是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洞)裡面隱隱約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就離開船,從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窄,僅容一人通過。(漁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有平坦寬廣的土地,房屋整整齊齊,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互相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村落間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衣著打扮就像是桃花源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村裡的人)便邀請他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裡人聽說有這樣的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了,與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情一一詳細地告訴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感嘆了起來。剩下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招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便告辭離去。這裡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講。」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見太守,(漁人)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品德高尚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去(探訪)。(但)沒有實現,不久生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再問起這件事的人了。

閱讀全文

與8年級上冊語文25課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