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級上冊 《山中訪友》 課文主要內容是
主要內容就是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記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游歷,因為帶著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
該文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定通過,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課本(07年後又編入全國通用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山中訪友》)。
(1)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山中訪友擴展閱讀: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擁有想像力,語言運用了擬人與比喻手法,富有節奏感,顯現出山中景色的美好。
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堅持著,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指歲月就像流過的河水,過去了就再也沒有了,感嘆時光的匆匆,要珍惜時間。
②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青翠的手勢。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通過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作者與大自然之間彷彿是心有靈犀,默契無懈可見,作者細心地能夠感覺到大自然的聲音,太有靈性了!
③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雲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
此處的比喻用的十分詼諧,既把雷陣雨的氣勢渲染得淋漓盡致,又把雷陣雨分為「粗獷」和「文雅」的。間接寫出時間在初夏,因為雷陣雨只有在初夏和夏天有。
④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裡「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⑥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並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中生生不息,於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
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的岩漿凝結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⑵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山中訪友仿寫整篇課文!
走進校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玉蘭花和木瓜的香氣,早晨,好清爽。
那棵雪松,是我要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啊,老松,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門口站了幾十年了吧?你像一把撐開的大傘,多少人在你底下乘涼。你直著腰,守衛著我們美麗的校園。歲月悠悠,唯有你高大挺拔。
來到四棵木瓜樹下,樹葉和我說著悄悄話。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香氣,一個個小木瓜你擠我碰,爭著讓我去摘呢!
校園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圓圓的葡萄,你捧出一串串果實,是要我品嘗一下嗎?你好!筆直的竹子,你是要提醒我們寫作業時要坐端正嗎?你好!挺拔的旗桿,你多少次把五星紅旗升起,朴實而神聖的你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依舊那麼筆直、那麼挺拔。你好!寬闊的操場,你默默無聞的為我們做貢獻,多少同學在你的幫助下變得活潑、開朗。你好!高大的教學樓,你的紅磚、白牆里傳出朗朗的讀書聲,你為國家輸送了多少人才?喂,淘氣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討論同學們學習的認真勁。
拾起一片廢紙,我感到了學校的清潔美麗,撿起一片樹葉,細數有規律的葉脈,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麗。
快上課了,我輕輕的揮手,告別校園里的朋友,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迎來新一天的課程。
⑶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山中訪友》預習內容
1《山中訪友》預習要求(2009-08-30 10:03:00)轉載標簽: 作業教育 分類: 班級平台
1`生字見生字表查字,版組詞,寫注音本,記牢。正權確讀寫8個詞語:清爽、吟誦、唱和 瀑布陡峭挺拔 身軀 精緻 蘊含 奧秘 俠客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2 理解詞語: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做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的談論
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3 區別形似字,組詞
激() 邀() 繳()
瀑() 暴() 曝()
軀() 嘔() 摳()
津() 律()
俠() 頰() 挾()峽()狹()
4 找出文章中的修辭,體會作用
擬人:使文章更生動形象,往往表達的感情更濃烈,常常表達對某物的喜愛之情,讀後使讀者深受感染倍覺親切。
排比:在描寫和抒情的句子里使文章更加流暢優美,在議論的句子里是語氣更有力量不容辯駁。
比喻:使描寫更形象生動。
5 思考
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好朋友?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作者把它們當成了朋友?
你喜歡哪些句子?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⑷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課山中訪友要背第幾小節
需要背第3,4,5自然段。
原文: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微風撞了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裡的感覺好清爽!
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我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血液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親切的和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那都是命運神秘的手相,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頭發,此刻就我一人,花不會笑我,鳥不會羞我,在無人的山谷,我頭戴鮮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會兒女性。
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惟有我站立的地方沒有雨,卻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俯身凝神,才發現許多螞蟻也在洞內避雨,用手捧起幾只螞蟻,好不動情,螞蟻,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間,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也該回家了。於是,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4)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山中訪友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李漢榮:1958生,著名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政協委員。筆名牧童、林中河,陝西勉縣人。1982年畢業於陝西漢中師范學院中文系。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當代作家。亞洲發行量最大雜志《讀者》簽約作家。
1995年——1996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做訪問學者,師從當代著名學者、美學家和詩評家謝冕教授。曾任中學教師、司法局副局長、文化館副館長,陝西《漢中日報》高級編輯,陝西省政協委員,2007年被評為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任漢中市文聯副主席。2011年當選漢中市作家協會主席。
李漢榮作品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即奇特的想像和詩意的表達;而這也正是解答李漢榮作品藝術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李漢榮最早追隨泰戈爾,也受其影響。作品充滿哲理,抒情意味很濃,鍾情於對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筆下的春天、雨季純然一幅幅清晰的畫面;想像奇特,意境深邃,韻律幽雅,語言精美,將悟性和思考融合在優美的文字之中,給人以清新明麗的藝術享受。
海子死後的90年代末,李漢榮的詩和散文風格大變。他一轉身致力於散文創作。李漢榮發揮散文家「材料扎實」、感悟深妙、語言清新縝密的長處。
他的《南山》、《老屋》、《放牛》、《外婆的手紋》、《一碗清水》、《回憶父親》、《對中醫的一知半解》、《父親和他用過的農具》、《凝視:母親用過的......》、《雪界》、《感念祖先》、《對一個垃圾堆的觀察》、《溪水》、《采葯人》、《野地》、《野河》、 《河床》、《地氣》、《橋》、《傾聽的夜晚》、《山中訪友》、《夢回唐朝》、《購物記》等散文系列組章於詩意的抒寫中顯出細節的清晰、充實,情思的深摯、感人。
其中散文《山中訪友》還被選入了小學語文六年級第一學期的第一課。另外一篇《外婆的手紋》也被選入初中語文八年級第二學期的生命的沉思單元。李漢榮的語言非常富於韻致,清新、鮮活,很有張力,他用精妙的語言呈現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裡,讀者能充分感受漢語的無窮詩性魅力。
李漢榮主張回歸到生命的本質當中去,與山河自然、生靈萬物共呼吸。他說:「每次寫作,我總是打開窗子,眺望一會兒朦朧的遠山,如果恰逢一聲鳥叫,我的詩文便有了清脆生動的開頭;如果在夜晚寫作,我就先在空曠寧靜的地方,仰望頭頂的星空,聆聽銀河無聲的波濤,宇宙無窮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內心傾瀉。
我靜靜地呼吸著那從無限里彌漫而來的浩大氣息,然後,我開始訴說,向心靈訴說,向人群訴說,向時間和萬物訴說。語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氣激活,語言行走和飛翔起來。語言有了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有的動人表情和語調,就這樣,我的心,在語言的原野上走向遠處和深處。每當這個時候,我感到,萬物和宇宙都參與了語言的運動。」
總的說來,解答李漢榮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是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悟以及濃郁的人文精神。
文章鑒賞:
開頭,「獨白去訪問我的朋友」。作者在開頭運用富有節奏的,跳躍性的短語進行描寫,表現了心情的愉悅。第一小節,作者特意將「早晨,好清爽!」這個個人的感受放在段尾,這是有意安排的。作者的清爽不是因為昨晚的好夢,而是「走出門,就與微風撞個滿懷」,而且「風中含著露水和桅子花的清香」。
與這濕潤的甜蜜的芬芳的微風撞了個滿懷,使作者不由得發出「早晨,好清爽」的感嘆。隨即便有了「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經,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的念頭與行動。
本段中的「撞」字,賦予了微風人格,把風兒當作了朋友,同時也表現出了與風兒相遇的突然,與風兒碰得結實。第二小節中三個「不」和一個「就」的描寫也極俱特色,寫了三個「不」是為了突出一個「就」——「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重點在於「好心情」,有好心情就足夠了,至於怎麼走,與誰走,帶什麼走,都是次要的。
接著,作者用三個帶「朋友」的句子,統領課文主體部分的三個小部分,展開「全景式」的描寫。
第一個小部分,作者寫「古橋」,讀到這一段時,我們才會明白,作者所說的「友」不是人,而是物,但這些物,卻有人一樣的品格。
第二部分寫「樹」,說「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
第三部分寫「山中的一切」,說:「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文章的結尾,說「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裡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日色」點名時間,我在山中呆了一天,又與課題與文章開頭呼應。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⑸ 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課文注標拼音
幽徑(復yōu)
青翠(cuì)制
逝川(shì)
湛藍(zhàn)
贊助(zàn)
玄妙(xuán)
雄渾(hún)
清澈(chè)
禪心(chán)
凝望(níng)
犬吠(fèi)
恩澤(zé)
憔悴(qiáo cuì)
堅韌(rèn)
⑹ 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的體裁是什麼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所以它的體裁是散文。
原文: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⑺ 六年級上冊 山中訪友課文里 有哪些好詞和好句
1山中訪友: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後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
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②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③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
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④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