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2014年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

2014年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9 04:13:38

A. 我有七年級語文基礎訓練答案誰要

我要

B. 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49面的答案

1暴風雨
2側重點不同。描寫方法不同。
3生動形象的寫出暴雨大的特徵
4側面描寫,烘托出風雨之大

C. 七年級上冊語文配套練習冊 論語十二章答案 2014年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時」,這里是副詞,相當於「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孔子所講的功課如禮、樂、射、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課如講經,那就只能是「溫習」或「復習」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朋」舊註:「同門曰朋。」跟現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孔子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辭官以後,專力講學,「弟子彌眾(越來越多),至自遠方」。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樂。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范圍。「人不知」,「不知」什麼呢?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從《論語·憲問》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君子」,在《論語》一書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這句話里,可取前義。因為這個詞現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沒有翻譯;一定要譯,也可以譯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論語》記孔子門人一般稱字,如對仲由稱「子路」,對端木賜稱「子貢」,對曾參獨稱「子」,因為此書是孔子二傳或三傳弟子所記,曾受業於曾參。「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巧合。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於師,「習」則熟之於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過去有這樣一種理解,把「溫故」(復習舊知識)和「知新」(獲取新知識)看作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如子夏所說「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見《論語·子張》),這是因為忽略了下面「為師」二字。《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並非平列的兩件事,關鍵在於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其中,「罔」「殆」二字歷來解釋紛紜。朱熹注雲:「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習其事」,指的是不讀書。講這一章,要防止產生片面理解,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是基礎。孔子就很重視「學」,反對離開「學」這個基礎去胡思亂想。他曾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關於這段話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記載: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批評了他;子路於是改服而入,但顏色依舊充盈。孔子又對他說:「……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據此,最後的「知」字當破讀,通「智」。孔子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兩章內容相同,故予合並。 [講解]這兩章也是講學習態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也有借鑒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講解]「士」,在《論語》中大約出現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胸懷寬廣,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堅強,才能長期堅持奮斗。「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講解]這是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何晏集解:「大寒之歲,眾木皆死,然後知松柏小凋傷;平歲,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別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 ...展開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講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時」,這里是副詞,相當於「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孔子所講的功課如禮、樂、射、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課如講經,那就只能是「溫習」或「復習」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朋」舊註:「同門曰朋。」跟現在說的「同學」「同班」相近。孔子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辭官以後,專力講學,「弟子彌眾(越來越多),至自遠方」。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樂。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范圍。「人不知」,「不知」什麼呢?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從《論語·憲問》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君子」,在《論語》一書中有多個義項:有時指有道德的人;有時指在高位的人。在這句話里,可取前義。因為這個詞現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沒有翻譯;一定要譯,也可以譯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講解]《論語》記孔子門人一般稱字,如對仲由稱「子路」,對端木賜稱「子貢」,對曾參獨稱「子」,因為此書是孔子二傳或三傳弟子所記,曾受業於曾參。「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巧合。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於師,「習」則熟之於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過去有這樣一種理解,把「溫故」(復習舊知識)和「知新」(獲取新知識)看作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如子夏所說「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見《論語·子張》),這是因為忽略了下面「為師」二字。《禮記·學記》中記錄了孔子這句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並非平列的兩件事,關鍵在於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其中,「罔」「殆」二字歷來解釋紛紜。朱熹注雲:「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習其事」,指的是不讀書。講這一章,要防止產生片面理解,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是基礎。孔子就很重視「學」,反對離開「學」這個基礎去胡思亂想。他曾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關於這段話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記載: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批評了他;子路於是改服而入,但顏色依舊充盈。孔子又對他說:「……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據此,最後的「知」字當破讀,通「智」。孔子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兩章內容相同,故予合並。 [講解]這兩章也是講學習態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也有借鑒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講解]「士」,在《論語》中大約出現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負或有特殊社會地位的人。「弘」,胸懷寬廣;「毅」,意志堅強。胸懷寬廣,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堅強,才能長期堅持奮斗。「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曾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講解]這是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何晏集解:「大寒之歲,眾木皆死,然後知松柏小凋傷;平歲,眾木亦有不死者,故須歲寒而後別之。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事變,然後君子之所守可見也。」二說大同小異。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講解]曾子曾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積極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消極的一面。孔子關於「仁」說過許多話,細分析起來,都跟這兩點有關,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於子貢問的是「可以終身行之」的「一言」(實即問「道」),所以孔子拿「恕」來回答他。收起

D. 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第十課答案

TMD 你們不說就別在那湊熱鬧

E.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答案:
第1課 在山的那邊 一、1.2.略
3.⑴將「發達」改為「發展」 ⑵將「附和」改為「贊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難。隱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實現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
2.⑴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山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寫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達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喪的心情。
⑵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生動形象地說明歷盡千辛萬苦,艱苦奮斗才會實現理想。
3.詩人堅信理想可以實現,這個信念鼓舞著他不懈奮斗,使心靈永遠不再枯乾,充滿活力。 4.黃山位於皖南地區,面積千餘平方公里,多為花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圓一百二十公里與面積千餘平方公里相比,以後者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壯心不已。(2)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2.冰心 《飛鳥集》
第2課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頓?亨特 美 我在父親的引導下,克服困難爬下懸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戰勝小困難,終將戰勝大的困難,贏得最後勝利。
3.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參考答案 第1頁
4.⑴把「基本上」刪去(或將「根除」改為「消除」) ⑵在「朗誦」後加「表演」 5.C A B
二、1.57年前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費城 我和小夥伴們、父親 天氣悶熱而且大家玩彈子游戲玩厭了 我困在懸崖上,夥伴們走光了
在爸爸的引導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懸崖
2.倒敘 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運用記敘、描寫、議論三種表達方式) 第3課 短文兩篇 一、1.略 2.小思 香港 《承教小記》 席慕容 畫家 作家 《幻思——席慕容散文賞析》 《七里香》《有一首歌》等
3.先抑後揚 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
4.⑴刪掉「我們選」 ⑵刪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
二、1.⑴秋天一到,蟬就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但這短暫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續,因而那煩人的鳴聲是可以原諒的。這是作者心靈受到震動,思想轉變,對蟬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⑵比起貝殼的生命,人的生命更長、空間更多,應該盡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這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義、高質量。 2.不能換。「小心翼翼」是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意思。這里指極度害怕的我十分小心地從懸崖往下爬;「一絲不苟」是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的意思,這里指上蒼精心給貝殼製造出精緻的居所。

F. 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新編基礎訓練答案

你要是想認真學習,
建議自己動腦筋把題做出來吧,
如果為了完成任務,
這又是何必了,
如果想提高成績,
還是老老實實做吧。

G.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基礎訓練答案

第二單元自測題
1.C 2.C 3.C 4,①棵改顆②晨改辰③梢改銷④勝改盛5,①悅、愉快②表示可能或能夠③這④反省甲①去掉"和目的"②"卻會"改為"但也可能"③"欣賞到片改為"思考"④"克服"改為"攻克"7甲①比喻②擬人③排比反復④比喻 誇張$.因為它們自己選擇了命運,並且認識到任何一項神聖的事業都需要付出痛苦甚至犧牲。9.不離題。這樣寫更加突出了行道樹甘願忍受黑暗、孤獨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而無私奉獻的精神。10.為城市的日益污染而優愁,為自己不斷地創造清新空氣、奉獻自我價值而快樂。11.答案大致符合即可,如:吃苦耐勞、無私奉獻、胸懷博大。12.第1至4段為第一層,第5至6段為第二層。採用對比寫法。13.追逐、尋覓、忙碌、奔波。14.受名利場的誘惑,會掉人不可自拔的危險深淵。15.它拒絕種種撲朔迷離的誘惑,對身邊的一切安之若素,內心寧靜而純凈。16.①更加②跟從③說④書法、寫字17. C
18.①(他)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指標,於是書法大有進步。②有時回復別人的書信,稍不合意,一定不厭其煩地再三修改。玲.一是要認真刻苦地練好基本功,二是要善於利用時間多讀
多想。
12濟南的冬天
1. A 2. zhuo huo cheng xiang zao zhu 3.①貫-慣 象-像②蘋-萍 澡-藻 ③俠-狹 暢-敞4.《龍須溝》《茶館》《四世同堂》《駱駝祥子》 5.特別可愛的一圈小山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6.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有一圈小山圍著。7.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暖,以及濟南人對家鄉冬天的喜愛之情。8.比喻、擬人,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暖和慈善。9.樹葉綠得發黑;果實由青變黃,散發清香。10.早晨:明麗中午;熱烈黃昏;透明〔溫柔)月夜:靜謐11.都藉助想像,使景物動態化,第
①句形象地寫出了漁火和燈標在駁船駛過時在水面搖盪的動態.第②句形象地描寫出月光從天空瀉到江面的情態,12,略

H.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基礎訓練答案

七年級上冊基礎知識梳理》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1、chī yǐn zhàn níng qíng chuò qiú sāo 2、憾——撼 塌——蹋 鎮——陣 駐——佇 希——稀 祿——碌 傷——喪 3、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怡然自得:愉快,自得其樂。龐然大物:形容體識大而笨重的東西。明察秋毫:比喻非常精明,任何的小問題都看得清清楚楚。4、(1)、嶙峋:形容身體瘦弱的情形。(2)、這是比喻的說法,把生命比作長河。5、(1)、手法:擬人 含義:表現出紫藤蘿無限的生命力。(2)、手法:比喻 含義:理想像種子一樣深深深地紮根在心中。6、余:我 張:睜開 私:內心 強:同「僵」,僵硬方:剛,正 鞭:用鞭子打 7、之:助詞 無實義 代詞 蚊蟲 代詞 8、(1)、心裡往那方面一想,果然就像有成百上千的鶴在飛舞。(2)、用煙慢慢地噴蚊子,使它迎著煙向上飛鳴,像青天上白鶴飛舞的景象,果真就像白鶴在雲頭上鳴叫。9、(1)、《浮生六記》 清 沈復 (2)象徵追求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挫折。
第二單元
1、diàn zhuó liáo zǔ chú tuì lán zǐ jiào è cù lìn bǐng mǐn jiàng
2、(1)、綴 啜 (2)、副 幅 (3)、愧 魁 (4)、圓 園 3、縫——逢 鎖——瑣 奧——懊 堅——艱 跌——迭 獷——曠 惠——慧 建——新 摩——磨 躬——功 佣——庸 踢——剔 4、(1)形容果實很多,成串。(2)形容心情很急切。(3)形容彩旗升起很慢。(4)形容很平庸。5、咒罵 空闊 弄臟 洗刷 裝飾 幼小 豐滿 災難 屬於 報告 6、略。7、(1)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讀書就會因空想而受害。(2)有作為的人不能不發憤圖強。(3)溫習舊的知識可以發現新東西。8(1)周國平 瑪麗•居 里 居里夫人 科學家 諾貝爾獎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第三單元1、A、潤:rùn 弄:nòng B:藻:zǎo 擻:sǎu 2、nèn 嫩綠 lǎn 懶惰 lóng 蔥籠 lóng 籠子 biǎn 貶低 zhǎ 眨眼 dūn 倫敦 guō 城郭 cù猝死 cuì 純粹 3、至——致
反——返 到——道 召——招 蘇——舒 乎——呼 穩——隱 生——身 烈——冽 盧——蘆 4、聽覺表現春風與鳥鳴給人聽覺的和諧愉悅之美。(2)味覺 表現花香使人產生無窮的聯想。 5(1)使人感到花香像一個活力四射的青年。 (2)排比 比喻 表現春雨輕盈、細密的特點。(1)朱自清 老舍 舒慶春 (2)自然界的事物 走進山去按近大自然的事物 (3)何其芳 詩 評論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4)曹操 東漢 政治 軍事
(5)白居易 唐《白氏長慶集》杭州西湖 (6)詞 名牌名 辛棄疾 稼軒 南宋 《穩定軒長短句》 曲 曲牌名 馬致遠 元 戲曲 7、(1)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垵 (5)稻花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6)斷腸人在天涯
第四單元
1、骸hái 巒luán 妒dù 兆zhào 暗yīn 嗉sù 謐mì 篡cuàn 劫jié 萵wō
螽zhōng 喙huì 2、(1)變化無常 (2)更勝一籌 (3)可望而不可即 3、稍——悄 頃——傾 青——清 慢——漫 詭——脆 剔——踢 矢——失 滄——蒼 4、卓越的 勇敢 機警的 愚蠢的 5、示例: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只是偉革命的一小步;但是對於世代深受壓迫的人民來說,卻是翻天覆地的一個大翻身。6(1)描寫 (2)說明 (3)議論
7、(1)打比方 (2)作比較 (3)列數字 (4)作詮解 8、(1)哲理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2)法布爾 法 昆蟲學 《昆蟲的故事》 (3)《聊齋志異》蒲松齡 聊齋 清 文學 海市蜃樓
第五單元
1、擲 虐 抹 訣 偶 什 瑟 禱 浴 2、飄盪 嫌棄 冷清 發抖 容忍 暗笑 3、(1)恍然大悟 (2)形影不離 合二而一 (3)各得其所 4、(1)神態 表現「我」內心無比激動,以無聲襯激情,(2)動作 表現母親對孫兒的喜愛。普通的動作傳達了深厚的感情。(3)心理 表明「我」把深深的愛藏在心間,用特殊的方式傳達特殊的愛。5(1)嚴冬的肅殺:既指現實中的天氣,又象徵封建教育氣氛的濃厚 表達了作者無法從現實中回到少年時光的痛苦心情。 (2)「冷冷」的月亮:像見證人一樣 表達了「我」對朋友反悔後的痛苦心情。(3)嫩芽 冬水:象徵春天的生命力 表達了作者看到大地回春的欣喜之情。6、(1)《野草》魯迅 文學 思想 革命 (2)《繁星》冰心 謝婉瑩作 (3)《泰戈爾詩選》 泰戈爾 印度 諾貝爾文學 (4)散文 一家人和和美美,相樣相愛的幸福 小說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 7、精神支柱 8、內:家裡 文義:詩文 似:像…… 擬:相比
期:約定 去:離開 引:拉 非:不是 舍:舍棄 不:同「否」
第六單元
1、炫 xuàn 稱chèn 呈 chéng 爵jué和 hè榛zhēn 濺jiàn 蹤zōng 螢yíng 2、(1)那淺淺的天河 不甚寬廣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2)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3)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4)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5)商女不右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6)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來歸 3、略。 4、(1)神話 童話 寓言 (2)《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3)樂府 律詩 絕句 詞 5、(1)襯托 (2)按照親疏遠近來判斷事情。(3)禍福相依的辨證道理。(4)給別人帶來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6、下雨 以……聰明 丟失 逃跑 慰問 祝賀 帶領 過 弓箭 靠近 十分之九 原因 7、(1)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2)這難道不是福氣嗎?
《七年級上冊古詩文大盤點》參考答案
一、實詞集錦
1、miǎo lì li páng yùn hóng diāo jù bì bǒ sǒng míng méng nì gèn shū àn yuán yú yì 2、A稚zhì B 見xiàn C幾 jǐ D屑xiè 3、省 說 傳 罔 殆
恕 藤 將 霄 裁 縹緲 肆 4、A對:直觀 B素:白色 C欲:想要 D暖:向陽 5、張:睜大 藐:小 私:內心 昂:抬起 唳:鳴叫 方:才、剛 別:別的 時:時常 慍:生氣、發怒 省:自我檢查,反省 謀:謀劃、辦事 傳:教授 殆:有害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已:停止 施:施加 期:相約 恆:經常 冥:天空 甍:屋檐 引:拉 富:定有 恆:牆 接:連接 憑:靠著 念:想、思考 亘:不斷 歲:年 6(1)不通否 詞氣詞,嗎 (2)見通理 呈現 (3)裁通才 僅 (4)說通悅 高興(5)知通智聰明智慧
(6)強通僵 僵硬 (7)女通汝 第二人稱 7、鞭:用鞭子打 師:做老師 雨:下雨 智:認為……聰明 善:擅長君子:(有)君子品格的人 富:富有 洞:像洞一樣 8、顧 古:回頭看 今:照顧 危 古:高 今:危險 聞 古:聽 今:嗅覺 去 古:離開 今:與「來」相對 引 古:拉 今:引導 蓋古:原來 今:覆蓋 亡 古:過 今:居住 從 古:學習 今:跟隨 沒 古:蓋著 今:淹沒 胡 古:北方少數民族 今:姓氏 雲 古:說 今:雲彩 9、近:附近 靠近 不:沒有 嗎 見:看見呈現 或:有的 表估計 故:舊的 所以 數:表示概數 數數(動詞) 舍:房屋 放棄 時:時常 常常 已:已經
停止 明:清楚 光亮 煙:煙霧 炊煙 觀:看 景觀 方:方向 才內:內心 家裡 別:區別 別的 對:面對 直視 定:清醒 停止 齊:看齊 平齊 將:帶領 將要 正:(風向)不偏 剛疑:疑慮 懷疑 10、呀然:驚異的樣子 怡然:心情愉悅的樣子 果然:果真 居然:竟然 依稀:隱隱約約 睥睨:女牆 神遊:心神在……游歷 龐然:很大的樣子
二、虛詞集萃
1、皆 :都 大:很多 甚:很 盡:全部 惟:只 果:果真 獨:唯獨 必:一定 2、逾時:過了一會兒 倏忽:突然 未幾:不久 既而:接著俄而:忽然 無何:不一會兒 3、之:他,指塞翁助詞,的 其:大概 代詞,他的 這4(1)以;因為(2)以:用來 (3)以:把 (4)以:用 (5)以:來 5(1)而:表未修飾關系 (2)而:青未順承關系(3)表示轉折關系 (4)而:表示遞進關系 (5)而語:語氣詞,罷了 (6)而:表未修飾關系
三、重點語句
1、(1)吊:安慰 賀:祝賀 (2)福:幸運 禍:不幸 (3)從:學習 改:改正 2、有誤的項是:(2)(4) 改正:(2)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4)亮點只是星星那麼小。3(1)弦:指弓箭 (2)塞:指長城一帶 (3)胡:古代指北方少數民族 (4)尊君:指對方的父親。這是尊敬的說法。 (5)君:指客人。是尊敬的稱呼。 (6)家君:元方稱自己的父親。4、(1)元方 家君 (2)余 余 蚊 余 蚊 (3)余 余 蝦蟆 (4)對父親 牆壞 5、(1)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3)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不要加給別人。 (4)見賢思齊:到有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5)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6)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6)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7)明察秋毫:原指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清楚。現形容人能洞察事理。(8)寵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6(1)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戰。(2)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3)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4)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5)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6)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7)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談詩論文。 (8)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9)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清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 (10)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7.(1)翻譯: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喜鵲,清爽的夜風吹來蟬兒的鳴叫。特點:互文(可以理解為:明亮的月光、清爽的夜風驚起了枝頭的喜鵲,吹來了蟬兒的鳴叫。) (2)翻譯:日月、星辰、銀河好像從大海中升起。運行。特點:互文 (3)翻譯:殘夜將盡,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舊年未完,江上已是春天。特點:對偶 (4)翻譯:請北歸的大雁把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帶到我的家鄉洛陽去吧。特點:設問。
四、文學常識
1.《浮生六記》 沈復 清代 文學 2.孔子 弟子 20 儒家 3.丘 仲尼 思想家 教育家 4.《樂府詩集》 曹操東漢 政治 軍事 5.《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 唐 詩 6.《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 稼軒 愛國詞人 7.馬致遠 元 戲曲 天凈沙 秋思 8.《聊齋志異》 蒲松齡 清 文學 9.南 文學 劉義慶 晉 言談 行事 10.《韓非子•說難》 韓非 戰國 思想 《淮南子•人間訓》 淮南王劉安
五、名句默寫
1.學習時習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學而不斷 則殆 4.見賢思齊 5.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6.任重而道遠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9.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10.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六、整體把握
1.物外之趣 一是將群蚊亂飛的情景想像成「鶴唳雲端」的圖景;二是觀看二蟲相鬥的情景。 2.一層:(1-2句)總寫觀海;二層:(3-8句)實寫在海壯麗的景色;三層:(9-12句)虛寫大海奇特的景色,表達建功立業的胸懷。 3.「平」「闊」:「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4.孤山寺北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 烘托 5.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使人讀來趣味無窮,頗有喜劇色彩。 6.景物烘托 7.(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8.判斷事物的關系不能以感情親疏作為標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9.「柳絮」這個比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元方的行為不算無禮。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如此求全責備。

I.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第14課答案

一和二題就不打了,語文書和詞語手冊上都有
三、1.何其芳 詩人 評論家
2.喜愛與贊美
四、運用了擬回人的修辭手法答,關鍵詞「飽食」「棲息」
五、農家豐收圖、霧霜歸漁圖、少女思念圖
六、1.比喻。「陽光像鋼琴明亮的音色灑在...豐滿而柔韌的軀體」
2.」聲音換來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剛剛的憂愁一掃而光」
3.壯美、崇高、陶醉
4.例:音樂是至高無上的,通向人的心靈深處,洗凈你的心靈。
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修養人的心性。
音樂是神奇的,讓你置身於作者想演繹的那種境界。《伯牙絕弦》,古箏曲《高山流水》讓你心曠神怡;二胡曲《二泉映月》讓你在享受音樂的美妙的同時,品嘗出淡淡的愛上,還有《賽馬》讓你彷彿置身於遼闊的草原......音樂是神聖的,聖潔的,高尚的。
七.略

J.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新編基礎訓練答案

基礎訓練,通過看書就應該能夠獨立完成的,自己努力吧,相信自己,時間在短也可以做好的。

閱讀全文

與2014年七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