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就一堂語文課進行評課,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評
1、教師的教態,課堂掌控能力,教育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以及教師的教學應激能力;
2、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活躍,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何種程度,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是否積極主動;
② 如何評一節小學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聽話說話課的評估標准,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聽話說話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知識。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
例如,對一節閱讀課的評估,主要看讀、寫訓練是否落實;是否既能緊扣語言文字來理解內容,又能根據內容來體會語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能時時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下面是一位教師教學《一夜的工作》的片斷,這段教學緊扣課文的語言引導學生理解思想內容,很好地把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教育統一起來。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主要包括對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對詞、句的正確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確理解,對課文層次結構和寫作特點的正確理解。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
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的處理,主要始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包含以下方面。
看對教學內容的取捨是否合理。如,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不要求學生掌握語法、修辭之類的知識(只要求學生部分地在實際中運用),如果教學中向學生講授主語、謂語、擬人、比喻等語法、修辭知識,顯然違背了大綱的要求,即「超綱」。教學大綱規定六年制三年級「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主要內容」,如果教學時要求學生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這也不符合大綱的規定,即「越位」。
③ 怎樣評一堂高中語文課
語文課評課的標准: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教學特點,體現良好學習素質的培養和基礎性目標的完成,關注學生發展性目標達成. 2、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愛、尊重中下等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課堂,師生共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必要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重視指導學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新課標要求充分落實.(1)識字:遵循漢字構字規律,注重漢字蘊涵的文化信息;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強調識字工具的指導與運用;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意願,養成良好書寫習慣.(2)閱讀:強化朗讀感悟,注重閱讀方法的個性化;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培養語感,注重積累;學生思維與表現方法多樣化,學用結合;鼓勵學生質疑求異,培養創新精神.(3)表達: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寫作中嘗試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重視具體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重視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關注兒童生活與情感世界. 4、教學方法靈活、具有啟發性.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情變化有效地調控教學步驟,以學定教.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真正的啟發式.講授生動、恰當,提問有啟發性.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與矛盾,隨機採取切實有效的引導與補救措施. 5、教學手段恰當、有效.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使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使用電教媒體技術熟練,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師業務素質良好.儀表端正,教態親切.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范,富有啟發性、引導性.板書精當,書寫工整.組織教學能力強,善於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有效開發和拓展語文學習資源,體現大的語文觀. 7、教學效果顯著.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不同層次學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④ 如何評價一堂優秀的語文課
通過分析復語文課程標制準的意義,明確一堂優秀語文課的評價要求。一堂優秀語文課的評價標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看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看教學理念是否貫徹;看教學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學方法是否使用得當;看教與學的結合是否良好;看教學過程的處理是否恰當;看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看教學效果是否良好;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實現一堂優秀語文課的評價標准。
⑤ 怎樣評價一堂語文課的優劣
意猶未盡,究竟怎樣去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優是劣呢?前面我們已經指出好語文課的三個標准:第一,學生樂於接受;第二,學生有所收獲;第三,學生得到了「漁!」。這完全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量的。如果非要對老師的言行對評判,我們以為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在人格上給學生以極大的正面影響。我們要上質朴、真實、自然的語文課,我們要呼喚語文教學的個性。而這些,恰恰是不少主管領導無法接受的。多年來,我們一直倍受壓制,蒙受極大的冤屈。某領導公開叫囂:「所有老師都跟你一樣上課,那我們的教學管理工作還要不要?難道所有老師都是笨蛋,就你一個人聰明??」在此,我們強烈的建議各位領導上網看看「周艷記敘文專題講座」。這是免費的網路資源,非常難得。如果完全按照教育局的《教學常規》來評判,周艷老師的語文課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優是劣千萬不能主觀臆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我們還突然想到,教育局提倡老師出去聽課完全就是浪費教育經費。免費的網路教學資源多的是,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給交通局和酒店啊。教育局錢多的話,直接讓我們旅遊好了,一線的老師工作壓力大,出去旅遊能散散心也是好事。老師心情好了,課才能上的好。語文老師的表情是否得當也應該是評價一堂語文課優劣的另一個重要標准。
⑥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准》,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一、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作為表情達意工具的特性。《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三個維度,其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所以,語文課應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基礎知識:字、詞、句、段、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訓練,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
1.識字教學應重視字理識字。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原理。識字教學應重視分析漢字的構字原理,針對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採用「分解一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可以提高識字效果。學生掌握了構字原理,在他們心中每個漢字就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幅畫或一個故事,就會少寫錯別字,並且舉一反三,形成自主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應注重「感悟一積累一運用」。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所謂感悟就是通過閱讀來感受領悟文本內涵。為此,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品詞的方法有換詞比較、換位比較、添詞比較和省詞比較等;品句往往通過變換句型來進行;品讀採用多種朗讀方式品味文本內涵,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所謂積累就是把有關語言材料熟讀成誦,牢記於心。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
語文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謂運用就是用所學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進行遣詞造句、構段謀篇和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教師抓住重點詞語、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導學生進行用詞、造句、構段、仿寫的訓練;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採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進行雙向互動的對話。閱讀寫景狀物的課文,讓學生擔任「導游員」、「解說員」,為「遊客…『觀眾」們解說,回答「遊客」「觀眾」們的詢問。
語文課堂教學突出語文工具性,應構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回環上升的教學模式,從語言文字人手,品詞、品句、品讀,領悟文本的思想內容,再回頭體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法,拓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資源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做到「五個參與」。(1)全員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一個都不能少」。(2)全程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有序、高效。(3)主動參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言積極,配合默契。(4)創造參與: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發言或練習中有創新因素。(5)差異參與:兼顧優等生與後進生的能力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釋疑解難,引導學生種形式合作學習,如指定小組合作學習、自由結組合作學習、按興趣結組合作學習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以採用以下方式:(1)補足式。課文有些語句省略或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補足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變式。引導學生進行句式變換、語言重組等訓練。(3)幻想式。針對課文的具體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幻想,展開創新思維。
(三)突出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突出工具性的過程中應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份值觀」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教育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人文教育: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具體的思想內容,應滲透人文教育。
2.教師在講讀中滲透人文教育。教師在示範朗讀和講解文意中應充滿感情,像葉聖陶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3.在板書設計中滲透人文教育。板書設計應具有形象性和藝術世性,反映課文的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易於接受人文教育。
二、語文教學抓好「三個點」
(一)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姓「語」名「文」,語文課堂教學應返樸歸真,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二)抓好品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書至少佔本節課三分之一的時間。要提倡品詞、品句、品讀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體驗。可採用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挑戰讀、對比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品讀訓練點,進行品讀訓練,感悟文本內涵。
(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三、語文教學體現「四個度」
(一)溫度——基本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文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這條生命之河應是「溫暖」的、「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這條「溫暖的河」需要教師用激情來開掘。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涌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竇老師表揚學生朗讀字正腔圓,具有「精」「氣」「神」。她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朗讀中心旬,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激情,不斷提升課堂的溫度。
(二)廣度——開放性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展視野。可以圍繞所講的課文,給學生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籍。從一篇課文引發開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根據課文主題相同和相近,進行教材重組。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補充教材,拓展內容,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她說:「語文是沒有圍場的。」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她補充了歷史學家、外交家對晏子的評價,又補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兩篇文章,把學生領到「水草豐茂的牧場」,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
(三)深度——發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適度地點撥,逐步引導學生閱讀、體驗和交流,進入作者內心深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把握「工具性」,體會「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親切感、領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語文課的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攀登教學的更高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高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增長人生智慧。對於《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師僅把它當成歷史故事來教,而竇桂梅老師在課文教學中滋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規圓矩方」入課,讓晏子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豐滿,然後歸總到「人要有尊嚴地活」,延伸到「尊嚴來自由外到內的實力」,上升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都建立在由外到內的實力上」這樣的高度。
⑦ 如何評價有效的一堂語文閱讀教學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
二、教學思路清晰
三、教學設計合理
主要體現在四方面:(1)課的導入恰到好處,各個環節的過渡非常自然;(2)所選用的材料能表現這堂課的主題,做到形散神不散;(3)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等;(4)整堂課的教學容量適當,節奏安排合理,時間把握得很好。
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能藉助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語言規范、流暢且富有感染力
規范、流暢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也是教師掌握整個課堂的遙控器。教學語言規范、流暢,這是對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估計大多數教師也具備了這種基本功。但規范、流暢的教學語言不一定富有感染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呢?總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1.富有激情的語言;2.幽默風趣的語言;3.個性鮮明的語言;4.親切、自然的語言;5.充滿智慧的語言。
六、教學效果好
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不應該單看課堂上的熱鬧程度,還應熟悉教材和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我覺得,一堂教學效果好的語文課,應具備下列四點:第一,學生學習主動,發言積極;第二,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活躍;第三,教師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第四,反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