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六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課文閱讀題答案是什麼

六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課文閱讀題答案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0-12-28 03:14:28

六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每個單元有哪些課文

第一單元:
1、山中訪友 2*、山雨 3、草蟲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第二單元:

5、詹天佑 6、懷念母回親 7*、彩色答的翅膀 8*、中華少年
第三單元:

9、窮人 10*、別餓壞了那匹馬 11、唯一的聽眾 12*用心靈去傾聽
第四單元:
13、只有一個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6*青山不老
第五單元:
17、少年閏土 18、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1、詩海拾貝
2、與詩同行
第七單元:
21、老人與海鷗 22*、跑進家來的松鼠 23、最後一頭戰象 24*、金色的腳印
第八單元:
25、伯牙絕弦 26、月光曲 27*、蒙娜麗莎之約 28*、我的舞台

㈡ 六年級上冊語文選讀課文《軍神》的課內閱讀題及答案

1、沃克醫生第一次問劉伯承名字時,劉伯承說了個劉大川的假名,這是因為什麼?

答:深知回自己是袁世答凱懸賞捉拿的要犯和對沃克醫生的為人不了解。

2、沃克醫生為劉伯承檢查病情後,立即斷定你是軍人的理由是什麼?

答:沃克曾當過軍醫。這樣重的傷勢,只有軍人才能如此從容鎮定。

3、沃克醫生一直以你來稱呼劉伯承,然而最後按中國人的習慣連用兩個您來稱呼劉伯承,這是因為?

答:了解劉伯承的身份後,表示由衷的崇敬。

4、舉例說明劉伯承有哪些優秀品質?

答:堅強的意志,高度的事業心,鎮定樂觀的精神,機智,善於識人。

(2)六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課文閱讀題答案是什麼擴展閱讀

課文簡析:

1、課文先寫沃克醫生給劉伯承檢查眼睛傷勢,發現這個「郵局職員」是個軍人;接著寫沃克給劉伯承做手術,劉伯承拒絕用麻葯。最後寫手術後沃克對劉伯承的欽佩。

2、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並通過人物對話、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課文這樣寫,是以沃克醫生神態、情緒的變化來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品質。

㈢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理解練習題 答案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1、老舍:被稱為( 人民藝術 ) 家。
2、本文按(初旬 )、(中旬 )、(月底 )的順序,也是時間順序。3、本文詳細寫(臘八、初一、十五、除夕 ),略寫(十九、小年、初六十九 )。

第七課《藏戲》
鼻祖是(唐東傑布 ),藏戲的三個特點分別( 不戴面具表演、一場戲演好幾天、每場的戲不同 )。
第九課《和田的維吾爾》
1、維吾爾人生活在(新疆 ),( 新疆 )是我國最大的省,面積(166多萬平方公里 )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面積的六分之一。
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
1、本文寫法上的特點是:( 倒敘 或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 )。
2、本文體現李大釗的精神是:( 舍己為人 )
3、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被抓 )、(審問)、(死訊)、(痛苦)
4、最後一句話的含義:(總結全文,點名中心)。
第十一課《燈光》
1、本文重點:本文的線索是(天安門前的燈光)和(郝副營長的書)
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
3、本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1、(張思德為人民服務)。2、(張思德死得重要,我們聽別人批評,改正)。3、為人民的利益,(我們要互相關心,努力奮斗)。
第十三課《一夜的工作》
1、作者是(何其芳 ):本文主要講了周總理的( 簡朴 )和(辛苦 )本文採用(倒敘 )手法。動作:(審閱 )、(思索)、(瀏覽 )、(招呼 )
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柴》
1、作者(安徒生),(丹麥)作家。被稱為( 童話之王)。代表作有:《海的女兒》《丑小鴨》《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
2、小女孩(3 )次劃燃火柴。幻象到了:(火爐 );(烤鴨 );( 聖誕樹)、(奶奶 )、(畫片)。說明現實中她:(很冷 )、(很餓 )、(很需要關心 )、(很像擁有一件禮物)、(很嚮往聖誕)。也說明她渴望:(溫暖)、(飽暖)、(聖誕)、(親情)、(禮物)。
3、、「飛到那沒有寒冷、飢餓、痛苦的地方去了。」含義是:(到天堂 去了,哪裡再也沒有寒冷、飢餓、痛苦 )。
4、兩個幸福的含義:1是( 見到她最親的奶奶),是幸福的;2她死了,(再也不用那麼寒冷、飢餓、痛苦了所以 )幸福了。
第十五課《凡卡》
1、作者:(俄 )國的(什麼什麼夫 )。當時正是(忘了 )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艱苦 )的生活。
2、圍繞(爺爺 )和(老闆 )來寫的。
3、樂表現在一、(還活著 );二、(爺爺還在 )和(還能寫信 )。
苦表現在( 老闆揍他 )、(老闆娘揍他 )、(伙計欺負她 )上。
4、文章以(幻想 )結尾,說明這不過是夢,(是真實 )。
第十六課
《魯賓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 笛福 )。這篇小說對我們的啟示(我們要多學知識,在有用的時候使用 )。
第十七課
湯姆是一個( 機靈、淘氣、聰明 )的人。
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1、人居里夫人:(化學 )物理學家,兩次獲得(諾貝爾 )獎。
2、本文主要講了居里夫人的( 鐳 )和( 居里夫人的美 )3、居里夫人的美麗表現在(內在美與外在美 )。
第十九課《千年夢圓在今朝》
1、神五:時間(2003、10、15 )飛行員( 楊利偉 ) 神六時間:(2005、10、12 ),飛行員(費俊龍 )(聶海勝 )
2、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富有(激情 )與(魄力 )的炎黃子孫有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登臨 )月球、探索火星、遨遊於(更深 )、( 更遠 )的太空。
3、我國古代有關太空得傳說( 嫦娥 )(牽牛織女 )( 玉兔 )
第二十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第二自然段:從(細小的 )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 ),不斷(解決問題 ),追根求源,最後把「? 」拉直變成「 ! 」,找到了真理。
2、文中舉了( 謝皮羅發現洗澡的水有漩渦)(酸鹼試紙)( 眼珠在做夢時會轉 )三個例子。
3 、見微知著的含義是:( 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4、科學真理發現的三個條件(發問 )( 解問 )( 研究 )。
5、「鎮里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要多發現多研究 )。

㈣ 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語文試卷 一定要告訴我閱讀題 容易錯的 前面的幾道題也是 重要的 要默課文的

你什麼時候要

㈤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課文近義詞

你也要告訴我們是哪個詞的近義詞吧

㈥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內容理解檢測的答案

19* 一面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為要等早班車回來,為了避雨,因此到內山書店去躲一躲。再寫內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的出場作鋪墊。接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這里既有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瞭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瞭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③「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2)對詞語的理解。

地窖:保藏薯類、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在課文里有鮮明的意思。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裡自恨不該這樣。

莽撞:魯莽。指言語、行動粗率而不審慎。

躊躇:猶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撫摩。

頹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憎惡:憎恨,厭惡。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學建議

1.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或句子,理清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對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稍作介紹。

2.在通讀課文、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重點研讀作者同魯迅先生見面的部分,可以抓住外貌描寫展開教學。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活想像,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要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著」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徵,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3.課文以《一面》為題,可引導學生結合課題感悟文章主旨: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里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

4.注重朗讀,讀悟結合。本文寫的雖然是作者四年前的往事,但魯迅先生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在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作者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文中有不少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句子,適宜通過朗讀體會其中感情。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這一段寫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又如,「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作者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吸引得讀者也好像身臨其境一樣。

5.課後,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搜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四、教學案例

聚焦外貌 仔細研讀

師:讓我們把這六處描寫外貌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魯迅先生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生:是瘦!這六處都寫到魯迅先生很瘦,雖然有一處沒有直接出現「瘦」這個字,但從「竹枝似的手指」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真的很瘦。

生:我從:「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他的手多瘦啊!」這里的兩個感嘆號看出,魯迅先生缺少營養,很瘦很瘦,讓人揪心。

師:能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讀書,真好。是的,魯迅先生的身體是那麼的瘦,瘦得教人擔心。

師:魯迅先生怎麼會這么瘦啊?

生:魯迅先生長期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很瘦。書上說:「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

師:你會聯繫上下文讀書,不錯。

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見,魯迅先生真的是忘我地工作,他是累成這樣的。

師:你會聯系課外已有知識學習,很會讀書。是的,魯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還為曹靖華的譯作《蘇聯作家七人集》寫了序;逝世前兩天,還在寫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師生共同朗讀這六處句子。)

師:除了「瘦」,魯迅先生還帶給你什麼印象?

生:精神很好。他那頭發「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生:我從魯迅先生的胡須看出他很有精神。「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多有力呀!

生:因為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所以「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

師:是的,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過朗讀展現「我」所見到的魯迅嗎?選擇印象深刻的一處。

(師生交流朗讀情況。)

生:老師,我覺得有兩處外貌描寫有點重復,都講到了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還有頭發、胡須等等。能不能去掉一處?

師:仔細讀讀這兩處句子,思考這個問題。

……

生:不能。因為前一處是魯迅先生向「我」走來,「我」很自然地看;第二次是聽說兩本書賣一塊錢後,很驚異地望著魯迅先生,看得更細,連煙嘴的顏色都寫出來了。

生:我發現後一次描寫用了四個分號,這五個句子就好像五個畫面,在「我」的腦海里定格了。這跟前一次是不同的。

生:我覺得通過這部分詞句的重復,更加突出魯迅先生的瘦和精神抖擻。

師:說得真好,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這兩處不能隨意刪去其中之一,相反,這是魯迅先生給人留下最深印象之處。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走近敬愛的魯迅先生吧!

(片段設計: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小學葉淦林)

五、相關鏈接

阿累 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1909年1月生,江蘇漣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同文書院學習過,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旋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偵悉,迫令出境。1936年復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抗戰開始,參加新四軍。此後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一面》是作者1936為紀念魯迅逝世而作,最初發表於黎烈文主編的《中流》半月刊。

內山完造和內山書店 內山完造(1885—1959),日本岡山人,20多歲來到中國,起初在上海販賣葯品,兼售書籍,後開設了內山書店,自起漢名鄔其山。魯迅與內山結交約在1927年底,兩人友誼甚深,過從甚密。內山書店曾經是魯迅躲避國民黨反動派通緝的秘密住所。魯迅接待客人,也多在內山書店。魯迅和內山曾數度合作,辦過版畫展覽。魯迅曾為內山的作品《活中國的姿態》作序,並有《贈鄔其山》五律一首。抗戰勝利後,內山回到東京,致力於中日友好活動。1959年9月,內山以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身份來華訪問,因腦溢血去世。依其生前意願,葬於上海。內山書店亦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場所。

關於《毀滅》和《鐵流》 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魯迅十分重視十月革命以來的蘇聯文學,尤其注重介紹反映蘇聯國內革命戰爭的作品。魯迅著力推薦的作品是法捷耶夫的《毀滅》和綏拉菲摩維奇的《鐵流》。這兩部小說寫的都是蘇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斗生活。魯迅認為「這兩部小說,雖然粗製,卻並非濫造,鐵的人物和血的戰斗,實在夠使描寫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嬌百媚的佳人所謂『美文』,在這面前淡到毫無蹤影。」魯迅甚至說,他愛《毀滅》,「就像親生的兒子一般」,並說「實在是新文學中的一個大炬火」,是社會主義文學的「一部紀念碑的小說」。魯迅把這類作品看作是戰斗的無產階級渴望的精神食糧。因此他一方面鼓勵曹靖華翻譯《鐵流》,一方面「經過不少艱難」親自翻譯《毀滅》,並且自費印刷出版。

《毀滅》描寫的是蘇聯內戰時期一支由工人、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組成的游擊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在西伯利亞地區同反革命匪幫進行戰斗的故事。在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根據地進行軍事「圍剿」的時候,這部宣傳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文學作品,對於我國浴血奮戰的革命戰士真好比「雪中送炭」。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法捷耶夫的《毀滅》,只寫了一支很小的游擊隊,它並沒有想去投合舊世界讀者的口味,但是卻產生了全世界的影響。至少在中國,像大家所知道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對魯迅翻譯這本書的高度評價。

《鐵流》描寫蘇聯內戰時期一支由農民和手工業者組成的紅軍,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通過跟白軍和外國侵略者的斗爭,鍛煉成為具有鐵的紀律的隊伍的故事。作者成功地描寫了革命群眾的精神風貌,塑造了共產黨員紅軍指揮員郭如鶴的英雄形象。

㈦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哪篇課文適合上公開課

以我的教學體會,我認為《老人與海》和《最後一頭戰象》比較適合上公開課,專這兩篇是講讀課文,可屬以圍繞閱讀教學展開,你見過哪個語文專家的公開課是自讀課文嗎?這種課太不好把握了!這兩課優質課教學經典視頻優酷網很多,Pp課件網路文庫也多,你也可以參考一下借鑒一下!很高興咱們是同行,希望多交流,希望能夠幫到你,祝你成功!

㈧ 語文六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五、七、八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五單元:走近魯迅:

《少年閏土》——課文通過作者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乾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是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一面》——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第七單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

《老人與海鷗》——課文講述了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十多年了,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不忍離開的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也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

《跑進家來的松鼠》——作者通過松鼠在「我」家的幾件有趣的事,反映了松鼠的頑皮、可愛,表達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最後一頭戰象》——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庄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金色的腳印》——課文用「老狐狸營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做窩,喂養、營救小狐狸」的事,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同時,也以正太郎與狐狸一家日益親近的情感及行為變化為暗線,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類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好!

第八單元:感受藝術的魅力

《伯牙絕弦》——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月光曲》——這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才華。

《蒙娜麗莎之約》——課文敘述了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幾百年來,《蒙娜麗莎》讓人百看不厭。微抿的雙唇,微挑的嘴角,恬靜、淡雅的微笑讓我們感受到了永恆的美。

我也是六年級的!!!加油吧!!!考好初中!!!

㈨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七課藏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先介紹藏來戲的重要特徵——「源面具」的特點及作用。
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台簡朴;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課文閱讀題答案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