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運用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運用

發布時間:2020-12-27 06:22:27

Ⅰ 語文綜合運用答案

  1. B 2.A

3.我認為學生在學校就是學習的,並不需要多優美,有韻味的鈴聲,所以我建議選用原來的點鈴聲

Ⅱ 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運用(6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 世界上許多國家過母親節,但母親節的日


小題1:示例一:弘揚中華美德感受母愛親情示例二:感受母愛報答母恩
小題2:示例一:孟母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孟子成為古代傑出的思想家與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為後人的典範。因此,我推舉孟母作為母親節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岳母岳母刺字,教育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家喻戶曉、代代相傳,熱愛國家、報效祖國在當今時代仍需要發揚光大。因此,我推舉岳母作為母親節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三:冰心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題之一就是歌頌偉大的母愛,她的作品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因此,我推舉冰心作為母親節的形象代言人。
小題3:示例:媽媽,小時候,您給我洗了無數次腳,我時時感受著您的撫愛。今天是我國的第一個母親節,我想給您洗一次腳,回報您對我的養育恩情,請您答應我,好嗎?

Ⅲ 怎樣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能力,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學習到的知識若是不能抄將其合理 運用,那麼學習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語文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學科,學生學習語文可以了解歷史、生活、科技、以及各項為人處世原則,倘若學生都能夠將 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學以致用,那麼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學生的各項能力也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得到增強。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語文教 學時,就應逐步引導學生在其學習、生活中應用其課堂所學的語文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學習對其學習和生活帶來的益處。

Ⅳ 語文綜合應用

語文,是學好文科最基礎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數學在理科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一樣,但學好語文又是最難的。因為漢語既然為我們的母語,其命題可深可淺,一旦這個度把握得不準確,就會造成試題偏易或偏難。高考語文試題,一般分為三大塊,即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基本上涵蓋了要求學生掌握的各個知識點,如基礎知識題,一道題目可以涵蓋多個知識點,一個點掌握得不好,整個題就不好做;又因為它基本上全是客觀性選擇題,不存在給一部分的問題,因此,要拿就必須全拿。這部分知識的復習說難也不難,我一直認為學好語文最重要的不是讀或背,而是長期形成的一種對語言文學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項,有些人可能讀一遍就能辨析得出來,有的人鑽研了好多遍還是不得要領,這就是一個素養的問題;加強語文素養,才能使語文成績有所進步,而且它對閱讀、對寫作也大有好處。閱讀又分古文閱讀、說明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三項,由於閱讀的文章都不是我們曾經見過的,因此做起來的確很有些難度。因此在平時做題的時候應該多加強訓練,有的人把閱讀分解為若干小項,如古文分為實詞、虛詞、大意、翻譯、主旨等等分點復習,我覺得這實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徹底讀懂了讀透了,什麼樣的題也是難不倒的,這也可適用於說明文閱讀。最令人頭疼的莫過於現代文閱讀了,現在題干設計朝主觀化靠攏,這是好事,防止了客觀題不會做胡猜的現象。為了使閱卷標准化,現在的題型大抵是從原文中找取若干關鍵詞語,聯綴成句。這樣尋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測試出考生的真實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時候,我能讀懂文章,但題很可能做錯;有的時候我讀不懂文章,題目還有可能做對。不過再好的考試制度也難免有缺陷,相信,不久會有一種更科學的題型出現。做這類題的關鍵是找出與題旨與題干聯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壓縮,精減字句,盡可能符合字數要求而又通順。其實,高考語文最重要的是寫作,一般人高考語文分數不過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據一半的分數,實在不能輕視。再者近來作文大多有兩種文體寫作要求,這樣更有利於縮小分數差距,這樣對後進生很有利,在自己較擅長的文體上要多拿分、不擅長的也要盡量縮小差距。一般來說,高考作文不同於競賽作文,它要求一個「穩」字,最好不要有過於奇異的寫法出現,以防閱卷者目不能識,誤為跑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內要盡可能的新穎,即使是陳舊的題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來。一篇題旨新穎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閱卷者賞識從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題,考生們大多受陳規局限,於社會政治意義上大費筆墨;而在兩幅漫畫本身之異同上則惜墨如金,結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誤入命題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穩」字是不夠的,還須有一個「新」字。
語文,這是萬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並且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前提下,不拘泥於書本。閱讀方面,要做到現代文、古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頗,尤其是對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歡看古文,認為枯燥,缺少激情。實則不然,讀古文是一舉幾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擴大你的知識層面,印證加深你在歷史課上學到的知識;另外,對你做歷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題也會有不少幫助。如此多的妙用,則不可不讀。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對我頗有幫助的雜志——《中學生閱讀》。那裡邊不但有許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針對性的錄出很多閱讀題目,典型而且系統,不妨讀讀看。提到語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頭戲——作文。對待作文,首先要破除這樣的錯誤認識: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寫不出溢美之文,沒轍。實際上,沒有天上掉下來的生花妙筆,要想提高寫作水平,一要多讀書,二要多練筆。通過閱讀書籍,可以培養語言的感知力,擴大視野,豐富頭腦,這樣動起筆來不至於無話可說,寫的文章不至於空洞無物。在閱讀時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及時做讀書筆記,不讓任何有效信息漏掉。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語文題,填寫成語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課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時課外閱讀的積累。進入高三,時間變得很寶貴,於是有人認為寫作文、練筆很費時間,就把所作之文減之又減。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總不練筆,再高的水平也難一下筆就佳句連篇。反之,你寫作不太好,堅持練習,會有突飛猛進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總復習階段,也要抽時間寫寫日記,作一些典型的文章,這是有利無害的。請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話絕無輕視書本之意。因為書本是最初知識的來源,是萬變之宗,特別是書中每個單元後的復習題,更要給予重視、記牢、吃透。另外,飯後睡前的閑暇時,可以翻翻字典,糾正一下讀音,認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詞語,做到有備無患。
「積沙成塔,聚腋成裘」這句話用在語文知識的積累上應該是最恰當的。語文知識的特點是零散、隨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時間內集中復習而收到有效的結果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處處留心。如高考中的詩詞填空題,中國幾千年文化史留下的詩詞曲賦浩如煙海,要靠全背下來以對付那五道題,無疑是最傻的辦法,而且也不可能。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很多詩句,只要能隨時留心,將它們記下,便足以應付這一題了。但如果平時不注意,到臨考時再去集中「抱佛腳」,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背了許多生僻的句子,而應該掌握的卻沒有記住,這樣便是事倍功半了。況且,文科中的歷史、政治也都需要花大量時間去看、去記、去思考的,如果平時功夫下到了,就可以減輕考前的負擔,騰出許多時間給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而不會產生「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感覺。除此之外,古文和現代文閱讀也需要在平時下功夫。古文如同漢語中的「外語」,由於沒有「語言環境」,許多詞彙,尤其是虛詞的用法和通假字很難靠突擊來掌握,因此一定要多讀。讀得多了,便有了「語感」,再做古文題目就容易了。高考復習時間緊,因此不必抽出專門時間去讀古文,可以在復習其它課程的間歇中穿插進行。正文的篇目也不要多,中學課文中所選的就可以了,課文中選的大多是名篇,讀起來既能調節大腦,又能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關於現代文閱讀應多注意科技短文,因為作為文科學生,本來平日里就對科技知識關心甚少,高三一年忙於應付考試,自然科學知識也就「自然」地成了我們的薄弱環節,做題時常會被那一串串名詞搞得眼花繚亂不知所雲,所以平時亦應在復習中穿插閱讀些科技文章,使自己熟悉和適應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考試時就可以避免不習慣造成的錯誤了。作文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它的成功更是平時閱讀、思考和練筆的結果。但由於高考前時間緊張,不可能抽出大量時間去做大范圍的閱讀和練筆,因此一定要多思考,盡量多接觸些作文題,從各個角度去思考並比較各種角度的優劣和自己對從這些角度進行論述的掌握情況;時間充裕時還可以列出提綱甚至將文章整個寫出來,進行集中的寫作訓練。思考的面廣了,頭腦開闊了,便不會面對考題出現不知所雲的情況,並且可以從自己最熟悉的角度進行闡述,高考作文也就容易成功。另外,考場作文的范圍一定要「小」,人生、社會這樣的「大問題」,看似有很多話要說,容易寫,其實非常難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篇幅內闡述清楚,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造成語言混亂、辭不達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誤;但如果從一件小事入手較深入地分析一個小問題,從一個細節入手進行論述——所謂小切口深分析——便可以游刃有餘了

Ⅳ 七下語文積累與運用專項綜合鞏固復習卷

什麼的

Ⅵ 怎樣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能力,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一、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不好語文,其他科目都會與困難。專
二、文史哲不分家。學好語屬文,歷史、政治等文化類科目都可以相對收益,提高。
從作者和作品兩方面來說。
比如,語文中任何一位有名的作者,你都要考慮他生活的時代環境,這不可避免的就會牽涉到歷史,或政治;特別是我國,科舉制歷來都是考文科,所以,很多文學大家同事也都是政治家,這必然是相通的;比如,紅樓夢,曹雪芹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和他的家庭,當時的情況是有很大聯系的;
而一篇作品,想完全分析透徹,也要聯系當時的歷史和政治,就像我們去看紅樓夢也必須要聯系當時是一樣的,你能從中學到很多歷史和政治知識。
這只是從作者和作品兩方面說的,當然還有其他方面。你可以慢慢體會。

祝你學習順利! 希望能幫到你,盼採納!

Ⅶ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未綜合測試卷第一題是積累與運用第二題閱讀第三題作文叫心裡美滋滋的

沒有題咋答

Ⅷ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期末綜合檢測題

七年級上期末檢測題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21分)

(一)、選擇題(16分,每題2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是( )

A、孤苦伶仃(líng) 執著(zhuó) 和曲(hé) 默而識之(shí)

B、天罡地煞(gāng) 蹣跚(mǎn) 虐殺(nüè) 屬引凄異(shú)

C、猝不及防(cù) 憧憬(chōng) 毛坯( pēi) 三十朝大夫(cháo)

D、言簡意賅(gāi) 浩瀚(hàn) 看護(kān) 素湍綠潭(tuān)

2、下列詞語中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為富不仁 名正言順 恍然大悟 苦心孤詣

B、怨天優人 孔武有力 羽扇論巾 司空見貫

C、朴朔迷離 晾乾衣服 死不瞑目 心有餘季

D盛氣凌人 黑黝黝 汗馬功勞 萍水相逢

3、結合語境,詞語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呼朋引伴地賣弄自己清脆的喉嚨(賣弄:這里指炫耀顯示自己,但不含貶義)。

B、對於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自作多情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無病而呻:比喻文學作品沒有真情實感而矯揉造作)C、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聲音。(冗長:持續不斷)

D、他的無窮無盡的波浪就這樣一起一伏,沒有頭沒有尾。

4、依次填入括弧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那個窮苦的,可憐的小人兒凡卡,不知怎麼,總是( )在他心上。

②、大個大個的銀色水泡從那細細軟軟的青苔水底直往上( )。

③、人的( )可以灌注到每一樣東西中去。

④、大革命失敗了,我和家庭完全( )了。

⑤、我和著她拉,三家村裡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 )得十分溫暖。⑥、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 )著暗浪。

A、纏 冒 溫情 隔絕 鬧 涌 B、掛 冒 溫存 隔絕 變 推

C、纏 竄 溫情 斷絕 鬧 涌 D、掛 竄 溫存 斷絕 唱 推

5、標點符號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B、回過來頭,發現山麓的竹林上出現了裊裊炊煙。那是霧,還是山嵐?

C、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又發表了《孔乙己》、《葯》……等小說。

D、「盡管我的家庭很富有,但我們依然過著儉朴的生活。」比爾蓋•茨說。

6、下面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我那小子摔碎了兩個鄰居家的玩具。

B、大家特別注意安全,防止不發生事故。

C、太干凈了,這間教室!

D、生物老師交給了我們許多科學。

7、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倒不如躲倒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強調了故鄉春天的回憶給予「我」的「悲哀」是相當的沉重,而現實社會的冷酷和無生機,加深了「我」的沉重的心情,通過這沉重寄託了憎恨「嚴冬」、消除「寒威和冷氣的」思想感情。

B、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晚唐詩人杜牧在遠望岱宗的高大雄偉之後,決定登上岱宗,去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這是一句描寫立足高則眼界寬闊的千古名句。

C、「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民族的希望——中國====」表現了作者愛民族愛黨的思想感情,而且把對母親的感情融化在對革命、對人民的深情之中,這是感情的升華,主題的深化。

D「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中的「卧」字用得好,是因為它十分傳神的寫出了安適平靜的氣氛,又照應了前文「暖和安適地睡著」。

8、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

A、《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馬克•吐溫——美國作家

B、《犟龜》——米切爾•恩德——德國當代兒童文學家

C、《戴震難師》——戴震——清代思想家

D、《小溪流的歌》——嚴文井——當代作家

(二)默寫(5分,每題1分)

1、請任意寫出出自《<論語>六則》的三個成語 , ,



2、《江南春》中寄寓作者對當時統治者諷刺的詩句是 , 。

3、《春》中描寫春花開得艷麗的句子是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5、《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情,表達自己滿懷信心,銳意改革的遠大政治抱負的詩句是:

, 。

二、語言的運用(8分)

1、小明到文具店買了一盒鉛筆,回家後拿出一支來寫,可是一寫鉛芯就斷了,他又抽出兩支,結果也是如此,於是他准備到商店去找售貨員阿姨說此事,如果你是小明,你該怎樣說。

(2分)

2、仿例句寫兩個比喻句。(2分)

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書是階梯,能幫助我們登上理想的高峰。

書是 。書是 。

3、在我國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象徵,這個人士 ,本期我們學過有關他的課文是 ,「大鬧天宮」的主人公是 ,出自另一名著 。(2分)

4、廣告詞中經常借用成語,如「默默無蚊」實際上是「默默無聞」,請據此還原下邊的成語。(2分)

①成衣廣告:衣鳴驚人( ) ②網吧廣告:一往情深:( )

③鞋子廣告:無鞋可擊( ) ④白酒廣告:天嘗地酒( )

二、閱讀理解(36分)

(一)(8分)

華老師,你在哪裡?

小學二年級時,我們班換了一位老師叫華霞菱,女,剛從北平師范學校(簡稱北師)畢業,二十歲左右,個子比較高,臉挺大,還長了些麻子,校長介紹說,她是「北師」的高材生,將擔任我們的級任(猶今之班主任)老師。

華老師對學生非常嚴格,尤其對一些「壞學生」特別嚴厲,我們都認為這個老師很厲害,怕她。但她教課、改作業實在是認真極了,所以,包括被處罰得哭了個死去活來的同學,也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誰說小孩子不會判斷呢?

小學二年級,平生第一次作造句,第一題是「因為」。我造了一個大長句,其中有些字不會寫,是用注音符號拼寫的。那句子是:

放學以後,看到妹妹正在澆花呢,我很高興,因為她從小就不懶惰。

華老師在全班念了我這個句子,從此,我受到了華老師的「激賞」。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個「難題」,實在有負華老師的希望。華老師規定,「寫字」課必須攜帶毛筆、墨盒和紅模字紙,但經常有同學忘帶致使「寫字」課無法進行,華老師火了,宣布說再有人不帶上述文具來上寫字課,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剛宣布完我就犯了規,等想起這一節是「寫字」課時,課前預備鈴已經響了,回家再取已經不可能。

我心亂跳,面如土色。華老師來到講台上,先問:「都帶了筆墨紙了嗎?」

我和一個瘦小貧苦的女生低著頭站了起來。

華老師皺著眉看著我們,她問:「你們說,怎麼辦?」

我流出了眼淚。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這個學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這種奇恥大辱就會被她報告給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著,大家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那個瘦小的女同學說話了:「我出去站著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學生,從來沒犯過規。」

聽了這個話或真是地處逢生,我喊道:「同意!」

華老師看了我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厲聲說了句:「坐下!」

事後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問道:「當×××(那個女生的名字)說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時候,你說了什麼來著?」

我臉一下子就紅了,我無地自容。

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現在寫到這兒的時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呢?

華老師有一次帶我去先農壇參加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會前,還帶我去一個糕點吃了一碗油茶,一塊點心,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館子」了,這種在糕點鋪吃油茶的經驗,我借用了寫到《青春萬歲》里蘇君和楊薔雲身上了。

運動會開完了,天黑了,擠有軌電車時,我與華老師失散了,真擠呀,擠得我腳不沾地。結果,我上錯了車,我家本來在「西四牌樓」附近,卻坐了去「東四牌樓」的車,到東四,仍然下不來車,一直坐到了北新橋終點……後來我還是找回了家,從此,我反而與華老師更親了。

我們上三年級,級任老師就要換的,因此,華老師就不再教我們了,此後也有許多好老師,但沒有一個像華老師那樣細致地教育過我。(選文有刪改)

1.根據要求分析文中劃線句子。(2分)

(1)「華老師看了我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表現了華老師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臉一下子就紅了,我無地自容「,」臉紅」和「無地自容」的原因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敘事詳略得當,哪一件事詳寫?哪幾件事略寫?這樣處理詳略有什麼好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觀全文,說說華老師具有哪些優秀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本文語言的突出特色是什麼?請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句略加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特殊的聽眾(11分)

①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個白痴。當然,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後得出的結論。在他們聽起來,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鋸床腿兒。這話使我感到沮喪和灰心,我不敢在家裡練琴。後來,我發現了一個絕妙的去處,就在樓區後面的小山上,那兒有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②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裡充滿了神聖感,彷彿要去干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幽幽的樂曲。我在一棵樹下站好,心劇烈地跳起來,我不得不大喘了幾口氣,使它平靜下來。我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實很快就令我沮喪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鋸帶到了林子里。我懊惱極了,淚水幾乎奪眶而出,不由得詛咒道:「我真是一個笨蛋,這輩子也甭想拉好琴!」當我感覺到身後有人並轉過身時,我嚇了一跳。一位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一張木椅上,她雙眼平靜地望著我。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和諧的美,破壞了這位老人獨享的____________。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准備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說:「是我打擾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一束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附照射下來,她的滿頭銀發顯得格外晶瑩。「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我被這位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興奮。嘿!畢竟有人願意聽我的琴聲了,盡管她是一位聾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對這位特殊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③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從我緊閉著小門的房間里,常常傳出阿爾德•舒羅德的基本練習曲。雖然妹妹還像以前那樣,敲敲門,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求求你,饒了我吧!」我卻已經不在乎了。練琴時,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濕透了襯衣,但是我絕不坐在椅子上練習。在以前,我可是坐著練的。

④就這樣,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里,________地練琴:而我那位特殊的「聽眾」,那位耳聾的老人,也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歡樂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一絲不苟地拉著每一支曲子,彷彿她真的能聽到我的琴聲。

⑤我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妹妹追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我告訴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樓里,非常瘦,滿頭白發,不過——她是個聾子。」「聾子?!」妹妹驚叫起來,彷彿我在講天方夜譚,「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而且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還在指導我們排練呢。她怎麼會是聾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心中充滿了對老人的感激與崇敬。從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來到小樹林里,面對我這位特殊的聽眾,這位「耳聾」的音樂家,輕輕調好琴弦,拉起一支支優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著,彷彿聽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著真正的音樂,那美妙的音符從她心中緩緩流淌,充滿了整個小樹林,充滿了我的整個身心。

⑦後來,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的機會,但是,每當此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聽眾,那位「耳聾」的音樂家。(作者:落雪,有改動)

1.根據文意為文中空白處選擇恰當的詞語,將它們的字母依次寫在括弧內。( )(1分)

A.幽靜 B.堅持不懈 C平靜 D.信心十足

2.本文的記敘順序是__________(1分)

3.本文所寫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本文第③段具體寫了「我」的變化,這些變化表明「我」比以前________和________了。(用兩個詞語概括作答)(1分)

5.結合文意,解釋兩個「特殊」的含義。(2分)

第②段中加點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點的「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第②段中畫橫線的語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怎樣的表達作用?(2分)

答:修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第④段中加點的「總是」有怎樣的表達作用?(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說說第⑥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①來時,便聽說台北是個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響,為世界上許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專門到台北來看雨的,我從家鄉來,我說家鄉話,我唱家鄉戲,我帶著家鄉情來看家鄉人。為兩岸的文化交流,我們一行20人,應台灣名伶劉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請,到台灣演出河南豫劇。

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我們的觀眾有的是驅車200多公里趕來的,有的是被人用輪椅推進劇場的。有的一來使當起了「義工」,貼戲報、打水掃地、搬運道具,看到什麼活兒都搶著干。「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時間,鄉音鄉韻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場面十分感人。

③對台北的河南老鄉來說,他們來看家鄉戲,主要是來找家鄉情的。一位叫賈文斌的老人,在頭一天看戲時,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開,他顫巍巍地說:「我一聽到這梆子敲、板胡響就想回家……」80歲的老人說著說著就像小孩一樣哭了起來。一位麻老先生對我們說:「我吃過台灣的幾十種水果,世界上近百種水果,哪一種也沒有家鄉的榆錢和柿子有味,幾十年不嘗了,想啊!」台北河南同鄉會的喬律師說:「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們跟我們談這些的時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鏗鏘的聲音,不正是深沉的思鄉情愫的袒露嗎?他們的生命源頭在故鄉,那裡有生養他們的老祖宗,那裡有他們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賣苗郎》、幾句《尋兒記》就使台下看戲的老鄉們大哭失聲幾回田。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鄉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輕時手拉手陌上採桑的結發妻子?還是想起了當年揮灑「十八相送」的情景?數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劇情勾起了他們人生際遇中最深刻的記憶,他們怎能不悲傷、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還在無休無止地下著,下雨的天氣給人帶來惆悵。雨如信使,傳達著一種情思,創造著一種愴然悲涼的氣氛。我們歸來時,老鄉們冒雨趕來送行。車開了,透過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勁揮動的手,卻無法看清他們臉上流的是雨還是淚……我在心裡向老鄉呼喚: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錢,晚輩們會採下讓您嘗鮮;秋後,房前屋後,坡上路邊,柿子黃澄澄紅丟丟的一片,晚輩們會摘下送您手邊。再聽幾回地道的家鄉戲吧,原湯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著,下著……

1.題目是「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文中也多次寫到雨,對此,看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1分)

A.台北冬季確實多雨。

B.密密的雨絲和綿綿的鄉情有相通之處。

C.融情於景,把濃濃的鄉情融人對雨的描寫之中,形象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

D.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與《荔枝蜜》一課寫法相同。

2.本文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達方式。(1分)

3.「盛」的意思分別與(1)(2)相同的一項是(1分)

(1)盛情邀請 ( )

(2)盛況空前 ( )

A.參加盛會 B.盛意難卻 C.身著盛裝 D.盛氣凌人

4.第③段中「緊緊」、「抓」、「久久」和「顫巍巍」四個詞語,表現了賈文斌老人怎樣的感情?(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畫橫線的句子與前文哪句話相呼應?找出來寫在下面。(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肥嘟嘟」等語句,十分通俗、口語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從文中再找出一例,寫在下面。(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聽了賈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喬律師的話,「我」會說些什麼?聯系文章中心,發揮想像,把「我」說的話寫在下面。(有創見的可加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0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亦。」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認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選出加點詞解釋全對的一項( )(1分)

A、 不恥下問(感到恥辱) 傷仲永(為……悲傷) 戴震難師(使……難倒)

B、 本所以疑(……的原因) 非人哉(不是人) 或王命急宣(有的人)

C、 學而不厭(討厭) 下車引之(拉) 沿泝阻絕(順流而下)

D、默而識之(代詞,它) 何以知然(憑什麼) 陰陽割昏曉(山南水北)

2、選出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1分)

A、不亦說乎? B、略無闕處 C、尊君在不 D何用識夫婿?

3、與「默而識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1分)

A、而翁知我 B、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C、笑而遣之 D、人不知而不慍

4、成語「擇善而從」出自 , ;

,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可以提煉為 流傳至今。(2分)

5、選文記錄了孔子關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論述。其中第 則主要論述學習方法,第 主要論述學習態度。(1分)

6、翻譯下列句子。(2分)

(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 人不知而不慍,不一君子乎?

7、你是怎樣理解第五則中的「何有於我哉?」的,請說說你的看法。(1分)

四、作文(35分)

閱讀下面材料,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富人走過來說:「你為什麼不去工作,而要在這里浪費時間呢?」

漁夫問:「我為什麼要去工作?」

富人說:「賺足夠的錢,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有汽車和房子。」

「那麼有了錢又能幹什麼呢?」漁夫不明白。

「可以去夏威夷海灘度假!」富人回答得很快。

「那麼,我現在又在干什麼?」漁夫說。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
© Arrange www.xszzw.net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